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研一 馬明越
津門名醫(yī)陸觀虎先生臨證五十載,學驗俱豐,名聞遐邇。他本是江蘇人,因此用藥輕靈平正,多喜用花、葉、梗、皮、須、絡等藥物。特別是陸老善用一些頗具特色的“對藥”,并且非常重視應用特殊炮制的藥物,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療效。筆者潛心研讀陸老經驗,并驗之臨床,略有所得,特公之于眾,然究未得到陸老親自指導,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同道予以指正。
一、
枇杷葉合
冬瓜子
枇杷葉味苦性平,氣味俱薄,主入肺胃二經,其性趨勢下。而
咳嗽之病乃是因肺氣上逆所致。經云:“諸逆沖上,皆屬于火!币蚨凌巳~清肺和胃下氣,氣下則火降痰消,而咳嗽自止。正如《本草求真》所說:“服此味苦而平,則肺金清肅,而氣不得上逆而順也!比弧秶t(yī)宗旨》有云:“大抵咳癥,藥只宜溫平,肺號嬌客,藥味少涼即寒,稍燥則熱,治咳方禁用辛燥,學者不可不知!笨梢姡文藡膳K,火熱蘊肺,日久則蒸騰津液而生燥邪。所以在泄肺降火同時,尚需潤肺化痰。因此,陸老選用
冬瓜子與枇杷葉配伍,冬瓜子味甘性涼,《本經》記載其有“益氣”之功,陳修園認為其能“潤肺化痰,兼益胃氣。”可見冬瓜子一藥不但具有潤肺之功,且具有化痰之力,但其并不似
麥冬、
玉竹之養(yǎng)肺陰而有致邪之弊。如此兩藥相伍,相須為用,既清肺泄火,又潤肺化痰,一舉兩得,故療效頗佳,茲舉醫(yī)案以說明之。
例1、楊某某 男 10歲。因
感冒入院七日,經抗菌素治療后已不
發(fā)熱,但仍咳嗽、有痰色黃、無喘息、聽診雙肺呼吸音粗、納可、二便調、舌紅苔薄白、脈滑數。根據以上癥狀,辨為余邪未盡,痰熱蘊肺,仿陸老經驗方:
前胡10克,
白前10克,
青黛10克,
蛤殼10克, 海
浮石10克,
蘇子10克, 冬瓜子10克 ,枇杷葉10克 ,
陳皮15克 ,大貝6克。3付 。藥后咳嗽、咳痰癥狀減輕,又此方稍事加減,7付而愈。
二、fo手、代代花合用
陸老常把fo手、代代花合起來用,協同治療氣機不暢之胸、膈、脘、腹等病證。fo手一藥味辛苦性溫,入肺胃經,其味辛則能行,苦則能泄,因此,有理氣止痛之效。擅于治療肝胃氣痛。誠如《本草便》云:“fo手,專理氣快膈,惟肝脾氣滯者宜之!贝ㄎ陡饰⒖啵惺韪魏臀、理氣之功效。主治胸中痞悶,脘腹脹痛!讹嬈聟ⅰ分^其有“理氣寬胸,開胃止嘔”之功。然兩藥合用,酸甘之味化陰生津,苦香之味行氣消滯,因此具有類似
柴胡、
香附等藥物之理氣作用,而無辛燥傷陰之弊。同時,根據現代藥理研究,二藥均含有較多揮發(fā)油,其中fo手醇提物對動物體胃腸平滑肌有抑制作用,同時尚具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強冠狀動脈血流量作用。因此二藥廣泛用于各種氣機郁滯而引起的疼痛或
噎膈、胸悶等病證。尚需指出的是,陸老用二藥量極輕清,一般只用一錢(13克)左右,取其氣薄之用,四兩拔千斤,竟收量小而倍之功,F舉兩則病例印證之:
例2、王某 男 49歲。胸悶一周,患者間斷胸悶,喜長出氣,頭時暈,ECG示:T波低平,納差,舌紫暗苔膩,脈濡數。辨為痰郁氣滯,處方如下:
