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hù)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xué)考研
醫(yī)學(xué)論文
醫(yī)學(xué)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biāo)準(zhǔn)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xué)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xué)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教程 > 正文:幼幼新書 卷22  瘕積聚
    

幼幼新書教程:卷22 瘕積聚

卷第二十二( 瘕積聚)凡十門積聚第一茅先生∶小兒有奶積候。但是吐下奶來有臭酸氣,此候因兒叫未住,母將奶與吃,致不消化,日久停滯,胃冷而至此。所治者,先用丁香散(方見瀉痢門中)調(diào)胃,后下實(shí)積,牛黃丸。(方見實(shí)熱門中。)取下奶積后,下勻氣散補(bǔ)(方見胃氣不和…

卷第二十二( 瘕積聚)凡十門

積聚第一

茅先生∶小兒有奶積候。但是吐下奶來有臭酸氣,此候因兒叫未住,母將奶與吃,致不消化,日久停滯,胃冷而至此。所治者,先用丁香散(方見瀉痢門中)調(diào)胃,后下實(shí)積,牛黃丸。(方見實(shí)熱門中。)取下奶積后,下勻氣散補(bǔ)(方見胃氣不和門中。)常服健脾散(方見胃氣不和門中)即愈。

茅先生∶小兒有食積候。夜間肚微微作熱,或嘔或?yàn)a,此因飲食傷飽而更睡至此。所治者,下實(shí)積,牛黃丸通下;后用勻氣散補(bǔ)氣。(二方并見同前。)常服萬靈丸(方見本門)即愈。

茅先生∶小兒有氣積候。面黃白,不進(jìn)食,肚微痛,夭矯啼叫。此因患諸般氣候,久而不安,傳歸氣積至此。所治者,用萬靈丸、勻氣散、醒脾散(有二方∶一方見胃氣不和門中,一方見慢脾風(fēng)門中、)健脾散相夾調(diào)理即愈。(余方見同前。)

茅先生∶小兒有中脾積候。面黃如土色,或帶黃而面帶虛,臍上微痛,肚皮熱,飲食減少,才食便言臍上及肚中痛,所食不化,頭微熱。此因先食硬物,不然冷物所傷在脾。所治者,先下青金丹(方見本門中)取下脾中積,后用勻氣散、醒脾散補(bǔ)。常服健脾散、萬靈丸即愈。(余方并方同前。)

茅先生∶小兒有虛中積候。渾身微熱,不思飲食,渴,日多昏 ,抱著一似睡未覺,此候因多端,久泄瀉不止而虛得。此候所治者,先下青金丹,通盡肚中積;后用勻氣、醒脾散調(diào)理。常服萬靈丸、保童丸(方見一切疳門中)調(diào)理即愈。(余方并見同前。)

茅先生∶小兒有實(shí)積候。大便不通,風(fēng)毒瘡,喉閉胙腮,喉中涎響。此因兒子生來饑猛,飲食無度,至有前件候。所治者,先用奪命散(方見急慢驚風(fēng)門中)吐下熱涎,后勻氣散、醒脾散調(diào)理(二方見同前。)常服牛黃膏(方見膈熱門中)、鎮(zhèn)心丸(方見一切驚門中)、天竺黃散(方見實(shí)熱門中)與服即愈。其前項(xiàng)諸般積氣候,各說分明,下藥各有等降。若然前積,調(diào)理不退,如變面黑,久瀉不止,腹肚脹滿,手心自生瘡,氣出粗,瀉黑色,瘦弱不能坐立,眼視,鼻口燥黑,死候不治。

漢東王先生《家寶》∶小兒積病可醫(yī)者九∶

面上虛腫是積。積者,是脾之所系。脾主身之肌肉,故應(yīng)面,故知是脾積。其脾系土,土無正形,故早晚浮腫不定,多則早浮,其睡則脾不磨,上面作腫。若病后有此證,則是虛中積。宜用調(diào)脾、消積、行氣等藥。面合地臥是積。何以合地?其受積在脾,是冷積,何以知之?其脾好土,故知之在脾。其冷者屬陰,故知傷冷、硬食得之。宜下熱積氣藥耳。腹脹是積,其積在肺。何以知之?其肺主于氣,才當(dāng)受積,其氣便冷,腹脹滿,氣急,故知之在肺。如腹脹,先宜調(diào)氣后轉(zhuǎn),轉(zhuǎn)后更宜調(diào)氣。小便如油是積,其積在小腸。何以知之?其積受于脾,脾當(dāng)轉(zhuǎn)心,心不受觸,則入小腸。小腸是心之腑,故知在小腸。則節(jié)其水道,小便如米泔、油相似也。發(fā)黃是積、是積傷心氣。心主血脈,蔭遍身毛發(fā),被積氣所干則發(fā)黃,故知是積傷心,宜下空心散(方未見),及取積藥。此人必時復(fù)發(fā)熱也。赤白痢是積。其積在肺,受傳大腸,及有外傷冷而得。何以知之?其肺主西方庚辛金,其色白,后赤則是外邪。故知肺傳大腸,則為赤白痢也,宜取后調(diào)氣。兩眼黃赤、睛青是積,其積在肝。何以知之?肝主東方甲乙木,色青,卻被積氣所干,即黃赤。睛青者,眼屬五臟,肝是其主,肝若受積,故令眼睛青。是肝受積,若傳膽、其人口苦,不要吃物,宜涼藥退之。遍身虛腫是積,其積不在臟只在腑。何以知之?為其積曾取后,被藥發(fā)動,即不在臟,故出皮膚之間為腫也。只宜下,取虛中積藥,然后補(bǔ)之耳。多瀉白糞是積,是受冷,積在脾。何以知之?脾主化,受冷積在脾,冷滑而瀉白糞,故知在脾。宜先轉(zhuǎn),后熱藥補(bǔ)之。

漢東王先生《家寶》∶小兒積病不可醫(yī)者六∶

喘急是肺積。肺主氣,其喘急則肺絕,其人當(dāng)面白,全無血色,故不可醫(yī)也。面黑是腎積。其人面黑者是腎絕也,人當(dāng)不辨好惡,眼直無光,只得一日而死也。吐熱氣是榮積。其不醫(yī)者,是血絕不可治也。血主心,心不能管,故出熱氣不止耳。手腳心生瘡是衛(wèi)積。衛(wèi)者氣也,胃氣不生,故手足生瘡。若衛(wèi)絕則氣不回,只得半日而死也。惡心、吐、干嘔是胃積,何以不醫(yī)?胃主化食,其胃絕則惡吐,故不治。其人必食乳不化,不食亦干吐嘔,面色青黃,無血色也。瀉久住又瀉,是積咬脾爛。何以知其脾爛?其人當(dāng)瀉白糞,為食不消,住了,卻放糞赤黑而死,即知脾爛不可治。

錢乙論∶積病口中氣溫,面黃白,目無精光,或白睛多,及多睡畏食,或大便酸臭者,當(dāng)磨積,宜消積丸(方見本門),甚者當(dāng)白餅子下之(方見搐弱門中),后和胃。

《嬰童寶鑒》論∶小兒五積為臟氣不行,蓄積一處不動,故曰積。夫心為伏梁在臍上。上攻其心,下攻胃口;脾為痞氣,在胃口上橫之;肝為肥氣,在臍之左邊;肺為息賁,在臍之右畔;腎為賁屯,在臍之下。各有變動,非食之所成,乃氣積也。臟屬陰,故在一處而不動也。

《嬰童寶鑒》∶小兒有聚,謂六腑之氣留聚也。腑屬陽,陽氣運(yùn)轉(zhuǎn)不停,故其聚不定一處,發(fā)而腹痛。積聚之候,皆面黃瘦劣, ,不生肌肉,發(fā)立或肌體浮腫,腹急多困,多為水氣。

《五關(guān)貫珍珠囊》辨小兒積候∶面虛腫,腹肚脹,多睡、小便如油,瀉痢,眼黃,頭發(fā)疏黃,腹內(nèi)虛鳴,吐逆。

《五關(guān)貫珍珠囊》論虛中積候∶凡驚中虛積者,謂因驚取,復(fù)驚發(fā)動是也。所下糞青穢。凡虛中有積者,因傷食而瀉又吐,如此漸虛,其病未瘥,故曰虛積也。又虛中之積,有積而頻頻取轉(zhuǎn),卻取轉(zhuǎn)不著,致其積尚伏,故亦曰虛中積。若驚積取下、則糞隨驚青。如是食積,即糞成塊子。凡疳中虛積者,因疳病轉(zhuǎn)瀉,虛而疳不退,故虛中爾。所取下糞裹白色也。

《小兒形證論》八種疾病。楊玄操云∶多吐、多瀉、多困、多熱是也。面腫、手腳腫,是虛中有積。腹脹不思飲食,是胃中有積。合面吃土炭,痢痛,大腹中有積。面多黑,困不眼開,脾臟中有積。小便似油,腳手腫,腎臟中有積?,瀉不止,膀胱中有積。腹內(nèi)虛鳴,小便赤黃,小腸中有積。多吐逆,不吃食,上膈中有積。

《惠眼觀證》臟腑積候∶渾身虛腫者,脾之有積,久取不下,號曰虛中積。先塌氣,后取之。肚腹腫,四肢黃色者,受水氣,須取之。小便如米泔,肝臟受積,此候用取之。頭發(fā)黃者,疳勞候欲發(fā),此背之積,用取之。眼睛黃,鼻出水者,肝肺有積,曰風(fēng)疳之候,當(dāng)取之。赤白滯痢者,此臟腑內(nèi)又積,用取之。腸內(nèi)虛鳴者,此氣蟲之候,用取之。多吐逆,或日近及氣酸臭可取。若已又不可遽取,恐作慢脾,且調(diào)理。合地而臥,此蟲攢心,用取之。

《保生》論小兒積病脈∶(其脈沉實(shí)。)積者,小兒恣餐,毒食瓜李果、肥滑粘膩之物,蘊(yùn)成積聚。其形候面色黃白,頭發(fā)焦立,腹脹虛鳴,面仆地臥,小便如油,頻頻多滑,久患赤白痢,以上皆是積病。若小兒肥實(shí),宜與蔥湯丸取,(方見驚積門與吉氏同。)次銀白散補(bǔ)。(方見乳癖門中!队裨E》同。)

《保生》論小兒積病死候∶其脈洪大,下黑血,形瘦不行,坐久患積。腹急如鼓,項(xiàng)軟,四肢冷,口噤都不食。以上并是死候,不可用藥醫(yī)救。

茅先生小兒初受諸積歌∶

小兒諸積病,還因乳哺成。先從腹肚脹,次及面虛盈。多睡面合地,小便似油清。發(fā)黃兼滑瀉。吐逆肚虛鳴。白痢更并赤,眼黃因得名。

茅先生小兒又受積歌∶

小兒因受諸般積,面腫腹脹因傷食。腹內(nèi)虛鳴合地臥,多渴發(fā)黃并痢疾。眼黃吐逆并多睡,尿色如泔疳積極。

茅先生又小兒積病不治歌∶

候得小兒諸積病,百個難醫(yī)一個命。胃積多生手掌瘡,疳勞吐瀉應(yīng)難整。孩兒生下五色惡,瘦弱伶仃無瘥日。久瀉止來又忽瀉,口中熱氣奔奔突。手足生瘡朝暮熱,不用苦藥多是卒。

茅先生小兒六般積不治歌∶

小兒六件積為兇,面黑瘦惡藥難沖。久瀉多方止不住,手腳心痛命須終。頰紅熱極并驚久,口中熱氣命還窮。

《玉訣》小兒積傷候歌∶

積傷腹痛 饒?zhí),喘促痰高乳食稀。瀉痢無常頻發(fā)熱,面黃虛腫本傷脾。此患看虛實(shí)與下,次調(diào)胃氣即妙。又一本云∶此看虛實(shí)先取蔥湯丸(方見驚積門中,與吉氏同),次銀白散補(bǔ)(方見乳癖門中。)

《千金》治小兒結(jié)實(shí),乳食不消,心腹痛。牛黃雙丸方

牛黃 太山甘遂(各半兩) 珍珠(六銖) 杏仁(浸去皮尖) 芍藥 黃芩(各一兩) 巴豆(去皮膜,十八銖)
上七味末之,蜜丸。一歲兒飲服如麻子二丸,但隨兒大小加減之。

《千金》紫雙丸 治小兒身熱頭痛,食飲不消,腹中脹滿;蛐「菇g痛,大小便不利,或重下數(shù)起。小兒無異疾,惟飲食過度,不知自止,哺乳失節(jié),或驚悸寒熱,惟此丸治之。不瘥更可重服。小兒欲下,是其蒸候,哺食減少,氣息不快,夜啼不眠,是腹內(nèi)不調(diào)。悉宜用此丸,不用他藥,數(shù)用神驗(yàn)。千金不傳方。(臣億等詳序例中,凡云∶服紫丸者,即前變蒸篇中十四味者是也。云服紫丸不下者,服赤丸,赤丸差駛病重者,當(dāng)用之。

方中并無赤丸,而比用朱砂又力緊于紫丸,疑此即赤丸也。)

巴豆(去皮,十八銖) 麥門冬(去心,十銖) 甘草(炙,五銖) 甘遂 朱砂(各二銖) 蠟(八銖) 蕤核仁(湯浸,去皮,十八銖) 牡蠣(火 令赤,八銖)
上八味,以湯熟,洗巴豆研,新布絞去油。別搗甘草、甘遂、牡蠣、麥門冬,下篩訖。研蕤核仁令極熟,乃內(nèi)散,更搗二千杵。藥燥不能相丸,更入少蜜足之。半歲兒服如荏子一雙;一歲、二歲兒服如半麻子一雙;三、四歲者,服如麻子二丸;五、六歲者,服如大麻子二丸;七歲、八歲服如小豆二丸;九歲、十歲微大于小豆二丸。常以雞鳴時服,至日出時不下者,投粥、熱飲數(shù)合即下。丸皆雙下也,下甚者飲以冷粥即止。

《外臺》曾青 療大人、小兒久寒積聚,留飲宿食,天行傷寒者,服之二十愈。久服令人延年益壽。浩仲堪云∶

曾青丸,療久癖積聚,留飲宿食,天行傷寒,咳逆消渴,隨病所在,久病羸瘦,老少宜服,藥或吐或下,或汗出方。

曾青 樸硝(各二分) 茯苓 寒水石 大黃 附子(炮。各三分) 巴豆(二分,去心、皮,熬)
上七味各異搗,下篩。巴豆、硝石合搗六千杵,次內(nèi)附子搗相得,次內(nèi)茯苓搗相得,次內(nèi)大黃搗相得,次內(nèi)曾青搗相得,次內(nèi)寒水石搗相得,次內(nèi)蜜和搗千杵。大人服如大豆二丸;小兒五歲以下如麻子大一丸;二、三歲兒如黍米一丸。如服藥,以飲薄粉粥清下,當(dāng)覆臥,令汗出。吐下氣發(fā)作,服二丸;霍亂服三丸,泄瀉不止服一丸,可至二丸。一方用曾青三分。忌豬肉、冷水、蘆筍、大酢。崔氏同。

