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藥學理論 > 中國中藥 > 正文:榆白皮 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化學成分查詢
    

榆白皮

  
別名 榆皮、榆根白皮、榆樹皮
漢語拼音 yu bai pi
英文名
藥材基原 為榆科植物榆樹的樹皮、根皮。
動植物形態(tài) 落葉喬木,樹干端直,高達20m。樹皮暗灰褐色,粗糙,有縱溝裂;小枝柔軟,有毛,淺灰黃色。葉互生,紙質(zhì);葉柄長2-10m,有毛;托葉早落;葉片倒卵形、橢圓狀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2-8cm,寬1.2-2.5cm,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上面暗綠色,無毛,下面幼時有短毛,老時僅脈腋有毛,邊緣具單鋸齒;側(cè)脈明顯,9-18對;ㄏ热~開放,簇年成聚傘花序,生于去年枝的葉腋;花被針形,4-5裂;雄蕊與花被同數(shù),花藥紫色;子房扁平,1室,花柱2。翅果近圓形或倒卵形,長1-1.5cm,寬0.8-1.2cm,光滑,先端有缺口,種子位于翅果中央,與缺口相接;果柄長約2mm;ㄆ3-4月,果期4-6月。
資源分布 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長江以南多系栽培。
生態(tài)環(huán)境 生于河堤、田埂和路邊;山麓、沙地上亦有生長。
藥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儲藏 春、秋季采收根皮;春季或8-9月間割下老枝條,立即剝?nèi)?nèi)皮曬干。
藥用部位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 本品呈板片狀或淺槽狀,長短不一,厚3-7mm。外表面淺黃白色或灰白色,較平坦,皮孔橫生,嫩皮較明顯,有不規(guī)則的縱向淺裂紋,偶有殘存的灰褐色粗灰;內(nèi)表面黃棕色,具細密的縱棱紋。質(zhì)柔韌,纖維性。氣微,味稍淡,有粘性。
中藥化學成分 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等多種甾醇類;及鞣質(zhì)、樹膠、脂肪油。
理化性質(zhì)
中藥化學鑒定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炮制方法
劑型
中藥制藥工藝
藥理作用 抗菌作用 榆白皮制成的藥粉50mg/ml對甲、乙型鏈球菌有抑菌作用,100mg/ml對白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傷寒桿菌有抑菌作用,200mg/ml對大腸桿菌、結(jié)核桿菌有抑菌作用。
藥理學
藥代動力學
毒理學
藥物配伍 滑石:利尿通淋
藥性 甘;性微寒
歸經(jīng) 肺;脾;膀胱經(jīng)
功效 利水通淋;祛痰;消腫解毒
功效分類 利水藥;利尿通淋藥
主治 小便不利;淋濁;帶下;咳喘痰多;失眠;內(nèi)外出血,難產(chǎn)胎死不下;疬;禿瘡;疥癬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或研末。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
用藥禁忌 脾胃虛寒者慎服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選方 ①治小便出血,水道中澀痛: 榆自皮(挫)三兩,冬萎子一合,滑石二兩,石韋(去毛)、翟麥(用穗)、生干地黃各一兩。上六昧粗搗篩,每服五錢巴,水一盞半,煎至六分,去滓,八筆頭灰半錢巴,攪勻,食前溫服。 (《圣濟總錄》榆自皮湯)②治妊娠小便不利: 葵子一升,榆白皮一把(切)。上二味,以水五升,煮五沸,服升,日三。 (《千金方》)③治虛勞尿自濁: 榆白皮,切,二斤,水二斗,煮取五升,分五服。 (么千金方》)④治身體暴腫滿: 榆皮搗屑,隨多少,雜米作粥食,小便利。(《備急方》)⑤治墮胎后,下血不止: 榆白皮(刮凈,挫酵)、當歸(切、焙)各半兩。上二味搗篩,每服三錢巴。水一盞,人生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服。 (《圣濟總錄》榆自皮煮散)⑥治赤流腫丹毒t 榆根白皮作末,雞子白和敷之。(《千金方》)⑦治風熱腫毒,項生瘦瘍: 榆自皮(挫)、槐白皮(挫)、赤小豆、大麥面、桑自皮(挫)、川樸硝皂莢(去黑皮,涂酥炙微黃焦,去子),以上各半兩。搗細羅為散,用雞于渭和如冒,舊布上攤可依腫大小貼之,干即易之。 (《圣惠方》榆白皮散)⑧治癰疽發(fā)背: 榆根自皮,切,清水洗,搗極爛,和香油敷之,留頭出氣,燥則以苦茶頻潤,不粘更換新者,將愈,以桑葉搗爛隨大小貼之,口合乃止。 (《救急方》)⑨治外傷性出血: 榆樹韌皮,放在75露的酒精中浸泡七天,取出陰干,研細末外用。 (徐外陽單方驗方新醫(yī)療法選編》)⑩治火灼爛瘡: 榆白皮熟搗封之。 (《干金髓方》)(11)治燒、燙傷: 榆樹皮10克,大黃10克,酸棗樹皮10克。用75怒酒精浸泡48小時過濾,取濾液。用時清潔創(chuàng)面,用噴霧法向患部噴撤。 (內(nèi)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12)治小兒白禿瘡: 榆自皮搗末,醋和涂之。 (《于母秘錄》j
臨床運用
各家論述 1.《綱目》:榆皮、榆葉,性皆滑利下降,故人小便不通,五淋腫滿,喘嗽不眠,經(jīng)脈胎產(chǎn)諧證宜之。本草十劑云,滑可去著,冬葵子、榆自皮之屬,蓋亦取其利竅,滲濕熱, 消留著有形之物爾。氣盛而壅者宜之。若胃寒而虛者,久服滲利,恐泄真氣。
2.《本經(jīng)》:主大小便不通,利水道,除邪氣。
3.《別錄》:主腸胃邪熱氣,消腫。
4.《藥性論》:主利五淋,治不眠。焙杵為末,每日朝夜用水五合,末二錢,煎如膠服。
5.孟說:主暴患赤腫,以皮三兩搗,和三年醋滓封之,日六、七易,亦治女人妒乳腫。
6.《日華子本草》:通經(jīng)脈。涎,敷癬。
7.《綱目》:利竅,滲濕熱,行津液,消癰腫。
考證 出自《藥性論》;本經(jīng); 1.陶弘景:(榆白皮) 即今榆樹剝?nèi)∑,刮去上赤皮,亦可臨時用之。 2.《綱目》:按王安石《字說》云:楊藩俞柔,故謂之榆;其粉則有分之之道,故謂之扮;其莢飄零,故曰零榆。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藥典收錄
藥材拉丁名 Cortex Ulmi Pumilae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Ulmus pumila L.
科屬分類 榆科
出處 《中華本草》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沒有相關(guān)文章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10,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