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病人出現
鼻衄,這一醫(yī)學現象被記錄在《
傷寒論》中。筆者遇到的幾例,雖因外感風寒而起,但因稟賦陽旺,皆陽熱于內,單純使用
麻黃開表,
石膏清里,有的并不能達到止血目的,這也就是后來葉天士所說的熱入營血,這時需要加入
阿膠。有些媽媽覺得很奇怪,感冒高熱,你怎么還能用阿膠溫補呢?在經方藥證里,阿膠是一味止血藥,患者鼻衄屬于熱迫血妄行,在麻黃、石膏基礎上,配伍阿膠,才是一個完整的治療。根據后世醫(yī)家經驗,
丹皮、
紫草也有應用,涼血止血。
麻黃證或者麻黃體質,本身是個中性狀態(tài),言虛實,不涉及寒熱證。麻黃配伍
桂枝、
附子,才指明證是往寒的方向發(fā)展,麻黃配伍石膏、
大黃,才指明證是往熱的方向發(fā)展。麻黃、桂枝配伍石膏,大概就是寒熱皆有。病機的闡述約略如此,只是模糊定義。
但臨床處方用藥卻需要落實到具體的藥物、藥物劑量,這正是經方價值所在,直接為臨床提供解決方案。同樣是解表,為何有的要用麻黃,有的要用麻黃桂枝,有的要用麻黃石膏,有的要用麻黃附子,而有的只能用桂枝
白芍?這是中醫(yī)學習的難點之一!經方正是專門論述這些細微差別的專門領域。
經方是劍法,尖銳刻骨,傳統中醫(yī)是拳法,渾厚綿長。客觀看待醫(yī)學觀的差別,
半夏瀉心湯已經告訴后人,干
姜黃連可以同用、需要同用。如果說傳統中醫(yī)是
干姜,那么經方就是黃連。老中醫(yī)曾告訴我,寒熱并用才是中醫(yī)治病的上乘境界。
-------------------
經方是劍法,傳統中醫(yī)是拳法。非常恰當的比喻!
-------------------
-------------------
推而廣之,寒熱如此,虛實亦如此,表里亦如此,然總在分量上見分曉.
若是樓主所遇情況,我可能是加大用量.
-------------------
-------------------
感冒流鼻血,不是向好的方面發(fā)展嗎?臨床中遇到過幾例小兒患者,治療中
鼻出血,發(fā)燒就退了,也沒有特處理,鼻血就自止了。不過看到過熱入營血引起的斑疹醫(yī)案常用到阿膠。
-------------------
-------------------
-------------------
-------------------
因為患病人體就是寒熱虛實錯雜,所以用藥亦需要如此。往往能真正認識并靈活運用的時候,就開始步入自由王國。
-------------------
-------------------
-------------------
-------------------
王老師,好久沒有看您的文章!后學慚愧,我將在明天再次前往南京邀請黃煌教授,來武漢講授經方惠民,也希望邀請您來武漢,請把電話告訴我,我1810862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