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一首 方六十九首
論曰∶凡是五石散先名寒食散者,言此散宜寒食冷水洗取寒,唯酒欲清,熱飲之,不爾,即百病生焉。服寒食散,但冷將息,即是解藥熱實大盛熱,服三黃湯也。
治石發(fā)動上氣熱實不解心腹?jié)M,小便赤,大便赤,大便不利,痞逆沖胸,口中焦燥目赤方∶大黃(一兩) 黃連 黃芩 芒硝 甘草(炙,各二兩)
上五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再服。凡用大黃、芒硝,臨湯熟納之。
治石發(fā)熱舊小三黃湯,殺石熱勝前方,除實不及前方∶大黃(二兩,一方一兩) 黃芩(二兩,一方一兩) 梔子(十四枚,擘) 豉(三升,綿裹)
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先煎藥數(shù)沸后,納豉,煮取二升,分二服,取瘥止。
治熱殺石氣下去實兼發(fā)汗解肌中風熱氣湯方∶大黃(三兩) 黃芩(二兩) 梔子(十四枚,擘) 豉(一升,綿裹) 麻黃(去節(jié))甘草(炙,各二兩)
上六味, 咀,以水九升,煮麻黃,去上沫,納諸藥,煮取四升,納豉三沸,分三服。
得下,止。
治虛石發(fā),內有客熱胸中痞,外有風濕不解,肌中急攣,黃芩湯方∶黃芩(二兩) 梔子(十四枚,擘) 蔥白(一握) 豉(一升,綿裹)
上四味, 咀,以水七升,煮豉三沸,去滓,納諸藥,煮取三升,分二服。不止,更為之。
治虛勞下焦有熱,骨節(jié)疼痛,肌急內痞,小便不利,大便數(shù)而少,吸吸口燥少氣折石熱湯方∶大麻(五合,去皮) 豉(二升,綿裹)
上二味,研麻子碎,以水四升,合煮,取一升五合,分三服,服三劑即止。
大黃湯
治石發(fā)煩熱脹滿,身生瘡,年月深久治不瘥者,石虛熱生瘡方∶大黃(三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梔子(十四枚,擘) 黃芩 芒硝 甘草(炙,各二兩)
上六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分為五服。得下止。
治石發(fā)熱,熱結生腫堅起,始作腫,宜下之,升麻湯方∶升麻 枳實(炙) 芍藥 大黃(各二兩) 當歸 黃芩(各一兩)
上六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得下腫消,止。熱甚,倍加黃芩。一方
有甘草一兩。
治石發(fā)熱盛,變作癰腫,初欲成急治之,方∶石燕子(七枚)
上一味,以水三大升,煮之取二升,數(shù)用淋洗之,以瘥為度。
治石發(fā)頭痛,胸脹滿,或寒或熱,手足冷,或口噤,或口爛生瘡、干燥,惡聞食氣,前胡湯方∶前胡 芍藥 黃芩 大黃 甘草(炙,各二兩) 大棗(二十枚,擘)
上六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若心脅堅滿,加茯苓三兩;胸滿塞,加枳實一大兩,炙;連吐、胸中冷、不飲食,加生姜三兩;胃虛口燥,加麥門冬三兩,去心。凡欲加藥者,則加水一升。
治石發(fā)身如火燒靳邵黃芩湯方∶黃芩 枳實(炙,各二兩) 梔子(十四枚,擘) 栝蔞 濃樸(炙) 芍藥 甘草(炙,各一兩)
上七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
治石毒,或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而發(fā)者,或 如寒,或飲食,或不欲食,若服紫石英發(fā)青者,熱悶 喜臥,起止無氣力,或寒,皆腑氣所生,臟氣不和,礬石發(fā)熱者,燥而戰(zhàn),石硫黃發(fā)熱者郁郁,如熱極者身并破裂,華佗薺 湯方∶薺 (四兩) 茯苓(一兩) 蔓荊子(一升) 芍藥 人參 藍子 黃芩 甘草(炙,各一兩)
上八味, 咀,以水一升,煮蔓荊子,取八升,去滓,納諸藥,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若虛弱者,倍人參,減黃芩;若氣上,倍茯芩,加薺 一兩(《外臺秘要》∶黃芩、芍藥各二治桃花石發(fā),即心噤,身壯熱,頭痛,覺者清酒飲之隨多少,酒熱行即瘥。亦可服大麥,不解,服此麥奴湯方(大麥 見第十七卷中∶)大麥奴(葉是,陰干) 麥門冬(去心,各四兩) 桂心(三兩) 蔥白(八莖,勿使葉) 人參(一兩) 甘草(炙,二兩)
