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lái)源 | 陜西中醫(yī);1981,2(3):15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川芎10g,柴胡5g,防風(fēng)10g,羌活5g,麥冬10g,細(xì)辛3g,黃芩10g,黃連5g,蔓荊子10g,丹參15g,菊花10g,白芷10g。 |
加減 | 發(fā)熱加葛根、銀花、大青葉;熱甚加生石膏、知母;頭痛久者加全蝎;血壓偏高者加牛膝、天麻;血壓偏低者加黃芪、黨參;失眠者加炒棗仁、柏子仁、夜交藤;便秘加大黃、芒硝;有瘀血者加桃仁、紅花;惡心嘔吐者加半夏、代赭石等。 |
功效 | |
主治 | 頭痛。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1.5劑水煎服。服10劑以上者,可改丸散劑,日3次,每次10g飯后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頭痛80例,分別屬精神與神經(jīng)性頭痛、炎癥頭痛、血管性與肌肉收縮性頭痛和外傷性頭痛。結(jié)果:藥后有效65例,無(wú)效15例,總有效率為81.25%。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yàn)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