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hù)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xué)考研
醫(yī)學(xué)論文
醫(yī)學(xué)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biāo)準(zhǔn)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xué)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xué)全在線 > 中醫(yī)侶山堂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咳嗽
    

醫(yī)學(xué)綱目:咳嗽

□〔潔〕咳無痰而有聲,肺氣傷而不清也。嗽無聲而有痰,脾濕動而為痰也。若咳嗽有痰而有聲者,因傷肺氣動于脾濕,故咳而兼嗽也。脾濕者,秋傷于濕,積于脾也。故《內(nèi)經(jīng)》曰∶秋傷于濕,冬必咳嗽。大抵素秋之氣,宜清而肅,若反動之,則氣必上沖而為咳嗽,甚則動脾濕而為…

〔潔〕咳無痰而有聲,肺氣傷而不清也。嗽無聲而有痰,脾濕動而為痰也。若咳嗽有痰而有聲者,因傷肺氣動于脾濕,故咳而兼嗽也。脾濕者,秋傷于濕,積于脾也。故《內(nèi)經(jīng)》曰∶秋傷于濕,冬必咳嗽。大抵素秋之氣,宜清而肅,若反動之,則氣必上沖而為咳嗽,甚則動脾濕而為痰也。是知脾無留濕,雖傷肺氣,亦不為痰。若有痰而寒少熱多,故咳嗽。嗽非專主乎肺病,以肺主皮毛而司于外,故風(fēng)寒先能傷之也。《內(nèi)經(jīng)》曰∶五臟六腑,皆能使人咳,非獨肺也,各以其時主之而受病焉,非其時傳而與之也,所病不等。寒燥濕風(fēng)火皆能令人咳,惟濕病痰飲入胃,留之而不行,上入于肺則為嗽。假令濕在心經(jīng),謂之熱痰。濕在肝經(jīng),謂之風(fēng)痰。濕在肺經(jīng),謂之氣痰。濕在腎經(jīng),謂之寒痰。所治不同,各宜隨癥而治之。若咳而無痰者,以辛甘溫其肺。故咳嗽者,治痰為先,治痰者下氣為上,是以半夏、南星勝其痰,而咳嗽自安。枳殼、陳皮利其氣,而痰自下。痰而能食者,大承氣湯微利之。痰而不能食者,濃樸湯治之。夏月嗽而發(fā)熱者,謂之熱嗽,小柴胡四兩,入石膏一兩、知母五錢用之。冬時嗽而發(fā)寒者,謂之寒嗽,小青龍湯加杏仁用之。然此為大例,更宜隨癥隨時加減,量其虛實,此治法之大體也。

〔丹〕上半日嗽多,屬胃中有火,用貝母、石膏降胃火。午后嗽多,屬陰虛,必用四物湯加知母、炒黃柏先降其火。黃昏嗽多,此火氣浮于肺,不宜用涼藥,五味子、五倍子斂而降之。

春嗽是春升之氣,夏是火炎上最重,秋是濕熱傷肺,冬是風(fēng)寒外束。

治嗽藥大概多用生,以其辛散也?饶娣蛤粉青黛、栝蔞、貝母不除。大概有痰者加痰藥。用藥發(fā)散之后,必以半夏逐其痰,庶不再來。治嗽痰多用粟殼不必疑,但要先去病根,此乃收后藥也。

〔《千》〕凡上氣多有服吐藥得瘥,亦有針灸得除者,宜深體悟之。

〔仲〕咳而脈浮者,濃樸麻黃主之。

濃樸(五兩) 麻黃(四兩) 石膏(如雞子大) 杏仁(半升) 半夏(半升) 干姜(二兩)細(xì)辛(二兩) 小麥(一升) 五味子(半升)

上以水一斗三升,先煮小麥?zhǔn)欤ピ,納諸藥,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脈沉者,澤漆主之。

半夏(半升) 紫參(五錢。一作紫菀) 澤漆(三斤,以東流水五斗半,煮取一斗五升) 生姜 白前(各五兩) 甘草 黃芩 人參 桂枝(各三兩)

上 咀,內(nèi)澤漆汁中,煮取五升,溫服五合,至夜盡。

〔丹〕感冒風(fēng)寒咳嗽者,行痰開腠理,二陳湯加麻黃、杏仁、桔梗。

〔《局》〕三拗湯 治咳嗽,感冒風(fēng)寒,鼻塞聲重。

甘草(不炙) 麻黃(不去節(jié)) 杏仁(不去皮尖)

上 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服。

〔丹〕巡檢舍人夜嗽多,脈大而浮。三拗湯加知母、黃芩、生姜煎。

一男子五十余歲,患咳嗽,惡風(fēng)寒,口燥干,咽微痛,兩手脈浮緊,胸脅痞滿而數(shù),左手大于右手,大概表盛里虛。問其人平日好嗜酒肉,素有食積,后因汗房勞,又往來涉寒水,且冒微雨,又忍饑歸后繼以飽食酒肉而病。先用人參每帖四錢,麻黃根節(jié)一錢半,與二三服,咳嗽止,惡風(fēng)寒除后,改用濃樸、枳實、陳皮、青皮、栝蔞仁、半夏為丸,與二十余帖,用人參湯送下,痞滿亦散而愈。

二十三嬸感冷,嗽上有痰。

麻黃(一錢) 蒼術(shù)(二錢) 栝蔞 陳皮 半夏(各三錢) 枳殼(炒,三錢) 黃芩(一錢) 桔梗(二錢)木通(一錢) 甘草(炙些)

上分二帖,加姜三片,煎服。

一婦人患嗽,頭痛,身膈痛。

陳皮(二錢) 人參 川芎 麻黃 枳殼(各一錢) 分二帖,水煎服。

婦人患身疼,嗽而食少。

白術(shù) 黃芩 芍藥(各三錢) 川芎(二錢) 木通 紫蘇(各一錢半) 甘草(五分)

上四帖,熱服。

夫咳之為病,有一咳即出痰者,脾勝濕而痰滑也。有連咳十?dāng)?shù)不能出痰者,肺燥勝痰濕也;,宜南星、半夏、皂角灰之屬燥其脾,若利氣之劑,所當(dāng)忌也。澀者,宜枳殼、紫蘇、杏仁之屬利其肺,若燥肺之劑,所當(dāng)忌也。

治風(fēng)痰嗽,其脈弦,面青,四肢滿悶,便溺閉澀,必多躁怒,宜以水煮金花丸主之。

南星 半夏(各一兩,生用) 天麻(五錢) 雄黃(一錢) 白面(三兩) 寒水石(一兩, )

上為末,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煎漿水沸,下藥煮令浮為度,淡漿水浸之,以姜湯下。

〔羅〕化痰玉壺丸 治風(fēng)痰吐逆,頭痛目眩,嗽,嘔吐

天南星 半夏(生。各一兩) 天麻(半兩) 白面(三兩)

上為細(xì)末,滴水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水煮令藥浮,漉出放溫,姜湯下。

〔潔〕天麻丸 治風(fēng)痰。

天麻 半夏 天南星(各一兩) 雄黃(少許) 白面(三兩)

上以水丸,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先煎水沸,下丸煮十余沸,后用姜湯下,食前。

小黃丸 治熱痰咳嗽,脈洪面赤,煩躁心痛,唇口干燥,多喜笑。

天南星(洗) 半夏(各一兩) 黃芩(一兩半)

上為細(xì)末,姜汁浸蒸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七十丸。

白術(shù)丸 治濕痰咳嗽,脈緩面赤,肢體沉重,嗜臥不收,腹脹而食不消。

天南星 半夏(各一兩) 白術(shù)(一兩半)

上為細(xì)末,湯浸蒸餅為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姜湯下,食后。《局方》防己丸亦可用。

玉粉丸 治氣痰咳嗽,脈急面白,氣上喘促,淅灑寒熱,悲愁不樂。

天南星 半夏(各一兩) 陳皮(去白,二兩)

上為細(xì)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人參、生姜湯下,食后服。

姜桂丸 治寒痰咳嗽,脈沉,面色黧黑,小便急痛,足寒而逆,心多恐怖。

天南星 半夏(各一兩) 官桂(一兩,去皮)

上為細(xì)末,蒸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生姜湯下,食后。

治嗽加減法∶如心下痞悶,加枳實五錢。如身熱甚,加黃連五錢。如體重,加茯苓、白術(shù)各一兩。如氣逆上者,加苦葶藶五錢。如氣促者,加人參、桔梗各五錢。如氣浮腫者,加郁李仁、杏仁各五錢。如大便秘者,加大黃五錢。

〔羅〕太白丹 治三焦氣澀,破除余痰,止嗽開胃。

半夏(洗) 天南星(炮) 寒水石(炮) 白礬(枯) 附子(炮) 干姜(炮。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生姜湯下,食后。