《外臺》療小兒痰實(shí)結(jié)聚宿癖,羸露瘦弱,不能飲食。真珠丸方

真珠(研,半兩) 蕤仁(五十枚,一云二百枚) 麥門冬(去心,一兩) 巴豆(七枚,去心、皮,熬。一云四十枚)
上四味搗篩,蜜和丸。期歲兒服二丸小豆大;二百日兒服如麻子大二丸。漸增,以知為度。當(dāng)下病赤黃白黑葵汁,勿絕藥,病盡下自止。久服令小兒肥白無病,已試驗(yàn)!秼肴妗贩酵,用丹砂不用真珠。

《博濟(jì)方》∶消除積滯,化胃久伏積聚。丹砂丸

巴豆(一分,去皮,以米醋煮一二十沸,卻入新水內(nèi),洗七遍凈,去膜并心、皮。入乳缽內(nèi),一向研如粉,量出油) 豆蔻(四個,為末) 木香 朱砂(細(xì)研。各一分)
上件同研令細(xì),以面糊和為丸如菘菜子大。每服三、五丸,小兒一丸。酒食所傷,鹽湯下,溫水亦得。小兒疳氣,肚脹,腹聚、米飲下。

《博濟(jì)方》∶下虛中積久,曾取轉(zhuǎn)不得者。抵圣丸

犀角(鎊末,二錢) 蝎梢三七個) 銀末 朱砂(各一錢) 巴豆(二十枚,去皮、膜) 芫花(二錢。同巴豆用好醋二盞,煮令醋盡,揀出巴豆,以冷水浸洗、控干,芫花再炒令干。搗末,取二分用)
上件同為細(xì)末,再研如面,將巴豆別研如糊,和勻,以水煮面糊為丸如小綠豆大。如小兒因驚積聚,粘滑毒物在于脾胃,累曾取下,變成虛積,棗湯下。體熱、困悶,眼合不開,黃連、甘草、薄荷桃仁湯化膩粉一字許下。一歲以上、三歲以下二丸;小可只一丸,米飲下。大人吃食吐逆,心腹脹滿,夜有盜汗,日漸羸瘦,用棗湯下。婦人血?dú),米醋湯下五、七丸。更在臨時約其虛實(shí)加減用之。張氏家傳方同,名紫金丹。

《博濟(jì)方》治小兒虛中有積,時作壯熱,煩渴,腹臟不調(diào)。圣餅子

延胡索(七個大者) 石燕子(一枚,為細(xì)末) 粉霜(半錢) 膩粉(五錢)
上件四味同研至細(xì),滴水和為餅子,如黑豆大,以灰火燒熟,再研為末,以水和為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嚼破,溫湯下,臨臥服。

《靈苑》治小兒虛積乳癖。軟金丹方

膩粉(二錢) 硼砂(皂子大) 砂(半皂子大) 黃連 元精石 黃鷹條 粉霜(各半錢) 巴豆(一個,分作兩片,半生用,半燒過)
上件八味,細(xì)研令勻,用棗瓤和搜,以面劑裹,文武火中煨,面熟取藥,旋丸如黃米大。每服用甘草、薄荷湯下一、二丸。量兒大小加減。

《靈苑》治驚風(fēng),止吐逆,腹內(nèi)有癥積,疏臟腑。大丸方

滑石(三分) 南星(二錢) 膩粉(一錢) 巴豆(七粒,去皮,紙裹壓去油)
上件四味并同研為細(xì)末,以糯粥研為丸如黃米大。若腹內(nèi)有癥積,臨臥時炮皂角子煎湯下;驚著用蔥白湯下;若有涎吐逆,用丁香母一個煎湯下。每服一丸至三丸,量兒大小加減。

太醫(yī)局七宣丸 療風(fēng)氣結(jié)聚,宿食不消,兼沙石、皮毛在腹中。及積年腰痛,冷如冰石,腳氣沖心,煩憒悶亂,頭旋暗倒,肩背重悶,心腹脹滿,胸膈閉塞,風(fēng)毒瓦斯連及頭面。大便或秘,小便時澀,脾胃氣痞,不能飲食,腳轉(zhuǎn)筋掣痛攣急,心神恍惚,眠寢不安等疾。

大黃(濕面裹煨,十五兩) 桃仁(去皮尖, ,六兩) 枳實(shí)( ) 木香 柴胡(去苗,洗) 訶梨勒皮(各五兩) 甘草( ,四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食后或臨臥服。稍增至四十丸,取宣利為度,量虛實(shí)增減。覺病勢退即服五補(bǔ)丸,不關(guān)男女、老少并可服餌,量力加減。

《譚氏殊圣方》∶小兒心硬辨應(yīng)難,撞肋沖心有數(shù)般,忽即當(dāng)心一片硬,不然分作兩邊安。丁香牛黃石膏共,天竺生犀丸作丹,更入茯苓并枳殼,頻服三粒必心寬。

鎮(zhèn)心丸

丁香(半分) 天竺黃 石膏(各一分) 生犀(末,一錢) 牛黃(少許)
上為末,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二粒,春夏枳殼湯下,秋冬茯苓湯下。

茅先生小兒諸積病青金丹

滑石(末) 白丁香(羅過) 天南星(各二錢匕) 青黛(羅過,平錢滿挑二錢) 輕粉(重二錢) 水銀(秤二錢,先以錫二錢于銅銚內(nèi)煮溶,便以水銀拌和,瀉出于地,冷用。) 川巴豆(去皮心、膜,七十二片無缺損者。井華水浸一宿,懸當(dāng)風(fēng)處吹干,爛研)
上前件藥同拌合,用軟飯為此○大。巴豆不出油。依形證用湯使下項(xiàng)。傷寒后取積痰,煎蔥湯吞下;取疳蟲,用牛肉炙汁下;驚風(fēng),肚中緊硬,面青黑,金銀薄荷蔥湯吞下;因傷著肚中及腹皮上,微熱肚脹,夜間作熱,似疳又不是疳,面青黃色,眼微黃,此肚中有積,用皂角子二七粒,灰內(nèi)煨過,用水一盞,煎至半盞下;有積作瀉,魚 湯下;氣積,炒茴香湯下。凡下此藥,周歲十四丸;三歲十八丸;七歲二十四丸,看大小加減下。須是四更初下,至天明通下積來。盡時可依形證候下藥補(bǔ)之。臨吃此藥,恐先吐下些小涎來、亦不妨。

茅先生小兒諸積萬靈丸 依形證用之。

木香 黃連 蓬莪術(shù)(各半分) 陳橘皮 青橘皮(各去皮瓤,一分) 檳榔(一個重錢半已來者用)
上為末,每匕藥一錢。用巴豆一粒去心膜,用醋煮巴豆一個,煮藥令巴豆紫色。用杏仁一個去皮尖,燈火上,留性。二味都研,用醋面糊為丸如○許大。每服五丸、七丸、十丸,薄荷姜湯吞下。

《嬰孺》治小兒結(jié)實(shí)不散,乳食不消,心腹痛。雙丸子方

太山甘遂(炒) 牛黃(各二分) 真珠(一分) 杏仁(湯去皮尖) 芍藥(各四分)
上為末,蜜丸麻子大。一歲兒飲下二丸,量兒加減。

《嬰孺》治小兒痰實(shí)結(jié)聚。麥門冬雙丸子方

麥門冬(四分,去心) 蕤仁(二百枚,去皮膜) 丹砂(三分) 巴豆(四十枚,去皮心,炒)
上為末,蜜丸黍米大。一歲二丸;三、二歲服麻子大四丸。《外臺》方同,用真珠不用丹砂。

《嬰孺》治孩子自下后,得寒熱,血結(jié)成癖氣,在左脅下,或寒飲,或冷食積聚,氣動胸心,留熱,不下食飲,暗瘦,宜先服少飲子散,氣下。食后服紫雙丸去宿積,自充溢也。飲子方(紫雙丸見前《千金方》。)

柴胡 茯苓 人參 白術(shù) 鱉甲(醋涂,炙香熟。各二分)
上切如豆大,水二升,煮五合?招姆譁厝、四服,相去如人行一、二里久,再服粥以將息。

《嬰孺》治小兒核腫,壯熱有實(shí)方。

麝香(三銖,別研,湯熟入) 大黃 前胡(各四分) 甘遂 石膏(各三分) 黃芩 甘草(炙) 青木香(各二分)
上為粗末,水七升,煮一升九合。每服三合,日四服下,夜三服。

《嬰孺》治小兒腫滿結(jié)實(shí),諸治無益者。太山甘遂丸方

太山甘遂(炒) 葶藶(炒) 芍藥 郁李子 杏仁(去皮尖,炒) 車前子 黃芩 豬苓(各三分) 澤漆葉(炒) 鱉甲(炙。各二分) 柴胡(四分)
上為末,蜜丸。竹葉飲下,以利為度。一、二歲兒服小豆大十丸;四、五歲服十五丸。以意量之。

漢東王先生《家寶》靈砂 下虛中積,臟腑虛滑泄瀉,久經(jīng)取轉(zhuǎn),里急后重,久積惡痢,暴瀉不止,神效無比方。

通明 砂(一錢,細(xì)研) 顆塊辰砂(通明有墻壁者,一分,細(xì)研)
上二味袞研極細(xì),用蠟半兩,先于盞內(nèi)溶成汁,入去皮巴豆取三七粒全者煎,候巴豆紫色為度即漉出巴豆,細(xì)研。入前二味再研勻于黃蠟內(nèi),三分中取一分,再溶成汁,傾藥于內(nèi),急攪令勻,刮出,于瓷合內(nèi)取收之。

每服∶暴瀉惡痢旋●,三丸如綠豆大,濃煎艾湯,先呷三、五口,然后吞下;水瀉,冷水吞下;如取積,每服三丸如梧桐子大,濃煎甘草湯放冷吞下,臨臥服。其久積,藥隨積下;其小,可不動便安。

錢乙消積丸方

丁香(九個) 縮砂仁(十二個) 烏梅肉(三個,焙) 巴豆(二個,去皮、油、心、膜)
上為細(xì)末,面糊丸黍米大。三歲以上三、五丸;以下三、二丸。溫水下無時。

錢乙紫霜 消積聚。

巴豆(去油、心、膜) 杏仁(去皮尖。各二十一個) 代赭石(一錢,研細(xì)水飛)
上為細(xì)末,飯丸如粟米大。每服三、五丸至十丸,煎皂角仁湯下,無時。兒小者減之。

錢乙真珠丸 取小兒虛中一切積聚,驚涎,宿食,乳癖。治大小便澀滯,療腹脹,行滯氣。

木香 白丁香(真者) 丁香(末) 輕粉(各半錢,留少許為衣) 白滑石(末,二錢) 巴豆仁(十四個,水浸一宿,研極膩)
上為末,研勻,濕紙裹燒,粟米飯丸麻子大。一歲一丸,八、九歲以上至十五歲服八丸,炮皂子煎湯放冷下。挾風(fēng)熱難動者,先服涼藥一服;乳癖者,減丸數(shù),隔日臨臥一服。

錢乙消堅丸 消乳癖及下交奶,又治痰熱膈實(shí),取積。

砂(末) 巴豆霜 輕粉(各一錢) 黃明膠(末,五錢) 細(xì)墨(少許) 水銀砂子(兩皂子大)
上同研細(xì)末,少入面糊為丸如麻子大。倒流水下,一歲兒服一丸,食后。

張渙 萬靈丹 治小兒脾胃久不和,挾積。服溫?zé)崴幗圆恍,此藥神妙?p>肉桂 川黃連 蓬莪術(shù)(各一兩) 肉豆蔻仁 檳榔 陳橘皮(去白,焙干) 木香 丁香(各半兩。以上搗,羅為細(xì)末,次用) 巴豆(去皮、心、膜) 杏仁(麩炒,去皮尖。二件并于燈下燒灰存性。各二七個)
上件同再搗,拌勻,滴水丸黍米大。每服,未周 一粒;二、三歲二粒;三、四歲三粒;五、七歲五粒;十歲以上七粒。用生姜湯放冷下,乳食后。久積或乳癖,并宜常服。

《嬰童寶鑒》治小兒積聚黃瘦,吐食。比亭丸方

比亭 馬牙硝 朱砂(各末,一錢匕) 膩粉(一錢) 巴豆(六十個,去殼,細(xì)研出油)
上件研勻,用餅劑中裹之,煨令熟,去餅。硬者留少許;潤者滴水為丸如綠豆大。荊芥湯下,一歲一丸。

《良方》治小兒虛中積,朝發(fā)寒熱,心腹脹滿疼痛者。妙香丸

辰砂(一兩) 牛黃 生龍腦 麝香(各一分) 金箔(一十四片) 粉霜 膩粉(各一錢) 蠟(二兩) 巴豆(一百二十個,肥者)
上丸如彈子大,量虛實(shí)加減,龍腦漿水下,夜半后服。臟虛即以龍腦米飲下,每服三丸如小豆大。欲藥勢緩,即按令扁。疾堅者,加至十丸,皆以針刺作數(shù)孔,以行藥力。小兒取積,丸如綠豆,治小兒吐逆尤效。此藥最下胸中煩及虛積。

《九 衛(wèi)生》飛霜丹 理一切虛中積,下痢膿血,里急后重,臍腹撮痛方。

砂(三分,去砂石,秤) 粉霜(三錢)
上件同研勻,用薄紙拗作小紙箱子,方闊二寸半,深四分許,將藥末鋪在箱內(nèi)。次掘一地坑,深三、四寸,其闊約碗蓋得著。用火燒令極熱,即去其火,惟留熟火三兩挺,鋪在坑底。置藥箱子在內(nèi)火上,急用瓷碗蓋坑口,周遭以細(xì)土壅塞,無令透煙。凡燒,須防蓋定后火滅,頻以手按試碗,足熱方可。燒時,須用好熟炭,火即不滅也,大約令燒如兩炊飯久,即藥成也。如火滅,即再裝火燒之,燒及兩炊飯久,便候碗冷,即開碗取出藥。燒碗上有藥煙著碗,亦一處揩下,再研令細(xì)。凡藥得熟,自于火上凝。更次入膩粉九錢匕;龍腦一錢匕。又再滾研令勻,水浸蒸餅心,丸如綠豆大。大人每服十丸至十日。時一服,取下黑物,不用服補(bǔ)藥。發(fā)時一服,如用補(bǔ)只煎醋石榴皮湯與吃,日二服,逐日下黑物為效。忌雞、魚、果子。乳母亦忌。

《吉氏家傳》取積雄黃丸方

雄黃(三錢) 郁金(半兩) 巴豆(二十粒,去皮、膜,出油)
上末,面糊丸如蘿卜子大。加減與服。每服五丸,空心茶清下。

《吉氏家傳》取積青榴丸方

輕粉(炒,一錢匕) 青黛(炒,三錢匕) 腦麝(各半字重) 巴豆(去心、油。春冬三十五粒,秋夏二十四粒)
上末,面糊丸如○此大。每服五丸,米飲化下。

《吉氏家傳》消渴去積紫霜丸方

大赭石 木香(炮) 乳香 肉桂 杏仁(去皮尖) 丁香(各一錢) 陳皮(一錢半,去白) 巴豆(十五粒,去油) 肉豆蔻(一個,炮)
上件末,煮面糊如○此大。每服七丸,飯飲下。

《吉氏家傳》取小兒一切積,累用藥取不下,腹脹,瀉痢頻并。乳香丸方

乳香 砂 沒藥(各一塊,皂子大) 芥菜子(四十九粒) 巴豆(一粒,生)
上用大棗一枚,裹濕紙重封,灰火內(nèi)炮熟,取出去紙,與棗子肉乳缽內(nèi)研為膏。若不通,研入少許飛羅面。

