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原則:
以非手術治療為主,如出現(xiàn)脊髓壓迫癥狀,應盡早施行手術治療。
非手術療法:
頸椎牽引:原無退變的椎間盤突出,經(jīng)牽引恢復其椎間盤高度,部分突出物有望還納。牽引方法:采取坐位或臥位,用枕頜帶(Glisson帶)牽引,重量2.0~3.0kg,一般認為持續(xù)牽引比間斷牽引效果好,2周為一療程。牽引適用于側方型頸椎間盤突出癥,對中央型頸椎間盤突出癥有加重病情可能,應慎用。
頸部圍鄰制動:主要作用是限制頸部活動和增強頸部的支撐作用,減輕椎間盤內壓力。一般可采用簡易圍頸保護,對嚴重病例伴有明顯頸椎失穩(wěn)者可采用石膏圍頸固定。對牽引后癥狀緩解者制動有利于病情恢復。
推拿、按摩雖有不少治療成功的報道,但推拿,特別是重手法推拿有可能加重椎間盤突出及脊髓、神經(jīng)根損傷,嚴重者可在推拿瞬間發(fā)生截癱,因此采用時應謹慎。
理療:對輕型病例僅有神經(jīng)根刺激癥狀者有一定效果,其中以蠟療和醋離子透入療法效果較好。
藥物治療:對癥處理,對疼痛劇烈者可采用鎮(zhèn)靜鎮(zhèn)痛藥物。
手術療法:
對頸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明確,神經(jīng)根或脊髓壓迫癥狀嚴重者應采取手術治療。
頸前路減壓術:適用于中央型和旁中央型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采用環(huán)鋸減壓摘除損傷的椎間盤并行椎體間植骨融合術效果較好。對原有退變者應同時去除增生的骨贅,以免殘留可能的致壓物。
頸后路減壓術:適用于側方型頸椎間盤突出癥或多節(jié)段受累、伴椎管狹窄或后縱韌帶骨化者。單純的椎間盤突出可采用半椎板及部分關節(jié)突切除術,通過減壓孔摘除壓迫神經(jīng)根的椎間盤組織。若伴有椎管狹窄或后縱韌帶骨化則可采用全椎板減壓術。
頸椎間盤顯微切除術:有后側和前側兩種入路,在治療頸椎軟椎間盤突出中,其入路選擇仍有較大爭議。Aldrich采用后外側入路治療單根神經(jīng)根受損的外側型髓核脫出,取得良好療效,術中小關節(jié)突切除的范圍依神經(jīng)根和突出椎間盤的關系而定。該法的優(yōu)點是:
。1)操作簡便:
(2)切口小、創(chuàng)傷小;
。3)并發(fā)癥少,危險性小。但此術僅適用于單純頸椎間盤突出,而對于合并頸椎管狹窄癥及后縱韌帶骨化癥患者,由于減壓范圍有限,手術效果差,不宜采用此法。www.med126.com
頸椎間盤溶核術:適用于需要手術的頸椎間盤突出癥。尤其年輕患者,經(jīng)非手術治療數(shù)周無效則可選用此法。但諸多因素限制其廣泛應用:
。1)該法采用頸前路穿刺途徑,而頸前方解剖結構密集,如血管神經(jīng)束、氣管食管束等,增加了穿刺的難度和危險性;
。2)使用木瓜凝乳蛋白酶有損傷脊髓的潛在危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