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豉母蟲 |
漢語拼音 | chi chong |
英文名 | Weaver |
藥材基原 | 為豉甲科動物豉豆的全蟲。 |
動植物形態(tài) | 豉蟲體橢圓形,雄蟲長約7mm,雌蟲較大。色黑或黃,有光澤。頭頂及前胸背皆光滑。上唇多直皺。復(fù)眼分離,有上下2對,上方1對,適于空氣中視物;下方1對,適于水中視物。觸角短小,9節(jié),黑色,但第2節(jié)的分枝褐色。足3對,赤褐色,前肢長,中、后兩肢短小而側(cè)扁,適于游泳。翅鞘有刻點,尾端略突出翅外。 |
資源分布 | 他布于我國南方各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活于池沼中常在水面旋回游泳,夜間飛行空。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捕捉,鮮用,或用沸水燙死后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有毒 |
歸經(jīng) | 心;脾經(jīng) |
功效 | 蝕息肉;解毒 |
功效分類 | 解毒藥 |
主治 | 息肉;惡瘡 |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內(nèi)服宜慎。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本草拾遺》:蝕息肉,敷惡瘡。 |
考證 |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Gyrini curti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Gyrinus curtus Motsch. |
科屬分類 | 豉甲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