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經(jīng)方醫(yī)學 > 正文:《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藥味求真
    

各家經(jīng)方:《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藥味求真

???查《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以下紅字藥味有出入,求指正。先謝。
?? 味辛皆屬木,桂為之主, 椒為火,為土,細辛為金,附子為水。
??
味咸皆屬火,旋覆花為之主,大黃(苦)為木,澤瀉(甘)為土,厚樸(苦)為金,硝石(苦)水。
??
味甘皆屬土,人參為之主, 甘草為木,大棗為火,麥冬為金,茯苓為水。
??
味酸皆屬金,五味為之主,枳實(苦)為木,豉為火(?),芍藥(苦)為土,薯蕷為水。
??
味苦皆屬水,地黃(甘)為之主, 黃芩為木,黃連為火,白術(shù)為土,竹葉為金。


-------------------
這種很難考證了。
1、以上的藥味可能出自《桐君采藥錄》可能跟《本經(jīng)》不是一個路數(shù)的。
2、西漢時代的《本草經(jīng)》有名可查的至少有15種,陶弘景的《本經(jīng)集注》大概集合了其中三種。就是我們今天見到的《本草經(jīng)》。當時有很多種《本草經(jīng)》失傳了。也許以上的藥味也有可能出自已經(jīng)失傳的《本草經(jīng)》。

-------------------
現(xiàn)今《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抄錯的可能性不大,畢竟甲本是間接照原卷子抄的.
[ 此帖被湯一笑在2010-06-07 17:04重新編輯 payment-defi.com]

-------------------
枳實,芍藥都有味苦酸的說法;地黃也有甘苦味的說法(《別錄》載味苦)。故辛甘酸苦都可以說靠譜,唯有咸味藥出入太大了。有請湯兄指點。謝謝!

-------------------
我回答你吧,做學問的人有問題有時會走火入魔。我讓你開心一下。
咸味都是對的,你可以嘗一下。唯有厚樸是苦的,我還沒搞明白!但符合臨床!
酸味也對的,枳實豆豉山藥都是酸的,你一定要嘗一下。
我這兒有個嘗酒高手,什么味很準確。
地黃是苦味很費解,可能現(xiàn)代炮制時加糖了,糖不值錢,可以問一下原產(chǎn)地的人,但他符合臨床。
我的話會對你研究輔行訣有幫助!

-------------------
確實是好方法,拿鮮品嘗可能更準確.但有些藥搞到鮮品可能不容易.

-------------------
我對藥味性能的把握也是親口嘗的,對開出的處方的滋味了然于胸,開方時就告訴病人這個處方的藥味如何,服后可能有哪些反應(yīng),需要禁忌什么食物。有些病人置若罔聞,打電話訴說服藥不舒服,我即直接問他可能服了不該服的食物,病人往往無話可說。我以為,藥味的把握,是一個中醫(yī)的基本素質(zhì)。

-------------------
非常感激十世遺風。。。。。

-------------------
確定鮮地黃的味道為苦澀味。秦漢時代用的可能就是鮮品或直接曬干品。據(jù)說這東西的苦得還特別,一般土地在種過一年地黃后,地都會變苦,第二年便不能再種地黃,必須等到至少八年后才能再種。不知是否確實。但鮮地黃口味發(fā)苦確定無疑。

鮮地黃可以做菜吃。但一般要先處理這種苦澀味。

厚樸是辛、苦味;《輔》是咸味不好解釋。
[ 此帖被湯一笑在2010-06-10 09:31重新編輯 www.med126.com]

-------------------
搞理論是很枯燥的,很難有作為,但是有了成果就很了不起,愿樓主實現(xiàn)。
生地解決了,我來解決厚樸。
厚樸苦多辛少,如何是咸味呢?將二十克煎湯,空氣中全是咸味!夾一點香味。
但湯還是苦味。
再想一下桂枝加厚樸杏仁

-------------------
我沒有行醫(yī)資格,實踐機會很少。謝謝十世遺風先生指教。先生這種識藥味方法很實在,后學受教了。非常感謝!
又通過先生的帖子,見識了朱莘農(nóng)前輩的高超醫(yī)術(shù),受益多多。再次感謝!

