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跳出來”寫作文:
以2008年考研英語試題中的大作文為例。這是一幅卡通漫畫,畫的是兩個殘疾人扔掉拐杖,把腿捆在一起走南闖北。圖下還有兩句文字解釋:“你一條腿、我一條腿;你我一起,走南闖北。”題目要求寫一篇160-200詞的議論文,要包含三個要素:首先,簡要描述漫畫;其次,解釋漫畫的含義;最后,給出評價。這實際上就暗含了作文的“三段式”框架。第一自然段,描述漫畫;第二自然段,解釋含義;第三自然段,給出評價。
從標準答案中我們可以看到,在解釋含義時,這位作者運用了三個層次進行分析:個人、集體和國家,總的思路是“全球化時代的相互依賴”醫(yī) 學全,在線.搜集.整理payment-defi.com,并且從漫畫中兩個人闊步前行,想到了執(zhí)行力問題。在評價部分,這位作者則強調了合作、而非沖突,是社會前進的推動力。
很多同學看了標準答案后的第一個反應是“背”,把這篇范文背下來,下次遇到就有的參考了。這不是“跳出來”的思維方式,而是“陷進去”的思維方式。如果千篇一律,何來高分呢?就要“跳出來”創(chuàng)新。
怎樣“跳出來”創(chuàng)新呢?比如,他用的是個人—集體—國家的思路,我們可以用個人—國家—國際的思路,甚至可以采用中國的“天下觀”引申出“世界” (World)而非“國際”(International)的解釋。再比如,他將兩人闊步前行理解為要有執(zhí)行力,那我們可以將這種執(zhí)行力發(fā)展為法制化,甚至結合上文中提到的社會核心規(guī)范認同與法律規(guī)范之間的關系在評論中加以表述。比如在后京都時代的全球氣候治理中,很多國家不愿承擔責任,因為他們認為他們不是“殘疾人”,這種情況下怎樣促成合作?這就把漫畫的內容進一步升華了。
當然,要注意,不管思路信馬由韁時馳騁到多遠,落筆時都要把韁繩拉回來,拉到我們前面所說的y=f(x)因果關系上來。200詞以內,要說明的只能是一個因果關系,選擇一個問題來回答:比如,就回答“如何應對不合作”這一問題,答案就是“把它們的拐杖取走”。新穎的思路還要用有力地論證來支撐。要讓考官在閱讀時感受到,如同進入了這位考生自己的王國,能夠感受到這位考生的熱情、理性與胸懷。這樣的寫作,才符合“跳出來”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