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浙江中醫(yī)學院通訊1978,4(2):9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吳萸9g,黨參12g,瓜蔞12g,實白芍12g,當歸6g,炙甘草6g,薤白6g,桂枝6g,炮姜4.5g,紅棗4個,飴糖45g。 |
加減 | 泛酸多,去紅棗、飴糖,加黃連、牡蠣;惡心嘔吐,去炮姜,加法半夏、生姜;頻發(fā)空噯,加旋覆花、法半夏、生赭石;胸悶腹?jié)M,去紅棗,加厚樸、枳殼;大便溏薄,去瓜蔞實,加白術;心悸或小便不利,加茯苓;如合并胃出血,呈現(xiàn)柏油樣大便者,去吳萸、瓜蔞實、薤白,加灶心黃土、干地黃、阿膠、白術、黃芩、附片;若嘔血量多,去吳萸、薤白,加側柏葉、炒艾葉、童便60ml。 |
功效 | |
主治 | 潰瘍病。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共治潰瘍病35例中,結果:痊愈31例;好轉3例;無效1例。31例痊愈病例中,疼痛消失時間最短者3日,最長者19日。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