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三瘧
    

黃帝內(nèi)經(jīng)太素:三瘧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見《素問》卷十第三十五《瘧論篇》,與上篇相接,又見《甲乙經(jīng)》卷七第五,又見《巢氏病源》卷十一《瘧病諸候》,惟編次先后略異。黃帝曰:瘧先寒后熱何也?岐伯曰:夏傷于大暑,汗大出,腠理開發(fā),因遇夏凄滄之小寒,寒迫之,[平按:“小寒迫之”…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見《素問》卷十第三十五《瘧論篇》,與上篇相接,又見《甲乙經(jīng)》卷七第五,又見《巢氏病源》卷十一《瘧病諸候》,惟編次先后略異。

黃帝曰:瘧先寒后熱何也?岐伯曰:夏傷于大暑,汗大出,腠理開發(fā),因遇夏凄滄之小寒,寒迫之,[平按:“小寒迫之”《素問》作“水寒”二字,新校正云:“《甲乙》、《太素》‘水寒’作‘小寒迫之’!睋(jù)此,則本書下“寒”字疑衍。]藏于腠理皮膚之中,秋傷于風,病盛矣。夫寒者陰氣也,風者陽氣也,先傷于寒而后傷于風,故先寒而后熱。

夏遇小寒,藏于腠理皮膚之中,至秋復傷于風。先遇于寒,故先寒也。后傷于風,故后熱。此為寒瘧也。

平按:“病盛矣”《素問》、《甲乙》作“則病成矣”!昂鬅帷毕拢端貑枴、《甲乙》有“病以時作,名曰寒瘧”八字。

黃帝曰:先熱而后寒者何也?岐伯曰:此先傷于風,而后傷于寒,故先熱而后寒,亦以時作,名曰溫瘧。其但熱而不寒,陰氣絕,陽氣獨發(fā),則少氣煩悗,手足熱而欲歐,名曰癉瘧。

此二種瘧,略示所由,廣解在下。

平按:《素問》、《甲乙》“絕”上有“先”字;“歐”作“嘔”!端貑枴贰盁⿶帯弊鳌盁┰薄

黃帝曰:夫經(jīng)言有余者瀉之,不足者補之。今熱為有余,寒為不足。夫瘧之寒也,湯火不能溫也,及其熱也,冰水不能寒也,此皆有余不足之類也。當是時,良工不能止也,必須其時自衰,[平按:《素問》作“必須其自衰”,《甲乙》作“必待其自衰”。]乃刺之,其故何也?愿聞其說。岐伯曰:經(jīng)言無刺熇熇之氣,無刺渾渾之脈,無刺漉漉之汗,故其為病逆不可治。

此言病發(fā)盛時,不可取也。

平按:“熇熇之氣”,“氣”字《素問》、《甲乙》作“熱”,新校正云:“全元起本及《太素》熱作氣!

夫瘧之始發(fā)也,陽氣并于陰,當是之時,陽虛而陰盛,外無氣,故先寒栗。陰氣逆極,則復出之陽,陽與陰復并于外,則陰虛而陽實,故熱而渴。夫瘧氣者,并于陽而陽勝,并于陰則陰勝,陰勝則寒,陽勝則熱。瘧,風寒氣也,不常,病極則復至。[平按:“瘧,風寒氣也,不常,病極則復至”《素問》作“瘧者,風寒之氣不常也,病極則復!蓖踝⒃疲骸皬停^復舊也。言其氣發(fā)至極,還復如舊!薄爸痢弊诌B下文“病之發(fā)也”作句。新校正云:“《甲乙》作‘瘧者,寒風之暴氣不常,病極則復至!鸨炯啊短亍纷鳌懀L寒氣也,不常,病極則復至。’”“至”字連上句,與王氏之意異。]病之發(fā)也如火熱,風雨不可當也。故經(jīng)言曰:方其盛時,勿敢必毀,因其衰也,事必大昌。此之謂也。

此言取其衰時有益者也。

平按:《素問》、《甲乙》“熱”字,上有“之”字,下有“如”字;“盛時”下無“勿敢”二字。新校正云:“《太素》作勿敢必毀!迸c此同。

夫瘧之未發(fā)也,陰未并陽,陽未并陰,因而調(diào)之,真氣得安,邪氣乃已,故工不能治其已發(fā),為其氣逆也。

此言取其未病之病,未盛之時也。

平按:《素問》、《甲乙》“邪氣乃已”作“邪氣乃亡”,別本亦作“亡”。

黃帝曰:善。工之奈何?早晏何如?