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周歲三丸,三更用淡姜湯下,取下原傷物。

《吉氏家傳》治驚疳積滯,或渴,或?yàn)a,或熱。蘆薈丸方

蘆薈(一錢,先乳缽內(nèi)研) 使君子(不去皮殼) 蕪荑(半錢,去皮取仁) 檳榔(一個) 胡黃連沉香 木香(各一錢) 麝(少許) 龍膽草 朱砂(各半錢) 夜明砂(二錢,絹袋洗去土)
上焙干末,用醋膽丸如○此大。每服十粒,米飲下,常服妙。

《吉氏家傳》治小兒久積驚疳。退積滯,化風(fēng)涎,利膈鎮(zhèn)心。真珠丹

真珠(末) 巴豆霜(去油用霜) 滑石(各一分) 半夏(三分,姜浸七次) 續(xù)隨子仁(三分) 白附子(半兩) 寒食面(二分) 天南星(半兩,姜浸七次)
上末,滴水丸○如此大。每服二丸,二歲者一、二丸加減,用蔥白湯下。疳積,使君子湯下。

《吉氏家傳》治果子傷積。追魂散方

白丁香 輕粉 官桂(去皮。各三錢)
上末,冷水調(diào)下半錢,睡時服。來日取下所傷物,用異功散煎紫蘇、冬瓜湯調(diào),三服和氣。異功散(方見胃氣不和門中)

《吉氏家傳》取驚積桃符丸方

朱砂 天麻(末) 白霜(各半錢) 輕粉(二錢) 水銀(皂子大) 巴豆(三粒,去皮膜)
上末,入飛羅面滴水丸如○此大。驚候壯熱,或吐,或?yàn)a,脈沉緩,眼色困,此是驚積。周歲以下五丸,桃符湯下,加減服之。

《吉氏家傳》鎮(zhèn)心取積睡驚散

郁金(半兩) 辰砂(半錢) 麝香 乳香(各一字) 陳皮(二兩,去白,用一分) 巴豆(十四粒,同郁金炒熟,不用巴豆)
上末。每服一字,看大小加減,薄荷湯下。

《吉氏家傳》治虛中積勝金餅子方

粉霜 延胡索 巴豆霜(各半錢) 輕粉(一錢) 朱砂(一塊,皂子大) 石燕(一個)
上末,冷水為餅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皂子湯下,大小加減。

《吉氏家傳》治小兒諸般氣積木香散 或驚結(jié)不通,此藥立取下方。

木香(末,一錢半) 陳皮(二錢) 巴豆(五粒,去心、膜)
上將陳皮、巴豆同炒黃色,只取下巴豆五片,余不用,與前木香末同研勻。每服半錢或一字,陳米飲下。

若吐瀉,瓦缸內(nèi)煎香附子湯下,大小加減。

《吉氏家傳》惺惺丸 治小兒疳勞黃瘦,虛中伏積,久患赤白痢。但是虛中伏積宜用此藥取,更不動臟腑方。

陽起石 輕粉 粉霜 黃鷹條 白丁香(各一錢) 朱砂(一錢半) 砂(挑一錢匕) 小銀砂(一錢) 石燕(一個,火 五次,湯淬五度)
上為細(xì)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此○大。每服七丸、十丸至十五丸。用火 皂皂,蔥白湯下。非時服,不動臟腑。

長沙醫(yī)者丁時發(fā)傳∶治小兒驚熱,乳食積聚不消。朱砂丸方

朱砂 膩粉 麝香 雄黃(各半分) 巴豆(七粒,去皮出油)
上件為末,蜜丸如粟米大,一歲一丸,荊芥湯下,大小加減。

長沙醫(yī)者丁時發(fā)傳青黛三圣丸 治小兒痰涎膈實(shí),奶癖驚風(fēng)。消奶食蛔疳。疳積腹痛。常服極妙。

青黛(一分) 牽牛(末,三分) 膩粉(一錢)
上為末,面糊為丸,米飲下。

長沙醫(yī)者鄭愈傳大碧丹 水癖,食癖,五積,果子毒,但是腹中疾。并治五積奶不消,四季服之。

光明砂(二錢) 滑石 膩粉 白上硫黃 鷹糞(各一錢) 小巴豆(七粒。斑者去心、膜,水浸一宿,淘二七度,研如泥,去油)
上為末,一處同研令勻,入巴豆膏浸煎,紅米飯為丸,青黛為衣。半周一丸,一歲二丸,量大小加減用之。

春冬煨皂角湯,秋夏煎蘿卜湯下。如驚,煎金銀薄荷湯下。

長沙醫(yī)者鄭愈傳三出丸去積聚方。

陳皮(去瓤) 縮砂 藿香三棱 蓬莪術(shù) 芫花(各一分,同醋煮干為度) 巴豆(五十粒,和殼瓦上焙焦為度)
上先六味為末,次外杵巴豆令爛,方與諸藥相拌令勻,以醋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每服三、五丸,薄荷湯化下,乳食后。

瘕第二

《巢氏病源》∶小兒 瘕癖結(jié)候∶五臟不和,三焦不調(diào),有寒冷之氣客之,則令乳哺不消化,結(jié)聚成 癖也。其狀按之不動,有形段者, 也;推之浮沉者,瘕也;其弦急牽強(qiáng),或在左或在右者,癖也。皆由冷氣、痰水、食飲結(jié)聚所成,故云 瘕癖結(jié)也。

《圣惠》論∶夫小兒寒溫失調(diào),飲食不化,與臟氣相搏,結(jié)聚不動,名為 也。其食結(jié)在腹,喜寒,四肢灑灑如霍,不能飲食,常自隱隱而痛,此則食 也。

《嬰童寶鑒》∶小兒瘕者,在腹中疼痛 ,不痛定一處者,瘕也。

翰林待詔楊大鄴問∶小兒結(jié) 成塊者為何?答曰∶小兒不慎 味,嘗吃粘滑、膩肥、腥 、瓜果,胃口不和,結(jié)實(shí)難化, 痞于胸膈之間,攻沖榮衛(wèi),則嘔逆頻頻,喘粗眼澀,更加頻渴;驓w于下部則泄瀉頻并,兩脅虛脹,便只和脾胃,或更疏瀉;騽t飲食不化,漸次成 。大約諸般,皆婦人體息,須憑救療,使早暮痊除。不尋根源,久而為薨。

《五關(guān)貫珍珠囊》小兒 瘕候∶凡應(yīng) 瘕癖結(jié),并是撫養(yǎng)乖理,哺喂不時,致乳食結(jié)聚而不化,故成此疾。

《惠眼觀證》∶凡小兒生下有瘕癖氣;有疳蟲攢心氣;有胎驚疝氣;有抱心吊氣。瘕氣者,發(fā)時橫來左右,脅下筑痛,或多吐逆,急下 湯丸通利,(方見急慢驚風(fēng)門中。)后以勻氣散服之(見胃氣不和門中。)疳蟲攢心氣者,其候伏面,服蟲藥。如渴水未住,便下塌氣散(方見腫滿門中)夾黃連飲子服之(方見本門)。胎驚疳氣者,生下多夜啼,或吊上腎,乃以寬氣藥參苓散治之,(方見胃氣不和門中。)又用蔥涎膏貼外腎。(方見初生不大小便門中。)醒后汗出,又渴水無時,乃以槐角丸(方見腹痛門中)及寬氣藥調(diào)理二、三日,亦已通利與勻氣。生下未周歲至兩歲,一見陰腫者,此胎中大受極熱,或父之傳受。先用牛黃丸療之,(方見風(fēng)熱門中。)后勻氣。始用蕓苔子為末,冷水調(diào)貼之。如未退,卻用寒水石、白繕土、酸醋調(diào)涂。乃常吃郁金、甘草、牙硝,三味為末,蜂糖熟水調(diào)下。

《嬰童寶鑒》小兒 瘕歌∶

三焦不調(diào)順,胸中寒氣極。痞滿喘還粗,噫出酸氣息。乳哺不能消,結(jié)聚成 癖。有形名曰 ,浮動當(dāng)為積。弦強(qiáng)癖之源,分明記胸臆。

《外臺》∶《廣濟(jì)》療少小及大人腹中宿食,積成 癖,兩脅妨滿,氣息喘急,不能食,面黃,日漸瘦,腹大脹硬,除百病。紫雙丸方。《圣惠》名代赭丸

代赭 丹砂(各研) 大黃(各八分) 青木香(五分。《圣惠》用二兩) 當(dāng)歸(五分!妒セ荨酚靡粌) 桂心(四分!妒セ荨酚枚䞍) 犀角屑(三分!妒セ荨酚枚䞍) 巴豆(六分,去心皮,別搗。《圣惠》用半兩)
上八味搗篩,蜜和丸如桐子。大人小兒量之,十歲兒服大豆許二丸;六歲者小豆許二丸。以下臨時斟酌,要瀉病出為度。久疾日一丸,以溏瀉而已,不在猛瀉。忌如常法。

姚和眾方 治小兒 瘕。
上用煮老鼠肉汁,煮粥為食。

《圣惠》治小兒 瘕,壯熱頭痛,嘔逆腹痛,寒熱,頭發(fā)作穗,及食癖、乳癖氣。鱉甲散

鱉甲(一兩,涂醋炙令黃,去裙 )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木香 川大黃(銼,微炒) 京三棱(微煨,銼) 檳榔(各半兩) 人參(去蘆頭) 赤茯苓 柴胡(去苗。各三分) 桂心(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 瘕羸瘦鼠肉煎方

鼠肉(五兩,生用) 鱉甲(三分,生用) 甘遂(一分、末)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除甘遂末外并銼,以水二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下甘遂末勻攪。一、二百日兒奶癖,一日與服之盡半合;二、三歲兒,一日服盡一合;四、五歲兒,一日服盡二合。如利多即少服,看兒虛實(shí)與服之。如是利不止,煮大麥面湯解;煮鼠肉汁作粥服之亦佳。

《圣惠》治小兒 瘕,脅下堅硬如石,四肢黃瘦,不欲乳食。甘遂丸方

甘遂(煨令微黃) 蕤仁(湯浸去皮,研入。各一分) 雄黃(細(xì)研) 丹砂 石膏(各細(xì)研,水飛) 牡蠣(燒為粉。各半兩) 麝香(半分,細(xì)研) 巴豆(半分,去皮、心,絹囊盛,于淳酒中煮半日,取出焙干)
上件藥搗,羅為末,與巴豆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粥飲下一丸,日二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 瘕羸弱,不能乳食。鱉甲丸方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 ) 京三棱(微煨,銼) 川大黃(銼碎,微炒) 檳榔郁李仁(各半兩,湯浸,去皮,微炒) 木香 青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肉桂(去皴皮) 柴胡(去苗) 人參 桔梗(各去蘆頭) 防葵(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五、六歲兒,空心以粥飲下七丸,晚后再服。更隨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 瘕、腹痛、黃瘦。大黃丸方

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 知母 牡蠣(燒為粉)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當(dāng)歸(各半兩。銼,微炒) 鱉甲(一兩,涂醋炙令黃,去裙 )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三、四歲兒,每服空心以粥飲下五丸,晚后再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 瘕百病,疳痼,腹脹,黃瘦,發(fā)歇不常,客忤疳痢,及吐逆不定,心腹多痛,及驚風(fēng)天 等。

牛黃丸方

牛黃(細(xì)研) 犀角(屑) 木香 當(dāng)歸(各微炒。各半兩) 人參(去蘆頭) 川大黃(銼碎,微炒) 光明砂(細(xì)研,水飛過) 檳榔(各三分) 麝香(細(xì)研,一分) 鱉甲(一兩,涂醋炙令黃,去裙 ) 巴豆(以淡漿水一碗大煮,盡去皮,出油,別研。各一分) 代赭(二分) 肉豆蔻(二枚,去殼) 杏仁(二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百日以下兒,乳汁下一丸、二、三歲兒,空心粥飲下二丸。胸膈有病,吐出;在臟腑有病,即利出惡物為驗(yàn)。后又得吃漿水粥一日,其利自止。五日至十日吃一服,永無滯結(jié)。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又方

朱砂(細(xì)研) 杏仁(各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別研如膏) 巴豆霜(半分)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 ) 犀角(屑,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巴豆、杏仁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黃米大。百日兒乳汁下一丸;三、四歲兒薄荷湯下三丸。隨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食 ,或時寒熱,四肢黃瘦,不欲飲食。礞石丸方

礞石 干姜(炮裂,為末)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一分) 巴豆(去心、皮,紙裹,壓去油) 砂(各半兩)
以上五味,研令細(xì),以米醋一茶碗,煎如膏,次用∶

京三棱(微煨,銼) 皂莢(去皮,涂酥炙令黃,去子) 蓬莪術(shù)(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所煎膏和丸如綠豆大。三歲兒每服以茶清下一丸;兒稍大,臨時以意加之。(張渙方三棱煎,同治脾虛挾積。

《圣惠》治小兒食 ,寒熱羸瘦,不能飲食。宜服防葵丸方

防葵 京三棱(微煨,銼。各半兩) 肉豆蔻(去殼) 木香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麝香(各一分,細(xì)研) 川大黃(銼碎,微炒) 鱉甲(各一兩,涂醋炙令黃,去裙 )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三歲兒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二、三服。更量兒大小以意臨時加減。

《圣惠》治小兒食 久不消代赭丸方

代赭(細(xì)研) 巴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丁香(各半兩) 黃連(去須) 靈脂桂心(各一分) 麝香(細(xì)研) 膩粉(各一錢) 蘆薈(二錢,細(xì)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三歲兒空心以粥飲下二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當(dāng)取下一切惡物為效。

《圣惠》治小兒食 ,吃食不得,四肢消瘦。宜服木香丸方

木香 檳榔 京三棱(微煨,銼)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當(dāng)歸(銼,微炒) 犀角(屑。各一分)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 ) 朱砂(細(xì)研,水飛過) 代赭(各半兩,細(xì)研) 巴豆(半分,去心,研,紙裹壓去油)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黍米大。三歲兒空心以暖水下三丸,晚再服。量兒大小臨時加減。

《圣惠》治小兒食 ,大腸澀,心腹妨悶。大黃丸方

川大黃(銼碎,微炒) 赤芍大麻仁 鱉甲(各三分。涂醋炙令黃,去裙 ) 防葵 法曲(炒微黃) 白術(shù) 青橘皮(各一分,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三歲兒每早晨以溫水下五丸。晚后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又方

京三棱(煨,銼為末) 五靈脂(各半兩) 巴豆霜(半分)
上件藥都研令勻,以醋煮面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空心茶清下二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又方

菖蒲(末,半兩) 巴豆(二十枚,去皮研爛,以頭醋一中盞熬成膏)
上件藥入巴豆膏,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空心以茶清下一丸。量兒大小加減。

《圣惠》又方

膩粉(一錢) 干胭脂(一分) 巴豆霜(半分) 朱砂(半兩,細(xì)研,水飛過)
上件藥都研令勻,以醋煮面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空心,煎橘皮湯下二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積年厭食,并治血?dú)饧?塊。 砂丸方

砂(半兩,細(xì)研) 青礞石(細(xì)研) 穿山甲(炙令黃焦) 磁石(燒,醋淬七遍,搗碎研如粉) 京三棱(微煨,銼) 干漆(搗碎,炒令煙出 赤石脂(細(xì)研。各一分) 虻蟲(炒微黃,去翅足) 水蛭(炒令微黃。各五十枚) 巴豆(十五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上件搗,羅為末,入巴豆都研令勻,用軟飯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丸,小兒一丸。以燒蒸餅灰湯下,一復(fù)時后,取下惡物。若是血?dú)鈮K,當(dāng)歸酒下,不過五服瘥。