-------------------
厚樸雖然符合臨床效果,但厚樸還是苦多辛少,十世遺風先生將二十克厚樸煎湯,空氣中有咸味外,湯還是苦味。目前尚未找出厚樸味咸的確證,我設(shè)想是否有抄誤?25味藥錯一也是有可能的,因此乃手抄件而非原件啊。

-------------------
厚樸 的來源是比較復雜的。

1.國家標準品:?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載的厚樸為木蘭屬植物厚樸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或凹葉厚樸M.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var. biloba Rehd. et 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前者商品習稱“川樸”,主產(chǎn)四川、湖北及湖南、貴州、陜西等省;后者商品習稱“溫樸”,主產(chǎn)浙江、福建、江西等省。????????????????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頒標準》收載的大葉厚樸(騰沖厚樸)為木蘭屬植物大葉木蘭M. rostrata W.W.Smith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特產(chǎn)于云南西部高黎貢山一帶。????

2.地方習用品:????????????????????
①云厚樸為滇藏木蘭M. campbellii Hook.f. et Thoms. 的干燥干皮,已收載于1992年《云南省藥品標準》。該品是云南長期習用的厚樸主流商品,并有部分銷省外。主產(chǎn)滇西、滇西北。????????????????????????

?②姜樸為武當玉蘭M. sprengeri Pamp. 、望春玉蘭M. biondii Pamp.等同屬多種植物的干燥干皮。主要產(chǎn)銷于四川、陜西、湖北、河南等省的部分地區(qū)。??????????

3.混用品:??????????????????????木蘭屬的山玉蘭Magnolia delavayi Franch.,玉蘭M. denudata Desr.,紫玉蘭M. liliflora Desr.ex Lamk.及木蓮屬的四川木蓮Manglietia szechuanica Hu,桂南木蓮M. chingii Dandy,紅花木蓮M. insignis (Wall.) Bl.,乳源木蓮M. yuyuanesis Law等等的干燥干皮,曾分別在有關(guān)省產(chǎn)地局部地區(qū)以“土厚樸”、“姜樸”、“紫厚樸”、“山厚樸”等名稱代厚樸商品習用,F(xiàn)都已糾正,不予作厚樸入藥,但仍偶有混雜在厚樸商品中的現(xiàn)象。

[ 此帖被湯一笑在2010-06-10 14:32重新編輯 payment-defi.com/yishi/]

-------------------
 也有可能厚樸古今不同 著名本草學家尚志鈞等人有考證 沒法看到原文

本文對《本草圖經(jīng)》厚樸品種進行了考證,認為該書記載“葉如槲葉,四季不凋,紅花而青實”的厚樸,應(yīng)是現(xiàn)今樟科潤楠屬植物紅楠Machilus thunbergii(這是不同藥典的)。此外,本文還對《本草綱目》記載的厚樸品種進行了考訂。
【作者單位】:皖南醫(yī)學院弋磯山醫(yī)院 241001 (尚志鈞);皖南醫(yī)學院弋磯山醫(yī)院 241001(劉曉龍)
【關(guān)鍵詞】:本草圖經(jīng);厚樸;考證

-------------------
主要的五臟病証方和十二神方中唯西北其位戌,大地澄清,生機已減。其宿紫宮,其氣重。經(jīng)云:“重可祛怯”。其方紫宮,牡蠣、龍骨、滑石、赤石脂屬。沒有約列的二十五種藥品,而約列的二十五種藥品中咸味藥僅有厚樸一味不是咸味藥!,恰牡蠣為咸味藥!
有請十世遺風先生、湯一笑先生等等各位老師,若將《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約列的咸味藥中的厚樸易為牡蠣,符合臨床應(yīng)用否?靠譜否?異想天開,見笑啦。

