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復合傷是指原子彈、氫彈、中子彈或氫鈾的爆炸對人體的損傷。核武器可通過核素235鈾、239钚的裂變或(和)氘、鋰等的聚變,發(fā)射出四種致傷因素:
1.光輻射(熱輻射)核爆炸時發(fā)現(xiàn)閃光和形成火球。閃光持續(xù)時間短,其紫外線可造成暫時性視力障礙(閃光盲);鹎虺掷m(xù)時間較長,放出紅外線和可見光,能造成皮膚、眼底等部位的燒傷;還可使易燃物起炎而引起燒傷。
2.沖擊波爆炸產(chǎn)生巨大的超壓和動壓,可直接引起人體的沖擊傷;還可以沖擊物體,間接傷及人體,造成創(chuàng)傷。
3.早期核輻射核爆炸十幾秒鐘內(nèi)放出大量γ射線和中子流,二者具有很強的穿透力,使人體組織發(fā)生電離。中子流還能使氮、鈉、鉀、錳、鋁、鐵等元素感生放射性。人體受一定劑量核輻射后,即發(fā)生急性放射病。
4.放射性核沾染核爆炸裂變產(chǎn)物、未分裂的核裝料及感生放射性物質,形成放射性灰塵,沾染自然環(huán)境,人體沾染后可受γ射線和β射線作用而致病。
防護 防護核武器傷的基本原理是:①核爆炸的熱輻射、沖擊波和早期核輻射,其強度均與距離成反比,有一定范圍的殺傷區(qū)。人離開殺傷區(qū)后,基本上可免受損傷。②直接致傷因素的作用時間短,均系直線方向推進。因此,人們可能利用地形、地物等防避其直接傷害。③放射性灰塵雖然可能分布較廣,但人體可以防避沾染,從而不受其害。
1.構筑工事構筑水備工事、地道、掩蔽部等,以備敵襲時將人員、物質等轉移到工事內(nèi)。工事應具備抗壓、防燃、防核輻射和密閉(指防避放射性灰塵)的條件,故最好建在地面下。
2.借用大型兵器坦克、艦艇等有屏蔽厚度和密閉性能。人體進入同部后核武器傷的程度可減輕,據(jù)計算殺傷半徑為開闊地帶的1/6~1/2。醫(yī)學全在線www.med126.com
3.個人防護發(fā)生核爆時,人們迅速進入鄰近工事。一時不能進入工事者,就近利用土丘、溝渠、彈坑等進行掩蔽,但不要躲在可能倒塌的建筑物旁。如在開闊地面,應迅速足向爆心俯臥,盡量以衣物遮蓋頭面部,閉緊眼睛(防光輻射),暫時屏氣和用手指堵耳(防沖擊波)。如在一般房屋內(nèi),要離開門窗,臥倒在屋角或靠墻的床下、桌下。穿戴防護骯臟和面具,或臨床利用雨衣、白布、毛巾、口罩、棉球等保護體表、呼吸道、聽器等。迅速撤離殺傷區(qū)。
4.放射性沾染的防護 ①除非必要,人員尖避免進入、推遲進入和及早離開沾染區(qū)。②利用放射性偵察工具,查明沾染的物體、范圍和沾染程度,計算人員許可停留(接受)的時間。③執(zhí)勤人員著用防護衣具進入沾染區(qū),不準進食、飲水、吸煙和坐臥,限制在沾染區(qū)工作的時間。④從沾染區(qū)撤出的人員和衣著、用品、武器等,均應立即洗消,通常可用清水、肥皂水等。應特別注意眼、鼻、耳等部位的洗消。⑤沾染或疑有沾染的食物和水,必須經(jīng)過檢驗和處理。沾染地面的塵土要清除、埋藏,并用鏟土、蓋土或沖洗等方法消除殘余沾染。
臨床表現(xiàn)核武器損傷的性質和程度,與核武器噸級、種類、傷員位置遠近和防護方式等均相關,故臨床表現(xiàn)較復雜,須詳細檢查診斷。
(一)核爆燒傷由光輻射直接引起,或加以光輻射使物體燃燒傷及人體。人體暴露部位易發(fā)生皮膚燒傷;熱能還可通過衣服造成衣下皮膚燒傷。高溫氣流、粉塵、有害氣體等可造成呼吸道燒傷。光輻射還可造成閃光盲與眼底燒傷。強光作用引起視網(wǎng)膜功能障礙,稱為閃光盲,表現(xiàn)一時性視覺失調(diào)、視力下降,較短時間后可恢復。眼底燒傷時視網(wǎng)膜和脈絡膜受損,主要表現(xiàn)為視力模糊、中央盲點,眼底檢查可見視網(wǎng)膜有圓形凝固壞死灶、周圍水腫,或有出血和裂洞。后期病灶處形成瘢痕。視力的恢復取決于眼底損傷程度。
。ǘ)沖擊傷核爆所致的沖擊傷與其它傷相似(見第四節(jié)),但因超壓和動壓較常規(guī)武器巨大,故傷情常較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