〔世〕法制半夏 用大半夏不拘多少,湯洗七次,去臍焙干,再洗七遍,用米泔浸一日夜,取出控干,每半夏一兩,用白礬一兩半研,溫水化浸,上留水兩指許頻攪,冬月宜暖處頓放浸五日夜,取出焙干,用白霜一錢,溫水化,又浸二日夜,通七日盡,取出。再用漿水于慢火內(nèi)煮,勿令滾,候漿水極熟,取出焙干。每服一二粒,食后細(xì)嚼,生姜湯下。

上九方,治濕痰滑而易出,潔古所謂南星、半夏勝其痰,而咳嗽自安者是也。

〔羅〕人參款花散 治肺胃虛寒,久嗽不已,咽膈滿悶,咳嗽痰涎,嘔逆惡心,腹脅脹滿,腰背倦痛,或虛勞冷嗽,及遠(yuǎn)年近日一切嗽病,諸藥不效,并皆治之。

款冬花 人參 五味子 紫菀 桑白皮(各一兩) 杏仁(八錢) 木香 檳榔 蘇葉 半夏(湯泡。各五錢)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雞頭仁大。每服一丸,食后細(xì)嚼,淡姜湯送下。

紫蘇半夏湯 治喘嗽痰涎,寒熱往來。

紫蘇 半夏 紫菀茸 陳皮 五味子(各五錢) 桑白皮(一兩半) 杏仁(去皮尖,一兩,麩炒黃)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生姜三片,水煎,日三服。

〔垣〕紫蘇飲子 治脾肺虛實寒涎痰咳嗽。

紫蘇葉 桑白皮 青皮 五味子 麻黃 杏仁 陳皮 人參 半夏 甘草(炙。各五錢)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姜三片,煎至七分,溫服。

〔《本》〕治肺感風(fēng)寒作嗽,紫蘇散。

紫蘇 桑白皮 五味子 杏仁 麻黃 甘草 青皮(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

治嗽,杏參飲。

杏仁 款冬花 前胡 半夏(制) 五味子 麻黃 柴胡 桑白皮 人參 桔梗(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同煎七分,通口服。

上利肺氣藥,紫蘇、麻黃,表多者宜之。

〔潔〕利脅丸 主胸中不利,痰涎咳嗽喘促,利脾胃壅滯,調(diào)秘泄藏,推陳致新,化食,治利膈氣之妙品也。

木香 檳榔 藿香(各一錢) 甘草(炙,五錢) 人參 當(dāng)歸 濃樸(各三錢) 大黃(酒炒) 枳實(各一錢)

上為細(xì)末,水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

〔《衍》〕有婦人患肺熱久嗽,身如炙,肌瘦,將成肺勞。以枇杷葉、木通、款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黃減半,各如常制治訖,同為末,蜜丸如櫻大,食后夜臥各含化一丸,未終一劑而愈。

上利肺氣藥加大黃,脾胃壅滯者宜之。

〔世〕杏仁煎 治哮嗽寒熱,喜少嗔多,面色不潤,食少,脈強緊。

杏仁一兩,去皮尖,用童便浸,一日一換,夏月一日三換,浸半月,取出洗凈焙干,研令極細(xì),每服一棗大,用薄荷一葉,白蜜少許,水一盞煎,食后服。甚不過兩劑,永瘥。

〔《千》〕用童便浸杏仁七日,漉出洗凈,研成泥,別入甕瓶中。換小便煎成膏,熱水下二錢,瘥。

〔《圖》〕用童便一升,浸杏仁三升,春夏七日,秋冬二七日,并皮尖研細(xì)濾取汁,煮令魚目沸,候軟如面糊即成。用柳篦攪,勿令著底,即以粗布攤干為丸,每服三五十丸,茶酒任下。

〔丹〕肺郁痰嗽,睡不安者。

貝母 杏仁

上為細(xì)末,砂糖入姜汁蒸餅丸,含化。

上童便浸杏仁,利肺氣潤劑也,津液枯少者宜之。

潤下丸 治氣實有痰,又治積氣,并大腸經(jīng)氣滯痰嗽。

陳皮(去白,八兩) 甘草 食鹽(各五錢)

上以水拌,令鹽水干,焙燥為末,蒸餅為桐子大,或為末,白湯點服,立效。

〔《衍》〕有人患?xì)馑詫⑵,或教?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pharm/2009/20090113045901_89584.shtml" target="_blank">橘皮、生姜焙干,神曲等分,末,為丸如桐子大。食后夜以米飲服三五十丸,兼舊患膀胱氣,緣服此皆愈。

〔潔〕玉粉丸 治氣痰脈澀。(方見前。)

〔《局》〕桔梗湯 除痰下氣,胸脅脹滿,痰逆惡心,飲食不進(jìn)。

陳皮(去白) 半夏(姜制) 桔梗(炒。各十兩) 枳實(去穣麩炒黃,三兩)

上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三片,同煎七分,去渣服。

上用陳皮、枳實,氣充形實者宜之。寒者,加姜、桂些少。后二方有星、半,痰澀甚者忌服。夫形肥或有汗,或脈緩體重嗜臥之人,咳者脾濕勝也。形瘦或夏月無汗,或脈澀之人咳者,肺燥勝也。濕者宜白術(shù)、蒼術(shù)、茯苓之屬燥之是也,燥者宜杏仁、栝蔞之屬潤之是也。

白術(shù)湯 治咳嗽體重嗜臥,脈緩。前濕條白術(shù)丸亦治此病。

白術(shù) 茯苓 半夏(各等分)

上為粗末,作五分或半兩,甚者加水二盞,姜七片,煎至一半,取清水調(diào)神曲末二錢服之。病甚者玉壺丸大妙,永除根。

白術(shù)散 治夏暑大熱,或醉飲冷酒,痰濕不止,膈不利。

白術(shù) 茯苓 黃芩 半夏(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姜三片,同煎去渣,調(diào)陳皮、神曲末各一錢,食后服。

〔《!贰尘菩源鬅幔灰舜箫,蓋酒味熱而引飲,冷與熱凝于胸中不散而成濕,故痰作矣。甚者吐之,后與五苓甘露勝濕去痰之劑。

上三方,白術(shù)燥濕,半星勝痰,形肥痰滑者宜之。

〔潔〕防風(fēng) 治痰嗽,胸中氣不清利者。枳實丸亦治此癥。

防風(fēng) 枳殼(炒。各半兩) 白術(shù)(一兩)

上為末,煨飯丸。每服六七十丸,姜湯下。

〔丹〕仁十二孺人,虛而有濕痰,膈上有熱。

白術(shù) 滑石(各一兩) 陳皮 木通(五錢) 黃芩(三錢) 甘草(炙,一錢) 分六帖,水煎服。

七九嬸,嗽有痰。

蒼術(shù)(一兩) 半夏(一錢半) 陳皮(半錢) 甘草(炙,二分) 茯苓(五分) 桔梗(二分) 姜三片,煎服。

治濕痰。

蒼術(shù)(三錢) 白術(shù)(六錢) 香附(一錢) 芍藥(酒,二錢)

上蒸餅丸。

治肥人濕痰。

苦參 半夏(各一錢半) 白術(shù)(二錢半) 陳皮(一錢)

上作一服,姜三片,竹瀝與水共一盞煎,食遠(yuǎn)吞三補丸十五丸。

〔羅〕皂角化痰丸 治癆風(fēng),心脾壅滯,痰涎盛多,喉中不利,涕唾稠粘,咽塞吐逆,不思飲食,或時昏 。

枳殼(炒,二兩) 天南星(炮) 白附子(炮) 半夏(湯洗七次) 白礬(枯) 人參(去蘆)赤茯苓(去皮。各一兩) 皂角木白皮(酥炙,一兩)

上為細(xì)末,生姜汁面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下,食后。

〔丹〕白龍丸 治酒積有痰。

半夏 滑石 茯苓 白礬(枯。各等分)

上為末,神曲糊為丸。

上七方,白術(shù)、蒼術(shù)、白附子、半夏燥濕,枳殼、陳皮利氣,形肥痰澀者宜之。

宋徽宗妃苦痰,面浮如盤。李醫(yī)用蚌粉,新瓦上炒令通紅,放地上出火毒,每半兩加青黛少許,同淡齏水滴入麻油數(shù)點,調(diào)服而愈。

〔《本草》〕治喘嗽。(汗多者忌用。)

草烏(五錢) 麻黃(三錢)

上為末,每服三大錢,蘿卜一個,同煮令熟,只吃蘿卜妙。

〔《千》〕杏仁煎 潤肺丸 (以上二方見燥痰條。)