晏,晚也。療瘧之要,取之早晚何如也?

平按:《素問》“工”作“攻”。

岐伯曰:瘧之且發(fā),陰陽之且移也,必從四末始,陽以傷,陰從之,故先其時,堅束其處,令邪氣不得入,陰氣不得出,后見之在孫絡,盛堅而血者皆取之,此直往而取,未得并者也。

此言療之在早,不在于晚也。夫瘧之作也,必內(nèi)陰外陽,相入相并相移乃作。四肢為陽,臟腑為陰。瘧之將作,陽從四肢而入,陰從臟腑而出,二氣交爭,陰勝為寒,陽勝為熱。療之二氣未并之前,以繩堅束四肢病所來處,使二氣不得相通,必邪見孫絡,皆刺去血,此為要道也。陽以傷者,陽虛也。陰從之者,陰并也。

平按:《素問》、《甲乙》“陽以傷”,“以”作“已”;“后見之”作“審候見之”!爸蓖薄端貑枴纷鳌罢嫱,新校正云:“真往,《甲乙》作其往,《太素》作直往!

黃帝曰:病不發(fā),其應何如?

瘧病有休有作,其應何氣也?

平按:《素問》、《甲乙》“病”作“瘧”。

岐伯曰:瘧氣者,必更盛更虛,隨氣所在。病在陽則熱,脈躁;在陰則寒,脈靜;極則陰陽俱衰,衛(wèi)氣相離,則病得休;衛(wèi)氣集,則復病。

瘧氣不與衛(wèi)氣聚,故得休止。若瘧氣居衛(wèi),與衛(wèi)氣聚者,則其病復作。payment-defi.com故病不發(fā)者,不與陰陽相并故也。

平按:“隨氣所在”《素問》作“當氣之所在也”。

黃帝曰:時有間二日或至數(shù)日發(fā),或渴或不渴,其故何也?

夫瘧之作,遲數(shù)不同;虿婚g日,謂一日一發(fā)也;蛴虚g日,隔日而發(fā)也。或間二日,三日一發(fā)也;蛑翑(shù)日一發(fā),四日以去有一發(fā)也。諸間二日以去溫瘧,人多不識,不以為瘧,宜審察之,以行補瀉也。

岐伯曰:其間日者,邪氣與衛(wèi)氣客于六腑,而時相失,不能相得,故休數(shù)日乃作。

瘧氣衛(wèi)氣俱行,行至六腑,谷氣有時盛衰,致令二氣相失,數(shù)日乃得一集,集時即發(fā),故至數(shù)日乃作也。

平按:“而時相失”《素問》作“而有時相失”,《甲乙》作“而相失”。

瘧者,陰陽更勝,或甚或不甚,或渴或不渴。

陰盛寒甚不渴,陽勝熱甚故渴也。

平按:“或渴”上,《素問》、《甲乙》有“故”字。

黃帝曰:論言夏傷于暑,秋必□瘧,今瘧不必應何也?

夏傷于暑,秋必□瘧。今瘧之發(fā),不必要在秋時,四時皆發(fā),其故何也?

