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yu fu rong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及綠仙人掌的肉質(zhì)莖中流出的漿汁凝結(jié)物。 |
動植物形態(tài) | 1.多年生肉質(zhì)植物,常叢生,灌木狀,高0.5-3m。莖下部稍木質(zhì),近圓柱形,上部有分枝,具節(jié);莖節(jié)扁平,倒卵形至長圓形,長7-40cm,幼時鮮綠色,老時變藍綠色,有時被白粉,其上散生小窠,每一窠上簇生數(shù)條針刺和多數(shù)倒生短刺毛;針刺黃色,雜以黃褐色斑紋。葉退化成鉆狀,早落。花單生或數(shù)朵聚生于莖節(jié)頂部邊緣,鮮黃色,直徑2-9cm ;花被片多數(shù),外部的帶綠色,向內(nèi)漸變?yōu)榛ò隊,廣倒卵形;雄蕊多數(shù),排成數(shù)輪,花叢淺黃色,花藥2室;子房下位,1室,花柱粗壯,柱頭6-8裂,白色。漿果多汁,倒卵形或梨形,紫紅色,長5-7cm。種子多數(shù)。花期5-6月。 2.喬木或灌木狀,高1.5-4m。老株有明顯的圓柱形主干,自近基部分枝,分枝多而茂密。莖節(jié)倒卵形或長圓形.基部漸狹,長10-30cm,較厚,嫩莖節(jié)薄,常波皺狀,鮮綠色,散生小窠;小窠具均勻短絨毛、黃褐色刺毛和1-2枚針刺;刺長1-4cm,幼時黃色,先瑞紅褐色,老刺變灰色,先端暗褐色;老莖干上的小窠內(nèi)針刺多達10根。葉鉆狀,長2-3mm,早落。花1-5朵,著生于嫩莖節(jié)的頂部或邊緣,鮮黃色,直徑達7.5cm,外方花被片背面具紫紅暈,內(nèi)方花被片呈花瓣狀展開,倒卵狀長圓形;雄蕊多數(shù),花絲淺綠色;花柱白色,柱頭裂片6,果肉質(zhì),倒卵球形,長5-7.5cm,熟時紫紅色,無刺,具多數(shù)種子。 |
資源分布 | 1.分布于西南、華南及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2.分布于廣西、四川、貴 州、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1.生于沿海沙灘的空曠處,向陽干燥的山坡、石上、路旁或村莊。 2.生于河谷地區(qū),常栽培于村莊、園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4-8月,當(dāng)仙人掌汁液充盈時,選擇生長茂盛的仙人掌樹,割破外皮,使其漿液外溢,待凝結(jié)后收集。捏成團狀,風(fēng)干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凝結(jié)物呈圓形或不規(guī)則的圓形團塊,質(zhì)堅硬而微潤澤,似生松香或桃膠,色澤黃白或乳白,偶帶棕黃色,碎斷后微透明,常有渣質(zhì)夾雜,無特殊氣味;鹂局畡t質(zhì)地變?nèi),但不易熔化。以凝固、干燥、色澤黃亮、質(zhì)地堅脆、無泥土摻雜者為佳。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甘;性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涼血;養(yǎng)心安神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涼血止血藥 |
主治 | 痔血;便血;疔腫;燙傷;怔忡;小兒急驚風(fēng)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9g;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
用藥禁忌 | 陽虛、寒癥及小兒慢驚均忌用。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植物名實圖考》:治腸痔瀉血。 2.《分類草藥性》:固心,補氣。 3.《民間常用草藥匯編》:補中氣,治怔忡。 4.《四川中藥志》:解熱鎮(zhèn)靜。治喉痛,疔腫,燙傷,便血,脫肛,耳心潰膿及小兒急驚風(fēng)。 |
考證 | 出自《植物名實圖考》:玉芙蓉,生大理府。形似楓、松樹脂,黃白色,如牙相粘,得火可燃。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Concretio Opunti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1.Opuntia dillenii(Ker-Gaw.)Haw.[Cactus dillenii Ker-Gaw.] 2.Op-untia vulgaris Mill. [O.monacantha Haw.] |
科屬分類 | 仙人掌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