《博濟(jì)方》∶消 瘕積聚,血結(jié)刺痛。木香 砂煎丸

木香 大黃(炮) 荊三棱(生用) 巴豆(去皮膜,不出油用,細(xì)研之) 官桂(去皮) 筒子漆(炒) 青橘皮(去白) 蓬莪術(shù)(炮) 附子(炮,去皮臍) 干姜(炮。各一分) 香墨(一指節(jié)大,細(xì)研) 砂(半兩,以好醋一盞浸一宿,去砂石)
上將大黃末、荊三棱末、巴豆等三味,同于銀石器內(nèi),以好醋一升,煎一、兩沸;次入 砂同熬成膏,次入諸藥末和勻,再入臼,杵千百下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傷冷食、冷酒、冷水,結(jié)聚腹內(nèi),氣塊痛,用干姜湯或橘皮湯下;夾食傷寒,白湯下亦得;粘食不消成氣塊,即用煮面湯下;食牛、羊、魚、鱉肉成氣塊不散,用所傷汁下;宿酒不消,酒下;血?dú),?dāng)歸酒下;妊娠不服要轉(zhuǎn),淡茶下;加至七丸。小兒三丸,常服一、兩丸。

張渙 大腹子 治癥癖腹?jié)M,小便不利方。

大腹皮(一兩,銼) 檳榔 枳殼(麩炒,去瓤) 赤芍藥 人參(去蘆頭) 知母陳橘皮(湯浸,去白。各半兩) 甘遂(一分,慢火煨令黃)
上件搗,羅為細(xì)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 圣效丹 治癖結(jié)、諸病久不瘥方。

當(dāng)歸(洗、焙干) 木香 好朱砂(細(xì)研,水飛) 桂心(各一兩) 甘遂(慢火煨令黃) 京三棱(炮,乘熱銼) 鱉甲(各半兩。涂酥炙黃,去裙 。以
上搗,羅為細(xì)末次用) 麝香 蕤仁(各一分,湯浸,去皮,別研) 巴豆(三七個,去皮心、膜,絹袋盛,用好酒煮一宿,取出別研)
上件都拌勻,都研細(xì),用黃蠟六兩慢火熔,同諸藥攪成膏,如黍米大。每服,未周 小兒一粒;二、三歲二粒;四、五歲三粒;六、七歲五粒;十歲以上七粒,溫米飲下,乳食后。量兒大小加減。

《惠眼觀證》雙參飲子(本名胡黃連飲子)

人參 胡黃連 枇杷葉(拭去毛) 干葛 甘草 元參 麥門冬
上各等分,為末。每服一大錢,水半盞,煎兩、三沸,去滓,旋旋與吃。

癖氣第三

《圣惠》論∶夫絕乳小兒,五臟調(diào)和,榮衛(wèi)氣理,則津液流通,雖復(fù)多飲水漿,不能為病。若調(diào)養(yǎng)乖方,三焦痞隔,則腸胃不能宣行。因飲水漿,便令停滯不散,更遇寒氣相搏,結(jié)聚而成癖。癖者謂僻側(cè),在兩脅之間有時痛也。

茅先生論小兒生下五個月日,上至七歲,有結(jié)癖在腹成塊如梅核大,來去或似卵大,常叫疼痛不住者,亦分?jǐn)?shù)類。在右脅下痛者為癖氣,下蓬莪術(shù)散(方見 氣門中)夾健脾散(方見胃氣不和門中)與服即愈。如見面黑眼視,瀉黑血,鼻口冷,手足冷,不進(jìn)食者死。

錢乙論小兒病癖,由乳食不消,伏在腹中,乍涼乍熱,飲水或喘嗽,與潮熱相類,不早治必成疳。以其有癖則令兒不食,致脾胃虛而熱發(fā),故引飲水過多,即蕩滌腸胃,亡失津液,胃不能傳化水谷。其脈沉細(xì)。益不食,脾胃虛衰,四肢不舉,諸邪遂生,鮮不瘦而成疳矣。

錢乙論癖為潮熱云∶曹宣德子三歲,面黃,時發(fā)寒熱,不欲食而飲水及乳不止。眾醫(yī)以為潮熱,用牛黃丸、麝香丸不愈,及以止渴干葛散服之,反吐。錢乙曰∶當(dāng)下白餅子主之(方見搐搦門中),后補(bǔ)脾,乃以消積丸磨之(方見積聚門中),此乃癖也,后果愈。何以故?不食但飲水者,食伏于管內(nèi)不能消,至令發(fā)寒。服止渴藥吐者,藥沖脾故也,下之即愈。

《嬰童寶鑒》∶小兒食癖者,是小時失乳,或母無乳暴將食哺之,或動或不動,食在于脾,兒不能消化,結(jié)聚成塊。其腹內(nèi)左右不定,或如梨栗,覆杯之狀是也。

《嬰童寶鑒》∶滯寒不流,又夾痰涎成癖,自然有聲。

《嬰童寶鑒》∶小兒癖者,于腹中來往不常者是也。

《千金》牛黃鱉甲丸 治少小癖實(shí),壯熱、食不消化,中惡忤氣方

牛黃 濃樸(姜制) 茯苓 桂心 芍藥 干姜(炮。各半兩) 鱉甲(醋炙香熟) 麥面 柴胡大黃 枳實(shí)(麩炒) 芎 (各一兩)
上十二味末之,蜜丸如小豆大。日三服,以意量之。

《千金》治小兒宿食癖氣、痰飲,往來寒熱,不欲食,消瘦。芒硝紫丸方

芒硝 大黃(各四兩) 半夏(湯浸七遍) 甘遂(各二兩) 代赭(一兩) 巴豆(二百枚,去皮膜) 杏仁(湯去皮尖,一百二十枚)
上七味末之,別搗巴豆、杏仁治如膏,旋內(nèi)藥末,搗三千杵,令相和合。強(qiáng)者內(nèi)少蜜。百日兒服如胡豆一丸,過百日至一歲服二丸,隨兒大小以意節(jié)度。當(dāng)候兒大便中藥出為愈,若不出,更服如初。王氏名保童丸,治伏積,寒熱,吐瀉,大便久不調(diào),諸驚疳,伏涎,溫壯等皆療之。龐醫(yī)云∶人家有此藥者,可保小兒無誤。

《外臺》∶《古今錄驗(yàn)》還魂丸療大人、小兒傷寒四、五日及數(shù)年,諸癖結(jié)堅心下,飲食不消,目眩,四肢疼,咽喉不利,壯熱,脾胃逆滿,腸鳴,兩脅里急,飛尸、鬼疰、邪氣;?yàn)轶@恐,傷瘦背痛,手足不仁,口苦舌燥,天行發(fā)作有時,風(fēng)溫不能久住,吐惡水方。

巴豆(去心、皮,熬) 甘草(炙) 朱砂 芍藥(各一兩) 麥門冬(二兩,去心?
上五味搗、下篩,合和以蜜,搗三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兩丸,蔥棗湯下。小兒二歲以上服如麻子大二丸,日二服。忌海藻、菘菜、野豬肉、蘆筍、生血物。

《外臺》∶《廣濟(jì)》療老小腹中癖氣方。

牛膝 枳實(shí)(炙) 鱉甲(炙) 茯苓(各八分) 桔梗 芍藥 白術(shù) 人參 濃樸大黃 桂心 檳榔(各六分)
上十二味搗、篩,蜜和丸?斩菧鼐品缥嘧佣,日二服,漸加至三十丸。老、小減丸,微利。忌生冷、油膩、小豆、粘食、莧菜、桃、李、肉、大醋、生蔥、豬肉。

《外臺》∶《必效》療大人、小兒癖方。
上取車下李仁,微湯退去皮及并仁,與干面相半搗之為餅。如猶干,和淡水,如常搜面,大小一如病患手掌。為二餅微炙便黃,勿令至熟,空肚食一枚,當(dāng)快利。如不利,更食一枚,或飲熱粥汁即利,以快利為度。至午后利止,即以醋飯止之,利后當(dāng)虛。病未盡者,量力一、二日更進(jìn)一服,以病盡為限。小兒亦以意量之。不得食及牛、馬肉,無不效。但病重者,李仁與面相半,輕者以意減之。后服者,亦任量力頻試差。神效。

《外臺》∶急救小兒閃癖,治之方。

青葙苗(六月六日采) 知母 黃連(去毛) 大黃 梔子仁 栝蔞 常山 葳蕤(各八分) 苦參皮(十二分) 甘草(炙) 蜀漆(洗。各五分)
上十一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大。飲服五丸,漸加至十五丸,日再,以知為度。因至利,小兒減丸量度服。忌豬肉、熱面、蔥蒜、生菜、海藻、菘菜。

《外臺》∶《廣濟(jì)》療小兒 癖發(fā),腹痛不食,黃瘦。鱉甲丸方

鱉甲(炙) 郁李仁(各八分) 防葵 人參(各五分) 訶梨勒皮(七顆) 大黃(四分) 桑菌(三分)
上七味搗、篩,蜜丸。大小量之,以酒飲乳服五丸至十丸!妒セ荨藩(dú)治 氣發(fā)動,但鱉甲、防葵、大黃、郁李仁各半兩,人參、桑菌各六分,訶梨勒三分。

《外臺》∶劉氏療小兒冷癖、 癖氣,不下食,瘦,時時肋下痛方。

防葵 當(dāng)歸 枳實(shí)(炙) 濃樸(炙) 楮實(shí)人參 黃耆 茯神 訶梨勒皮 白術(shù)(各八分) 牛膝 郁李仁(去皮) 柴胡 大麻仁 芍藥 橘皮 防風(fēng) 紫菀(去土、洗) 薏苡仁(各六分) 鱉甲(炙) 三棱根(各十二分) 桂心(七分) 大附子(二枚,炮) 干姜(末,二分) 甘草(炙) 干地黃 大黃(各十分) 五味子(四分) 檳榔仁(四顆) 仙鼠(二枚,如無,以糞二合代)
上三十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大小增減,以意量之。須飲服之良。

《子母秘錄》治小兒氣癖方。
上用三棱汁作羹粥,以米面為之,與奶母食。每日取一棗大與小兒吃,亦得作粥與癇熱食之。治小兒十歲以下及新生百日,無問癇熱、無辜 癖等,皆理之。秘妙不可,具言大效。

《子母秘錄》治小兒閃癖,頭發(fā)豎黃,瘰癧羸瘦方。
上用林檎杵末,以和醋敷上,癖移處就敷之。

劉禹錫治小兒閃癖方。
上用蝤 煮食之。

陳藏器治小兒閃癖,大腹痞滿方。
上用鸛腳骨及嘴,并煮汁服之;亦燒為黑灰飲服。

陳藏器治小兒閃癖方。
上用苦瓠取未破者,煮令熱解開,熨小兒閃癖。

《圣惠》治小兒腹中癖氣不散,肌肉瘦瘁,或多心煩,不能飲食,食即吐逆,或大小便秘澀,及天 、驚風(fēng)并宜服。大紫霜丸方

代赭(細(xì)研) 朱砂(細(xì)研,水飛過) 犀角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半兩) 麝香 牛黃(各研細(xì)) 巴豆(各一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當(dāng)歸 川大黃(各銼,微炒) 鱉甲(各三分,涂醋炙令黃,去裙 )
上件搗,羅為末,入研了藥,更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麻子大。每服粥飲下二丸。驚風(fēng)、天,荊芥、薄荷湯下。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以利下惡物為效。

《圣惠》治小兒癖氣腹痛。前胡丸方

前胡 桔梗(各去蘆頭) 赤芍藥 赤茯苓 枳殼(麩炒,去殼) 川大黃(銼碎,微炒) 當(dāng)歸(銼,微炒) 郁李仁(各半兩,湯浸去皮,微炒) 鱉甲(一兩,涂醋炙令黃,去裙 )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三歲兒每服空心以粥飲化破五丸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腹中結(jié)聚,脅下有癖,手足煩熱。鱉甲丸方

鱉甲(一兩,涂醋炙令黃,去裙 。《嬰孺》用五分) 川大黃(半兩,銼碎炒。

《嬰孺》用五分) 柴胡(去苗) 赤茯苓(各半兩,《嬰孺》各用一兩) 干姜 (一分,炮裂,銼!秼肴妗酚靡粌) 桂心(半兩) 蠐螬(十枚,干者微炒!秼肴妗酚枚畟) 蟲(二十枚,微炙)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二、三歲兒空腹以粥飲下三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癖氣,久不消散。防葵丸方

防葵(一兩) 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 人參 訶梨勒皮 桑菌 郁李仁(各半兩,湯浸去皮尖,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溫酒下五丸,日二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宿食不化,積成癖氣,兩脅妨悶,氣急,不能下食,腹大脹硬。小紫雙丸方

代赭(細(xì)研) 川大黃(各一兩,銼碎,微炒) 丹砂(細(xì)研,水飛過) 木香 犀角(屑) 杏仁(湯浸去皮尖,麥麩炒微黃) 當(dāng)歸(各半兩,銼,炒) 巴豆(一分,去皮、心,研細(xì),紙裹壓去油用)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更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三歲以上,每服空心以溫水下二丸。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取下惡物為效。

《圣惠》治小兒癖氣,手腳心熱,面色痿黃,不思飲食,日漸羸瘦。鱉甲丸方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 ) 川大黃(各一兩,銼碎微炒) 柴胡(三分,去苗) 人參(去蘆頭) 赤茯苓 當(dāng)歸(銼,微炒。各一分) 桂心 白術(shù)木香(各一分) 檳榔 京三棱(微煨,銼) 生姜(各半兩,切作片子,焙干)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三歲兒空心以粥飲研下五丸。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當(dāng)下諸惡物為效。

《圣惠》治小兒癖氣,手腳心熱,脾胃虛弱,不下飲食,面色痿黃,漸加羸瘦。京三棱丸方

京三棱(微煨,銼) 防葵 木香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人參(去蘆頭) 來洎dd白術(shù) 桂心(各半兩) 郁李仁(三分,湯浸去皮,微炒) 川大黃(銼碎,微炒) 鱉甲(各一兩,涂醋炙令黃去裙 )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小豆大。以粥飲下,隨年丸數(shù),日三服。兒稍大,即以酒下之。

《圣惠》治小兒羸瘦,腹內(nèi)有癖氣,脅下堅滿,時有腹痛,雖食不成肌肉。雞骨丸方

烏雞骨(一具。酒浸炙令黃) 川大黃(銼碎,微炒)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 ) 黃芩澤瀉 柴胡(去苗) 桔梗 人參(各去蘆頭) 赤芍藥(各一兩) 枳實(shí)(半兩,麩炒微黃)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防葵(各三分) 蟲(五枚,微炒令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四、五歲兒以粥飲下七丸,日二服。看兒大小臨時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癖氣,脅下妨悶,手足微腫,并宜服枳殼丸方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牽牛子(生用) 黃柏(銼。各半兩) 川大黃(銼碎,微炒,三分) 牡丹 甘遂(煨令微黃) 桂心(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水研破二丸服之,日再服。看兒大小以意臨時加減。