平按:《甲乙》無“論言”二字!啊醑憽薄端貑枴纷鳌安’憽保滦U疲骸鞍础渡鷼馔ㄌ煺摗凡ⅰ蛾庩枒蟠笳摗肪阕鳢^瘧!弊ⅰ安槐匾谇飼r”,“要”字袁刻作“應”,亦通。

岐伯曰:此應四時者也。其病異形者,反四時者也。

或夏傷于暑,或冬傷于寒,以為瘧者,至其發(fā)時,皆應四時,但病形異也。

其俱以秋病者寒甚,以冬病者寒不甚,以春病者□風,以夏病者多汗。

,于路反,畏□也。言同www.med126.com傷寒暑,俱以四時為瘧也。秋三月時,陰氣得勝,故熱少寒甚也。冬三月時,陽生陰衰,故熱多寒少也。春三月時風甚,故惡風也。夏三月時溫熱甚,故多汗也。

平按:《素問》、《甲乙》無“俱”字;“□”均作“惡”。

黃帝曰:夫溫瘧與寒瘧各安舍?舍何臟?

問寒溫二瘧所居之臟也。

平按:《素問》“夫”下有“病”字;“各安舍?舍何臟”作“而皆安舍?舍于何臟”,《甲乙》作“其在何臟?”

岐伯曰:溫瘧者,得之冬中風,寒氣藏于骨髓之中,[平按:“寒”下,《甲乙》、巢氏重“寒”字。]至春則陽氣大發(fā),邪氣不能出,因遇大暑,腦髓鑠,脈肉銷澤,[平按:“邪氣不得出”《甲乙》作“不能出”,《素問》作“不能自出”。“脈肉銷澤”《素問》、《甲乙》作“肌肉消”;巢氏作“脈肉消釋”。]腠理發(fā)泄,因有所用力,邪氣與汗偕出,[平按:“因”《素問》、《甲乙》作“或”;“偕”作“皆”。]此病藏于腎,其氣先從內(nèi)出之于外,如是則陰虛而陽盛,則病矣,衰則氣復反入,入則陽虛,陽虛則寒矣,故先熱而后寒,名曰溫瘧。

此言溫瘧所舍之臟,謂冬三月時,因腠理開,得大寒氣深入,至于骨髓,藏于腎中,至春陽氣雖發(fā),亦不能出,以內(nèi)銷于腦髓,銷澤脈肉,發(fā)泄腠理,有因用力汗出,其寒氣從內(nèi)與汗俱出,是則陰虛,陰虛陽乘,內(nèi)盛為熱,故先熱也;熱極復衰,反入于內(nèi),外陽復虛,陽虛陰乘為寒,所以后寒,故曰溫瘧也。

平按:“則病矣”《素問》作“陽盛則熱矣”,《甲乙》作“陽盛則熱衰矣”。又注“陽虛陰乘”,別本無“陽虛”二字。

黃帝曰:癉瘧者何如?岐伯曰:癉瘧者,肺之素有熱盛于身,厥逆上,中氣實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開,風寒舍于皮膚之內(nèi),分肉之間而發(fā),發(fā)則陽氣盛,陽氣盛而不衰,則病矣。

癉,熱也。素,先也。人之肺中,先有熱氣,發(fā)于內(nèi)熱,內(nèi)熱盛而不衰,以成癉瘧之病也。

平按:“肺之素有熱”《素問》、《甲乙》無“之”字,巢氏“素”作“系”!柏誓

上沖”,巢氏作“上下”。

其氣不反之陰,故但熱不寒,寒氣內(nèi)藏于心,而外舍分肉之間,令人銷鑠脫肉,故命曰癉瘧。黃帝曰:善哉。

為寒氣所發(fā)熱氣,不反之陰,故但熱不寒。神引寒氣藏心,而舍分肉之間,故能銷鑠脫肉,令人瘦瘠①。然則,無寒獨熱,故曰癉瘧也。

平按:“不反之陰”《素問》作“不及于陰”,新校正云:“全元起本及《太素》作不反之陰,巢元方作不及之陰!薄昂畾狻,“寒”字《素問》、《甲乙》不重。“銷鑠”《素問》作“消爍”,《甲乙》作“消鑠”,巢氏同。

①“瘠”,蕭本誤作“脊”。今據(jù)仁和寺本改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