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芝麻關(guān)草、筅帚草、鵝草 |
漢語拼音 | shui shi cao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莎草科植物水虱草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水虱草,一年生草本,高10-40-60cm。稈叢生,扁四棱形,有縱槽,基部有1-3無葉片的鞘。葉劍形,邊緣有疏鋸齒,先端漸尖成剛毛狀,基部寬1.5-2mm;葉鞘側(cè)扁,套褶。苞片2-4,剛毛狀,基部寬,較花序短而多。聚傘花序復(fù)出或多次復(fù)出,有很多小穗。小穗單生,球形或近球形,長1.5-3mm,寬1.5-2mm;鱗片卵形,膜質(zhì),長約1cm,先端鈍,有3脈;雄蕊2;花柱三棱形,基部稍膨大,無緣毛,柱頭3,為花柱長的1/2.小堅(jiān)果三棱狀倒卵形,長約lmm,褐黃色,表面有橫長圓形網(wǎng)紋和疏少的小疣狀突起。花、果期7-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華東、華南、西南及河北、陜西、河南、湖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溪邊、沼澤地、水田及潮濕的山坡、路旁和草地。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甘;淡;性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利尿;活血解毒 |
功效分類 | 清熱利尿藥;活血解毒藥 |
主治 | 風(fēng)熱咳嗽;小便短赤;胃腸炎;跌打損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Fimbristylis miliacea(L.)Vahl[Scirpus miliaceus L.] |
科屬分類 | 莎草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