上六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若無麥奴,以麥三升凈淘洗,先煮使熟,去滓,添水滿八升,然后納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一切雜石發(fā)動方∶麥門冬(去心) 人參(各三兩) 甘草(一兩,炙)
上三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彈丸,一服三丸,忌如前法。
治心胸肝熱方∶人參 黃芩(各二兩) 梔子(一枚,擘) 麥門冬(去心) 桂心 甘草(炙,各一兩)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治熱折石皇甫梔子湯方∶梔子(十四枚,擘) 黃芩(二兩半) 豉(一升,綿裹)
上三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豉煮取二升,分二服。
治石發(fā)煩熱脹滿,身體生瘡,年月久遠者,兼治諸藥乳石發(fā)動方∶麻黃(去節(jié)) 甘草(炙,各一兩)
上二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半升,納清酒五合,煎取軟一升。其患者先須火邊炙令熱徹欲汗,因即熱服之,令盡,溫覆臥。須臾大汗出,即瘥。
治一切石熱發(fā)方∶但飲淳美熱清酒,冷食,自勞,冷洗,瘥。
治乳石痢及常服壓石方∶取好豉炒令黃香,待冷搗篩,心未熟更炒,待冷還搗,若心熟皮即焦苦,所以須再炒。
日別空腹再服二大匙,以冷水服之佳。
治石痢方∶淡煮真好茶汁,服二三升,重者三服,輕者一二服,即瘥。
解散石發(fā)動諸藥不治單服酒豉方∶清美酒(一升) 好豉(五合,綿裹)
上二味,和煮三五沸,熱飲一升使盡,大良。
治一切石發(fā)單方∶搗生冬瓜汁三升,分為三服。
治雜石發(fā)單方∶煮蔥白汁服亦解。
單煮胡荽汁服亦解,冬煮根飲之。
單煮薺 汁飲亦解。
解散熱渴最良方∶蔥白不過一斤,胡荽 薺 枸杞不越半斤,皆單煮,取汁飲之。
又單煮犬肉汁,服解大散,良。
豬膏湯
解大散方∶豬膏(一兩,烊之) 豉(一升,綿裹)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豉,取汁一升,納豬膏,服七合,日三服。石人飲宜清冷,不宜熱,熱即氣壅痞石,唯酒一種,須熱也。
若為食倉米臭肉動乳者,必須蔥豉湯細細服之,可立五六度,即瘥。
若食飲損者,于蔥豉湯中納當歸一兩煮之,去滓,分溫三服,便瘥。仍未除者,可作后蘆根湯服之方∶蘆根 地榆 五加皮(各一兩)
上三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一服即瘥。此湯力快,小 者不須服之。
若得四時節(jié)氣冷熱不調動乳者,皆是寒熱所致,其狀似瘧,久久不療令人損命,縱服諸藥,必終不瘥,必須作生熟湯以浴之方∶以大器盛湯,若大熱,投少冷水,即入湯中坐勿動,須臾百節(jié)開,寒熱之氣皆從毛孔中出,變作流汗。若心中熱悶者,還服少許熱湯即定,良久乃出湯,便濃衣覆蓋臥,豁然覺醒平復,如患大重者,不進三二度,即瘥。
人參湯
解散數(shù)發(fā)動煩悶嘔逆∶人參 白術 栝蔞 甘草(炙,各二兩) 黃芩(一兩)
上五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分為三服,溫溫服。
治服石及散發(fā)背癰疽方∶取烏豆二升,水六升,煮令稀稠薄餳,量減取三大合,匙抄細細納患人口中,審聽腹中作聲,如欲利即停,須臾必利,利后即瘥。忌熱食,陳臭等。
治石氣發(fā)身體微腫面上瘡出方∶紫雪(湯成下) 黃芩(各二兩) 葳蕤 升麻(各一兩半) 梔子(十枚,擘) 犀角屑 甘草(炙,各一兩)
上七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八合,絞去滓,納紫雪,分溫三服,每服如人行六七里,又服,利三行為度,仍用后方涂瘡。忌熱面、豬肉、海藻等。
治石熱面上生瘡方∶取寒水石,以冷水于白瓷 中研令汁濃,將涂瘡干,即點之,勿令停。
治諸石發(fā)動口干寒熱似鬼神病方∶麥門冬(五兩,去心) 大黃 苦參(各等分) 葳蕤 梔子(擘) 五加皮 黃芩 生犀(屑)芍藥 升麻(各一兩) 大青 甘草(炙,各三分)