〔丹〕潤肺散

貝母(一兩) 栝蔞仁(半兩) 青黛(五錢)

上為末,姜蜜調(diào)成膏,噙。

抑痰丸

栝蔞仁(一兩) 半夏(二錢) 貝母(三錢)

上為末,炊餅丸,如麻子大。

咳逆上氣,痰飲心痛。

海蛤(燒為粉,研極細(xì),過數(shù)日,火毒散用之) 栝蔞仁(帶穣同研)

上為丸,如麻子大,白湯下。

楊文治痰嗽利胸膈方

栝蔞肥大者,割開去子,洗凈槌破刮皮,細(xì)切焙干。半夏四十九個,湯洗十遍,槌破焙干為末。用洗栝蔞實熱水并穣同熬成膏為丸,如桐子大,生姜湯下二十丸。

〔《千》〕溫脾湯 治食飽則咳。

甘草(四兩) 大棗(二十枚)

上二味, 咀,水五升,煮水二升,溫分三服。若咽中痛而聲鳴者,加干姜一兩。

〔《圣》〕甘膽丸 治吃醋搶喉,因成咳嗽不止,諸藥無效。

用甘草二兩,去赤皮,作二寸段,中半掰開,用豬膽汁五枚,浸三日,取出火上炙干,為細(xì)末,煉蜜丸,每服四十丸,茶清吞下,臥服神效。曾有人患此,諸藥不效,用此方一服愈。

〔丹〕飲酒傷肺痰嗽。以竹瀝煎入韭汁,就吞栝蔞仁、杏仁、黃連丸。

治酒嗽。

青黛 栝蔞仁

用蜜姜丸,含化,散肺毒也。

食停積嗽,非青黛、栝蔞實不除。有食積人,面青白黃色不常,面上如爪路,一黃一白者是也。

清金丸治食積嗽。(方見虛實條。)

栝蔞丸 治食痰壅滯喘咳。

栝蔞實 半夏 山楂 神曲(各等分)

為末,栝蔞穣水為丸,竹瀝姜湯送下。

又方治食積痰嗽。

杏仁 蘿卜子(各二兩) 為末,粥丸服。

食積痰作嗽,發(fā)熱者。

半夏 南星 栝蔞實 蘿卜子(為佐) 青黛 石堿(為使) 隨癥加減,丸服之。

肺痿,專在養(yǎng)肺養(yǎng)氣養(yǎng)血清金。

〔仲〕生姜甘草湯 治肺痿咳吐涎沫不止payment-defi.com/wszg/,咽燥而渴。

生姜(五兩) 人參(二兩) 甘草(四兩) 大棗(十五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炙甘草 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溫溫液液者。

用甘草一味,以水三升,煮半升,分三溫服。

桂枝去芍藥加皂莢 治肺痿吐涎沫。

桂枝 生姜(各三兩) 甘草(一兩) 大棗(十枚) 皂莢(十枚,去皮弦,炙焦)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微火煮取三升,分三溫服。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shù)。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多涎吐,

甘草干姜湯 以溫之。若服湯口渴者,屬消渴

甘草(炙,四兩) 干姜(二兩,炮)

上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渣,分溫再服。

上治肺痿癥,或咳沫,或咳血。今編咳沫者入此門,咳血者入咳吐血門。

熱在上焦者,因咳為肺痿。肺痿之病從何得之?師曰∶或從汗出,或從嘔吐,或從消渴,小便利數(shù),或從便難,又被快藥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脈》〕咳而口中自有津液,舌上胎滑,此為浮寒,非肺痿也。

咳而上氣煩躁者為肺脹。仲景云∶咳而上氣,此為肺脹。脈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湯主之。又云∶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龍湯加石膏主之。(二方并見喘門。)

〔丹〕肺脹而咳者,用訶子、青黛、杏仁。訶子能治肺氣因火傷極,遂成郁遏脹滿,不得眠一邊,取其味酸苦,有收斂除火之功。佐以海石、香附、栝蔞仁、青黛、半夏曲,姜,蜜調(diào)噙之。(香附用童便浸三日。)

脈郁痰嗽睡不安,宜清化丸。貝母、杏仁為末,砂糖入姜汁蒸餅為丸,噙化。(清化丸方見火熱條。)肺脹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夾瘀血礙氣而病,宜養(yǎng)血以流動乎氣,降火疏肝以清痰,四物湯加桃仁、訶子、青皮、竹瀝之類。如血礙氣作嗽者,桃仁、大黃、姜汁丸服。

一法,灸但可一邊眠者,可左側(cè)者灸右足三陰交,可右側(cè)者灸左足三陰交,立安。

〔《經(jīng)》〕治氣嗽,嗽久者亦主之。生訶子一枚含之,咽津,瘥。瘥后不知食味,煎檳榔湯服之,便有味。

〔丹〕定喘劫方

訶子 百藥煎 荊芥(各等分)

為末,姜蜜丸,含化。

治嗽劫方。

五味子(半兩) 甘草(二錢半) 五倍子(一錢) 風(fēng)化硝

為末,蜜丸,干含化。

〔世〕治痰嗽并喘。白礬飛,五倍子等分為末,每二錢,豬肝蘸藥臨臥服。

〔《本》〕化痰涎方。

明礬(二兩,枯) 白僵蠶(半兩,炒,去絲)

上為細(xì)末,生研薄荷令爛,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薄荷湯下,日三服。

治遠(yuǎn)年近日喘嗽。用皂角不蛀者三大莖,銼去黑皮,切開去子,每子倉內(nèi)入巴豆肉一粒,合就,麻皮縛定,用生姜自然汁和蜜涂,令周匝慢火炙之,又涂又炙,以焦黃為度。劈開,去巴豆,以好明礬一兩枯過,蓖麻七個,姜汁和蜜涂炙,前三味為末,卻以杏仁二兩去皮尖,研成膏,與前藥和勻。每服一錢,用柿餅炙過候冷,蘸藥細(xì)嚼,臨臥服。忌魚 鲞油面酒米醋煎爆熱毒等物。

上訶子、五味、五倍、白礬例。丹溪云∶黃昏嗽者,火浮于肺,酸味斂而降之是也。

〔羅〕九仙散 治一切咳嗽。

桑白皮 人參 桔梗 阿膠 五味子 烏梅 款冬花(各一兩) 貝母(半兩) 粟殼(八兩,去蒂,蜜炒黃)

上為細(xì)末,每服三錢,白湯點服。嗽住,止后服。

款花清肺散 治咳嗽喘促,胸膈不利,不得安臥。

人參(去蘆) 甘草(炒) 白礬(枯) 烏梅(和核杵碎) 款冬花(各一兩) 甜葶藶(生用,一錢) 粟殼(醋炒,四兩)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溫米飲湯調(diào)服,食后。忌油膩物。多言語損氣。

人參清肺湯 治男子婦人肺胃虛寒,咳嗽氣急,胸膈咽塞,腹脅脹滿,迫塞短氣,喜欲飲冷,咽嗌隱痛,及療肺痿勞嗽吐血腥臭,干嘔煩熱,聲音不出,肌肉消瘦,倦怠減食。

烏梅 地骨皮 人參 甘草(炙) 阿膠(炮) 杏仁(去皮,炒) 桑白皮 知母 粟殼(去頂?shù)伲。各一?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烏梅一個,同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后臨臥。

人參款花散 治咳嗽久不愈者。

人參 款冬花(各五錢) 知母 貝母 半夏(各三錢) 粟殼(一兩,炒黃色)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烏梅同煎,臨臥服。

安肺散 治痰嗽,不問新舊。

麻黃(二兩,去節(jié)) 甘草(二兩,炒) 御米殼(四兩,去蒂,炒黃色)

上為末,每三錢,水一盞,入烏梅一個,煎七分,去渣溫服,臨臥下。

人參理肺散 治喘嗽不止。

麻黃(去節(jié),炒黃色) 當(dāng)歸 木香(各一兩) 御米殼(三兩,炒) 人參(二兩) 杏仁(二兩,麩炒。)

上 咀,每服四錢,水煎。

上御米殼、烏梅例,收澀藥也。

〔世〕治嗽。貝母去心略炒,知母去毛各一兩,巴豆霜十四粒,為末,和勻,老生姜切如錢濃,兩面蘸藥末臥嚼,嚼時開口勿咽。

〔《千》〕治咳嗽,胸膈滿,多喘上氣。

生姜(汁,一升半) 砂糖(五兩)

上二味,煎姜汁減半,納糖更煎服。

咳嗽上氣,厥在胸中,過在手陽明太陰。(全文見治虛實法。)

