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土知母
|
漢語拼音 |
yu chan hua
|
英文名 |
root of Sword-like Iris
|
藥材基原 |
為鳶尾科植物玉蟬花的根狀莖。
|
動植物形態(tài) |
玉蟬花 多年生草本,高40-50cm;坑悬S褐色葉鞘殘留的纖維。根莖粗壯斜伸;須根繩索狀,灰白色,有皺縮的橫紋。葉片條條,長20-80cm,寬5-12mm,先端急尖,全緣,基部鞘狀;ㄝ愀40-100cm,有1-3枚莖生葉;苞片3枚,內(nèi)含2朵花;花梗長1.5-3.5cm;花被裂片6,深紫色,直徑9-10cm,花被管長1.5-2.5cm;外輪裂片3,中脈上有黃白色輻射狀斑紋,無附屬物,內(nèi)花被裂片小,直立;雄蕊3,花藥藍(lán)紫色,較花絲長;子房下位,圓柱狀,長1.6-2.3cm,直徑3mm,花柱分枝扁平,拱形彎曲,長3-4cm,先端2裂,裂片三角形,有疏牙齒。蒴果長圓柱狀,長4.5-5.5cm,直徑1.5-1.8cm,先端有短喙,6條肋明顯;種子扁平,半圓形,邊緣呈翅狀;ㄆ6-7月,果期8-9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東北及山東、浙江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沼澤地或河岸的水濕地。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秋后采收,切片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地上部分含恩比寧(embinin),阿魏酸(ferulic acid),對-香豆酸(p-coumar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對-羥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葒草素(orientin),高葒草素(homoorientin)。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辛;苦;寒;有小毒
|
歸經(jīng) |
肺;脾;肝經(jīng)
|
功效 |
清熱利水;消積理氣;清熱解毒
|
功效分類 |
清熱藥;利水藥
|
主治 |
咽喉腫痛;食積飽脹;濕熱痢疾;經(jīng)閉腹脹;水腫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服,3-9g;或泡酒。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植物學(xué)大辭典》:本品根狀莖,味苦、辛,有小毒。
|
考證 |
始載于《植物學(xué)大辭典》。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Radix Iridis Ensat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Iris ensata Thunb.[I.ensata Thunb.var.spontaenea(Makino)Nakai;I.kaempferi Sieb.et Lem.]
|
科屬分類 |
鳶尾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