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疾病診療 > 正文:原發(fā)性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 中醫(yī)治療診斷方法/治療方藥方劑
    

原發(fā)性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

  
疾病名稱(英文) primary hypertensive retinopathy
拚音 YUANFAXINGGAOXUEYAXINGSHIWANGMOBINGBIAN
別名 中醫(yī):視瞻昏渺,青,暴盲,
西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視網膜及視神經疾病,眼科疾病,
中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西醫(yī)病名定義 原發(fā)性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是原發(fā)性高血壓在視網膜上的表現(xiàn)。常發(fā)生于中老年病人,約80%~90%為高血壓是原發(fā)性高血壓,原發(fā)性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以慢性進行性多見,也可突然血壓增高進入急性期,其主要病變特別是彌漫性小動脈縮窄。
中醫(yī)釋名
西醫(yī)病因
中醫(yī)病因
季節(jié)
地區(qū)
人群 常發(fā)生于中老年病人。
強度與傳播
發(fā)病率
發(fā)病機理
中醫(yī)病機 本病內應于腎,屬內障疾病。腎屬水,為水火之宅。著腎陰虧虛,水不制火,虛火上擾清竅;或酒食不節(jié),損傷脾胃,蘊濕生痰,痰濕陰滯氣血,上蒙清陽;或抑郁惱怒,肝氣郁而化火,或肝陽上亢,皆可形成本病。若病程久延,肝郁、痰濕或使血行遲滯而成瘀,或使脾胃受損而氣血耗傷。至于虛火,實火久灼,則既可使肝腎之真陰益?zhèn)挚勺平蛏,或引動肝風,以致本病纏綿難愈,虛實互見。
病理
病理生理
中醫(yī)診斷標準
中醫(yī)診斷
西醫(yī)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依據 1.有緩進型高血壓病史,血壓波動在較高水平或持續(xù)在高水平伴有心腎功能障礙。 2.視力正;虿煌潭鹊南陆怠 3.眼底:根據keith一Wagener一Bavker法和Seheie法將本病眼底病變分4級。 (1)第1級:視網膜動脈痙攣期,根據痙攣程度可分為三類:①輕度痙攣,動靜比例在正常與1:2之間;②中度痙攣;動靜比例在1:2與1:3之間;③重度痙攣:動靜比例大于或等于1:3。 (2)第2級:視網膜動脈硬化期:根據硬化程度又分為三類:①輕度硬化;動脈中央反光增強,但未到銅絲狀程度,在動靜脈交叉處可見靜脈有變窄或隱匿現(xiàn)象,或靜脈有移位或與動脈是彎曲角度。②中度硬化:動脈中央反射呈銅絲狀,交叉處靜脈變窄,呈梭形,幾近中斷。③重度硬化:動脈呈銀絲狀,交叉處靜脈完全與動脈分離,甚遠端膨隆擴張,呈腫痘狀。 (3)第3級:高血壓視網膜病變期:除2級變化外,尚可見視網膜出血與滲出物,有時在黃斑區(qū)可見星芒狀排列的滲出物。 (4)第4級:高血壓性視神經視網膜病變期:除第三變化外,還有視乳頭水腫。 4.眼底熒光血管造影:視網膜動脈及毛細血管狹窄,環(huán)繞毛細血管缺血區(qū)可見擴張的毛細血管及微血管瘤,視網膜出血遮蔽熒光,滲出物早期為抵熒光,晚期熒光漸增強。
發(fā)病
病史
癥狀
體征
體檢
電診斷
影像診斷
實驗室診斷
血液
尿
糞便
腦脊液
其他診斷
免疫學
組織學檢驗