〔海〕肺咳喘息而有音,甚則吐血,麻黃湯。太陽咳而遺矢,赤石脂禹余糧湯、桃仁湯。不止,用豬苓分水散。心咳心痛,喉仲介介鯁狀,甚則咽喉痹,用桔梗湯。小腸咳,咳而失氣,氣與咳俱失,芍藥甘草湯。(與夏脈不及病同,蓋小腸為心之府故也。)肝咳,兩脅下痛,甚不可以轉(zhuǎn),轉(zhuǎn)則兩 下滿,小柴胡湯。(仲景云∶咳引脅痛懸飲,宜十棗湯。丹溪云∶咳引脅痛宜疏肝氣,用青皮、枳殼、香附子等,實者白芥子之屬。)

膽咳,咳嘔膽汁,黃芩加半夏生姜湯。脾咳,右脅下痛,陰陰痛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升麻湯。胃咳,嘔,嘔甚則長蟲出,烏梅丸。腎咳,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麻黃附子細(xì)辛湯。膀胱咳,遺溺,茯苓甘草湯。三焦咳,腹?jié)M不欲飲食,此皆聚于胃關(guān)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錢氏異功散

〔《素》〕咳嗽煩冤者,是腎氣之逆也。(示從容篇。)一陽發(fā)病,少氣善咳,善泄。夏脈不及,則令人上見咳唾,下為氣泄。(全文見治虛實法。)

凡咳嗽面赤,胸腹脅常熱,惟于足乍有涼時,其脈洪者,熱痰在胸膈也,宜小陷胸湯、礞石丸之類清膈降痰。甚而不已者,宜吐下其痰熱也。面白悲嚏,或脅急脹痛,或脈沉弦細(xì)遲而咳者,寒飲在胸腹也。宜辛熱去之。

〔世〕小陷胸湯,治咳嗽膈有熱痰,胸脅腹常熱者,神效。(方見傷寒。)

〔丹〕黃連化痰丸

黃連 吳茱萸(一錢半,煮,去沫) 陳皮(五錢) 半夏(一兩半)

上為末,面糊丸,如綠豆大。每服百丸,生姜湯下。

上黃連、半夏治痰嗽例。

青礞石 去痰或痞痛。經(jīng)絡(luò)中有痰,皆能治之。

青礞石(硝 ,五錢) 半夏(二兩) 風(fēng)化硝(二錢) 陳皮(七錢半) 白術(shù)(一兩) 茯苓(七錢半)黃芩(半兩)

上炒神曲、姜糊丸。

又方礞石丸 治痰。

礞石(半兩, ) 半夏(七錢半) 南星 茯苓(各五錢) 風(fēng)化硝(二錢)

上為末,神曲糊丸。

定嗽化痰方

黃芩(一兩半,酒洗) 滑石(半兩) 貝母 南星(各一兩) 風(fēng)化硝(二錢半) 白芥子(五錢payment-defi.com/pharm/,去殼)

上為末,湯浸蒸餅丸。(丹溪云∶脅下痰非白芥子不能除。)

上風(fēng)化硝佐礞石、茯苓、半夏治痰嗽例。丹溪云∶礞石丸重在風(fēng)化硝。

〔潔〕小黃丸 治咳嗽面赤,煩躁脈洪。(方見前濕痰條。)

〔羅〕人參半夏丸 化痰墜涎,止嗽定喘,或風(fēng)痰茶痰食痰,一切痰逆嘔吐,厥頭痛;蝻L(fēng)氣偏正頭風(fēng)疼,或壅頭目昏眩,耳聾鼻塞,咽干胸膈不利。

人參 茯苓 天南星(各半兩) 半夏 干姜 白礬 寒水石(各一兩) 蛤粉(二兩) 薄荷(五錢)藿香(二錢半)

上為細(xì)末,水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姜湯下,食后,日三服。

金珠化痰丸 治痰熱安神定志,除頭痛眩暈,心怔忡恍惚,胸膈煩悶,涕唾稠粘,痰實咳嗽,咽膈不利。

龍腦(研細(xì),半兩) 皂莢仁(炒黃,一兩) 天竺黃(一兩) 金箔(二十片,為衣) 白礬(枯,二兩)半夏(姜汁制,四兩)

上皂角仁半為末,與諸藥同拌勻,生姜自然汁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姜湯下,食后臨臥。

人參清金丸 治熱止嗽,消痰定喘。

柴胡 人參(各一兩) 黃芩 甘草(炙) 半夏(各七錢) 麥門冬 青黛 陳皮(各二錢) 五味子(二十一粒)

上為細(xì)末,水面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白湯下,食后。

〔垣〕脾肺受寒痰嗽用藥法!峨y經(jīng)》云∶肺太過則外癥面白善嚏,悲愁不樂,欲哭;其內(nèi)癥喘咳上 ,逆氣煩心,胸滿煩熱,夜則涕出多嚏,鼻塞不通。肺金大實,以子助母也。心脾肺皆受寒邪,涎退場門甘,水反侮土,寡于畏也。腹中大寒,病名曰寒中,痰白作泡,肺中氣虛而為大寒,子助母也。當(dāng)于肺中瀉腎水,非辛熱之藥不退也?诟氏涯,胃中寒而不和,以辛甘熱去之。飲酒者多有此反化。

半夏溫肺湯 治心腹中脘痰水冷氣,心下汪洋嘈雜,常多唾,口中清水自出,脅肋急脹,痛不欲食,此胃氣虛冷所致,其脈沉弦細(xì)遲。

旋復(fù)花 人參 細(xì)辛 桂心 甘草 陳皮 桔梗 芍藥 半夏(制。各半兩) 赤茯苓(三分)

上 咀,每服四錢,姜三片,煎,食后服。

丁香半夏丸 治心下停飲冷痰,頭目眩暈,睡臥口中多涎。

檳榔(三錢) 丁香 半夏(各一兩) 細(xì)辛 干姜 人參(各五錢)

上為細(xì)末,生姜汁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湯下,日三服,食后。

〔羅〕溫胃化痰丸 治膈間有寒,脾胃停飲,胸膈不快,痰涎不已。

半夏(炮,三兩) 陳皮(去白) 干姜(炮) 白術(shù)(焙。各二兩)

上為細(xì)末,生姜面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湯下,不拘時。

〔潔〕姜桂丸治咳嗽面黧黑,足寒脈沉。(方見前濕痰條。)

〔《局》〕胡椒理中丸 治肺胃虛寒,咳嗽氣急,逆氣虛痞不能食,嘔吐痰水。

款冬花(去枝梗) 蓽茇 陳皮 干姜(炮) 良姜(炒) 甘草(炙) 細(xì)辛(去苗)胡椒(各四兩) 白術(shù)(五兩)

上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湯下。

〔仲〕吳茱萸湯(方見傷寒。)

〔潔〕夏月嗽發(fā)寒熱者,謂之熱嗽,用小柴胡湯三兩,加石膏七錢,知母三錢治之。(柴胡湯方見傷寒。)冬月嗽而發(fā)寒熱者,謂之寒嗽,用小青龍湯加杏仁治之。(方見傷寒。)

〔丹〕火嗽,宜清金化痰丸。

清化丸 與清金丸同用,專治熱嗽及咽痛。蓋苦能燥濕熱輕能治上。取燈籠草葉為細(xì)末,蒸餅為丸。每服三五十丸。(燈籠草即苦耽草,其結(jié)房如燈籠狀,故以名之。)

清金丸一名與點丸 去肺火,降膈上熱痰。與清化丸同用,黃芩一味炒為末,水丸服。

痰因火動,逆上作嗽者,先治火,次治痰,用知母止嗽清肺金,滋陰降火;鹩羲裕迷X子、海石、栝蔞仁、青黛、半夏、香附以開之。喘嗽,不拘老幼久近上壅等疾。槐花為末,滴水丸,如桐子大,熟水或姜湯下,不拘時。

〔羅〕柴胡飲 治虛勞羸瘦,面黃無力,減食盜汗,咳嗽不止。

柴胡(一兩) 五味子(五錢) 地骨皮(一兩半) 鱉甲(一兩,酥炙) 知母(一兩)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入烏梅二枚,青蒿五葉,水煎去渣服。

〔《本》〕又方 治勞嗽虛癥,及鼻流清涕,耳作蟬鳴,眼見黑花,一切虛癥,丈夫婦人皆可服,少年亦不妨。

五味子(二兩) 鱉甲(三兩) 地骨皮(三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招氖城,溫酒或鹽湯任意服三五十丸。婦人醋湯下。此方乃曲江人家秘方,余服之大有功效,處方有理,甚妙。

