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茵陳蒿 |
漢語拼音 | jing zhi hao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菊科植物直莖蒿的幼苗或根。 |
動植物形態(tài) | 直莖蒿 一二年生草本,高20-90cm。主根單一,偶有營養(yǎng)枝。莖單一,紫紅色或黃褐色,有細縱棱,自莖中下部分枝,莖、枝初時有灰白色柔毛,后漸無毛。葉片初時被灰白色柔毛,后漸脫落;基生葉與莖下部卵形或長卵形,長1.5-3cm,寬1-2.5cm,二至三回疏狀全裂,葉柄長2-2.8cm,花期葉常萎謝;中部葉長圓形或長卵形,長1-2cm,寬0.5-0.8cm,二回羽狀全裂,每側(cè)裂片(3)-枚,裂片再次3全裂,葉柄長0.5-2cm,基部有小的假托葉;上部葉與苞片葉一至二回羽狀的小枝上2到數(shù)枚排成密集的穗狀花序;總苞片3層,外層背面綠色或帶紫色,邊緣狹膜質(zhì),中、內(nèi)層邊寬膜質(zhì)或全凜半膜質(zhì);雌花10-20朵,花冠桅部2裂齒,花柱2叉,叉端尖;兩性花3-5朵,不育,花冠管狀,花藥線形,先端附屬物尖,花柱2裂,不叉開,退化子房不明顯。瘦果倒卵形;、果期7-9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甘肅;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2200-4700m的山坡;路旁;林緣;河灘;荒地及灌叢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4-6月采收幼苗,先凈,陰干。9-10月挖根,除去泥沙,洗凈,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微辛;性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利濕 |
功效分類 | 清熱利濕藥 |
主治 | 肝炎;膽囊炎;氣管炎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0-30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Arteimisa edgworthii Balakr. [A. de- missa Krasch.; .stricta arct. Non Heyne ex DC.] |
科屬分類 | 菊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