瓜蔞15克 ,
枳殼6克, fo手3克 ,代代花3克 ,
薤白4克 ,
竹茹6克, 大貝6克,
赤芍6克 ,陳皮2克。3付。3付藥后胸悶即減,又對癥治療數月即愈。
例3、付某 女 51歲。胃痛日久,現因飲食不善而致胃痛又作,食后尤甚,脘腹脹滿,便干。自服
香砂養(yǎng)胃丸有小效,求診于余。觀其舌紅苔薄白、脈搏?,余認為是肝胃氣滯而致脘腹氣機不暢,遵“六腑以通為用”之旨,處方:
蘇梗6克 ,廣
木香3克 ,fo手3克 ,代代花3克, 焦
山楂6克 ,炒稻芽6克, 焦
神曲6克,
大腹皮6克 ,陳皮9克 ,瓜
蔞仁9克, 炒
扁豆6克。6付。6付藥后胃痛未發(fā)作。
三、蒺
藜配
菊花 《素問·至真要大論》云:“諸風掉眩,皆屬于肝!卑锤螢轱L木,
眩暈者,如坐舟車,眼花屋轉,屬于風之為患。因此治療眩暈以平肝熄風為大法。陸老在處方時,必用
蒺藜和菊花兩藥,以熄肝風止眩。菊花,《神農本草經》云:“主治風火眩腫痛,其味苦甘,氣平明寒,稟金水之氣而生,故可以補水制火,益金平木。木平則風熄,風熄則眩止。白蒺藜一藥專擅祛風,其味辛,性升散,主入肝經,為治療肝臟要藥。此二藥配伍,疏風散熱,增肝熄風,則眩暈自除。故治療眩暈時必須用之。
例4、張某某 48歲。素有眩暈病史,近日又發(fā)作,自覺頭眩而轉,不能起床,伴納差、
頭痛、
耳鳴。西醫(yī)診為“美尼爾氏病”。服用谷維素,VitB12治療不佳。查:舌苔白膩、脈弦。此為肝風夾飲上擾清空,仿陸老處方之:菊花10克 ,白蒺藜10克,
澤瀉20克 ,
白術10克 ,
半夏10克,
天麻10克,
鉤藤10克, 陳皮10克 ,竹茹10克 ,枳殼10克。3付。3付藥后,眩暈大減,已能起臥,以飲食調理,休息而愈。
體會:“對藥”之應用,自古早有之。如膾炙人口的
六一散,
磁朱丸,
交泰丸等不勝枚舉。兩藥相配,或一燥一潤;或一升一降;或一散一飲;相輔相成,甚至相反、相激來蕩降邪氣。縱觀陸老經驗,大法遵從經旨,用藥輕清靈活,圓機活法,效如桴鼓,值得后人學習應用。
評語:
李春香:《學習陸觀虎的用藥經驗的體會》一文,是作者在學習陸老“輕靈平正”用藥經驗的基礎上,針對患者,效法前人,采用一升一降;或一潤一燥藥物的配伍組合,談其心得體會。前人用藥及對藥配伍經驗是中醫(yī)藥的組成部分,值得學習深挖,靈活運用。但應注意必須是在辨證選方遣藥的基礎上加用適宜的對藥,其療效可能會更好。
靳紅微:方劑中的同性藥、生熱藥配對,可明顯增強療效或擴大治療范圍,而收相輔相成之功。而寒熱藥、散收或升降藥配伍應用,可相互調節(jié),互相制約而取相反相成之效。作者結合臨床對藥物進行觀察研究,從中獲取經驗,值得提倡。論文思路清晰,論述合理,文筆流暢,具有一定的臨床指導價值。
牛兵占:學一家并有所得,可謂善學者。有所悟并有所發(fā)揮進步,形成自己的風格,將來必自成一家!
方朝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言善哉!這樣的學習工作才是中醫(yī)學術發(fā)展的保障。
張德英:見前賢遣方用藥之妙,幾有不可思議之處,是見中醫(yī)規(guī)矩方圓。正反常變,誠有不可務之處。然初學者,行必由徑涉必憑舟自當從規(guī)矩起步,久而達善師不陳之境。
呂志杰:本文學習名醫(yī)臨床經驗,指導自己的臨證實踐,這是一個好的學習方法.