〔!易簡杏子 治咳嗽不問外感風(fēng)寒,內(nèi)傷生冷,及虛勞咯血,痰飲停積,皆治療。

人參 半夏 茯苓 細(xì)辛(減半) 干姜(減半) 甘草 桂枝(減半) 芍藥 五味子(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杏仁去皮尖,銼五枚,姜三片,煎至六分,去渣溫服。若感冒得之,加麻黃等分。若脾胃素實者,用粟殼去筋膜銼碎,以醋淹炒等分加之,每帖加烏梅一枚煎服,其效尤驗。嘔逆惡心者,不可用此。若久年咳嗽,氣虛喘急,去杏仁、人參,倍加麻黃、芍藥、干姜、五味子各增一半,一名小青龍湯。

潔古水煮金花丸,治咳嗽多怒。天麻丸 羅氏化痰玉壺丸(以上三方并見濕痰條。)

〔丹〕搜風(fēng)化痰丸

人參 僵蠶 槐角 白礬 天麻 陳皮(去白) 荊芥(各一兩) 半夏(四兩,汁浸) 辰砂(半兩)

上為末,姜汁研蒸餅為丸,除辰砂為衣。每四十丸,姜湯下。

〔羅〕延壽丹 治風(fēng)壅痰嗽,或寒痰咽膈不利。

天麻(半兩) 枸杞(一兩半) 明礬(一兩,半生半枯) 干姜(一兩半)

上為細(xì)末,酒和成劑,再用蒸餅裹定,于籠內(nèi)蒸熟,去面搓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下,食后臨臥。

〔《局》〕防風(fēng)丸 治風(fēng)痰上攻,頭痛惡心,項急,目眩旋暈,痰涎壅滯昏憒。

天麻(酒浸,一宿) 甘草(炙) 川芎(洗) 防風(fēng)(各一兩) 朱砂(五錢,為衣。)

上為末,每兩作十丸,朱砂為衣。每服一丸,荊芥湯化服,茶亦得,不拘時。

川芎丸 消風(fēng)壅,化痰涎,利咽膈,清目頭痛旋暈。

川芎 薄荷(去土。各七錢半) 桔梗(半兩) 防風(fēng)(去蘆,一兩半) 甘草(三兩半)

上為末,煉蜜為丸,每兩半作五十丸。每服一丸,細(xì)嚼,臘茶清下,食后臨臥。

河間防風(fēng)通圣散加半夏,治風(fēng)痰咳嗽。(方見癲癇。)

千緡湯(方見喘。)

潔古治痰嗽不能飲食者,濃樸湯治之。(方見大便秘。)

〔《山》〕喘嗽。白僵蠶為末,姜汁清茶調(diào)服,臨臥下。

〔潔〕治痰嗽能飲食者,大承氣湯微下之。(方見傷寒。)

〔丹〕陰虛咳嗽,四物湯加竹瀝、姜汁主之。陰分嗽者,多屬陰虛,治之用知母止嗽,勿用生姜,以其辛散故也。肺虛嗽甚,此好色腎虛者有之,人參膏以陳皮、生姜佐之。

〔羅〕團(tuán)參散 治脈氣不利,治咳喘止嗽。

紫團(tuán)參 款冬花 紫菀茸(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烏梅一枚,同煎七分,去渣溫服,食后。

人參款花膏 治脾胃虛寒,久嗽不已,咽膈滿悶,咳嗽痰涎,嘔逆惡心,腹脅脹滿,腰背傷痛,或虛勞冷嗽,及遠(yuǎn)年近日一切咳嗽諸藥不效者。

款冬花(去枝) 人參(去蘆) 五味子(去枝) 紫菀(去蘆) 桑白皮(去粗枝,各一兩)

上為細(xì)末,煉蜜和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食后細(xì)嚼,淡姜湯送下。或一丸分作四服,含化亦得。

〔《食》〕治咳嗽不瘥者。黃明膠,炙令半焦,為末,每服一錢匕,人參末二錢匕,用豆豉湯一盞八分,蔥少許,入銚子煎一兩,沸后傾入蜜,遇咳嗽時呷三五口。

〔《本》〕治十六般哮嗽。

黃明膠(一兩,炙) 馬兜鈴 甘草(炙) 半夏(姜汁浸,三日) 人參(半兩) 杏仁(去皮尖,以上各一兩)

上為細(xì)末,每服一大錢,水一盞,煎至七分,臨臥食后服,隨病有湯使為引。心嗽面赤或汗流,加干葛煎早飯后服。肝嗽眼淚出,加烏梅一枚,大米十四粒煎。脾嗽不思飲食,或一兩時惡心,入生姜二片煎。胃嗽吐逆酸水,入蛤粉煎。膽嗽令人不睡,加茯神五分,茶清調(diào)下。肺嗽上喘氣急,入桑白皮煎。膈咳嗽出痰如圓塊,生姜汁調(diào)藥咽下。勞嗽入秦艽末同煎。冷嗽天曉嗽甚,蔥白三寸同煎。血嗽連頓不住,當(dāng)歸末棗子同煎。暴嗽涕唾稠粘,入烏梅生姜同煎。產(chǎn)漱背胛疼痛,甘草三寸,黃蠟少許同煎。氣嗽肚痛脹滿,入青皮去白同煎。熱嗽夜甚,蜜一匕、蔥白同煎。哮嗽喉如拽鋸,入半夏三枚同煎。腎嗽入黃 、白飴糖同煎。上件十六件般嗽痰,根據(jù)法煎服,無不效驗。此方乃京都一家專治此疾,因中官濃賂,方始得傳,屢試有效。

上人參治嗽例。

〔丹〕有一子三十余,久瘧虛甚,盜汗得嗽,嗽來便熱,夜甚。

甘草(炙些) 白術(shù)(一錢半) 防風(fēng)(一錢) 黃連(五分) 人參(八分) 干姜(三分) 黃 (五分) 白水煎服。

里成人多嗽,怠惰,脈不數(shù),兩手脈大而長,此勞癥無熱。

白術(shù)(一錢半) 陳皮 蒼術(shù) 茯苓(各五分) 神曲(七分,炒) 川芎(三分) 黃芩(三分,炒)五味子(七粒) 芍藥(五分) 黃 甘草(各三分。炙)

用生姜二片同煎。

陳孺人九十余歲,嗽或發(fā)或止,發(fā)時有清痰,寒熱作,食少,面虛浮,淡黃色。

陳皮 青皮 白術(shù) 芍藥(各五錢) 麻黃(二錢) 木通 干姜 黃芩(各二錢半) 甘草(炒)防風(fēng)(各一錢)

分七帖,五味子七粒,煎三之一。

〔云〕補肺湯 治勞嗽。

桑白皮 熟地(各三兩) 人參 紫菀 黃 五味子(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煎,入蜜少許,食后。

〔垣〕款花補肺湯 治年高氣弱,肌體瘦困,短氣,遇秋冬咳嗽大作,夜間尤甚,三五百聲不絕,春夏稍緩。

黃 (半兩) 甘草(炙,一錢) 當(dāng)歸(七分) 佛耳草(一錢) 款冬花(二分) 陳皮(七分) 丹皮(三分) 黃柏(酒浸,三分) 蒼術(shù)(二錢) 曲末(七分)

上 咀,每三錢,水煎去渣,稍熱食后服。

清肺湯 除濕熱,治金火嗽。

黃 (四錢) 蒼術(shù) 防風(fēng) 歸身 茯苓(各一錢) 五味子(三十粒) 陳皮(一錢二分) 青皮(五分)澤瀉(二錢) 黃柏(六分)

上銼如麻豆,每服五錢,水煎去渣,稍熱臨臥服。

瀉火補肺湯 治金火嗽,五六月間嗽。

五味子(五錢) 黃 (二錢) 人參(一錢) 甘草(炙,一錢) 陳皮(去白,一錢) 麥門冬 青皮(五分)升麻(一錢) 蒼術(shù)(一錢) 歸身(一錢)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煎,去渣,稍熱服。

上參、 、術(shù)治嗽例。后三方黃 為君,氣虛甚者宜之,膈滿食少者忌服。

〔丹〕蛤蚧肺臟內(nèi)傷,咳嗽氣急,久不除,漸羸瘦。

蛤蚧(一兩,炙去頭足) 訶子(煨,取肉) 細(xì)辛 甘草(炙) 阿膠(蛤粉炒) 熟地 麥門冬(去心。各五錢)

為末蜜丸,每兩作十五丸,每一丸食后含化。

上蛤蚧丸久嗽不愈者宜之。

〔羅〕利膈丸 治風(fēng)痰實喘咳嗽,風(fēng)氣上攻。

牽牛(四兩,生用) 半夏(湯洗) 木香(五錢) 青皮(去白,二兩) 槐角 檳榔 大黃(各三錢)皂角(去皮弦子,酥炙。各三兩)

