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侶山堂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初生后小兒之雜癥治法
    

幼科概論:初生后小兒之雜癥治法

小兒初生面紅啼哭不止,此心胞與膽經有熱,是在胎元時感受母熱所致也,宜急治之。如過三日有成臍風可能性,即不易治也。今將藥方列于后∶炒枳殼(四分) 炒山梔(四分) 炒扁柏葉(四分) 炒川連(三分) 黃柏(二分) 生甘草(二分)薄荷葉(四分) 水煎去渣,入白糖少…

小兒初生面紅啼哭不止,此心胞與膽經有熱,是在胎元時感受母熱所致也,宜急治之。如過三日有成臍風可能性,即不易治也。今將藥方列于后∶

枳殼(四分) 炒山梔(四分) 炒扁柏葉(四分) 炒川連(三分) 黃柏(二分) 生甘草(二分)薄荷葉(四分) 水煎去渣,入白糖少許,調成二茶匙,以鴨毛掃其舌之上下左右數(shù)次,看小兒面色變淡紅色,始能止藥;蛴吳茱萸四錢,研細末陳醋調成糊,敷小兒兩足心,日換數(shù)次,過一夜引火下行即愈,此法最妥妙也。

小兒無故不吮乳,啼哭不止。是脾不運化,腸氣調節(jié)遲滯,以致腹痛也。治法通其腸氣,脾氣隨之運化,腹痛即可立止。方列后∶

烏藥一錢煎濃,用白布裹棉花作乳型,蘸藥汁令兒吮之即愈。

小兒夜啼不止,是因穿蓋過暖,忽起內熱,或與父母同床,為父母體熱所炙。因之生熱者,清熱即安。用方列后∶

生地(八分) 嫩黃芩(六分) 生甘草(三分) 細木通(五分) 燈芯(五寸) 竹葉(四片,為引),用水煎成半酒杯,用茶匙緩緩與服,過夜即愈;蛴们皡擒镙悄┐渍{,敷兒兩足心,引火下行法亦妙。又方用蟬蛻七個,去足頭取下半截,炒研末,再以薄荷三四分煎水調服,立止如神。又方若啼時面赤者,心包熱也,用青黛三分拌燈芯十寸煎服即愈。

若看小兒啼久,面色青白、手足冷者,是外寒激住內熱,熱不能外泄,轉向里攻,恐致起驚,應用解寒引熱外行法治之。藥方列后∶

鉤藤鉤(五分) 廣木香(三分) 杭白芍(五分) 明天麻(四分) 當歸身(五分) 朱茯神(五分)生(一片) 紅棗(一枚,為引),用水煎濃作半酒杯,頻頻令兒飲之,即止啼平復也。

曲體啼哭不止者,是直中寒邪腹痛也。應用方列后,系外熱熨者∶

淡豆豉(一錢,搗碎) 生姜(一錢,切碎) 蔥白(一寸,切碎) 炙甘草(五分) 茴香(五分)

同鹽一兩炒熱,以布包熨兒肚上,立能止啼止痛也。

小兒初生面目黃色,漸及遍身均發(fā)黃。此在胎元即受濕熱,落生后又復感濕氣,外濕引內濕,而發(fā)此癥象,名為胎黃。由脾濕熏蒸,膽受之而汁溢所成也。治方列后∶

炒山梔(八分) 天花粉(八分) 綿茵陳(一錢) 淡豆豉(一錢) 水煎成半酒杯,緩緩與兒服之,即可黃退身安,此方甚為神效。

小兒payment-defi.com/qikan/滿身起紅點奇癢,啼哭不止,是血熱受風也。應用方法列下∶

小生地(八分) 炒芥穗(七分) 北防風(七分) 炒山梔(八分) 赤杭芍(分) 水煎成半酒杯與兒服。外用紫浮萍(二錢) 滑石(三錢) 共研細末,用夏布包之搽兒遍身面各處,即紅消癢止平復如初也。

頭縫不合,名為解顱,此腎氣不足也。法宜助陽補腎。方列后。

干姜(七錢) 細辛(三錢) 肉桂(五錢) 以上各藥共研細末,用陳醋和成餅狀,敷在頭頂下陷處,一時后小兒面上現(xiàn)赤色即愈。

小兒初生兩眼赤紅腫爛,是胎中受熱,落生后復感外風,以致成此癥象也。治法用蚯蚓泥(即曲鱔糞)用飲過茶的茶葉搗化,敷兒囟門上,干則再換,不過三四次即愈。又方用生南星、生大黃,等分為末,醋調涂足心,引火下行,隔夜亦愈。若胎熱太重,或稍延時日,腫爛之勢漫延,用前兩方不能即愈者,尚須服煎劑方能收功。藥方列后∶