《圣惠》治小兒癖氣不消,四肢黃瘦,時有腹痛。大黃丸方

川大黃(銼碎,微炒)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 ) 大麻仁(研入) 赤芍藥(各三分) 防葵神曲(微炒) 白術(shù) 木香(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水化五丸服之,日二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癖氣,壯熱瘦瘁,不欲乳食。訶梨勒丸方

訶梨勒皮 柴胡(去苗) 川大黃(銼碎,微炒) 赤芍藥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 ) 濃樸(各半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大麥(炒令微黃) 芎 赤茯苓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干姜(炮制) 桂心(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癖氣堅硬,瘦瘁,不欲食。芫花丸方

芫花(醋拌,炒令干)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 川大黃(銼碎,微炒)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半兩) 京三棱(微煨,銼) 雄黃(細(xì)研。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粟米大。三歲兒每服空心以生姜湯下三丸。量兒大小以意增減服之。

《博濟(jì)方》治小兒諸癖,每至午后時作寒熱,微有咳嗽,脅肋癖硬。燒青丸

輕粉(二錢) 元精石 粉霜 砂(各一分) 白面(三錢)
上件五味同細(xì)研,滴水和為餅子,以文武火燒熟為度,再研,滴水和為丸如黃米大。每服七丸,漿水下。三歲以下服五丸。

《嬰孺》知母丸 治少小、大人脅下有疾,心下癖癥,頭中苦痛,微眩,面黃,小便赤色,往來寒熱,手足厥冷,不能飲食,夏秋轉(zhuǎn)甚,令人淋瀝;蚩嗍肿銦┰辏虔懖≈,余疹不除,朝瘥夕增,乍寒乍熱,心胸下有疹結(jié),及連瘧后疾不止。或是溫疫,或欲作瘧,頭項(xiàng)苦強(qiáng),或胸膈間痰熱癖飲。小兒痞疹,脅下癥堅,及傷寒后七、八日結(jié)熱,痰積不除,久則寒熱頭痛,逆害食飲,胃中煩躁,夜臥苦煩,朝瘥夕甚,有如溫瘧,此是熱結(jié)不去。此方能除熱消飲,治寒熱,和胃氣,利小便。胸膈間痰熱留飲,面黃,小兒壯熱,諸癖癥并主之,又不令吐下方。

知母 大黃(各三兩) 黃芩 杏仁(炒) 常山(各二分) 蜀漆 甘草(各一兩) 麻黃(二兩,去節(jié)) 牡蠣(六分, 赤)
上為末,蜜丸相子大。飲下五丸,日進(jìn)三服。加至二十丸,老小半之。小兒以意加減。

《嬰孺》防葵丸 治老小 癖,不食,羸瘦神驗(yàn)方。

防葵 當(dāng)歸 旋復(fù)花 橘皮 訶梨勒皮 吳茱萸 桂心 桔梗(各四分) 杏仁(六十個,炒) 大附子(一個,炮) 大黃(十二分) 鱉甲(六分)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日再服。

《嬰孺》治小兒 癖方。

質(zhì)汗(出西蕃,如凝血。蕃人煎甘草、松淚、檉乳、地黃并熱血成之)
上取半匕,以水半盞,研如稀糊,更研朱砂調(diào)令勻。若五歲以下,空心只作一服。服之得利,惡物出,如不利,隨糞出瘥,三、五日大愈。量兒大小與之。

《嬰孺》治小兒閃癖,身體壯熱,頻服冷藥,冷氣漫心成癖。下焦又冷,腸結(jié),大便難方。

茯苓 芎 鱉甲(炙) 枳殼(炙) 芍藥(各二分) 柴胡(四分)
上切,以水一大升三合,煎至三合?招臑槎,去五、六里再服。忌莧子。

《嬰孺》治小兒羸瘦,腹中有癖,兩脅堅滿,時痛,食不生肌。雞骨鱉甲丸方

宿烏雞(胸膈骨一具,酒浸一宿,炙黃) 鱉甲(炙) 蜀漆 柴胡 桔梗 人參(各四分) 芍藥 大黃 黃芩 杏仁(各五分) 枳實(shí) (一分半,炒) 防葵(切) 白術(shù)(各三分) 蟲(五個,炙)
上為末,蜜丸豆大。四、五歲兒服二丸,日再服佳。

《嬰孺》治小兒水癖 黑丸子方

當(dāng)歸(四分) 細(xì)辛 附子(炮) 干姜 胡椒(汗。各三分) 鹽豉(二合) 巴豆(十枚,去皮,炒) 野狼毒(炙,一分) 杏仁(去皮,炒。十個)
上為末,蜜丸胡豆大。飲服三丸,日一服。

《吉氏家傳》治腹肚不調(diào),并癖氣久不愈方。

知母 牡蠣 枳實(shí)(各六分) 鱉甲(醋煮,炙) 甘草(各四分) 大黃(三分)
上末,蜜丸如綠豆大,粥飲下五丸。

《朱氏家傳》治小兒腹痛不調(diào),兼癖氣。知母丸方

知母(六分) 鱉甲(四分,炙) 牡蠣 枳殼(各三分,炒去殼) 大黃(十二分,紙裹煨熟)
上件為末,蜜丸如綠豆大,飲下五丸。大人以意下服。

長沙醫(yī)者丁時發(fā)傳治七、八歲兒多睡,或時壯熱,日加羸瘦,身雖不痛,有時痢膿,嘔逆不食,是癖氣之候。其狀似瘧疾,人多不識此患方。

柴胡 黃芩(各一分) 枳殼(二片,炒) 甘草(炙) 知母 芍藥(各二分) 大訶梨勒(一個,大者,煨,取皮。小者二個)
上件為末,水一盞煎服。

長沙醫(yī)者丁時發(fā)傳 大戟餅子 治小兒食癖,脅下有一塊,飲食不生肌肉方。

大戟(半兩,勻切作片子,以好醋浸一宿,取出焙干為末,用藥末一錢) 好面(一錢)
上滴水和丸,捻作餅子如小錢大,濃三分。#上 熟。米飲嚼下一餅,兒小減服。

長沙醫(yī)者鄭愈傳治諸癖腸結(jié),不思飲食,或時吐逆。練香丸散方

青皮僵蠶 甘草 訶子(各二錢,并煨過存性,研為末) 沒藥 乳香 巴豆霜(各一錢,別研)
上和勻,為末。嘔逆兼瀉不止每服二字,米飲調(diào)下。如要思食、消癖,卻入巴豆,以稀面糊為丸,每服五、七丸,薄荷湯吞下,日進(jìn)三、兩服。量虛實(shí)加減用之。

長沙醫(yī)者王兌傳 二丁散 治小兒諸癖,久不消,腹痛,乍寒乍熱,泄瀉無時,多渴黃瘦,或下痢,腹脅有塊如掌,癖側(cè)石硬方。

揀丁香 白丁香 沒石子(各二錢) 硫黃 陀僧(各三錢)
上為細(xì)末,研勻。每服一字至半錢。白湯調(diào)下,空心臨臥日二服。以消為度。

《千金》灸法∶小兒癖,灸兩乳下一寸,各三壯。

乳癖第四

(奶脾是附)

《圣惠》∶夫小兒乳癖者,由乳母食飲無常,醉飽過度,便即乳兒,不知KT 節(jié)。小兒脾胃虛嫩,不能消化,或乳母偏臥一向,乳兒不能回轉(zhuǎn),兒亦睡著,乳滯偏于脅下,因茲結(jié)聚成塊而痛者是也。其候面色青黃,發(fā)歇壯熱,吐乳多睡,口內(nèi)生瘡,漸漸黃瘦,腹內(nèi)結(jié)塊不散,故名乳癖也。

茅先生∶小兒生下,中遍身忽發(fā)寒候,遍身黃腫,小便赤黃,體微蒸熱。此候本因胎熱,又因哭后母愛惜,將奶與吃,不消化,遂為奶積。所治者,先用牛黃膏(方見膈熱門中)、天竺黃散(方見實(shí)熱門中)、調(diào)中飲(方見胃氣不和門中),三個藥與服即愈。如見黃色入睛,眼目視,氣喘魚口,手握拳,惡候不治。

錢乙論∶腹中有癖,不食,但飲乳是也。當(dāng)漸用白餅子下之。

《嬰童寶鑒》∶小兒奶癖者,謂小兒未會吃食,唯飲其乳,其乳擁猛;蚱淠府(dāng)煩之次,便乳其子,子飲乳擁結(jié)不消,又夾頑涎結(jié)成痞塊在腹內(nèi),或動不動,有時腹痛是也。

《玉訣》小兒奶癖積傷候歌∶

奶脾痞結(jié)積因傷,腹脹筋青面色黃,熱發(fā)有時或渴飲,疳傷脾熱口生瘡。此患先解利,后取積,次調(diào)胃氣無誤矣。

又一本云∶先用惺惺丸取,次銀白散調(diào)氣。(二方并見本門。)

《圣惠》治小兒乳癖結(jié)實(shí),或有滯惡停積不散,令兒日漸羸瘦,面色痿黃,春夏多發(fā),不欲飲食, 京三棱散方

京三棱(微煨,銼) 川大黃(銼碎,微炒) 檳榔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 ) 赤茯苓(各半兩) 枳殼(一分,麩炒微黃,去瓤)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分為二服,日三、四服,逐下惡物為效。

《圣惠》治小兒乳癖,壯熱體瘦,宜服朱砂丸方

朱砂(半兩,細(xì)研,水飛過) 雄黃(細(xì)研,一錢半) 寒水石 龍腦(各細(xì)研) 膩粉檳榔(末。各一錢)
上件藥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三、二歲兒以生姜湯下三丸,日再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乳癖,手腳心熱,面色青黃,不下乳食,日漸羸瘦。人參丸方

人參(去蘆頭) 生姜(切,干炒) 桂心 赤茯苓 白術(shù)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木香 當(dāng)歸(銼,微炒) 檳榔 京三棱(微煨,銼)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 ) 川大黃(銼碎,微炒。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一歲兒以粥飲化下三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乳癖,嘔吐,腹脹,寒熱,枳殼丸方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木香 赤茯苓(各半兩) 人參(去蘆頭) 柴胡(去苗。各三分) 桂心(一分)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水化破三丸服之,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乳癖,面色黃悴,食乳微細(xì),日漸羸瘦。鱉甲丸方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 ) 京三棱(微煨,銼) 檳榔(各半兩) 人參(去蘆頭) 赤茯苓 白術(shù)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木香 當(dāng)歸(銼,微炒) 桂心(各一分)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研下三丸,日再服,以利為度。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乳癖,脅下堅硬,大便難,小便赤。大黃丸方

川大黃(銼碎,微炒) 訶梨勒皮(各半兩) 烏梅肉(微炒)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木香(各一分) 郁李仁(湯浸,去皮,微炒) 川樸硝(各三分) 桔梗(一分,去蘆頭)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一歲兒每服以粥飲研下五丸,晚后再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乳癖結(jié)塊,久不消化,諸藥無效。宜服化癖丸方

巴豆霜(半兩) 膩粉 朱砂(細(xì)研。各一錢) 黃鷹糞(一分) 砂 雄雀糞(各一字)
上件藥都研如粉,用糯米飲和丸如黍米粒大。一歲兒每服空心煎皂莢仁湯下二丸,取下惡物為度。

《圣惠》治小兒乳癖不消,心腹脹滿。木香丸方

木香 京三棱(微煨,銼) 檳榔 人參(去蘆頭) 青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赤茯苓(各一分) 牽牛子(微炒) 草豆蔻(去皮。各半兩) 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微炒)
上藥搗,羅為末,以醋煮面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乳癖,脅下結(jié)塊不消。膩粉丸方

膩粉(一錢) 雄雀糞(一分,微炒)
上件藥都研令勻,以棗瓤和丸如粟米大。以新汲水下一丸,取下粘滯惡物為效。量兒虛實(shí)、大小以意加減。

《譚氏殊圣》治奶癖。

訶子(五個,磨去兩尖) 密陀僧(三錢) 硫黃 輕粉 白丁香 黑丁香 粉霜 硼砂(各一錢)
上件八味為末。每服半錢,男兒患,用女兒奶汁化服;女兒患,用男兒乳汁化下。

《譚氏殊圣》治月里孩兒奶癖方。

紫河車 人參
上各等分為末。用好醋調(diào),拍成餅子如大錢子大。如左畔有奶脾者,藥貼左畔腳心,用緋帛子扎,干后見效。左右一般使藥。

《譚氏殊圣》治小兒奶癖方。

白丁香 黑丁香(各十二個) 石燕子 舶上硫黃 寒水石 密陀僧(各三錢) 膩粉(兩個)
上件為末。每服一錢,用第二遍米泔水調(diào)下,服即取下病來,如末,更一服。

《譚氏殊圣》又方

密陀僧 訶子 丁香 草蔻 木香(等分)
上研,羅為細(xì)末,入膩粉少許再研。每服一錢半,米飲下。如不動,來日再服立效。

《譚氏殊圣》又方。

黑丁香(二十個) 舶上硫黃 密陀僧(各半兩) 白丁香(五個)
上生用,為細(xì)末。如一歲者,只一字,臨臥服;如三、兩歲者,便服半錢,用奶汁下。

《養(yǎng)生必用》治小兒奶癖,羸瘦危困,脅下硬有形即是。

青礞石(末,半兩) 汞粉(半錢) 寒食面(一錢半)
上研令勻,以乳汁和,分為二十餅子,熨斗上以慢火爆干。一餅子分為四處,隨飲食化服四分之一,隔日一次服,八服取效。未吃得飲食,化如糊,抿在兒口內(nèi)。

張渙 三棱散 治小兒乳癖結(jié)實(shí)不瘥方。

京三棱(炮,銼碎) 赤茯苓 當(dāng)歸(洗,焙干)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 。各一兩) 白術(shù)枳殼(麩炒,去瓤) 木香(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xì)散。每服一錢,水一盞,入生姜七片,煎五分,去滓。放溫,時時與服。

《嬰童寶鑒》治小兒奶癖 軟銀丸方

水銀(結(jié)成砂子) 白丁香(末) 膩粉(各一錢) 鷹條(末。各一錢匕) 巴豆(二十一個,去膜研,略去油) 續(xù)隨子(四十九個,去殼)
上件同研勻,棗肉為丸如綠豆大。一歲一丸,溫水下。

《玉訣》惺惺丸 治小兒虛積,及實(shí)積乳癖方

陽起石(一分) 黃鷹條(秤二錢) 白丁香 朱砂(各一錢) 輕粉(一錢半) 麝(少許,末之) 砂(一字,醋化) 石燕子(五個,醋淬, 七次)黃連(七錢) 續(xù)隨子(一百個,去殼,去油)
上浸蒸餅,丸黍米大。每服三十丸,大小兒加減。炮皂子并蔥煎湯,臨睡吞下。

《玉訣》銀白散 生胃氣,取下后宜服此方。

人參 茯苓 甘草(炙) 白術(shù)(麥面炒) 白扁豆(去皮) 藿香葉
上各等分,末一錢,紫蘇湯調(diào)下。

《張氏家傳》治小兒奶脾方。
上用芫花一兩(醋浸三日,凈洗),大黃半兩,為末,入蒜一斤研,同藥末研爛勻。男左女右,用藥涂在乳母手心,熨擦癖上。時聞患人口中,如聞得藥氣,即時取了,立效。

