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巖大蒜、黃龍爪、獨腳蒜頭、大一枝箭、天蒜、獨蒜、老鴉蒜、龍爪花、金燈花、螃蟹花 |
漢語拼音 | tie se jian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石蒜科植物忽地笑的鱗莖。 |
動植物形態(tài) | 忽地笑 多年生草本。鱗莖肥大,近卵形,直徑約5cm,外被黑褐色鱗莖皮。秋季出葉,基生;葉片質(zhì)厚,寬條形,長約60cm,最寬處達2.5cm,向基部漸狹,寬約1.7cm,先端漸尖,上面黃綠色,有光澤,下面灰綠色,中脈在上面凹下,在下面隆起。葉脈及葉片基部帶紫紅色。先花后葉;花莖高30-60cm,總苞片2枚,披針形,長約3.5cm,寬約8mm;傘形花序有花4-8朵,花較大,黃色或橙色,稍兩側(cè)對稱;花被裂片6,倒被針形,長約6cm,寬約Icm,背面具淡綠色中助,強度反卷和皺縮;花被簡長約1.2-l.5cm,具柄;雄蕊6,與花柱同伸出花被外,花絲黃色;花柱上部玫瑰紅色,子房下位,3室。蒴果具3棱,室背開裂;種子少數(shù),近球形,直徑約7mm,黑色;ㄆ8-9月,果期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西南及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長于陰濕山坡、巖石上及石崖下土壤肥沃地方。 |
藥用植物栽培 | 1.生物學特性:適應(yīng)性強,較耐寒。自然界常野生于緩坡林緣、溪邊等比較濕潤及排水良好的地方。有夏季休眠習性,不擇土壤,但喜腐殖質(zhì)豐富的土壤和陰濕而排水良好的環(huán)境。 2.栽培技術(shù):通常用分球繁殖。春秋兩季均可栽植,-般溫暖地區(qū)多秋植,較寒冷地區(qū)則宜春植。分球時注意盡量少損傷根系,以免影響當年開花,栽植不宜過深,以球頂剛埋入地面為宜,栽植后不宜每年采挖,一般4-5年挖出分栽1次。為培育新品種,可播種繁殖。 3.田間管理:栽培管理簡便,一般園土栽培不必施肥,夏季花前如遇干旱,要澆l、2次透水。 |
采收和儲藏 | 秋季將鱗莖挖出,選大者洗凈,鮮用或曬干入藥,小者做種。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鱗莖含石蒜堿(lycorine),石蒜倫堿(lycre-nine),雪花蓮胺堿(galanthamine),偽石蒜堿(pseudolycorine)石蒜堿(homolycorine),多花水仙堿(tazettine),石蒜胺堿(lyco-ramine)。 莖含雪花蓮胺堿,石蒜胺堿。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1.抗癌和抗病毒作用:所含偽石蒜堿有抗癌和抗病毒作用。對大鼠W256癌肉瘤和人宮頸癌(Hela)細胞有抑制作用;對小鼠淋巴細胞絨毛腦膜炎病毒、腦心肌炎病毒和日本乙型腦炎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2.其他作用:所含石蒜倫堿有興奮動物的子宮和小腸平滑肌的作用。所含雪花蓮胺堿有抗膽堿酯酶和某些鎮(zhèn)痛作用。本品流浸膏對犬、鴿均有催吐作用,產(chǎn)生催吐有反射性作用和中樞作用。家兔灌胃0.1g(生藥)/kg,使呼吸道分泌增加有顯著祛痰作用。 3.毒性:小鼠灌胃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26.42g(生藥)/kg/。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辛;甘;微寒;有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潤肺止咳;解毒消腫 |
功效分類 | 潤肺止咳藥;解毒消腫藥 |
主治 | 肺熱咳嗽;或咳血;陰虛癆熱;小便不利;癰腫瘡毒;疔瘡結(jié)核;燙火傷 |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搗敷或搗汁涂。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綱目》在石蒜條云:“一種葉如大韭,四五月抽莖,開花如小管花黃白色者,謂之鐵色箭,功與此(石蒜)同。二物并抽莖開花,后乃生葉,葉花不相見,與金燈同!卑础毒V目》對鐵色箭的描述,即為石蒜科植物忽地笑。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Lycoris anrea (L′ Herit.)Herb.[Amaryllis aurea L′Herit.] |
科屬分類 | 石蒜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