西醫(yī)鑒別診斷 1.惡性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惡性高血壓又稱急進行高血壓,多見于中青年人,其發(fā)病率占高血壓病的1%~5%,發(fā)病急,血壓迅速上升,舒張期血壓持續(xù)在17.33kPa,有急劇進展的腎功能損害。眼底突出表現(xiàn)為視乳頭水腫,視網膜高度水腫,個別嚴重者可發(fā)生滲出性視網膜脫離,視網膜動脈高度痙攣性收縮,靜脈怒張,視網膜出現(xiàn)較多棉絮狀白斑及各種形態(tài)的出血,黃斑區(qū)可見星芒狀滲出。
2.老年性動脈硬化性視網膜病變,本病屬于老年性退行性改變,并非病態(tài),見于55歲以上的老年人,與血壓關系不大。視乳頭顏色較淺,視網膜動脈普遍變細,顏色淡,走行變直分支角度變小。視網膜色素分布不均,常有玻璃體出現(xiàn),有些出現(xiàn)老年性黃斑變性,合并高血壓時,也可出現(xiàn)視網膜出血,滲出。
中醫(yī)類證鑒別
療效評定標準
預后
并發(fā)癥
西醫(yī)治療 1.明確病因,盡快清除。
2.降低血壓:復方降壓片2片,每日3次,口服;心痛定片20mg,每日3次,口服。
3.增強血管壁彈性,減低其脆性:可用維生素C200mg,每日3次,口服;路。矗埃恚纾咳眨炒,口服;維生素E200mg,每日3次,口服。
4.應用擴血管藥物:可用地巴唑20mg,每日3次,口服;煙酸0.1,每日3次,口服;維腦路通200mg,每日3次,口服。
5.促進視網膜出血,滲出,水腫的吸收:可用安妥碘0.4g,每日1次,肌注。
中醫(yī)治療 本病有高血壓病史,外眼正常,視力漸降或突然失明。治療原則有清源,消瘀兩大類。清源:即去除病因,宜疏肝、清肝、平肝、化濕、通絡為主。消瘀:是針對本病引起的眼底出血而設。早期以涼血止血為主;出血停止即活血化瘀;后期則可在潔血化瘀的同時加軟堅散結,明目滋陰之品。
1.肝氣郁結
證候:外眼正常,雙眼視物模糊,視網膜動脈變細,反光增強,亦可見動靜脈交叉壓迫。伴有精神抑郁,胸悶脅脹,善太息,食少噯氣,舌苔薄白或薄黃,脈弦。
治法:舒肝解郁。
方藥:逍遙散(《和劑局方》)加減。柴胡9g,當歸12g,白芍10g,白術10g,茯苓12g,甘草6g,赤芍8g,川芎9g,丹參10g,石菖蒲10g,白菊花12g。若血壓高加石決明、珍珠母;失眠多夢加棗仁、柏子仁等。
2.肝火熾盛
證候:雙眼視力下降,甚至突然失明。眼底除動脈細、反光強外,亦可有大量新鮮出血,或由于出血量大窺不見眼底。兼見面紅、脅痛,口苦、急躁易怒,頭昏疼痛,便于,舌邊尖紅苔黃,脈弦數(shù)。
治法:清肝瀉火,涼血止血。
方藥:龍膽瀉肝湯(《醫(yī)方集解》)加減。龍膽草10g,生地15g,當歸12g,木通10g,澤瀉10g,車前子10g,梔子9g,黃芩9g,甘草6g,白菊花15g,白茅根30g,旱蓮草30g,白及10g,若便秘者加大黃、芒硝;熱象明顯者加羚羊粉。
3.肝陽上亢
證候:眼癥同前,兼見頭痛眩暈,耳鳴,手麻,失眠,舌質紅,脈弦。
治法:平肝熄風,涼血散瘀。
方藥:天麻鉤藤飲(《雜病證治釋義》)加減。天麻9g,鉤藤15g,石決明24g,梔子10g,黃芩10g,川牛膝12g,杜仲9g,桑寄生24g,益母草12g,夜交藤15g,茯神15g,白茅根30g,白芨10g。
4.氣滯血瘀
證候:雙眼視物昏朦,眼底靜脈瘀滯,色暗紫,甚至動、靜脈閉塞,出血色呈暗紅,量多少不定。兼見胸悶不舒,頭痛易怒,面色晦暗,舌色紫暗,可有瘀點,瘀斑,脈弦或澀。
治法:活血化瘀。
方藥:四物湯血府逐瘀湯(《醫(yī)林改錯》)加減,桃仁9g,紅花9g,當歸15g,川芎9g,赤芍9g,生地12g,牛膝10g,桔梗9g,枳殼9g,白茅根30g,丹參12g,田三七0.5g。
5.陰虛火旺
證候:眼癥同前,眼底可見反復少量的出血。兼見頭暈耳鳴,腰膝酸軟,五心煩熱,口苦咽痛,口干唇燥,夜難入寐,舌質紅少苔,脈細數(shù)或弦細。
治法:滋陰降火,涼血散瘀。