《董氏家傳》治小兒奶癖、脾極效方。

紫河車(二兩) 寒食面(三兩)
上同為細(xì)末。每服一匙許,水調(diào)涂足心,病在左涂左;病在右涂右。涂于紅帛上縛之良久,其病大便中下去,救人甚多矣。大便盡洗去。

《莊氏家傳》治小兒奶脾,疳瘦盡,青皮丸方
上用青皮不計多少,去白,干用,為細(xì)末,豬膽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七丸任意,湯下,日進(jìn)三服。

《孔氏家傳》治小兒奶脾方。
上用密陀僧不拘多少,研極細(xì)。以大蒜自然汁調(diào),稀稠得所,涂于有奶脾處。據(jù)其大小周遍,又不可涂之太過。須臾,候兒口中有蒜氣息,即是藥透。仔細(xì)以手揉之,覺奶脾似消及五、六分,即便用溫漿水洗去。切須則度,不可令消盡,恐藥毒損氣也。如未消,藥先干,即別使溫水潤之。

《王氏手集》治小兒奶癖方。

白芥子 蕓苔子(各等分)
上二味為末,水調(diào)攤紙上,貼奶癖。又用醋面餅子蓋之立效。少頃急去,如不去即成瘡。

《趙氏家傳》治小兒奶癖,發(fā)寒熱,肌瘦,可思飲食,漸漸黃瘦,欲成疳氣。如圣丸方

大丁香(二十一個) 密陀僧(半兩) 粉霜(一字半) 舶上硫黃(二錢半) 砂(一錢) 白丁香(四十個全者)
上為末。每服半錢,冷面湯調(diào)下,日一服,正午時見效。三歲以上每服半錢,三歲以下每服一字。

《吉氏家傳》治奶癖積熱,發(fā)疳,水銀丸方

水銀(結(jié)砂,一錢) 砂 白丁香(各半錢) 輕粉 腦子(各少許) 香墨 鷹條 巴豆(醋煮令干) 青黛(羅過) 黃明膠(用蚌粉炒黃色) 百草霜(各一錢)
上末,滴水丸如綠豆大。用薄荷湯下三、五丸,看兒大小加減妙。

長沙醫(yī)者鄭愈傳治小兒奶癖方。
上用紫河車不以多少,為末。每用一錢,冷水調(diào)貼癖痛硬處。

《莊氏集》俞穴灸法∶乳癖,用粗線兩條,各量兩乳頭中間闊狹,于兩乳頭上垂下,照令端直方停,對兩乳于左右肋上各灸七壯,炷如麥粒大。

氣第五

《圣惠》論∶小兒 氣者,由飲食不調(diào),生冷過度,與臟氣相搏,結(jié)聚之所成也。其狀臍脅兩旁上下有物弦直,大者如臂,小者如指旋起急痛,故名 氣也。

茅先生論∶小兒生下五個月日,上至七歲,有結(jié)癖在腹成塊,如梅核大,來去或似卵大,常叫疼痛不住者,亦分?jǐn)?shù)類。在左脅下痛者為 氣,下蓬莪術(shù)散(方見本門中)夾健脾散,(方見胃氣不和門中。)與服即愈。如見面黑眼視,瀉黑血,鼻口冷,手足冷,不進(jìn)食,死。

《圣惠》治小兒 氣急痛 京三棱散方

京三棱(微煨,銼)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大腹子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 ) 神曲(微炒) 訶梨勒皮 蓬莪術(shù) 麥 (炒令微黃)濃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青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各一分) 黑三棱(半兩,銼)
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日三服。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 氣,發(fā)即緊痛,不欲飲食,大黃散方

川大黃(銼碎,微炒) 鱉甲(各一兩。涂醋炙令黃,去裙 ) 麝香(細(xì)研) 木香(各一分) 京三棱(微煨,銼) 檳榔 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
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都研令勻。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日三、四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 氣,兩脅下緊痛,羸瘦。鱉甲丸方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 ) 京三棱(微煨,銼) 川大黃(銼碎,微炒。各一兩) 人參(去蘆頭) 干姜(炮裂,銼) 白術(shù)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柴胡(去苗) 當(dāng)歸(銼,微炒) 赤芍藥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濃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香熟。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生姜湯下七丸,日三服。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 氣,不能下食,肌體瘦,防葵丸方

防葵 當(dāng)歸(去蘆頭) 桂心 訶梨勒皮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川大黃(銼碎,微炒)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 ) 桔梗(去蘆頭。各半兩) 杏仁(二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附子(炮裂,去皮臍) 吳茱萸(湯浸七遍,焙干,炒。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晚后再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 氣,食不消化,四肢瘦弱,宜服此方。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 ) 川大黃(銼碎,微炒) 京三棱(微煨,銼。各半兩)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芎 桔梗(去蘆頭) 赤茯苓 赤芍藥 干姜(炮裂,銼) 桂心(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服。更量兒大小增減服之。

《圣惠》又方

京三棱(一兩。微煨,銼) 鱉甲(三分。涂醋炙令黃,去裙 ) 川大黃(銼碎,微炒,二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分溫二服,晚后再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又方鱉甲(一枚。涂醋炙令黃,去裙 )
上搗,細(xì)羅為末。每服一錢,以童子小便一小盞,煎至五分。量兒大小分減服之,日三服。神效。

茅先生小兒 氣,一切氣疾。蓬莪術(shù)散

蓬莪術(shù) 青橘皮(去白瓤) 益智(各半兩) 木香(一分) 糯米(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大錢。用陳米飲調(diào)下,日進(jìn)四服。

痞結(jié)第六

《巢氏病源》小兒痞結(jié)候∶痞者塞也。小兒胸膈熱實(shí),腹內(nèi)有留飲,致令榮衛(wèi)痞塞,不得宣通,其病腹內(nèi)氣結(jié)脹滿,或時壯熱是也。

《嬰童寶鑒》小兒痞結(jié)歌∶

胸中熱兼實(shí),榮衛(wèi)不通徹,臟腑豈能和,經(jīng)中號痞結(jié)。氣滿腹肚脹,時時變寒熱,何必問神祗,此是分明訣。

《葛氏肘后》若患腹中痞結(jié),常壯熱者方。

大黃(炙使煙出) 甲(炙令黃) 茯苓(各三分)
上搗為末,蜜丸。服如大豆一枚,日三?磧捍笮≡鰷p。

《千金》鱉甲丸 治少小腹中結(jié)堅,脅下有疹,手足煩熱方。

鱉甲(醋炙香熟) 芍藥 大黃(各三十銖) 茯苓 柴胡 干姜(炮 各二十四銖) 桂心(六銖) 蟲 蠐螬(各二十枚)
上件末之,蜜和。服如梧子大七丸,漸漸加之,以知為度。

《千金》治小兒痞氣,脅下、腹中有積聚,堅痛。鱉頭丸方

鱉頭(一枚) 虻蟲 桃仁 蟲(各十八銖) 甘皮(半兩)
上五味末之,蜜丸。服如小豆大二丸,日三。大便不利加大黃十八銖,以知為度!妒セ荨贩酵么簏S無甘皮。

《千金》治小兒心下痞,淡癖結(jié)聚,腹大脹滿,身體壯熱,不欲哺乳。芫花丸方

芫花 黃芩(各一兩) 大黃(二兩半!秼肴妗酚檬) 雄黃(二兩半。《嬰孺》用十銖)
上四味末之,蜜和,更搗一千杵,三歲兒至一歲以下,服如粟米大一丸。欲服丸,內(nèi)兒喉中,令母與乳。

若長服消病者,當(dāng)以意消息與服之,與乳哺相避。

陳藏器治小兒痞滿方
上用三白草搗,絞汁服,令人吐逆。除胸膈熱疾,亦主瘧及小兒痞滿。按此草初生無白,入夏葉端半白如粉,農(nóng)人候之蒔田,三葉草白便秀,故謂之三白。

陳藏器又方
上用甜藤葉搗,敷小兒腹,除痞滿閃癖。

《圣惠》治小兒腹內(nèi)痞結(jié),壯熱羸瘦,多啼。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去蘆頭) 川大黃(銼碎,微炒。各三分) 枳殼(微炒,微黃) 赤茯苓 犀角(屑) 郁李仁(湯浸,去皮,微炒)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 。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看兒大小分減溫服,微利為度。

《圣惠》治小兒腹內(nèi)痞結(jié),身體壯熱,中焦壅悶,腸胃不利,柴胡散方

柴胡(去苗) 赤茯苓 芎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 )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赤勺藥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檳榔(各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服。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腹內(nèi)痞結(jié),壯熱憎寒,大小便不利。大腹皮散方

大腹皮(銼)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桔梗(去蘆頭)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各三分) 人參(去蘆頭) 赤芍藥 川大黃(銼碎,微炒) 木通(銼。各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磧捍笮》譁p溫服之。

《圣惠》治小兒腹內(nèi)痞結(jié),壯熱不能乳食,心胸?zé)┷铡R朔?span>檳榔散方

檳榔 川大黃(銼碎,微炒。各半兩)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人參 柴胡(各去蘆頭) 知母 赤芍藥 地骨皮 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清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腹內(nèi)痞結(jié),雖服湯得利,而滯實(shí)不去,心下堅滿,按之輒啼,內(nèi)有伏熱諸候,集成此疾,宜服破痞除熱甘遂散方

甘遂(一分,煨令微黃) 青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黃芩 川大黃(銼碎,微炒。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溫服,以利即止。

《圣惠》治小兒腹內(nèi)痞結(jié),多驚。牛黃丸方

牛黃 麝香(各細(xì)研) 甘遂(煨令微黃) 川椒(去目及開口者,微炒去汗。各一分) 巴豆霜(半分) 蜈蚣(一枚,去足,炙令黃) 蚱蟬(七枚,微炙) 川芒硝 真珠(末) 雄黃(細(xì)研。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用煉成蜜一合,入白臘一兩,合煎令熔,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二丸,以利為度,如未利,再服?磧捍笮∫砸饧訙p。

《圣惠》治小兒腹內(nèi)痞結(jié)妨悶。硝石丸方

硝石 柴胡(去苗) 川大黃(銼碎,微炒) 黃芩(各半兩) 細(xì)辛(洗,去苗、土) 當(dāng)歸(銼,微炒) 茯神 赤芍藥 甘遂(煨令微黃) 木香 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各一分) 巴豆(十枚。去皮、心,紙裹壓去油)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一歲兒一丸,二歲二丸,三歲三丸,四、五歲兒可服五丸。并空心以粥飲下,以得快利為度,若未利,明旦再服之。更量兒虛實(shí)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腹內(nèi)痞結(jié),乳食不消,心腹刺痛。甘遂丸方

甘遂(煨令微黃) 真珠(末。各一分) 黃芩 赤芍藥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巴豆霜(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杏仁、巴豆霜同研令勻,煉蜜和丸如麻子大。二、三歲兒空腹,以溫水下二丸,以利為效,未利再服。更隨兒大小以意加減。

太醫(yī)局 進(jìn)食丸 治乳食不消,心腹脹滿,壯熱喘粗,嘔吐痰逆,腸鳴泄瀉,水谷全出;蛳铝〕喟,腹痛后重,及食 ,乳癖, 氣,痞結(jié),并皆治之。

代赭(醋 ,研) 當(dāng)歸(去蘆頭,銼,微炒) 朱砂(細(xì)研水飛)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木香(各半兩) 麝香(細(xì)研,一分) 巴豆霜(半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藥勻,面糊為丸如麻子大。每一歲兒服一丸,溫米飲下。更量虛實(shí)加減服之,食后。

《嬰孺》鱉甲足丸 治少小里急、脅下支堅方。

鱉頭、足(一具,酒二斤,浸一宿,炙干) 蠐螬(四十個,炙) 虻蟲(二合。去頭、足、羽) 蚱蟬 蜣螂(各炙二十個) 干姜 人參(各三兩) 云母(煉) 芎(各二兩) 桂心(一兩) 牛黃(一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二丸,日再。

《嬰孺》治小兒八痞,曾青丸 一、當(dāng)心下堅痛,大如小杯,名蒸痞,曾青主之。二、如板起于脅下,搶心,名蛇痞,龍骨主之。三、夾臍如手,名魚痞,龜甲主之。四、繞臍腹雷鳴,名寒痞,干姜主之。五、當(dāng)心如杯,不可搖動,名蟲痞,牡丹主之。六、心下如盤,名氣痞,鱉甲主之。七、生于寒熱,腰背痛狀如瘧,名血痞,蟲主之。八、膿出腹中痛,名風(fēng)痞,蜚蠊主之。

曾青 干姜 蟲 紫石英 丹皮(去心) 桂心(各二分) 大黃 龍骨(各五分) 蜀漆(七分) 龜甲(亦云鱉甲) 真珠 蜚蠊(各三分) 細(xì)辛(六分) 附子(炮,四分)
上十四味為末,視上所說,依病所主,皆倍藥分,和以蜜,未食服桐子大四丸。此是五、六歲兒所服,若小兒,以意量之。日三服,丸子大小,量兒與之。服之當(dāng)微煩,勿怪。腹中諸病皆出,神效。忌豬、魚、菜物。據(jù)上八說,疑別有鱉甲并用也。

《嬰孺》治小兒先得寒熱,腹堅牢強(qiáng)痞,不能飲食,不生肌肉,時苦壯熱。雞骨丸方

芎 當(dāng)歸 紫菀 大黃(蒸,三升米下) 茯苓(各三分) 杏仁(去皮炒) 桂心(各四分) 杜衡 白芷 石膏(各二分) 半夏(一分,洗)黃雌雞(一個,破腹,勿令中水,去肉取兩脅翼及脛骨,干之,炙令黃色)
上為末,蜜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丸,日進(jìn)三服,稍稍加之,神效。

《嬰孺》治小兒患腹中痞結(jié),常壯熱方。

大黃(炙煙出) 鱉甲(炙黃) 茯苓(等分)
上為末,蜜丸大豆大。飲下,日三。小兒加減之。

《嬰孺》治小兒脅下有痞,手足煩熱。五參丸方

人參 苦參 丹參 沙參 元參 防風(fēng)(各一兩) 干姜 附子(各半兩,炮)蟲(五個,炙) 大黃(四兩,蒸三升米下) 蜀椒(一合,去汗) 巴豆payment-defi.com/shouyi/(二十個,去皮、心,炒) 葶藶(一合,炒)
上為末,別研巴豆,入勻,杵萬下,蜜丸如小豆大。一歲兒一丸,日再,稍加丸數(shù)。

《嬰孺》治小兒脅下積氣,羸瘦骨立,圊便不節(jié)。大鱉頭足丸方

鱉頭、足(一具,酒浸一宿。炙令黃) 干漆(二分,炒) 紫芝 芍藥 人參 栝蔞根(各三分) 甘草(四分)
上為末,蜜和丸如胡豆大。一丸,日進(jìn)三服。鱉截之,去頷、下段足,取腕前。

《嬰孺》治小兒痞氣,脅下脹滿,腹中積聚、堅痛。鱉頭丸方

鱉頭(一個) 虻蟲 蟲 桃仁(炒。各三分)
上為末,蜜丸如小豆大。二丸,日進(jìn)三服,以知為度。如不利,加大黃三分。

《嬰孺》治小兒服湯已得大利,溫壯已折,而滯實(shí)不去,心下堅,痞滿不可按,輒啼,內(nèi)有伏熱諸候,集成此疾。宜服破痞除熱。甘遂湯方

甘遂 甘草(炙。各二分) 黃芩 大黃(各四分)
上以水二升,破雞子二個和,取白投水中攪,令沫上,吹去之,內(nèi)藥煮九合。為二服。

《吉氏家傳》取小兒痞方。

白丁香 紫丁香(各四十九粒) 舶上硫黃 密陀僧(各一塊,皂皂子大) 五倍子(一個,棗大) 黃鷹條(末,炒一錢) 麝(少許)
上末。如小兒瘦者,粟米飲下半錢;肥者大米飲下。并第七椎下兩邊灸之,須齊下火。疳、蛔蟲自出如麩片相似,效。

