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湖北中醫(yī)雜志2002,24(3):34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半夏10g,白芍10g,白術10g,柴胡10g,黃芩10g,木香10g,黨參10g,延胡索10g,砂仁(打碎)3g,代赭石30g。 |
加減 | 氣滯型加川楝子10g,青皮10g,陳皮10g,枳殼10g,厚樸10g;痰濕型加蒼術10g,陳皮10g,桔梗10g,浙貝10g;濕熱型加藿香10g,黃連10g,梔子10g;胃陰不足型去半夏、砂仁、柴胡、木香、延胡索,加玉竹10g,太子參10g,南沙參10g,生石膏30g;呈淺表性胃炎病理改變者加蒲公英30g,太子參10g;呈萎縮性胃炎病理改變者加麥冬10g,沙參10g,丹參10g;并發(fā)膽囊炎、膽石癥者加金錢草30g,海金砂10g,雞內金10g;兼食道炎者加佛手10g,太子參10g;兼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或胃潰瘍者加烏賊骨20g,白及10g。 |
功效 | 疏肝解郁,緩急止痛,降逆和胃。 |
主治 | 膽汁返流性胃炎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服,30日為1療程。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徐州市泉山區(qū)醫(yī)院陳建生,觀察了降逆湯治療膽汁返流性胃炎的臨床療效。療效標準:治愈:臨床癥狀消失,胃鏡復查無膽汁返流,胃粘膜正常。好轉:癥情明顯減輕,胃鏡復查無膽汁返流或明顯減輕,胃粘膜好轉。無效:癥狀無改善,胃鏡復查仍有膽汁返流,胃粘膜無變化。結果:本組67例,治愈32例,好轉3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6.9%。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