上為細(xì)末,生姜面為丸。每服五十丸,生姜湯下。

〔丹〕墜痰丸 治痰飲。

枳實 枳殼(一兩半) 明礬(三錢,枯一半) 樸硝(三錢,風(fēng)化) 黑牽牛(半斤,取頭末)牙皂角(二錢,酒炒)

上為末,蘿卜子汁為丸。每服四十丸,雞鳴時服,初有糞,次有痰。

上下痰用大黃、牽牛,有熱者宜之。

〔世〕治久嗽痰積。半夏二兩,用江子五錢敲損同煮,至半夏無白心,去江子不用,杏仁一兩,用烏梅半兩同煮,去烏梅不用,止將半夏、杏仁焙干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量虛實服,服后下痰積。

〔羅〕透羅丹 治痰實咳嗽,胸膈不利。

皂角(酥炙,去皮弦) 黑牽牛(微炒) 半夏(湯洗。各二兩) 巴豆(去油,另研,一錢) 大黃(一兩,水浸焙用) 杏仁(麩炒,去皮尖,一兩)

上為細(xì)末,生姜自然汁丸,如桐子大。食后生姜湯送下二十丸?人陨跽,三四服必效。

〔丹〕治痰喘嗽。

南星(二錢) 半夏 滑石(各三錢) 江子(五粒,去油) 輕粉(少許)

上用皂角仁浸濃汁,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

〔《本》〕治諸般痰嗽。

半夏(姜汁浸一宿) 天南星 白礬(各半兩) 焰硝(二錢) 杏仁(去皮尖,麩炒黃)青黛(各半兩) 豬牙皂角(去黑皮并子。各半兩) 巴豆(二十一粒去殼,生用)

上一處為末,姜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臨臥姜湯下,小兒五丸。

〔丹〕青金丸 治食積火郁嗽。

貝母 知母(各半兩) 巴豆霜(五分)

上為末,姜汁丸,青黛為衣。

上下痰用巴豆,有寒者宜之。(前一方但借巴豆之氣,虛人亦可服。)

〔潔〕款氣丸 治久嗽痰喘,肺氣浮腫。

青皮 陳皮 檳榔 木香 杏仁 茯苓 郁李仁(去皮) 川歸 廣術(shù) 馬兜鈐(炮) 葶藶(各三錢)人參 防己(各四錢) 牽牛(頭末,二兩半)

上為細(xì)末,姜汁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七十丸,食后姜湯送下。

〔羅〕紫參散肺氣虛,咳嗽喘急,胸膈痞痛,腳膝微腫。

人參(二錢半) 蛤蚧(一對,酥炙) 白牽牛(炒) 甜葶藶(炒) 木香 苦葶藶(炒)檳榔(各五錢)

上為末,用熟棗肉丸。每服四十丸,煎人參湯下,食后。

上下痰用檳榔、木香,佐牽牛、葶藶、郁李仁,久嗽面浮足腫者宜之。

孫兆視雷道矩病吐痰,頃間已及一升,喘咳不已,面色郁黯,精神不快。兆與服仲景葶藶大棗湯一服訖,已覺胸中快利,略無痰唾矣。

〔《本》〕治氣喘咳嗽。

大黃 葶藶(一兩,凈瓦上炒)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桑白皮湯下。

上下痰用葶藶為效極速,虛人忌用。

〔仲〕咳家其脈弦,為有水,十棗湯主之。有支飲家,咳煩,胸中痛,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歲,宜十棗湯。

〔丹〕伯溫年近四十,滋味濃,素患咳嗽有痰,與通神丸、神術(shù)丸和勻。食前生姜湯下五六十丸,后以津咽小胃丹十五丸,日服六服。

上十棗湯下痰,仲景法也,虛人審之。丹溪變十棗為小胃丹而少服,徐徐法也。

〔《脈》〕咳而時發(fā)熱,脈卒弦者,非虛也,此為胸中寒實所致也,當(dāng)吐之?燃移涿}弦,欲行吐藥,當(dāng)相人強弱而無熱乃可吐之,其脈沉者不可發(fā)汗。

子和稀涎散 三圣散 仲景瓜蒂散(以上三方并見治法門。)

上吐熱痰法,輕者但用芎、茶、梔仁、蘿卜子、姜汁入酸齏汁探吐之。

〔《局》〕碧霞丹(方見治法門。)

〔《本》〕治遠(yuǎn)年近日哮嗽妙方。

砒 面 海螵蛸(各一錢)

上三味為末,水調(diào)作餅子,慢火炙黃,再研令細(xì)。每服一字,用井花水調(diào)一大呷,空心服,良久吐出為度。

小兄加減與之。忌食毒物。

上吐寒痰法,丸用蘆、瓜蒂吐不透者,用附尖神效。

〔子和〕常仲明病寒熱往來,時咳一二聲,面黃無力,懶思飲食,夜多寢汗,日漸瘦削。諸醫(yī)作虛損治之,用二十四味燒肝散,鹿茸、牛膝補養(yǎng)二年,口中痰出,下部轉(zhuǎn)虛。戴人斷之曰∶上實也。先以涌劑吐痰二三升,次以柴胡飲子降火益水,不月余復(fù)舊。此癥何名?乃經(jīng)中云二陽病也。二陽之病發(fā)心脾,不得隱曲,心受之則血不流,故女子不月,脾受之則味不化,故男子少精。此二癥名異而實同,仲明之病,味不化也。馳口鎮(zhèn)一男子年二十余歲,病勞嗽數(shù)年,其聲欲出不出,戴人問曾服藥否?其人曰∶家貧未嘗服藥。戴人曰∶年壯不妄服藥可治。先以苦劑涌之,次服舟車、浚川丸大下之,又服重劑果瘥。一田夫病勞嗽,一涌一泄,已減大半,次服人參補肺湯,臨臥更服檳榔丸以進(jìn)食。

上吐下兼施以攻其痰也。

〔《本》〕治勞嗽。

青黛(三錢) 辰砂 雄黃 白礬 信(各一錢,生用)

上并為末,淡豆豉一百粒,湯浸去殼,研如膏,入前五味,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臨臥冷茶清下。

治遠(yuǎn)年近日喘嗽。

蟬蛻(一兩,去頭足) 靈脂(生) 砒(生) 雄黃(生) 杏仁(去皮尖。各五錢) 輕粉(一兩)淡豆豉(四十九粒) 馬兜鈴(生一兩)

上研,除出輕粉另研,余為末,用生姜、葶藶自然汁合輕粉諸藥為丸,如小彈大。每服一丸,臨臥細(xì)嚼,生姜湯送下。

上用信劫痰例,蓋為寒濕痰設(shè)也。

運氣 咳有二∶

一曰火。經(jīng)云∶少陽司天之政,初之氣,候乃大溫,其病氣拂于上咳逆。二之氣,火反郁,白埃四起,其病熱郁于上咳逆。三之氣,炎暑至,民病咳。終之氣,風(fēng)乃至,其病陽氣不藏而咳是也。

二曰燥熱。經(jīng)云∶少陰司天之政,水火寒熱,持于氣交,民病咳喘。三之氣,大火行,寒氣時至,民病咳喘,此上熱下燥為咳喘也。終之氣,燥令行,余火內(nèi)格咳喘,此外燥包熱在內(nèi)喘咳也。

〔《本》〕治諸嗽久不瘥,貝母湯。

貝母(一兩,去心,姜制) 黃芩(半兩) 干姜(生,一兩) 五味子 陳皮(各一兩) 桑白皮(半兩)半夏 柴胡 桂心(各一兩) 木香 甘草(各一分)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加杏仁七個,去皮尖,生姜七片,煎去渣熱服。有姓蔣者,其妻積年嗽,制此方授之,一服瘥,以治諸般嗽悉愈。

上方有寒有熱,有收有散,諸嗽通用也。

〔《素》〕黃帝問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對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帝曰∶愿聞其狀?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此邪從外受之。王注云∶邪謂寒氣。)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于肺則肺寒。(寒邪從外受也。)肺寒則外內(nèi)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所謂肺先受邪也。)