靳老師:這個方劑中的同性藥,生熟藥的對藥應用,配伍可以增加療效。起到一些相輔相成的作用。同時,將升降藥,收散藥,寒熱藥同用的時候,又可起到相反相成的作用。所以,好象在臨床上,這種對藥的使用得達到一定診療水平的時候,人們才會注意到這個藥物怎么去配伍使用。我覺得他這么年輕,而且還注意到對藥的使用,這是非常值得學習的。那么我問一下,你第一個病例當中提到,除了用琵琶葉,冬瓜子這對藥之外,還提到海浮石和蘇子。這兩個,一個是上升,一個是下降。那么,作為升降肺氣來看,臨床可能配伍更多的是
桔梗和
杏仁,桔梗和蘇子。那你這里為什么選用海浮石,我想聽聽你的解釋。
馬明越:因為海浮石這個藥跟別的藥的區(qū)別,因為他味咸,他對很難咳出的痰具有一個軟堅的作用。很難咳出的痰在咽喉形成一個堅固的塊,所以這樣海浮石具有軟堅來促使痰液排出的作用。而且這個與陸觀虎老先生的個人用藥習慣有關系。
李老師:明越我問個問題,第三個病例你說是肝風是怎么想的?根據是脈弦細眩暈這個原因,痰飲能不能出現脈弦和眩暈?“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
澤瀉湯主之” 你怎么知道脈弦和眩暈這個不是痰飲而是肝風呢?這兩點怎么區(qū)分呢?
馬明越:我覺得痰飲,眩暈,如果要從機體取類比象的方法來看。眩暈本身就是一個轉的過程。所以他就是一個動,風性主動,那么他一般一定要有一定的風邪,我是這么考慮的。所以我覺得治療眩暈以痰飲為最主要,但是中間也夾雜著一定的風邪。也應該有驅風邪的過程。
李老師:因為這個病我們用澤瀉湯兩味藥效果非常好,從來不用那么多風藥,你為什么要加這么多風藥呢?張仲景這個方子澤瀉湯為什么不加風藥?
馬明越:我還是對經方理解的不夠。不過我覺得后世醫(yī)家又創(chuàng)造了
半夏白術天麻湯,這里天麻的作用是不是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既然澤瀉湯非常好使,為什么還要創(chuàng)一個半夏白術天麻湯呢。
方老師:這個病例,馬明越這個案例跟第一個同學的特點相仿,都是通過醫(yī)案分析一些醫(yī)理的,剛才老師提到的都非常有道理,尤其像這個眩暈跟脈弦的問題,眩,它不一定就是有風,痰、飲都有可能導致這樣的脈象,從這個醫(yī)理上可以去進一步的深思,但是我覺得吧,在這兩個,前兩個同學的案例的寫法上各有一些一定的缺陷,供你們參考,中醫(yī),咱們講就是理、法、方、藥,但是我覺得呢,你這里面有理無法,是吧,你這個辨證屬于什么,什么肝胃氣滯導致的脘腹氣機不暢,什么處方出來了是吧?沒有法。第一個同學短理,沒有理,那就是沒有理的分析,因為你的討論里邊隱藏著的,所以包括剛才靳老師提到的,包括心電圖的診斷,你像你第二個病例,心電圖是P波C形、納差、舌紫暗,這幾個是并列的,那心電圖能判斷出咱的舌、脈,那就麻煩了是吧,所以這個表述的方式將來需要斟酌,再有呢,咱們這個課章現在也講到關于國家中藥管理局頒布的病案書的格式,哪怕是一個門診病例也應該遵循這個格式去做,有些像以前咱們這個先人,我們的先輩那種方式,恐怕從現在來看是不太可取的,供你們參考啊!
牛老師:我剛才說呀!為什么第一個同學用《金匱》分析病理,而用《醫(yī)林改錯》的方子?我的意思就是什么呢,剛才董院長說,這叫質疑思維——西方思維。后人王清任方子如果超過了張仲景,那用后人的方子,當然哪個好用哪個,醫(yī)學就是這樣。剛才這個問題又出來了,《金匱》第十,十一條沒有方子,有理無方,后來根據這個創(chuàng)立了方子,這實際是進步。在論文里面應當體現出來,就是符合剛才董院長所說的批判思維。因為我們這個醫(yī)學在進步,后人在好多方面超過前人。這就又提到了你之前用的方子,在《金匱》中用澤瀉湯,我記得在某次論文會上,見過李老師用澤瀉湯治療美尼爾氏綜合征,就兩味藥白術,澤瀉,吃了就好了。你這個加了好多藥,這就是我剛才問的是澤瀉湯這個藥治好,還是后面你加的那些藥治好的?比較一下。醫(yī)學就應該求實。假如你加的這些藥比原來的澤瀉湯好,就應該在論文中體現出來,這說明什么呢?咱們后人就超過前人了。假如說你加了這些藥以后還不如原來的澤瀉湯效果好,這就是蛇足之嫌。
