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名 | |
釋名 | 弘景曰:此蟲黑身赤頭,如亭長之著玄衣赤幘,故名也 |
產(chǎn)地 | 恭曰:出雍州。保升曰:處處有之。 |
生境 | |
性味 | 辛,微溫,有毒。 |
歸經(jīng) | |
藥物形態(tài) | 弘景曰:葛花開時取之。身黑頭赤,腹中有卵,白如米粒。形似芫青而蒼黑色。斆曰:亭長形黑黃,在葛上食蔓膠汁。又有赤頭,身黑色,額上有大紅一點,各有用處。 |
品種考證 | |
養(yǎng)殖栽培 | |
采收 | 《別錄》曰:七月取,曝干。五、六月葛葉上采之。 |
加工 | |
鑒別 | |
貯藏 | |
炮制 | 斆曰:凡斑蝥、芫青、亭長、地膽修事,并用糯米、小麻子相拌炒,至米黃黑色取出,去頭、足、兩翅,以血余裹,懸東墻角上一夜,至明用之,則毒去也。 大明曰:入藥須去翅、足,糯米炒熟,不可生用,即吐瀉人。 時珍曰:一法用麩炒過,醋煮用之也。 |
質(zhì)量鑒定 | |
主治 | 蠱毒鬼疰,破淋結(jié)積聚,墮胎(《別錄》)。通血閉癥塊鬼胎。余功同斑蝥(時珍)。寒熱,鬼疰蠱毒,鼠瘺,惡瘡疽,蝕死肌,破石癃(《本經(jīng)》)。血積,傷人肌。治疥癬,墮胎(《別錄》)。治瘰疬,通利水道(甄權(quán))。療淋疾,敷惡瘡瘺爛(《日華》)。治疝瘕,解疔毒、猘犬毒、沙虱毒、蠱毒、輕粉毒(時珍)。 |
功用 |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臨證應(yīng)用 | |
配伍應(yīng)用 | |
配伍禁忌 | 惡膚青、甘草、豆花。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
附方 | |
醫(yī)案 | |
藥用機理 | |
全文 | 葛上亭長 (《別錄》下品) 【釋名】弘景曰:此蟲黑身赤頭,如亭長之著玄衣赤幘,故名也。 【集解】《別錄》曰:七月取,曝干。 弘景曰:葛花開時取之。身黑頭赤,腹中有卵,白如米粒。 恭曰:出雍州。 保升曰:處處有之。五、六月葛葉上采之。形似芫青而蒼黑色。 斆曰:亭長形黑黃,在葛上食蔓膠汁。又有赤頭,身黑色,額上有大紅一點,各有用處。 時珍曰:陶言黑身赤頭,故名亭長。而雷氏別出赤頭,不言出處,似謬。 【修治】同斑蝥。 【氣味】辛,微溫,有毒。惡、畏同斑蝥。 【主治】蠱毒鬼疰,破淋結(jié)積聚,墮胎(《別錄》)。 通血閉癥塊鬼胎。余功同斑蝥(時珍)。 【發(fā)明】頌曰:《深師》療淋用亭長,說之最詳。云:取葛上亭長折斷腹,腹中有白子,如小米,三二分。安白板上,陰干燥,二、三日收之。若有人患十年淋,服三枚;八、九年以還,服二枚。服時以水如棗許著小杯中,爪甲研之,當扁扁見于水中。仰面吞之,勿令近牙齒間。藥雖微小,下喉自覺,當至下焦淋所。有頃,藥大作。煩急不可堪者,飲干麥飯汁,則藥勢止也。若無干麥飯,但水亦可耳。老、小服三分之一,當下淋疾如膿血連連爾。石去者,或如指頭,或青或黃,不拘男女皆愈。若藥不快,淋不下,以意節(jié)度,更增服之。此蟲四月、五月、六月為亭長(頭赤身黑),七月為斑蝥,九月、十月為地膽,隨時變耳。 【附方】新二。 經(jīng)脈不通:婦人經(jīng)脈不通,癥塊脹滿,腹有鬼胎。用葛上亭長五枚,以糙米和炒,去翅、足,研末。分三服,空心甘草湯下。須臾覺臍腹急痛,以黑豆煎湯服之,當通。(《圣惠方》)肺風白癩:葛上亭長四七枚(去翅、足,與糯米同炒,米熟為度,不用米),干蝮蛇一枚(頭尾全者,炙黃,去鱗及腹中物),共搗羅,生絹袋貯。以酒五升,瓷瓶中慢火煅煮。酒及一升以下,將綿囊蘸藥汁,摩涂癩上,日二夜一。如不急痛,日夜可五七次涂之。(《圣濟總錄》) |
語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