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ma yin hua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柱鵑花科植物馬銀花的根。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常綠灌木,高1-4cm。多分枝,幼枝疏生具短柄的腺毛和柔毛。單葉互生;葉柄長5-8mm,有柔毛;葉片薄革質(zhì),卵形至闊卵形,長3-5cm,寬1.8-2.5cm,先端急尖或鈍,有短尖頭,基部近楔形,表面深綠色,有光澤,背面蒼綠色,兩面僅中脈上有短毛;▎紊谥斎~腋,花梗細(xì)長,長1-1.5cm;花萼大,膜質(zhì),5裂,裂片卵形或廣卵形,長約5mm,萼筒外有白粉或腺毛;花冠白紫色或淡紫色,有粉紅色斑點(diǎn),5深裂,裂片外面無毛,筒部里面有柔毛;雄蕊5,長1.5-2cm,花絲基部有微柔毛;子房卵圓形,有短腺毛,花柱長2-2.2cm,稍長于雄蕊,伸出花冠外。蒴果寬卵形,長8mm,基部有增大的花萼包圍著;ㄆ3-4月,果期8-9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tái)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疏林中或密林的邊緣。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夏、秋季挖根,洗凈,切片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葉含槲皮素、楊梅樹皮素、棉花皮素、雙氫槲皮素。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性平;有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濕熱;解瘡毒
|
功效分類 |
清熱藥
|
主治 |
濕熱帶下;癰腫;疔瘡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g。外用:適量,煎水洗。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新華本草綱要》:根有毒。有清熱,利濕功能。用于濕熱帶下。根加適量樟樹,水煎外洗治療疔瘡。
|
考證 |
始載于《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Rhododendron ovatum(Lindl.)Plan-ch.ex Maxin.[R.lamprophyllum Hayata;Azalea ovata Lindl.]
|
科屬分類 |
杜鵑花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