五臟各以其時受病,(王注云∶時謂王月也。)非其時各傳以與之。人與天地相參,故五臟各以治時(肝治春,心治夏,脾治長夏,肺治秋,腎治冬也。)感于寒則受病,微則為咳,甚則為泄為痛,乘秋則肺先受邪,乘春則肝先受之,乘夏則心先受之,乘至陰則脾先受之,乘冬則腎先受之。帝曰∶何以異之?岐伯曰∶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吐血。(取太淵穴也。)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喉仲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取大陵穴也。)肝咳之狀,咳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zhuǎn),轉(zhuǎn)則兩 下滿。(取太沖穴也。)脾咳之狀,咳則右脅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取太白穴也。)腎咳之狀,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取太溪穴也。)帝曰∶六腑之咳奈何?安所受?岐伯曰∶五臟之久咳,乃移于六腑,脾咳不已,則胃受之。胃咳之狀,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取三里穴也。)肝咳不已,則膽受之。膽咳之狀,咳嘔膽汁。(取陽陵泉穴也。)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大腸咳狀,咳而遺矢。(取巨虛上廉也。)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咳狀,咳而失氣,氣與咳俱失。(取巨虛下廉穴也。)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咳狀,咳而遺溺。(取委中穴也。)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咳狀,咳而腹?jié)M,不欲食飲,此皆聚于胃,關(guān)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取支溝穴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臟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jīng)。(見咳論)

〔丹〕治嗽。灸天突、肺俞二穴,泄火熱,瀉肺氣。

〔《千》〕嗽。灸兩乳下黑白際各百壯即瘥。又以蒲當(dāng)乳頭周匝圍身,令前后正平,當(dāng)脊骨下解中灸十壯,又以繩橫量口中,折繩,從脊灸繩兩頭邊,各八十壯,三報三日畢兩邊者是合度。

〔《玉》〕治咳嗽∶身柱(三分,瀉三吸。)至陽(三分,補三呼。)不已,再取后穴∶肺 (寸一分,沿皮向外一寸半,瀉六吸。寒痰紅痰,俱是虛 補實瀉。)又法∶風(fēng)門(一分,沿皮向外一寸半。)

〔《心》〕咳嗽喘滿,氣急不食,容顏黧黑,鼻流清涕∶風(fēng)門(沿皮向外二寸半,補之。)巨闕(三寸三分,瀉之。)太淵(五分,瀉之。)期門(平之。)下脘(五分,瀉之。) 中(灸,七壯。)中脘(三寸,瀉之)絕骨(三寸半,退熱妙穴也。)支溝(透間使,兩脅脹滿妙穴也。)

婦人咳嗽,寒熱往來,風(fēng)寒嘔逆,勞疸中滿喘急∶風(fēng)門(沿皮一寸半,治感冒風(fēng)寒。)太淵(五分,治咳嗽。)中脘(三寸,治嘔逆,使氣往來為效。)絕骨 曲池(各一寸半,治寒嗽血膈勞疸。)間使(透支溝,治中喘滿上氣。)

〔《甲》〕咳逆上氣,舌干脅痛,心煩肩寒,少氣不足以息,腹脹喘,尺澤主之?雀蓢I煩滿,俠白主之?壬蠚猓坏孟,暴痹內(nèi)逆,肝肺相搏,鼻口出血,身脹,逆息不得臥,天府主之?饶嫔蠚,喘不得息,嘔吐,胸滿不得飲食,輸府主之?饶嫔蠚,涎出多吐,呼吸喘悸不得安, 中主之。胸滿咳喘不得息,嘔吐煩滿,不得飲食,神藏主之?饶嫔蠚,魄戶及氣舍主之?饶嫔蠚,噫嘻主之。胸脅 滿,不得俯仰,飲食不下,咳唾沫膿,周榮主之?榷共挥痴,商丘主之。凄凄寒咳吐血,逆氣,入心痛,手陰 主之。咳而胸滿,前谷主之?饶嫔蠚,吐沫,天容及行間主之。咳逆不止,三焦有水氣,不能食,維道主之。咳,面赤熱,支溝主之?饶嫔蠚,咽喉腫,呼吸短氣,喘息不通,水突主之。(一作天突。)咳上氣喘,暴喑不能言,及舌下挾縫青脈,頸有大氣,喉痹,咽中干急不得息,喉中鳴,翕翕寒熱,項痛肩痛胸痛,腹皮熱,衄,氣短鯁,心痛隱疹,頭痛,面皮赤熱,身肉盡不仁,天突主之?饶嫔蠚,喘不能言,華蓋主之。

成無己云∶咳者謦咳之咳,俗謂之嗽者是也。肺主氣,形寒飲冷則傷之,使氣上而不下,逆而不收,沖擊膈咽,令喉中yinyin如癢,習(xí)習(xí)如梗,是令嗽。甚者續(xù)續(xù)不已,連連不息,坐臥不安,言語不竟,動引百脈,咳聲聞四近矣。(謦,枯鼎切,咳聲也。)

〔《脈》〕肺痿,咳唾咽燥,欲飲水者自愈,自張口者短氣也。

〔丹〕咳嗽肺脹壅遏,不得眠者,難治。

〔仲〕人嗽十年,其脈弱者可治,實大數(shù)者死。其脈虛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飲在胸中故也,治屬飲家。上氣面浮腫,肩息,其脈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脈浮短者,其人肺傷,諸氣微少,不過一年死,法當(dāng)嗽也?人再,脈形堅大者死?榷撔,身熱,脈小堅急以疾,是逆也,不過十五日死。(全文見診。)

〔《脈》〕上氣脈數(shù)者死,謂其形損故也?人悦}沉緊者死,浮直者生,浮軟者生,小沉伏匿者死。

〔丹〕咳嗽口燥咽干有痰,不用半夏,用栝蔞、貝母;飲水者,不用栝蔞,恐泥膈不快。

干咳嗽

干咳嗽者,無痰有聲是也。此癥本于氣澀,澀微者連咳十?dāng)?shù)聲方有痰出,澀甚者雖咳十?dāng)?shù)聲亦無痰出,是為干咳嗽也。

〔丹〕干咳嗽,極難治。此系火郁之癥,乃痰郁其火邪在中,用苦桔梗以開之,下用補陰降火之劑,不已即成勞,倒倉法好。此不得志者有之,宜用補陰方四物湯加竹瀝、炒柏之類。

〔海〕甘桔湯 此仲景少陰咽痛藥也。孫真人治肺癰吐膿血,用生甘草加減二十余條。(甘桔湯方用桔梗三兩,甘草一兩,白水煎服。)

咳逆氣者,加陳皮?人哉,加貝母、知母?劝l(fā)渴者,加五味。吐膿血者,加紫菀。肺痰者,加阿膠。面目腫者,加茯苓。嘔者,加生姜、半夏。少氣者,加人參、麥冬。膚痛者,加黃 。目赤者,加梔子、黃連。咽痛者,加鼠粘子、竹茹。聲不出者,加半夏、桂枝。疫毒頭腫者,加鼠粘子、大黃、芒硝。胸痛膈不利者,加枳殼。心胸痞者,加枳實。不得眠者,加梔子。發(fā)狂者,加防風(fēng)、荊芥。酒毒者,加葛根、陳皮。

一中年婦人干咳,寸脈滑動似豆?fàn),余皆散大不浮,左大于右,每五更心躁熱有汗,但怒氣則甚。與桔梗不開,諸藥不效。遂以石膏、香附為君,芩、連、青黛、門冬、栝蔞實、陳皮、炒柏、歸、梗為臣,五味、砂仁、川芎、紫菀佐之,凡二十余帖而安。潔古蜜煎生姜湯,蜜煎陳皮湯與燒生姜胡桃方,皆治無痰而嗽者,以辛甘潤其肺也。如但使青皮藥,皆宜去白。本草云∶陳皮味辛,理上氣,去痰氣滯塞;青皮味苦,治下氣;二味俱用,散三焦氣也。故《圣惠》法治云∶陳皮去穣,穣不除即生痰;麻黃發(fā)汗,節(jié)不去則止汗。

〔《本》〕補肺法。

地黃(二斤,生,凈洗) 杏仁(二兩) 生姜 蜜(各四兩)

上搗如泥,入瓦盆中,置飯上蒸五七度,每五更,挑三匙咽下。

〔《千》〕治久嗽方。

白蜜(一斤) 生姜(二斤,取汁)

上二味,先秤銅銚知斤兩訖,納蜜復(fù)秤如數(shù),次納姜汁,以微火煮令姜汁盡,惟有蜜斤兩在則止,旦服如棗大含一丸,日三服。忌一切雜食。

咳嗽喉中作聲

一男子五十余歲,病傷寒咳嗽,喉中聲如鼾,與獨參湯一服而鼾聲除,至二三帖咳嗽亦漸退,凡服二三斤病始全愈。

〔梅〕治久患 呷咳嗽,喉中作聲不得眠,取白前搗為末,溫酒調(diào)二錢匕。(《衍義》云∶白前保定肺氣。)

〔仲〕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麻黃湯主之。

射干(三兩) 麻黃 生姜(各四兩) 細(xì)辛 紫菀 款冬花(各三兩) 大棗(七枚)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兩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千》〕白前湯 咳逆上氣,身體浮腫,短氣腫滿,旦夕倚壁不得臥,喉中水雞鳴。