上一十二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每食訖少時,以蜜水服十四丸,漸稍加至二十丸,以意加減。忌諸熱食及海藻、豬、魚、炙肉、蒜、面等。
治石等毒發(fā)熱困苦方∶脂(成煉) 蔥白(切,各五合) 芒硝(一兩) 豉(一兩半)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蔥豉,取一升五合,絞去滓,下豬脂、芒硝,分溫三服,每服如人行三四里,進一服,快利為度。忌熱面炙肉、蒜、粘食、陳臭等物。
治石發(fā)困不可解者方∶麻黃(二兩,去節(jié)) 梔子(十四枚,擘) 香豉(一升) 甘草(一兩,炙)
上四味, 咀,以酒五升漬一宿,加水二升,煮取三升一合,分三服,忌如藥法。
又方∶大黃(別浸) 黃芩 甘草(各二兩,炙)
上三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服。
治金石發(fā)熱及諸熱樸硝丸方∶樸硝(成煉者一斤)
上一味,研令成粉,以白蜜和調作丸如梧子,每食訖,以蜜水服三十丸。服金石經年以來,覺身中少熱,即以丸壓之,每至夜欲臥時,服三十丸或至四十丸,取胸膈涼冷為度。此用之極有效。若有時患及發(fā)者。即取一大匙粉,和水服之,空腹服之得一兩行利即瘥,如不利,加服之,以利為度。凡樸硝取不著風者,黃者殺人,赤者傷人,白者為佳。
又方∶是藥冷熱俱治押石,主大秘澀∶凡樸硝煮葵子汁和服一大兩半,有芒銳者,亦療暴赤眼,用水服,孩子量之。
治女子先因月經不通,研生石服,即今見患胸脅熱沖頭面,腰胯冷極宜服此方∶茯苓 葳蕤 大黃(別浸) 生姜(各二兩) 大棗(七枚,擘) 石膏(六兩,碎,綿裹)芍藥 黃芩 人參 芒硝 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一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八合,去滓,分三服,每服相去如人行十里,又進之,快利,五行以來,病即瘥。忌生冷、熱面、豬、魚、蒜等。
治石 發(fā)動心胸熱毒葳蕤湯方∶葳蕤 黃芩 干姜 生姜(各二兩,切) 豉(一大合,綿裹) 芍藥 升麻 黃連 柴胡(各二兩) 梔子(七枚,擘) 石膏(八兩,碎) 芒硝(四兩)
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五升,先煮石膏,減一升,次下諸藥,煮取二升八合,去滓,下芒硝,攪令散,分溫三服,每服相去如人行十里,進之,利五六行,當自止。忌如前。
治石發(fā)熱困苦宜下石方∶露蜂房(一升,炙)
上一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一服五六合,日二服,石從小便下如細沙,盡停。
無所忌。
又下石方∶葳蕤 升麻 薺 人參(各七兩) 大黃(三兩) 黃芩 葛根 紫草(各八兩) 犀角(十一兩,屑) 梔子(二七枚,擘) 芒硝(二兩) 銀屑(四兩,研) 豬脂(十三兩,臘月者) 露蜂房(十兩) 玄參 甘草(炙,各四兩)
上一十六味,切,以無灰酒八斗漬,經十日,其豬脂用酒一升煎煉取三兩,脂與銀屑和研,納藥中,每日空腹服之,量力多少。忌熱面、炙肉、海藻、蒜等。
治發(fā)背竹葉黃 湯方∶淡竹葉 黃芩 前胡 生姜(各四兩,切) 芍藥(三兩) 小麥(三升) 黃 茯苓枳實(炙) 麥門冬(去心) 梔子(各三兩,擘) 大棗(十四枚,擘) 芎 知母 干地黃 人參石膏 升麻 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九味, 咀,以水一斗六升,先煮竹葉、小麥、取一斗二升,去竹葉payment-defi.com/rencai/、麥,納諸藥,煮取四升,一服一升,日三夜一。
治男子癰,始欲發(fā)背,不甚,往來寒熱,竹葉黃 湯方∶淡竹葉 小麥(各三升) 黃 升麻 干地黃 芍藥 當歸 通草 知母(各三兩) 大棗(十八枚,擘) 黃芩(一兩半) 生姜(五兩,切) 茯苓 芎 前胡 枳實(炙) 麥門冬(去心) 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八味, 咀,以水一斗七升,先煮竹葉、小麥、取一斗二升,去滓,納諸藥,煮取四升,分溫五服,日三夜二。忌如藥法。