馬明越:眩暈治得不少,我的體會是澤瀉湯對一部分病管事,不是所有得效果都很好。因為澤瀉湯在應用的時候主要是藥量的問題,澤瀉最少用到25克,澤瀉在本草綱目認為少量有明目的作用,少量有使眼睛昏暗的作用。所以臨床應用時,藥量不能太大,只用一味澤瀉一味白術,我體會可能是經方家比較愿意用。因為經方家他就是搞這個的。但是對于經方時方混合的,對大家來講也會考慮;蛘邼蔀a湯加味或者澤瀉湯加半夏白術天麻湯。
牛兵占:實際上,剛才李老師也是這個觀點,中醫(yī)里這個藥可以治這個病又不可以治這個病這是辨證。我覺得李老師聽了你的這個發(fā)言應該高興,這就是澤瀉湯可以治眩暈,但是澤瀉湯不是治療所有的眩暈,咱們哪個
吳茱萸湯也可以治療眩暈,
苓桂術甘湯也可以,真武湯也可以,就看你是什么證。
李老師:張?zhí)庨L,張書記和王處長都來了。這個學生呢,因為他們沒有名字,我只是寫評語,這個水平非常高。他這個醫(yī)案我以為是他抄的。陸觀虎的醫(yī)案我仔細一看是他自己開的,我非常高興。我說這個沒畢業(yè)的學生的水平起碼能達到副主任醫(yī)師以上的水平,非常好。我非常高興。就是我們扁
鵲醫(yī)學社這些同學對中醫(yī)的熱愛,對中醫(yī)的研究,那些水平是相當不錯的。這個因為他跟我出過診,而且也因為他也跟其他好幾位老師都出過診,那么這個對中醫(yī)的熱愛與研究就沒畢業(yè)的學生能達到這個水平我相當佩服。真不錯。所以我們扁鵲醫(yī)學社的這個論壇是鐵
桿中醫(yī)的搖籃。
董老師:這澤瀉白術湯有的合適,有的不合適,你這個病例是合適的當中的哪一個呀?
馬明越:我這個病例主要是因為陸觀虎本來是江蘇人,他們南方人非常講究輕靈平正,非常輕平,講究四兩撥千斤。那么在這里海浮石本身就是一個性非常輕的藥物,那么30克是不是要重了。
董老師:一個感冒你給大家開了十付藥,稍微有點多,還不如打針輸液呢,用三四付藥就行了,這是一個,另外,第二個方也存在這個問題,它不是一個主要解決其余的問題,這里面我看其主要作用的是赤芍和瓜蔞,當然還有一個脾胃氣滯的病人,你用的理氣藥如木香,蘇梗,fo手,代代花,陳皮,大腹皮,全是理氣藥,是不是?然后你那個焦山楂,炒
麥芽都是熱性的,整個方子都是燥的,你來治療脾胃氣滯?為什么病人說胃疼,應該有滋陰藥,應該減少理氣藥,一大堆的理氣藥很快就見效,過后就復發(fā),同學們臨床應注意一下
馬明越:赤芍就有養(yǎng)陰的作用。取其靜,并沒有辛躁的作用。瓜蔞有動的作用。這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瓜蔞在其中起瀉熱的作用,赤芍也起瀉熱的作用。所以說這個方子是一個靜中有動的方子。而且我跟楊老師楊牧祥老師出診好多病號多與這類似。比這個方子當然大六君子加這些藥效果都不錯。臨床我們觀察了很多。
張老師:我說幾句,馬明越同學在這個扁鵲醫(yī)學社里邊,根據這個病例來看,他是很有水平的。我說你的缺陷就是說不足的地方,應該在開始處方的時候,先盡量少用一些藥物。因為我當時剛開方的時候也經常用幾味藥,最少的時候只用一個藥。這個方子有的時候就顯得有點雜。再有一個,這個開方子的時候,主要用一味自己認為沒理的藥,剛開始開方子要這樣做。這樣最后你才落實的藥物少。你比方說第二個病例吧。這是一個胸滿為主癥的病例,但是張仲景的用藥原則就是去
芍藥,你比方說這個赤芍是不是該用,這個就值得斟酌了。或者我就是要用的時候是不是可以用成
丹參等等的!所以剛開始開方子的時候,同學門要少開點,少開幾味。這樣把藥吃透了,然后再開方子大一點,這藥就用的正確了。我現在開的方子也不如過去少了,開得多了。開的時間長了就開多了,但開始學的時候要從少味藥學起。這個馬明越一個沒畢業(yè)的學生能達到這個水平確實是我們中醫(yī)學院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