白前 紫菀 半夏 大戟(各三兩)

上 咀,以水一斗,浸一宿,明旦煮取三升,分三服。

〔《素》〕陰爭于內(nèi),陽擾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則熏肺,使人喘鳴。(陰陽別論)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絡(luò)脈逆也。脈絡(luò)不得隨經(jīng)上下,故留經(jīng)而不行。絡(luò)脈之病患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逆調(diào)論)

督脈生病,其上氣有音,治其喉中央在缺盆中者。(天突穴也。)其病上沖喉者,治其漸,漸者上俠頤也。(王注謂天迎穴。)

〔《甲》〕咳,喉中鳴,唾血,大鐘主之。胸脅支滿,不得俯仰, 癰咳逆上氣,喉咽喝喝有聲,太溪主之?饶嫔蠚猓屎砗群却,扶突主之。

暴嗽

〔《千》〕治暴熱嗽方。

杏仁 蘇子(一升) 陳皮(一兩) 柴胡(四兩)

上 咀,以水一斗,煮三升,分三服。

〔《山》〕暴嗽。白蜆殼洗凈研細(xì),粥飲下。

〔《本》〕治暴嗽。

砒霜(一錢) 白礬(一兩,飛過,細(xì)研)

上先將砒霜安放茶盞內(nèi),卻將白礬末鋪蓋,火 為末,烏梅肉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每服二丸,紫蘇湯下。

〔《千》〕治暴嗽。百部藤根搗自然汁,和蜜等分,沸煎成膏,咽之。

久嗽

〔丹〕肺受風(fēng)寒久嗽,非此不能除。南星、款花、鵝管石、佛耳草、雄黃為末,拌艾。以姜一濃片留舌上,次用艾上燒之,須令煙入喉中。一方無佛耳草,有郁金。又方。鵝管石、雄黃各一分半,另為末,款花、沸耳草各一分半,另為末,卻用紙一幅方,方闊四五寸,以雞子清涂其中央,四旁各懸一寸許不涂,然后以鵝管石、雄黃摻于雞子清上,又以款花、佛耳草末摻其上覆之,又以一箭筋從不涂紙旁卷起為一紙筒,用糊粘牢其旁,抽箭箸出焙干,用時將一紙筒含在口,一頭火燒,以口吸煙,令滿咽之,咽至燒筒盡為度,卻吃茶二三口壓之。

〔崔〕療久嗽熏法。每旦取款花、好雞子少許,蜜拌花使?jié),納一升鐵鐺中。又用一瓦碗鉆一孔,孔內(nèi)安小竹筒,或筆管亦得,其筒稍長,置碗鐺相合,及插筒處皆面糊涂之,勿令泄氣。鐺下著炭火,少時款冬煙自竹管出,以口含筒,吸取咽之。如胸中稍悶,須舉頭,即將指頭捻竹筒頭,勿令漏煙氣出,及煙盡止。凡如是五日一為之,至六日則飽食羊肉餛飩一頓,永瘥。(一法不用鐺碗,用有嘴瓦瓶燒藥,蓋住瓶口,卻以口于瓶嘴吸煙咽之,尤捷。)

〔潔〕枳殼湯 治久痰嗽,胸膈不利者,多上焦發(fā)熱。

枳殼(炒,三兩) 桔梗(二兩) 黃芩(二兩半)

上為細(xì)末,每早取二兩半,水三盞,煎至一盞,日作三服,午時一服,申時一服,臥時一服。三日,七兩半服盡,又服半夏湯。

生半夏湯 用半夏姜制切片,每三錢半,水盞半,姜五片,煎至一盞,食后服,一日二三服,二三日服了,再服枳殼丸,盡其痰為度。論曰∶先消胸中痰氣,后去膈上痰。再與枳術(shù)丸,謂首尾合治,盡消其氣,令痰不復(fù)作也。

〔丹〕久嗽丸子

海蛤粉(研細(xì)) 膽星(臣) 杏仁(臣) 訶子(佐) 青黛(佐) 皂角莢(使)

上為末,姜汁丸,如桐子大,姜湯下。

久嗽乃積痰久留肺脘,粘滯如膠,氣不能升降,或挾濕與酒而作。

香附(童便浸) 僵蠶(炒) 海蛤粉 栝蔞仁 蜂房 杏仁 姜汁 竹瀝 神曲(各等分)

上為末,蜜調(diào)噙化。

謝老人形實,夏月無汗,成久嗽痰。

半夏(姜制) 紫蘇葉(各一兩)

上二味,入莎末、蜆殼末、神曲末,以栝蔞穣、桃仁半兩和丸。先服三拗湯三帖,方服此丸子。

男子五十歲,舊年因暑月入冷水作勞,患瘧,后得痰嗽。次年夏末,得弦脈而左手虛,叩之必汗少而有痰,身時時發(fā)熱,痰如稠黃膠,與下項方藥,仍灸大椎、風(fēng)門、肺俞、五處。

半夏(一兩) 白術(shù)(七錢) 茯苓(六錢) 黃芩 陳皮 桔梗 枳殼 石膏( 。各半兩) 僵蠶(炒,二錢半) 五味子(一錢半)

上用神曲糊丸,姜湯下三十丸。先與三拗湯加黃芩、白術(shù)二帖,夜與小胃丹十丸,以攪其痰。

潔古款氣丸治久嗽浮腫。羅氏紫參散用蛤蚧!堆芰x》云∶蛤蚧治久嗽有功。

馬兜鈴?fù)?/strong> 治多年喘嗽不止,大有神功。

馬兜鈴(去土) 半夏(湯洗七次,焙干) 杏仁(去皮尖,麩炒。各一兩) 巴豆(二十一粒,去皮油,研)

以上除巴豆、杏仁另研外,余為細(xì)末,用皂角膏子為丸,如桐子大,雄黃為衣。每十丸臨臥煎烏梅湯下,以利為度。

〔《千》〕治三十年咳嗽,或飲或咳,寒氣嗽雖不同,悉治之。

細(xì)辛 款冬花 防風(fēng) 紫菀(各三兩) 藜蘆(二兩) 川椒(五合)

上六味 咀,取藜蘆先著銅器中,次紫菀,次細(xì)辛,次款冬花,次椒,以大棗百枚間在諸藥中,以水一斗二升,微火煮令汁盡,出棗曝令燥,雞鳴時服半棗。不知,明旦服一枚,以胸中溫溫為度。若強人欲嗽吐者,可少增服之,便吐膿裹結(jié)痰。吐后勿冷凍飲料食,咳愈止藥。藥勢靜乃食,不爾,令人吐不已。

治久嗽不瘥方。

屎(四十九粒) 砂(一分) 胡桐淚(一分)

上三味為末,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丸,以粥飲下,日三,吐冷物盡即瘥。

〔丹〕蛤蚧丸治久嗽。(方見陽虛咳條。)

又方《衍義》治久咳膿血,胸膈噎痛。蛤蚧、阿膠、生犀角鹿角膠、羊角各一兩,除膠外皆為屑,次入膠,河水三升,煮半升,臨臥細(xì)呷,愈。(詳見咳血。)

療三十年嗽。以百部根二十斤,搗絞取汁,煎之如飴,服方寸匕,日三服,驗。

〔《百一》〕治久咳嗽,上氣十年,諸藥治不瘥方。以蝙蝠除翅足,燒令焦,為末,飲服之。

妊娠嗽

〔云〕馬兜鈴散 治妊娠胎氣壅塞,咳嗽喘息。

馬兜鈴 桔梗 人參 甘草 貝母(各五錢) 陳皮(去白) 大腹皮 桑白皮 紫蘇(各一兩)

五味子(五錢)

上 咀,每服四錢,姜三片,水煎。

麻黃散 治妊娠外傷風(fēng)冷,痰逆,咳嗽不食。

麻黃(去節(jié)) 陳皮(去白) 前胡(各一兩) 半夏(洗炒) 人參 白術(shù) 枳殼 貝母 甘草(各半兩)

上 咀,每服四錢,蔥白五寸,姜三片,棗一枚,水同煎。

紫菀湯 治妊娠咳嗽不止,胎不安。

紫菀 天門冬(各一兩) 桔梗(半兩) 甘草 杏仁 桑白皮(各二錢半)

上 咀,每服三錢,竹茹一塊,水煎去渣,入蜜半匙,再煎二沸,溫服。

桔梗散 治妊娠肺壅,咳嗽喘急天門冬(去心,一兩) 貝母 人參 甘草 桑白皮 桔梗 紫蘇(各半兩) 赤茯苓(二兩)麻黃(去節(jié),七錢半)

上 咀,每服四錢,姜三片,水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醫(yī)學(xué)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rèn)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