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十九 止血與凝血障礙的檢查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出血時間、凝血時間和毛細血管脆性試驗測定的方法及臨床意義。
(二)通過示教,掌握血塊收縮時間和凝血酶原時間的正常值及臨床意義。
二、見習方法
(一)由輔導教師講解各項操作的注意事項及示范。
(二)學生分組練習:
(三)觀看示教操作及結(jié)果觀察。
三、見習用具
由實驗室準備
四、見習內(nèi)容
(一)凝血時間(Coagulation time,簡稱CT)在一定條件下,觀察血液自離體至凝
固所需的時間,稱為凝血時間。
1、原理:詳見教科書
2、方法:玻片法(現(xiàn)臨床上少用)
(1)用具及試劑:采血針、玻片(必須光滑清潔)、大頭針。
(2)操作程序:
①先在取血部位摸擦,使局部充血,以75%酒精消毒第四指尖端。
②用采血針控制針深度約2~3毫米,刺破皮膚,讓血液自動流出(切勿加壓)。
③用于棉球或濾紙輕拭去第一滴血,以干凈玻璃片接觸繼續(xù)流出血液一大滴(直徑約0.5~1厘米),立即計時。
④每1/2分鐘,用大頭針插入血滴中挑動血液一次,至payment-defi.com/shouyi/見到纖維蛋白絲為止,記錄
時間。自血液流出至見纖維蛋白絲為止的時間即為凝血時間。正常值:2~5分鐘。
(二)毛細血管脆性試驗(Capillary Resistance Test,亦稱束臂試驗)
1.原理:毛細血管完整性遭破壞時,血管壁受到一定壓力即可破裂而發(fā)生出血點,
出血點的數(shù)目可反映毛細血管壁受累的程度。
2.方法:
(1)在前臂屈側(cè)面肘彎下4厘米處,劃一直徑5厘米的圓圈,仔細觀察圈內(nèi)皮膚有
無出血點。如發(fā)現(xiàn)出血點,則以鋼筆標出。
(2)將血壓計袖帶束于該側(cè)上臂,先測定血壓,然后將血壓保持在收縮壓與舒張壓
之間(一般不超過12kpa),持續(xù)8分鐘后解除壓力。
(3)待皮膚顏色恢復正常(約2分鐘)后,計數(shù)圓圈內(nèi)皮膚出血點的數(shù)目(原有出血點
數(shù)目不計)。
正常值出血點在10個以下。
臨床意義:詳見教科書。
(三)示教內(nèi)容
1.血塊退縮試驗(Clot retraction test)
原理:血液凝固后,由于血小板釋放出血小板收縮素,使纖維蛋白發(fā)生退縮。血塊退縮的程度,主要與血小板的數(shù)量和功能有關(guān)。
方法:
&payment-defi.com/zhuyuan/nbsp;(1) 靜脈取血1毫升,放至0.7×8厘米的干凈試管中,加塞,靜置于37℃處。
(2)于1/2、1及24小時,分別觀察血塊退縮情況。結(jié)果判斷:①完全退縮,血塊完全退縮,與試管壁分離,血清析出占全血的1/2~1/3。②部分退縮,血塊 大 部分退縮,但尚有一部分血塊和管壁相貼,血清量不超過1/3。③退縮不良,血塊略有退縮,僅有少量血清析出。④不退縮,血液維持原樣,無血清析出。
[正常值]正常于1/2~1小時開始退縮,24小時完全退縮。
[臨床意義]血小板減少,血小板無力癥,纖維蛋白原或凝血酶原顯著減少時,均使
血塊退縮不良。
2.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測定(PPT or PT)
原理:在乏血小板血漿中加入組織因子(Ⅲ)和鈣離子(Ⅳ)后,血漿發(fā)生凝固的時間
即為凝血酶原時間(PT)。PT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統(tǒng)有無異常的一種最常用
篩選試驗。
測定:①加正常人混合凍干血漿0.1ml,于預熱塑料試管中,再加入混勻的鈣凝血
酶試劑0.2ml混勻并開動秒表計時,8秒后,不時取出試管觀察混合液流動
狀態(tài),當流動停止時終止計時,記錄其秒數(shù),即為正常人混合凍干血漿的PT,
一般應(yīng)重復2-3次測定,取平均值。
②取待檢血漿重復以上的操作步驟,測定待檢血漿的PT秒數(shù),一般應(yīng)重復
2-3次測定,取平均值。
結(jié)果計算
1、PT秒(S)數(shù) 為直接測定的秒數(shù),同時報告正常人混合凍干血漿PT時間。
2、PTR(PT比值) 為待檢血漿與正常人混合凍干血漿PT時間的比值。
③1NR(國際標準化比值) 由公式1NR=PTRISI計算得到,ISI為所用鈣凝血活酶
試劑的國際敏感指數(shù)。
參考值:
PT:11~13秒
PTR:1±0.15
1NR:0.8~1.5
臨床意義
l、PT延長 PT大于正常人混合血漿3秒以上有意義,一般見于先天性或獲得性外
源凝血途徑及共同途徑因子有缺陷及抗凝物增多等。
2、PT縮短:見于血液高凝狀態(tài)(如DIC早期)
3、口服抗凝藥劑量監(jiān)測 1NR一般以維持在2.5~3.5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