宿食不消第七

《巢氏病源》小兒宿食不消候∶小兒宿食不消者,脾胃冷故也。小兒乳哺、飲食,取冷過度,冷氣積于脾胃,脾胃則冷。胃為水谷之海,脾氣磨而消之,胃氣和調(diào)則乳哺消化。若傷于冷則宿食不消。診其三部,脈沉者,乳不消也。

《圣惠》∶夫小兒宿食不消者,由脾胃冷故也。凡小兒乳哺飲食,取冷過度,則冷氣傷于脾胃。緣胃為水谷之海,與脾為表里,脾氣磨而消之。其二氣調(diào)和則乳消哺化,若傷于冷,則宿食不消也。

漢東王先生《家寶》∶小兒宿食不消,身體發(fā)熱或發(fā)吐瀉,宜用水精丹利之(方見夾食傷寒門中),卻下補(bǔ)藥調(diào)理。如身上熱不退,瀉不止,仍發(fā)渴、心躁,宜進(jìn)玉珍散二、三服。如更不退,須進(jìn)銀涎散一、二服,卻將調(diào)胃氣藥相間服。若只瀉清水,宜用白龍丸二、三服。(三方并見本門。)

錢乙論∶食不消,脾胃冷,故不能消化,當(dāng)補(bǔ)脾,益黃散主之。(方見胃氣不和門中。)

《千金》治小兒宿乳不消,腹痛,驚啼。牛黃丸方

牛黃(三錢) 附子(炮裂,去皮、臍。二枚) 真珠 巴豆(去皮、膜) 杏仁(湯浸,去皮、尖。各一兩)
上五味,搗附子、真珠為末,下篩;別搗巴豆、杏仁,令如泥,內(nèi)藥及牛黃,搗一千二百杵,藥成。若干,入少蜜足之。百日兒服如粟米一丸,三歲兒服如麻子一丸,五、六歲兒服如胡豆一丸,日三,先乳哺了,服之。膈上下悉當(dāng)微轉(zhuǎn),藥丸全出者病愈,散出者更服,以藥丸全出為度。

《千金》崔文行平胃丸 治丈夫、小兒食實(shí)不消,胃氣不調(diào);或溫壯熱結(jié),大小便不利者。有病冷者,服露宿丸(方在《千金》中)熱藥,后當(dāng)進(jìn)此丸調(diào)胃方。

大黃(二錢) 小草 甘草(炙) 芍藥 芎 葶藶(各一兩) 杏仁(湯浸,去皮尖,五十枚)
上七味末之,蜜丸。飲服如梧子五丸,日三。一歲兒二丸,漸加之。《千金翼》有菖蒲、當(dāng)歸、干姜、茯苓、麥門冬、細(xì)辛,無杏仁,為十二味。

《外臺》∶《短劇方》療小兒宿食不消,發(fā)熱。九味當(dāng)歸湯方

當(dāng)歸 甘草(炙) 芍藥 人參 桂心 黃芩 干姜(各一分) 大棗(五枚) 大黃(二分)
上藥切,以水一升半,煎取六合,去滓分服。增減量之。

《圣惠》治小兒宿食不化,少欲飲食,四肢消瘦,腹脅多脹。訶梨勒散方

訶梨勒皮(三分) 人參(去蘆頭) 白術(shù) 麥 (炒令微黃)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檳榔(各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溫服,日四、五服。

《圣惠》治小兒宿食不消,心腹脹悶。陳橘皮散方

陳橘皮(湯浸,去瓤,焙) 高良姜(銼) 人參(去蘆頭) 檳榔(各一分) 白茯苓 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姜少許,棗一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宿食不消,壯熱腹脹。代赭丸方

代赭(細(xì)研) 當(dāng)歸(銼,微炒) 朱砂(細(xì)研,水飛過)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木香(各半兩) 麝香(一分,細(xì)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更研令勻,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二丸,更隨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宿食不化,發(fā)熱有時。檳榔丸方

檳榔 牽牛子(微炒) 川大黃(銼碎,微炒。各半兩) 干姜(炮裂,銼)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日空心以溫水下五丸,晚后再服。更看兒大小,臨時增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宿食不消,多吐痰涎。人參丸方

人參(去蘆頭) 丁香 干姜(炮裂,銼) 白術(shù)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各一分) 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溫水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宿食不消,心腹虛脹。丁香丸方

丁香 木香 乳香(細(xì)研) 雄黃(細(xì)研) 青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各一分) 肉豆蔻(去殼) 檳榔(各二顆) 巴豆霜(半分) 硫黃(半分,細(xì)研) 朱砂(細(xì)研,水飛過。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宿食不消,心腹脹悶。五靈脂丸方

五靈脂 代赭(各一兩) 巴豆霜(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巴豆霜同研令勻,用面糊和丸如粟米大。每一歲以溫水下一丸,加至三丸即不添也。

《圣惠》治小兒宿食不消。肉豆蔻散方

肉豆蔻(一枚,去殼) 川大黃(一分。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服。更隨兒大小以意加減。

太醫(yī)局 青木香丸 大人、小兒寬中利膈,行滯氣,消飲食。治胸膈噎塞,腹脅脹痛,心下堅痞,腸中水聲,嘔噦痰逆,不思飲食方∶

木香(二十兩) 補(bǔ)骨脂(炒香) 蓽澄茄(各四十兩) 黑牽牛(二百四十兩,炒香,別搗,取末一百二十兩) 檳榔(四十兩。酸粟米裹,濕紙包,灰火中煨令紙焦,去飯)
上為細(xì)末,入牽牛末令勻,漸入清水和令得所。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茶湯、熟水任下,食后服。每酒食后可服五丸、七丸。小兒一歲服一丸。懷妊婦人不得服之。

《譚氏殊圣方》∶壯熱時時又作寒,都緣食作不多安。早求洗肺為良藥,免得兒心似火煎。白術(shù)、桔梗、橘皮散,蜜調(diào)和合去頑涎。水銀磨入生犀服,一粒神丹病永痊。

褊銀丸

白術(shù) 桔梗 陳橘皮(各一分) 銀箔(三片,水銀一錢。同結(jié)成砂子) 犀角(末,一錢,研) 巴豆(二粒。去皮。棗一個,裹燒熟)
上為末,蜜丸小豆大,捻令褊。薄荷水研下一丸。

《嬰孺》治少小腹大,短氣有進(jìn)退,食不安,谷為之不化方。

黃芩 大黃 甘草(炙) 麥門冬(去心) 芒硝(各二分) 石膏(一兩) 桂心(八銖)
上切。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分為三服。一歲以上為五服。

《嬰孺》治少小癖實(shí),壯熱,食不消化,中惡忤氣。牛黃鱉甲丸方

鱉甲 麥曲(炒) 麥門冬(去心) 柴胡(去蘆頭) 大黃 干姜 芎(各一兩) 牛黃(二分) 濃樸(炙) 茯苓 桂心(各半兩) 芍藥(五分)
上為末,蜜丸小豆大。一服二丸,日進(jìn)三服。

《嬰孺》治小兒食不消,腹?jié)M不利。雞子湯方

雞子(五個,去白) 亂發(fā)(一雞子大,梳去垢惡)
上取雞子汁淋發(fā)上,及熱,數(shù)按之令汁出,取服。量兒大小與之。無毒,得下妙。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小兒乳食不消,腮腫,舌腫,驚躁,渴瀉,驚熱、驚疳。玉珍散方

滑石(白者佳) 石膏( 。各半兩) 甘草(炙) 蚌粉(水淘,澄去砂石,卻連盞在火上 通紅,刮下,用水飛過,細(xì)研,秤) 白附子 白僵蠶(直者,去絲炒。以上各一分)
上為末,入腦、麝各少許。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五、七歲一錢,麥門冬熟水調(diào)下。如渴、瀉,烏梅湯調(diào)下;驚疳,燈心湯調(diào)下;小兒氣怯者,腦、麝須極少許。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乳食不消,發(fā)渴,心躁。銀涎散方
上用粉霜不拘多少,入乳缽研令極細(xì)。每服嬰孩一字,四、五歲以下半錢,煎蓮花湯下,冬月用蓮肉煎湯下。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乳食不消,瀉不止。白龍丸方

白龍骨 白石脂(各一分)
上為末,滴水丸如○大。每服三丸,紫蘇、木瓜湯吞下,一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

《劉氏家傳》小兒心腹脹滿,疳氣,傷食,臆肚,瀉痢不轉(zhuǎn)方。

青州棗(一個) 巴豆(一粒,去心)
上巴豆安棗內(nèi),慢火炙令焦黑,乳缽細(xì)研,入麝少許,用少飯丸如麻子大。一歲一丸。如傷食,用熱米飲下;如瀉,用冷熟水下。忌生冷、油膩、熱物。

《張氏家傳》麝香安中丸 治小兒飲食不化,寬中止吐方。

松葉(二兩,去土) 益智 丁香皮 香附子(各三兩) 術(shù)(一兩) 南木香(半兩) 麝香(一錢)
上七味除麝別研外,余藥同為細(xì)末,白面糊為丸。更用生蜜、熟油少許一處和。劑量大小丸如黍米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姜湯下,不計時候。

《張氏家傳》邢和璞真人常服,安神道氣,消酒食,益脾胃,老人小孩皆可服。昭陵每食后嚼數(shù)片,身體安健。嘗賜呂申公。劉斯立名延年草。裕陵亦賜韓魏公。

青皮(一斤。湯浸三日,日三換。候苦味去盡,然后去瓤,切做指面大方片子) 上等白鹽花(五兩,再淋煎用,要雪白) 甘草(六兩,銼,秤,炙) 新舶上茴香(四兩)
上用甜水一斗,同藥入金鍋內(nèi)熬(銀鍋亦得),不住手?jǐn),勿令著底。置密器中收,不得走氣。候水盡取出,慢火炒令干,不得有進(jìn)氣。選謹(jǐn)慎者一人專主之。去甘草、茴香不用,只收貯青皮。如傷生冷及果實(shí)、菜蔬之類,即嚼數(shù)片,隨即無恙。常服一、二片極佳,以其尤宜老人。邢和璞所以名萬年草,斯立又以延年草目之也。

《莊氏家傳》小兒常服消乳食方。

白芷(半兩) 檳榔(一個) 青橘(一分,去白) 巴豆(四粒,炮去皮,去油)
上件為末,同研,面糊為丸如粟米大。溫水下三丸至五丸,常服。

《莊氏家傳》治小兒驚熱。化聚滯、奶食,墜涎,利大腸。宜服真珠丸方

真珠(細(xì)研,水飛) 天竺黃(為細(xì)末) 朱砂(研,水飛。各一分) 丁頭代赭 雄黃(各研,水飛) 麝香(研。各半兩) 杏仁(三十粒。湯浸,去皮)尖、雙仁者,麩炒令微黃) 巴豆(十個。去皮,用油煎令褐色,杏仁同研)
上件藥都搗細(xì)為末,研令勻,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生姜湯下一丸。三歲以上,加減服之。

《莊氏家傳》治小兒驚風(fēng),奶食不化;或外風(fēng)傷冷毒、瀉血,一切諸疾,悉皆治之。金箔丸方

金箔(四十九箔) 朱砂(水飛) 水銀 牛黃 青黛(各研) 白僵蠶(微炒) 蟬殼(洗去泥土) 麻黃(去節(jié)) 白附子 天麻(酒浸,炙) 麝香(別研) 犀角 干蝎 天南星(炮。各一分) 膩粉(一錢,研)
上件修事了,入乳缽內(nèi)研令勻細(xì),用生蜜和為錠子,以油罩子裹。每服二丸,梧桐子大,薄荷汁化下。傷寒用生姜、薄荷湯化下。小兒諸疾,無不神效。

《莊氏家傳》治小兒驚疳,化涎消食。胡黃連丸方

胡黃連 牛住院醫(yī)師黃 朱砂 麝香(少許) 蘆薈(四味各研) 青黛 鉤藤(炙) 管仲 膩粉(少許) 鶴虱 雷丸 天竺黃(研。各等分)
上件一十二味搗,羅為末,面糊為丸如粟米大。每服三丸至五丸。如有驚食,只取下食,如無不動。

《王氏手集》進(jìn)食丸 安和脾胃,消化積滯,止嘔 吐利;除心腹脹滿,利胸膈,散滿痞。常服消水谷,進(jìn)乳食方。

丁香(一錢) 肉豆蔻(二個) 木香(半錢) 巴豆(九個,去皮,生用) 五靈脂(七錢)
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歲一、二丸,食后生姜湯下,日二服。

《吉氏家傳》千金丸 治小兒食不消方。

木香 烏梅(炒) 肉桂(各一錢) 砂(半錢) 胡椒(半分) 巴豆(三十粒,取霜)
上為細(xì)末,稀糊為丸芥子大。每服十丸或十五丸,紫蘇湯下。

《朱氏家傳》治小兒氣,開胃進(jìn)食。木香丸方

木香 人參 白茯苓 青皮 陳皮(各去瓤) 肉豆蔻(以上各一分) 京三棱(一兩,炮)
上為末,面糊丸麻子大。每服十丸,姜湯下。

《朱氏家傳》治小兒奶食傷心,作壯熱,喘息不調(diào),咳嗽,多睡。洗心散方

甘草(一錢,生) 麥門冬(一分半,洗凈) 皂角(半兩,入沙糖涂酥,炙后于盆下蓋良久,出火毒方用)
上爛杵,不羅。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八分,作五服,時時吃。

傷飽第八

(食不知飽時附)

《巢氏病源》小兒傷飽候∶小兒食不可過飽,飽則傷脾,脾傷不能磨消食也,令小兒四肢沉重,身體苦熱,面黃腹大是也。又小兒食不知飽候∶小兒有嗜食,食已仍不知飽足,又不生肌肉,其亦腹大,其大便數(shù)而多泄,亦呼為豁泄,此腸胃不守故也。

《圣惠》論∶夫小兒氣血不調(diào),腸胃虛嫩,凡于乳哺,須是合宜。若乳食過多,脾胃脹滿,不能消化,故謂之傷飽也。

《仙人水鑒》小兒吃食太多傷脾,即不食嘔逆方。

半夏(二分。生) 黃葵子 防風(fēng) 遠(yuǎn)志 款冬花 桂心 前胡 干姜(各一兩)
上并搗為散?招拿罪嬒乱诲X,服之立效。乳母不可服。

《圣惠》治小兒傷飽太過,脾氣稍壅,面色赤黃,手足俱熱,心腹脹悶。檳榔散方

檳榔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人參(去蘆頭) 川大黃(銼碎微炒。各半兩) 赤茯苓 神曲(炒微黃) 陳皮(湯浸,去白瓤,焙) 甘草(炙微赤,銼) 麥 (炒微黃。各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姜少許,蔥白二寸,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傷飽,心腹滯悶,不能乳哺。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去蘆頭) 檳榔 川大黃(銼碎,微炒)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赤茯苓 沉香(各半兩) 訶梨勒皮(三分) 木香 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姜少許,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乳食過度,腹中脹滿。木香散方