-------------------
厚樸還是咸味。我昨天請人嘗了,煎成的湯是微咸。原藥材嘗不出咸味,跟溫度有關(guān)。
牡蠣為咸味,屬什么,我在研究。要對著藥物的疾病譜,還要考慮仲景方陶弘景方分析。
這張表也不全對,姜宗瑞將黃芩改為水中之金,改得好。。。。。。。。。。。。。。。
葶藶子咸味屬金,是姜宗瑞改的,也是對的。但是我把這看做是補充,葶藶子和厚樸都屬金。
仲景常用藥都可以歸類這張表,這個工作我在做,但是不會發(fā)表,對名利沒興趣。樓主有興趣可以做了去發(fā)表。
這個表里最缺的是柴胡半夏、吳茱萸阿膠、豬苓、龍骨牡蠣、天花粉。

-------------------
厚樸煎湯嘗味可能也有些問題。最好是鮮品的味符合為好。

原因在于,馬王堆醫(yī)書中(公元前165年左右,西漢初年),通常所說“食物”與“藥物”的服用方法不同。藥:冶末吞服;食:煮食、飲汁?梢娫谖鳚h初年,大概吃藥還是“吃”的,不是煎湯的,除非厚樸是飲食調(diào)料,但它似乎不是,F(xiàn)在鹵湯中也有加厚樸的,但可有可無,很少用。

????《湯液經(jīng)法》西成帝時被陳農(nóng)征集到并由劉向校書并命名(公元前26年—公元前8年),那么估計《湯液經(jīng)法》成書于公元前165—公元前26年之間的可能性大!瓷褶r(nóng)本草經(jīng)〉成書應(yīng)在公元前32年—公元5年之間(見尚志鈞考證),比《湯液經(jīng)法》稍晚。〈桐君采藥錄〉的成書年代大概跟〈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相近。不應(yīng)早過公元前26年,否則陳農(nóng)應(yīng)該能征集到!瓷褶r(nóng)〉〈桐君〉之前有〈藥論〉(公元前180年)應(yīng)該還有其他本草書(劉向之前書無書名),其中的藥味應(yīng)該都是鮮品直接品嘗的味道。也可以認為,在〈神農(nóng)〉〈桐君〉之前的本草書的藥味應(yīng)該都是以鮮品直接品嘗而得。而〈神農(nóng)〉〈桐君〉中的藥味也應(yīng)該大多如此,因為它們大多也是從以前的本草書抄來的。當然也會有部分例外。再后世的本草書中的藥味就難說了,可能不少就是煎湯后的味道了,F(xiàn)今〈本經(jīng)〉中的一些藥味與鮮品直接品嘗的藥味不同。原因大概有兩個:一是誤傳,即傳抄錯誤。二是品種變異,即某藥雖然古今名同但實際不同。
[ 此帖被湯一笑在2010-06-12 10:52重新編輯 payment-defi.com/wsj/]

-------------------
再次感謝十世遺風、湯一笑兩位先生指導!我還在摸著石頭學習仲景方術(shù),門都未入。能腳踏實地的向各位先生們學到一些東西,就已很滿足了。
非常認同湯一笑先生“最好是鮮品的味符合為好”的觀點。方國強認為:柴胡水中木、半夏土中木、阿膠木中土。豬苓、龍骨、牡蠣、花粉、吳茱萸還查不到。供十世遺風先生核定。

-------------------
可以討論一下,為何姜宗瑞說麥冬酸味,丹皮咸味,山藥甘味?按我們嘗的方法分別是甘、辛、酸味。
從他其他改動的地方,我認為很多是對的,他不會無緣無故這么改的!