方藥:知柏地黃湯(《醫(yī)宗金鑒》)加減。知母12g,黃柏10g,熟地10g,山萸肉10g,山藥12g,茯苓15g,澤瀉10g,丹皮10g,旱蓮草30g,女貞子10g,板10g。
6.氣虛血瘀
證候:眼癥同前,眼底出血量多,色暗,兼見倦怠氣短,食少納呆,頭痛心悸,郁悶易怒,舌淡紅苔白,脈沉澀或無力。
治法:補氣活血。
方藥:補陽還五湯(《醫(yī)林改錯》)加減。黃芪30g,當歸尾6g,赤芍5g,川芎3g,桃仁3g,紅花3g,地龍3g,白術12g,茯苓12g。
7.痰濕阻絡
證候:病程日久,眼底動脈變細或完全閉阻,可見滲出,伴有胸悶,納呆,肢倦,小便短赤,口苦,舌偏紅,苔黃膩,脈弦滑。
治法;清熱化濕,活血通絡。
方藥:甘露消毒丹加減。飛滑石50g,茵陳30g,淡黃芩10g,石菖蒲10g,木通、川貝母各10g,連翹10g,薄荷9g,白蔻仁10g,藿香10g,川芎10g,地龍5g。
中藥 1.知柏地黃丸:口服,每日2次,每次1丸,適用于本病的陰虛火旺型。
2.逍遙丸:口服,每次服6g,每日2次。適用于肝氣郁結型。
3.復方丹參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3片。亦可靜脈點滴。適用于肝郁氣滯型。
4.龍膽瀉肝丸:口服,水片,一次3~6g,一日2次,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片劑,一次4~6片,一日3次。
5.安宮降壓丸:蜜丸,口服,一次1~2丸,一日2次。無高血壓癥狀時停服或遵醫(yī)囑。
針灸
推拿按摩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本癥由高血壓并發(fā),近代研究,認為高血壓是由于血管運動神經受刺激后引起血管收縮所形成,外界環(huán)境中的各種不良刺激,如精神過度緊張、恐怖、悲傷、焦慮等不良情緒,長期不斷地作用于大腦皮質,造成大腦皮質機能紊亂,視丘下部血管運動中樞的調節(jié)作用發(fā)生障礙,引起周圍小動脈痙攣,隨而使血壓增高,開始時常為暫時性,日久則變?yōu)槌掷m(xù)性。在本癥多見于高血壓后期,舒張壓持續(xù)在14.7~16kPa(110~120mmHg),并伴心、腦、腎的器質性和功能性損害。高血壓的中醫(yī)病因,可歸納為風、火、痰、虛四方面,而其臟腑主病,則涉及心、肝、脾、腎四臟。四臟中以腎為主,并以腎水虛損為根本的原因,因為腎水虛則水不涵木,肝木旺則肝陽上亢而見風證;腎水虛不能制火則心病,心火暴盛而見火證;水虧木旺克土,生痰濕,則見痰證。所以在水虧的前提下,出現(xiàn)風、火、痰、虛等不同病因,井因它們間相互聯(lián)系,互相轉化,因而出現(xiàn)癥狀亦復雜而多變。在治療方面,治本:水衰宜滋腎養(yǎng)陰,水衰而火盛,宜滋陰降火,木旺宜滋陰養(yǎng)肝,木郁宜疏肝解郁;陽亢宜滋陰潛陽,陽衰宜助陽,氣虛宜補氣,氣滯宜理氣,血虛宜補血,血瘀宜化瘀。治標:木旺宜平肝熄風,火盛宜瀉火。痰濕宜去痰化濕。眼底所見,主要為出血、滲出與機化。早期,新鮮出血多由血熱,治以涼血清熱、止血化瘀,可予丹皮、赤芍、白茅根、茜草、蒲黃槐花、三七、花蕊石之類。中期陳舊性出血,屬于血瘀,治以活血化瘀,可予紅花、桃仁、郁金澤蘭、牛膝類;滲出由于氣滯血瘀,可在應用活血化瘀藥的同時,佐以理氣藥;至于機化,則吸收較難,可試用軟堅散結藥。本癥后期,為增進視力,防止復發(fā),多以補益肝腎之劑善后。
護理
康復
預防
歷史考證 《景岳全書·非風》關于“凡病此者,多以素不能慎,或七情內傷,或酒色過度,先傷五臟之真陰……,陰虧于前而陽損于后,陰陷于下而陽乏于上,以致陰陽相失,精氣不交,所以忽爾昏憒,卒然仆倒”的描述,以及《審視瑤函》在暴盲癥中關于“屢有頭風痰火,無虛水少之人,眩暈發(fā)而盲瞀不見”的記載,不僅揭示了高血壓的病因,并提出了類似高血壓的眼部并發(fā)癥及其主要癥狀。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