木香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 ) 牽牛子(微炒) 川大黃(銼碎,微炒。各半兩) 赤茯苓(一分)
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以溫漿水調(diào)下半錢,晚后再服。更看兒大小,以意增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傷飽,心腹妨悶,脅下或痛。宜服赤芍藥丸方

赤芍藥 柴胡(去苗) 赤茯苓 訶梨勒皮 檳榔(各半兩) 川大黃(銼碎,微炒)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 。各三分) 桂心 木香(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嬰孺》治傷飽羸瘦,不生肌肉,乳食不化。芍藥丸方

芍藥(七分,炙) 柴胡(四分) 大黃(三分) 桂心(一分) 茯苓 干姜 鱉甲(炙。各二分)
上為末,蜜為丸。一歲兒先哺乳,吞小豆大三丸,日三服。

《嬰孺》治少小傷食苦飽,臥失衣當(dāng)風(fēng),居溫地,其為病∶腹大膨 ,時泄,困甚,如寒熱狀,又如霍亂,動作時利,腹出膿血。大黃丸方

大黃 苦參 人參 桔梗 杏仁(去皮尖) 芎(各三分) 半夏(洗) 黃芩(各二分) 葶藶(四分。炒)
上為末,蜜為丸小豆大。一丸,日進(jìn)三服。

《千金》附方治小兒食不知饑飽方。
上用鼠屎二、七枚,燒為末服之。

丁奚第九

《巢氏病源》小兒大腹丁奚候∶小兒丁奚病者,由哺食過度,而脾胃尚弱不能磨消故也。哺食不消則水谷之精減損,無以榮其氣血,致肌肉消瘠。其病腹大頸小,黃瘦是也。若久不瘥則變成谷癥。傷飽名哺露病,一名丁奚。三種大體相似,輕重立名也。

《五關(guān)貫珍珠囊》∶小兒丁奚,謂之鼓槌、鶴膝候。凡小兒或因吐而瀉久不瘥,或病退不能行,膝大、腸紅,號曰丁奚。七歲以下號鼓槌風(fēng),十五以下名鶴膝風(fēng)。蓋此并是風(fēng)冷傷于腎所致,腎主骨故也。

《莊氏家傳》疳肚、丁奚辨證云∶小兒腹大如有青筋見,即曰疳肚也,如無青筋乃名丁奚。是因過飽傷食而得之。

《嬰童寶鑒》小兒丁奚歌∶

腹高頸細(xì)體痿蕤,精彩全無只愛啼,久病谷癥脾胃裹,小兒如此號丁奚。

《葛氏肘后》若患疳氣,大腹瘦弱方。
上搗生薤根,以豬脂煎,稍稍服之。

葛氏又方
上用熟炙鼠肉,若伏翼肉哺之!侗静荨芬嘀尾嘎。

《葛氏肘后》∶小兒丁奚、 癖、黃瘦、發(fā)脫等病方。

代赭(研) 大黃 朱砂(研。各四分) 龜甲(炙,三分) 芍藥 青木香 杏仁(去皮,熬,別研) 巴豆(去心、皮,別研,熬) 知母(各二分)
上搗、篩,蜜丸。百日兒服如胡豆大;二百日兒服如小豆大;三百日兒如大豆;四百日兒如梧桐子。每服微下為限。大效。

《千金》仙人玉壺丸 治小兒羸瘦、丁奚,不能食,食不能化方。

雄黃 蘆 丹砂 石(一方用礬石) 巴豆(去皮、膜。各二兩!度f全方》止用各一兩) 八角附子(炮裂、去皮臍二兩!度f全方》卻用三兩)
上六味先搗巴豆三千杵,次用 石又搗三千杵,次內(nèi)藜蘆三千杵,次內(nèi)附子三千杵,次內(nèi)雄黃三千杵,次內(nèi)丹砂三千杵,內(nèi)蜜又搗萬杵佳。若不用丹砂者,內(nèi)真珠四兩。每內(nèi)藥輒治五百杵,內(nèi)少蜜恐藥飛揚(yáng)。治藥用王相吉日良時,童子齋戒為良。天晴明日無云霧,白晝藥成,密器中封之,勿泄氣,著清潔處。小兒百病,驚癇痞塞及有熱,百日、半歲者以一丸如黍米,小兒乳頭與服之。一歲以上如麻子一丸,日三,以飲服。小兒大腹及中熱惡毒,食物不化,結(jié)成積聚,服一丸。小兒寒熱頭痛,身熱及吐 ,服一丸如麻子大。小兒羸瘦,丁奚,不能食,食不化,漿水服二丸,日三。又苦酒和如梧子,敷腹上良。

《圣惠》治小兒丁奚,骨中微熱,腹內(nèi)不調(diào),食不為肌膚或苦寒熱,腹大。雞骨丸方

雄雞骨(一具,炙令黃) 赤芍藥(半兩) 赤茯苓(半兩!秼肴妗酚靡粌) 石膏(細(xì)研,水飛過) 川大黃(銼碎,微炒) 紫菀(洗去苗土。各半兩!秼肴妗犯饔梦宸)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秼肴妗酚萌) 白礬(燒灰) 細(xì)辛(洗去苗土) 附子(炮裂,去皮臍。各半兩) 黃芩 甜葶藶(隔紙炒令香。各三分) 桂心(三分。《嬰孺》用二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嬰孺》方同,但分兩殊。仍云《康氏方》。)

《圣惠》治小兒丁奚、 癖,黃瘦發(fā)脫。代赭丸方

代赭(細(xì)研) 川大黃(銼碎,微炒) 朱砂(細(xì)研,水飛過。各半兩) 鱉甲(半兩,涂醋炙令黃,去裙!秼肴妗酚萌X三字) 巴豆霜(半分,《嬰孺》用一分) 赤芍藥 木香 知母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二丸。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日一、二服,以溏利為度。(《嬰孺》方同,專治 癖。)

《圣惠》治小兒丁奚,雖食不生肌肉,腹大,食不消化。宜服赤芍藥丸方

赤芍藥 川大黃(銼碎,微炒)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 。各三分) 桂心 赤茯苓 柴胡(去苗。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煎蜜湯下五丸,日三服。

《圣惠》治小兒丁奚肚大,青脈起,不生脂肉,四肢干瘦,頭大發(fā)黃。麝香丸方

麝香(細(xì)研) 肉豆蔻(去殼) 干蟾(涂醋炙令黃) 夜明砂 地龍(并微炒。各一分) 朱砂(細(xì)研,水飛過) 五靈脂(各半兩) 白礬(灰。一分) 蜣螂(三枚,去翅、足,炙令熟)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日空心以溫水下五丸,晚再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丁奚,腹脹,干瘦,毛發(fā)焦黃。宜服二圣丸方

蝦蟆(一枚。端午日收,眼赤者佳) 臭黃(二兩。為末)
上凈取卻蝦蟆腸肚,然后滿腹著臭黃末,以紙裹上以泥封,令干,更泥,如此可三遍。待泥干,即于大火中燒令煙盡,搗、羅為末,用粟米飲和丸如粟米大。兒一歲以粥飲下一丸。服藥后以生、熟水浴兒,拭干,以青衣覆之令睡,良久有蟲出即效。

《圣惠》治小兒丁奚肚大,四肢瘦弱。野鼠丸方

野鼠(一枚。去皮、臟,炙令焦) 干姜(炮裂,銼) 濃樸(去皮,涂姜汁,炙令香熟用之) 桂心 甘草(炙赤,銼。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棗肉和丸如綠豆大。三歲兒每服用生姜湯下七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丁奚腹脹,頭大頸細(xì),手腳心熱,唯吃冷水。此是脈藏內(nèi)疳。大黃丸方

川大黃(一分。銼碎,微炒) 蛇蛻皮(二條。燒灰) 蟬殼(三七枚) 巴豆霜(一字) 霜(半錢,細(xì)研) 干蝦。ㄒ幻。涂酥炙黃) 皮巾子(灰,有孔子處取半錢)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三歲兒每服空心以漿水粥飲下三丸,后以桃、柳湯洗,拭干。以青衣蓋,良久有蟲出為妙。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

《嬰孺》治小兒羸瘦,不生肌,食飲不多,腹大,面目痿黃,不長。主百病。鱉甲丸方

鱉甲(炙) 桂心(各三分) 大黃(五分) 人參 前胡 茯苓 干地黃 芍藥 干姜(各二分) 黃芩(一分半) 蟲(十枚。炙)
上為末,蜜丸小豆大。三丸,日進(jìn)三服。量與之佳。

《嬰孺》芍藥丸 治小兒百病,有寒熱,大腹,食不消化,不生肌肉,痿痹方。

芍藥 茯苓 大黃(各五分) 柴胡(四分) 鱉甲(三分,炙) 桂心(二分) 人參(一分,一方二分)
上為末,蜜丸。三歲以下服三小豆大,不知加之;七、八歲三桐子大,不知加之。若腹堅大者,加鱉甲一分;渴者,加栝蔞二分。病甚者服二十日效。已試大良。一方有杏仁二兩,人參三分。

《嬰孺》治新生少小兒客忤所中,驚癇發(fā)熱,哺乳不消,中風(fēng)反掣,口吐舌,卒疰逢忤,面青,目上搖,腹?jié)M丁奚,羸瘦頸交,三歲不能行。麝香紫雙丸方

麝香 黃連 丹砂 烏賊魚骨 桂心(各一兩) 雄黃 附子(炮,去皮臍) 牛黃(各二兩) 特生 石(半兩。燒) 赤足蜈蚣(一條。炙) 巴豆(六十粒。去皮、心,入絹袋子,內(nèi)灰,煮半日)
上為末,蜜和,杵三千下, 合密收,勿令燥泄。兒生十日、二十日、三十日服二黍大;四十日至百日服二麻子大;一歲、三歲以意增之,大其丸子。兒雖小而宿實(shí)甚者,當(dāng)加丸子,不必依此例也。巴豆別研入藥內(nèi)。

《嬰孺》治小兒不生肌肉,丁奚大腹,食不消。芍藥丸方

芍藥 大黃(各一兩) 桂心(二兩) 茯苓 柴胡(各四兩)
上為末,蜜和杵熟。一歲,大豆許二丸,不知稍加之,食后服。煉蜜須三、五沸用。

《嬰孺》治小兒傷食,失衣當(dāng)風(fēng),溫冷水浴,苦腹大丁奚,時利,寒熱如瘧,不欲飲食,不生肌及消羸不欲動搖方。

人參 麥門冬(去心) 大黃 黃 苦參(炒) 芎 石( ) 甘草(炙。各三分) 半夏(洗) 遠(yuǎn)志(去心) 黃芩(各二分) 硝石(四分)
上為末,蜜丸黑豆大。先食服三丸,四歲桐子大三丸,量與之。

《嬰孺》治腹中有熱滿,不思飲食;及大小便不利,若苦腹痛,癖便膿血、下重,丁奚大腹痛,脫肛,脅下有痞方。

野狼毒(二分) 附子(一個,炮) 川椒(汁) 巴豆(去皮。各四分)
上為末,以飴丸茱萸大。茶飲下一丸,天明及日一再服一丸,數(shù)服消痞下食,日進(jìn)三服。

《嬰孺》治小兒堅痞,面黃羸瘦,丁奚,不欲食,食不生肌膚,心中 煩悶,發(fā)時時寒熱,五臟虛脹,腹中痛,常若下痢。八痞丸方

蜀漆(七分) 細(xì)辛(四分) 龍膽(五分) 干姜(二分) 附子(四分。炮) 牡丹 虻蟲(疑是 蟲非虻蟲) 頭(酒浸,炙黃) 曾青(無曾青,空青代之) 桂心(各三分)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飲下二丸,日進(jìn)三服,以知為度。忌豬、魚、生菜等物。

張渙 大麝香丹方 治小兒羸瘦,腹大見青筋及丁奚等病方。

麝香 粉霜(各研) 朱砂(細(xì)研,水飛) 白礬(灰。各半兩) 五靈脂 肉豆蔻仁 干蟾(涂酥炙。各一兩) 干地龍(一分,炒) 夜明砂(半兩) 干蜣螂(七枚。去翅,炙黃熟)
上件搗,羅為末,與朱砂等同研勻細(xì),煉蜜和丸黍米大。每服三粒至五粒,溫水下。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莊氏家傳》治小兒疳氣,腹大,氣急,不思飲食。塌氣丸方

青橘皮(不拘多少,用湯浸開) 巴豆(每青橘皮一個,用巴豆一個,使麻線系合,熱麩中炒熟,去巴豆不用)
上搗,羅為末,面糊為丸如綠豆大。三歲以上每服五丸或七丸,米飲下,不計時候。

哺露第十

《巢氏病源》小兒哺露候∶小兒乳哺不調(diào),傷于脾胃也,脾胃衰弱不能飲食,血?dú)鉁p損不榮肌肉,而柴辟羸露其哺,臟腑之氣不宣,則吸吸苦熱,謂之哺露也。

《嬰童寶鑒》小兒哺露歌∶

小兒哺露病 羸,饑飽多傷損在脾,臟腑不通身有熱,如柴骨立漸枯衰。

《圣惠》治小兒哺露傷飽,手足煩熱,羸瘦不生肌肉。雞骨丸方

雞骨(煮熟。黃雌雞左右肋骨一具,炙黃) 赤芍藥 川大黃(銼,微炒) 紫菀(洗,去苗土) 赤茯苓 柴胡(去苗。各半兩) 細(xì)辛 黃芩 桂心(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水下五丸。早晨、晚后各一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哺露,腹堅,體熱,羸瘦。鱉甲丸方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 ) 蓯蓉(酒浸一宿,刮去皴皮,炙令干。各三分) 常山(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蛳虑喟缀谖锛从。

《圣惠》治小兒哺露,失衣當(dāng)風(fēng)濕,冷水浴,苦腹大,時痢,或寒熱如瘧,不欲食,縱食不生肌肉或不消化,四肢羸瘦。人參丸方

人參(去蘆頭) 麥門冬(去心,焙) 半夏(湯洗七遍,去滑) 黃耆(銼) 川大黃(銼碎,微炒) 白茯苓 柴胡(去苗) 黃芩(以上各三分) 訶梨勒(煨,用皮) 甘草(炙微赤,銼)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 。各一兩) 芎 (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一、二歲兒每服以粥飲下三丸;四、五歲兒服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嬰孺》治少小積寒,久熱,不能食,飲食不化;哺露,堅痞,大腹,下痢不禁。芍藥丸方

芍藥 紫菀(各三分) 桂心 茯苓 鱉甲(炙。各二分) 柴胡(一分) 大黃(五分)
上為末,蜜丸如桐子大。一歲以上每服三丸,日進(jìn)三服。病甚者夜一服,三歲以上加至十丸。無忌。哺露,氣盛者加鱉甲四分。

《嬰孺》治小兒哺露,腹堅熱,下痢不止方。

鱉甲 常山(各一分) 肉蓯蓉(半分)
上為末,蜜丸小豆大。一服二丸。便下青赤白黑,久寒自除。

《嬰童寶鑒》∶小兒哺露,灸大椎穴。又,灸尺澤,(在腕內(nèi)橫紋中尖。)又灸九角。


點(diǎn)擊查看:<<幼幼新書>>目錄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xué)論壇 - 醫(yī)學(xué)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xué)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rèn)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yàn)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