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shan jing zi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薔薇科植物山荊子的果實。 |
動植物形態(tài) | 山荊子,喬木,高達10-14m。小權(quán)無毛,暗褐色。葉互生;葉柄長2-5cm,幼時有短柔毛及少數(shù)腺體,不久即全部脫落,無毛;葉片橢圓形或卵形,長3-8cm,寬2-3.5cm,邊緣有細鋸齒,嫩時稍有短柔毛或完全無毛。傘形花序,具花4-6朵,無總梗,集生在小枝頂端,花梗細長,長1.5-4cm,無毛;花白色,直徑3-20;花柱5或4,基部有柔毛,較雄蕊長。梨果近球形,直徑8-10mm,戲色或黃色,柄洼及萼洼稍微陷入,萼片脫落;果梗長3-4cm;ㄆ4-6月,果期9-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山東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50-1500m的山坡雜木林中及山谷陰處灌木叢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秋季果熟時采摘,切片晾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本品為規(guī)則扁球形,直徑約1cm,頂端有萼洼,稍凹隱,基部偶有果槽要柄長2-3cm。表面紅棕色,部開后分5室,偶有扁三角形種子,內(nèi)果皮稍革質(zhì),質(zhì)較重。味酸,微澀。 顯微鑒別,粉末特征:呈橙紅色。1.果皮表皮細胞棕黃色,表面觀類多角形,垂周壁略呈不均勻增厚,橫斷面觀表皮細胞呈扁方形。外被角質(zhì)層,厚約18μm。中果皮薄壁細胞易見。2.石細胞成群,黃綠色,呈類方形、類長方形、圓三角形,長20-187μ,直徑20-88μm,壁厚5-26μm,陰謀詭計孔稀疏,孔溝明顯,有的含黃棕色物質(zhì)。3纖維呈淡黃綠色或無色,常與石細胞相伴,直徑23-31μm,長208-403μm,壁厚約11μ,胞腔狹細。4.草酸方晶較多,切片或單個散在,呈雙錐形、類方形,直徑10-24μm,長至39μm。5.草酸鈣簇晶單個散在,直徑13-31m。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止瀉痢 |
功效分類 | 止瀉痢藥 |
主治 | 痢疾;吐瀉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或研末;或釀酒。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Fructus Mali Baccat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Malus baccata(L.)Borkh.[Pyrus baccata L.] |
科屬分類 | 薔薇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