小生地(八分) 赤芍藥(八分) 酒川芎(五分) 龍膽草(六分) 生梔衣(六分) 燈芯少許為引,用水煎濃汁,緩緩灌之,藥渣可再加水煮汁一酒杯,與兒蘸棉花輕洗兩眼患處,其腫自消,赤亦自退。

小兒兩腮腫硬治法。新產嬰兒,小月以內患噤口不乳,啼聲不出,兩腮腫硬有核,名曰螳螂子,又名 腮。若不急治,腫延喉鼻,即不可救矣。此癥是胎毒兼內熱,又感時邪所致,萬勿用外科剖割法治療。此是內科癥也,一經用刃,恐致傷命。治法當用外敷內服兼施,始克收效也,外敷用田螺七個,麝香少許,朱砂五分,共搗如泥,貼囟門上,俟干自落,切勿剝去。再用銀針微刺腫硬處,擠出惡血,以甘草研末水調糊之。若有鮮蒲公英,或鮮水仙花下的白根,搗溶貼之尤妙。其內服方用清熱、解毒、消腫、通絡法治之。方列后∶

生蒡子(八分) 生甘草(四分) 青連翹(一錢) 薄荷葉(五分) 冬桑葉(八分) 以上各藥共用水半碗,煎成半酒杯,慢慢與小兒服之即愈。

小兒口腫并生馬牙治法。小兒口內腫起如菌形者,名曰乳菌。牙齦生白泡者,名為馬牙疳。致使兒不能吃乳,法以指蘸甘草水,再裹上青布,輕輕搽之,看腫處及白泡出血為度。用棉拭去血,敷上青黛面即愈。極重者,以僵蠶(三條,去絲去嘴),人中白(四分),冰片(一分),共研細末擦患處。略停片刻,用茶水洗凈,棉花拭干再擦,一日三四次行之自愈。如未愈方中加入硼砂(三分),血竭(三分),青黛(三分),兒茶(一分五厘)等藥面,每日洗擦三四次,無不愈者。

小兒百日內,口生白點不計其數(shù),用布拭之則去。滿口纏遍,內竄入喉,日夜啼哭不乳,俗名云口,即是鵝口疳。速用黃連(五分),紫地。ㄎ宸),煎湯以指裹綢蘸湯拭去,再敷上益元散,即不再發(fā)。若再用益元散(一錢),加燈芯竹葉少許同煎,澄清灌服,以清內里熱毒尤妙。又方用芙蓉花、真青黛同研細末,白點擦破后敷之,亦甚效。

小兒口角流涎,濕浸環(huán)唇,均成赤紅,漸漸濕爛,此脾經寒也。此時小兒糞溏,小溲清長,應用溫脾利濕通氣法治之。藥方列后∶

白術(五分) 青皮(五分) 炮姜(五分) 法夏(一錢) 丁香(一錢) 共研細末,米湯為丸,如小米大。一歲以下小兒每服十丸,米湯送下,服完自愈。若癥象如前,而大便燥結,小溲短赤,吐乳帶酸味,夜不安睡者,是脾熱也。脾經濕熱蘊蒸,氣不運化,胃亦滿滯,故乳不消化而上溢。其治法可應用下之方∶

滑石塊(八分) 扁豆衣(一錢) 細川連(五分) 廣陳皮(五分) 內金(一錢) 燈芯竹葉(少許)

共享水半茶碗,煎成一酒杯,緩緩灌之即愈。

小兒百日內喘急咳逆,胸博高起者,癥名胸。是肺感外邪失治,腫脹發(fā)炎也。此癥甚緊急,不容緩治,稍延即起肩息,全身之神經立即緊張,而起拘攣,頃刻無救矣。治法須用猛烈速效藥,以謀挽回其生命。萬勿恐藥性峻,不敢與兒灌服,致遺后悔也。藥方列后∶

川軍(五分) 生石膏(八分) 杏仁泥(一錢) 細木通(七分) 炙麻絨(四分) 生甘草(四分)法半夏(七分) 杭白芍(一錢) 葶藶子(五分,布包)大紅棗(三個,去核) 以上各藥共享水一茶碗payment-defi.com/xiangzhen/,煎成小半茶碗,頻頻灌之。肺中痰降,氣自通順,熱清炎去,癥自能愈也。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