-------------------
《本草經(jīng)》等均確認山藥甘味,就《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是酸味,故姜宗瑞改動山藥為甘味靠譜。但說麥冬酸味,丹皮咸味不敢茍同。一、沒有《本草經(jīng)》等的支持;二、藥味誤差太多《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的可信度要打折扣;三、非常認同湯一笑先生“最好是鮮品的味符合為好”的觀點;四、丹皮物種湯一笑先生曾質(zhì)疑。

-------------------
今天的牡丹皮不是仲景時代的牡丹,也不是<本經(jīng)>中的牡丹。這個不是質(zhì)疑。而是學術(shù)界已經(jīng)比較肯定的。但《本經(jīng)》中的牡丹具體是哪種東西還不是很肯定。今天的牡丹在唐代才從芍藥中分離出來!遁o》中出現(xiàn)的“牡丹皮”不知是原書就有的,還是張大昌后來加上。或者原書是“牡丹”,抄書的后人想當然抄成“牡丹皮”?這個估計也難判斷了。但古典牡丹用的也是根,同今天的牡丹根色相同,都是紅色。但兩者地上部分完全不同。

今牡丹替代古典牡丹大概發(fā)生在公元657年前后。唐初《新修本草》(公元657-659年)就指出當時長安的醫(yī)生使用的“牡丹”根皮是偽品(即今牡丹)。當時長安的醫(yī)生大概很難獲得真正的牡丹根.
[ 此帖被湯一笑在2010-06-13 08:57重新編輯 payment-defi.com/shouyi/]

-------------------
古之丹皮不是現(xiàn)在的丹皮,可以這么考據(jù),但是臨床會亂。桂枝茯苓丸,腎氣丸,都錯了。
從我的分析來看丹皮是符合臨床的。問題是否還有一種藥,效果更好,是哪一種呢?
我在煩澤瀉是甘還是苦?本經(jīng)言甘味,輔行訣說是咸味,我嘗嘗也是咸味。
輔行訣會有小問題,但這本書的偉大意義是不可忽視的。
味對我分析功效影響很大!!

-------------------
姜宗瑞說麥冬酸味,丹皮咸味,按十世遺風先生嘗的方法分別是甘、辛味!侗窘(jīng)》中的牡丹也是辛味.輔行訣沒有說是丹皮咸味啊。雖然輔行訣這本書的意義不可忽視,但要力求原汁原味。由于后人的隨意改動,才造成了今日《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的混亂!故要慎之又慎!
從探討問題的角度來說,我認為牡丹當是辛味(木中金),有十世遺風先生的親嘗和《本經(jīng)》的支持啊。

-------------------
至于澤瀉是甘還是苦?本經(jīng)言甘味,輔行訣說是咸味,十世遺風先生親嘗是咸味。故在沒有別的證據(jù)時,我認為輔行訣說是咸味當是正確的。我很信服十世遺風先生的親嘗結(jié)論。

-------------------
如果有有可能,把傷寒論和其他的常用藥材都按照五行劃分,這樣就更方便了。

我做夢的時候想想,大家勿怪

-------------------
上個禮拜買了兩種淮山藥干片。打開一聞,都是酸溜溜的味道。我開始以為是用硫磺熏過了,現(xiàn)在想起來,可能就是應(yīng)該為酸味,輔行訣沒有錯。

-------------------
藥的性味會根據(jù)炮制,熬煮的火候不同而不同。所以,應(yīng)該根據(jù)藥方中的要求來討論藥的性味。如果,只是談某藥是某性味,就應(yīng)該有一個默認的條件,或是鮮品或是湯煮。否則,必是眾說紛紜,無所是從的。

-------------------
小瀉脾湯:
治脾氣實,下利清谷,里寒外熱,腹冷,脈微者
附子(一枚,炮) 、干姜  、甘草(炙,各三兩)
這個確實作用于脾,癥狀也吻合,但為什么是瀉呢?

大瀉脾湯 :治腹中脹滿,干嘔不能食,欲利不理,或下利不止者方
附子(一枚,炮) 、干姜(三兩) 、黃芩、大黃、芍藥(枳實) 、甘草(炙,各一兩)
四逆合承氣?有人遇到過這樣的實例嗎?還是三陰急下癥?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