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侶山堂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六經圖
    

醫(yī)效秘傳:六經圖

足太陽膀胱經手小腸足太陽膀胱經,乃諸陽之首,故多傳變受病者為先,其脈起于目內皆,從頭下后項,連風府,行身之背,終于左足外踝,故頭項痛,腰脊強。發(fā)熱惡寒,尺寸俱浮者,太陽經受病也。若頭痛發(fā)熱,汗出惡風是風傷?氣,乃表虛,宜解肌,桂枝湯主之。若頭痛發(fā)熱,無…

足太陽膀胱經手小腸

足太陽膀胱經,乃諸陽之首,故多傳變受病者為先,其脈起于目內皆,從頭下后項,連風府,行身之背,終于左足外踝,故頭項痛,腰脊強。發(fā)熱惡寒,尺寸俱浮者,太陽經受病也。若頭痛發(fā)熱,汗出惡風是風傷?氣,乃表虛,宜解肌,桂枝湯主之。若頭痛發(fā)熱,無汗惡寒,是寒傷營血,乃表實,宜發(fā)散,麻黃湯主之。頭痛、發(fā)熱、惡寒者,此太陽表癥,標病也。不拘日數(shù)多少,便宜發(fā)散。若發(fā)熱煩渴,小便不利者,此太陽本府受病也,宜利小便,五苓散主之。若小便利者,不可再利,利之則引熱入里,而為熱結膀胱、其人如狂等癥。又不可下,下之則表邪乘虛入里,而為痞滿結胸、協(xié)熱下痢等癥。故曰太陽經癥切不可下,下之則表邪乘虛內陷,而傳變不可勝數(shù)。又不可利小便,利之則引邪入里,其害不淺。又曰、有汗不可服麻黃湯,無汗不可服桂枝湯。又曰、有汗不可再汗,汗多不可利小便也。

足陽明胃經手大腸

足陽明胃經、乃兩陽合明于前也。胃府者、府居中土,萬物所歸也。其脈起于payment-defi.com/huiyi/鼻,上額,絡于目,循于面,行身之前,終于左足內踝。經曰、尺寸俱長,陽明受病也。若頭額痛、目疼、鼻干、不得眠,此陽明經標病也。不拘日數(shù)多少,即宜解肌,葛根湯。若身熱煩渴,汗出惡熱,此陽明經本病也,宜清邪熱。若潮熱自汗,譫語發(fā)渴,不惡寒,反惡熱,揚手擲足,斑黃便硬等癥,此陽明胃本實也,急宜下之。故曰、在經當解肌,在府當平熱,府實則宜下。

足卲陽膽經手三焦

足少陽膽經、乃前有陽明,后有太陽,居二陽之中,所以主半表半里,以膽為清凈之府,無出入之路,不論在經在府,治法俱同。其脈起于目銳皆,上頭角,絡耳中,循胸?行身之側,終于右足外踝。經曰、尺寸俱弦,少陽受病也。其癥頭角痛而目眩,胸?痛而耳聾,寒熱嘔而口苦,皆少陽癥也。此經有三禁,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也。只宜小柴胡湯加減和之。

凡頭角痛耳烘烘而鳴,耳之上下腫痛,皆少陽所主部分邪火為之也。

足太陰脾經手肺

足太陰脾經、為三陰之首,其脈始于左足內踝大指,行至腹,絡于嗌,連舌本,行身之前。若寒邪卒中,直犯本經者,一時便發(fā),腹痛、或吐、或利、俱宜溫之。若四五日而發(fā),腹?jié)M嗌干,此傳經之邪也,又宜和之。如不渴而利者,寒也,理中湯溫之?识,熱也,豬苓湯清之。

寒熱二癥,皆有腹?jié)M,以熱陷于內,邪氣盛而充塞也,寒盛于內,胃氣虛而壅滯也。

足少陰腎經手心

足少陰腎經、為人身之根蒂,其脈始于左足內踝足心,上行貫脊,循喉嚨,絡舌本,散舌下,注心中,行身之前。若一payment-defi.com/wszg/二日無熱惡寒,足冷蜷臥,或厥逆,脈沈無力者,宜溫經散寒。若五六日而發(fā),口燥舌干,脈沈有力者,此傳經之熱邪也,急宜下之。大抵少陰傷寒,多因勞欲損傷腎經而致,切不可妄投涼藥。若脈沈足冷,雖發(fā)熱,急宜溫腎以扶元氣。經曰、少陰病始得之,其脈沈,其癥反熱,此少陰自受風寒以起病,當汗之。若一日、則用麻黃附子細辛湯,二日則用麻黃附子甘草湯,切要記其日子用藥。若三日后,不可妄汗也。經曰、誤發(fā)少陰汗者,必動陰血,死不治。少陰病不問利不利,當分寒熱而治。若脈沈實有力,此熱也,當下之。若脈沈弱無力,此寒也,宜溫之。然寒熱二癥皆令有厥,以陽熱內附,致手足冷也,陰寒獨勝,亦手足冷也。然寒癥亦有渴者,以少陰主水,腎虛水燥而渴,欲引水自救,故少陰虛寒亦有渴癥也。

足厥陰肝經手心胞

足厥陰肝經,厥者盡也,六經之尾也,其脈始于右足大指,環(huán)陰器,抵少腹,循?肋,上唇口,與督脈會于巔頂,行身前之側。若本經不足,寒邪直入,一二日便發(fā),吐利少腹疼,脈沈無力,無熱惡寒,甚則唇青厥冷,嘔吐涎沫,舌卷囊縮,此直中厥陰之寒癥,急溫之。又曰、脈沈有力,飲水不止,此熱也,是即傳經之熱癥,急下之。微細無力,或沈伏不見,此寒也,急溫之。然寒熱二癥皆有舌卷囊縮,以熱主煎迫,寒主收引也,須仔細辨之。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