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野紅花、山紅花、尖葉小薊
|
漢語拼音 |
xian ye ji
|
英文名 |
all-grass of Linearleaf Thustle
|
藥材基原 |
為菊科植物線葉薊的根或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線葉薊 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根直伸。莖直立,有條棱,上部有分枝,全部莖枝被稀疏的蛛絲毛及多細胞長節(jié)毛或無毛至幾無毛。下部和中部莖葉長橢圓形、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6-12(-23)cm,寬2-2.5(-5)cm,向上的葉漸小,全部莖葉不分裂,先端急尖或鈍或尾狀漸尖,基部漸狹成長或短民辦柄,上部葉則無柄,上面綠色,被雙細胞長或短節(jié)毛,下面色淡或呈淡白色,被稀疏的蛛絲狀毛,邊緣稀疏的蛛絲狀毛,邊緣細密的針刺,少有在葉下部兩側(cè)邊緣有凹缺狀微淺齒的。頭狀花序生莖枝端;總苞片形或長卵形,直徑1-2cm;總苞片約6層,向內(nèi)層漸長,外層與中層先端有針刺,內(nèi)層先端漸尖,最內(nèi)層先端膜質(zhì)擴大,紅色;花紫紅色,花冠長約2cm,不等5深裂。瘦果倒金字塔狀,長約2.5mm,先端截形;冠毛淺褐色,多層,呈剛毛長羽毛狀,長達1.5cm;ü9-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及四川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900-1700的山地草坡或路旁。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秋季采收,鮮用或切片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葉含中國薊醇(cirsilineol),3-去甲中國薊醇(cirsiliol)[1,3,中國薊醇4-葡萄糖甙(cirsilineol-4-monogluco-side)和 3-去甲中國薊醇4-葡萄糖甙(cirsiliol-4-monoglu-coside)[2,4]。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酸;性溫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活血散瘀;解毒消腫
|
功效分類 |
活血祛瘀藥
|
主治 |
月經(jīng)不調(diào);閉經(jīng);痛經(jīng);乳腺炎;跌打損傷;尿路感染;癰癤;癰;神經(jīng)性皮炎;毒蛇咬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Cirsii Linearis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Cirsium lineare (Thunb.) Sch.- Bip.var. Pallidum (Kitam. ) Ling;[Carduus linearis Thunb.]
|
科屬分類 |
菊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