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雞舌草、雞舌癀、小葉掛藍(lán)青、小葉鴉雀草、鴨腳草、水金釵、斷節(jié)草、分節(jié)草、水葉草、水竹葉菜、肉草、三角菜 |
漢語拼音 | shui zhu ye |
英文名 | Herb of Triquetrous Murdannia |
藥材基原 | 為鴨跖草科植物水竹葉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水竹葉,一年生草本。高10-30cm。莖圓柱形,下部伏臥而分枝,無先或一側(cè)有細(xì)絨毛,匍匐莖節(jié)上生根。葉互生,無柄;葉片狹長披針形或線著披針形,長4-7cm,寬4-8mm,先端鈍尖,基部呈鞘,長5-10mm邊緣疏生白毛,葉脈平行;嫔蛞干谢1-5朵;花梗長1.5-3cm,通常有1條形的苞片;萼片3,草質(zhì),長4-6mm,綠色;花瓣3,淡紅色,卵形,羅萼片略長;雄蕊及退化雄蕊各3,花絲基部有毛,花藥長橢圓形;子房上位,2-3室。蒴果長約8mm,果梗上部呈三棱形。2室,每室有種子2至數(shù)顆,扁平,排成1-2裂;ㄆ9-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陰濕地區(qū)或水邊、稻田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全株植物含β-蛻皮素(β-ecdysone),含量占全株干重0.2%,α-脫羥-β-蛻皮素(α-deoxy-β-ecdysone),含微量的水龍骨素(polypodine)B。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甘;寒 |
歸經(jīng) | 肺;膀胱經(jīng) |
功效 | 清熱解毒;利尿 |
功效分類 | 清熱藥;利水藥 |
主治 | 發(fā)熱;咽喉腫痛;肺熱喘咳;咳血;熱淋;熱;癰癤疔腫;蛇蟲咬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鮮口30-60g。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1.《福建民間草藥》:利尿,瀉熱,消腫,解毒。 2.《泉州本草》:治丹毒,疔疽,腳氣,心臟病,熱痢,發(fā)熱狂癇,咽喉腫及蛇蝎蟲傷等癥;外敷治關(guān)節(jié)腫痛。 |
考證 | 出自1.《綱目拾遺》。 2.《本草拾遺》:水竹葉,如竹葉而短小,生水中。亦云去風(fēng)。人取水竹葉生食。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Murdanniae Triquetr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Murdannia triguetra (Wall.) Bruckn.[Aneilema triquetum Wall.] |
科屬分類 | 鴨跖草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