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理論教學 > 外科疾病 > 胃腸外科學 > 正文:腹股溝滑動性疝
    

腹股溝滑動性疝

概述】  【流行病學">流行病學】 【病因學】 【發(fā)病機理】 【病理改變】 【臨床表現(xiàn)】 【并發(fā)癥】 【輔助檢查】 【診斷】 【鑒別診斷】 【治療措施】 【預防】 【預后

概述】 返回

  腹股溝滑動性疝是指自腹股溝管突出的臟器和/或其系膜構成部分疝囊的疝。滑出的臟器右側常見為腸,左側則為乙狀結腸。盲腸或乙狀結腸的漿膜層構成疝囊的后壁,并向兩側返折構成疝囊的兩側和前壁。有時滑出的臟器為膀胱。

治療措施】 返回

  均應手術治療。手術要點是先游離、回納滑出的臟器,重新構成一個完整的疝囊后再作高全結扎和疝修補術。

  1.疝囊成形和高位結扎

  (1)Bevan法(圖1):這是一種較常用的方法,但只適用于較小的滑動性疝,如盲腸滑出。具體步驟是切開疝囊后沿盲腸邊緣2cm處弧形切開腹膜,切緣兩端必須到達疝囊頸處,以保證在構成一個完整的疝囊后可行高位結扎。仔細游離盲腸到內環(huán)水平,避免誤傷系膜血管和精索血管。至此,可回納滑出的盲腸,把腹膜弧形切緣的兩端對合靠攏作縱行縫合,構成一個完整的疝囊以作高位結扎。

(1)沿盲腸邊緣1~2cm處弧形切開腹膜

(2)游離盲腸后壁達內環(huán)水平

(3)將腹膜弧形切緣作縱行縫合

(4)回納盲腸后高位結扎疝囊

圖1 Bevan手術

 。2)La Roque法(圖2):適用較大的滑動性疝,如滑出的腸管較長如乙狀結腸,此法較為可靠。具體步驟是切開疝囊前壁,游離腸管的后側直達內環(huán)處,如滑出腸管較長,游離時須注意不可誤傷其系膜血管。再在內環(huán)上方3cm處按肌纖維方向分開腹內斜肌和腹橫肌,注意不可損傷髂腹下神經,切開腹膜,經內環(huán)回納游離的滑出腸管并從腹部切口提出,原腸管后側游離面即翻轉到前面,疝囊切口與腹膜切口之間的壁層腹膜亦隨之翻出,剪除多余的疝囊,使其殘余切緣恰能對攏縫合,覆蓋腸管的游離面構成系膜后面的漿膜層、回納腸管。最后,縫合腹膜切口。

(1)虛線為腹橫筋膜切口,切開疝囊前壁  1.腹外斜肌腱膜 2.腹內斜肌  3.腹橫筋膜

(2)在內環(huán)上方約3cm處切開腹膜

(3)將已游離滑出腸管經內環(huán)從腹部切口處提出

(4)腸管的游離面已翻轉到前面,并予漿膜化

(5)回納腸管

(6)縫合

圖2 La Roque手術

  此外,Ponka介紹一種適用于較大滑動性疝的手術方法(圖3):先將疝囊連同滑出的腸管與精索分離到內環(huán)深面,注意勿損傷腸管系膜及精索血管,切開疝囊前壁并沿腸管兩側剪到內環(huán)的深面,再把兩側切緣在腸管游離面后方對縫構成一完整的內環(huán),回納腸管,行疝囊高位結扎。這一手術無須將腸管后方的游離面腹膜化。

(1)解剖疝囊達內環(huán)處 (2)剪開疝囊前壁
(3)沿腸管兩側將腹膜剪到內環(huán)處 (4)將腹膜兩側切緣在腸管游離面的后方縫合,以構成一完整的內環(huán)
(5)回納腸管,疝囊高位結扎

圖3 Ponka手術

  2.疝修補術 滑疝的特點是疝環(huán)被撐大,腹壁各層腱膜及腹橫筋膜強度嚴重受損。故較常采用的是Bassini、Halsted或McVay法。

臨床表現(xiàn)】 返回

  滑動性疝并不多見,也無特征性臨床表現(xiàn),不易在手術前作出診斷,但基于滑動性疝結構上的特點,不易完全回納,故常表現(xiàn)為難復性疝。凡年老、肥胖、病史較長的患者,疝塊不易回納,或只能部分回納,應想到滑動性疝的可能。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2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