治癰發(fā)背,諸客熱腫始作,竹葉湯方∶淡竹葉 小麥(各三升) 生姜(六兩,切) 大棗(十四枚,擘) 茯苓 麥門冬(去心)枳實(炙) 芍藥 人參(各二兩) 黃 前胡 干地黃 升麻 射干 黃芩 芎 甘草(炙,各三兩)
上一十七味, 咀,以水一斗七升,先煮竹葉、小麥、取一斗二升,去滓,納諸藥,煮取四升,分五服,若熱盛秘澀不通者,加大黃二兩,已下,勿加也。
治患大熱體盛發(fā)癰,或在于背,或在陰處,生地黃湯方∶生地黃(八兩) 竹葉(三升) 小麥(二升) 栝蔞(四兩) 大黃(五兩) 人參 當歸(各一兩) 黃 黃芩 通草 升麻 芍藥 前胡 茯苓 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五味, 咀,以水二升,煮竹葉、小麥,取一斗二升,去滓,納諸藥,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不愈,常服。
治發(fā)背黃 湯方∶黃 黃芩 麥門冬(去心) 遠志(各二兩,去心) 大棗(二十枚,擘) 人參 芎干地黃 芍藥 當歸(各一兩) 生姜(五兩,切) 桑螵蛸(十四枚,炙) 雞 (二具)
上一十三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雞 ,令熟可食,去之,納諸藥,更煮取四升五合,分服九合,日三夜一。
治發(fā)背黃 湯方∶黃 麥門冬(去心) 芍藥 黃芩 人參 甘草(炙,各三兩) 石膏(碎) 當歸(各二兩) 半夏(四兩,洗) 生姜(五兩,切) 生地黃(半斤) 大棗(三十枚,擘) 淡竹葉(切,二升)
上一十三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竹葉,取九升,去竹葉,納諸藥更煮取三升,分四服,如人行二十里又服,良久,進粥、消又進、消息。
甘草(炙,各一兩)
上一十三味, 咀,以水一斗五升,先煮竹葉,令減五升,去竹葉,納諸藥,煮取三升五合,分四服,日三夜一。
治癰腫發(fā)背竹葉湯方∶竹葉(切,五升) 小麥 生姜(五兩,切) 桂心(一兩半) 大棗(二十枚,擘) 芍藥干地黃(各三兩) 茯苓 升麻 當歸 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七升,煮小麥、竹葉,取一斗一升,去竹葉,納諸藥,煮取三升五合,分四服,如人行七八里,再服。
治男子發(fā)背,肋結塊氣,或經一月苦寒熱,枳實湯方∶枳實(炙) 芍藥 干地黃 前胡 黃芩 通草(各三兩) 知母 芎 細辛 茯苓 黃人參 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三味, 咀,以水一斗一升,煮取三升五合,去滓,分四服。
治發(fā)背虛熱大盛腫熱侵進不住內補湯方∶干地黃(四兩) 升麻 當歸 人參(各一兩) 生姜(五兩,切) 麥門冬(去心) 芍藥(各三兩) 大棗(二十枚,擘) 遠志(去心) 茯苓 大黃 黃芩 黃 (各二兩)
上一十三味, 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五升,去滓,分為五服。
生地黃湯
治發(fā)背方∶生地黃(八兩) 黃 黃芩 茯苓(各三兩) 大棗(二十枚,擘) 芎 (一兩) 淡竹葉(二升,切) 芍藥 人參 當歸 通草 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三斗,先煮竹葉,取一斗五升,去滓,納諸藥,煮取四升,去滓,分五服。
治發(fā)背癰已,服生地黃湯,取利后服此方∶黃 芍藥 干地黃 栝蔞(各三兩) 小麥(一升) 黃芩 柴胡 麥門冬(去心) 遠志(去心) 升麻(各二兩) 當歸(一兩) 淡竹葉(切,四升) 大棗(十四枚,擘)
上一十三味, 咀,以水一斗八升,先煮竹葉、小麥,取一斗,去滓,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
治癰癤近肺俞,此多虛,故不宜用大黃,若欲得下,但其間數(shù)服此方∶黃芩 前胡 栝蔞 芍藥 麥門冬(去心) 知母(各三兩) 干地黃(四兩) 淡竹葉(三升) 黃 升麻 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八升,先煮竹葉、小麥,取一斗,去滓,納諸藥,煮取四升,去滓,分為四服,日三夜一。
治背脊癰癤,舉身壯熱,已行薄貼,此方數(shù)用有驗,連翹湯方∶連翹 漏蘆 射干 白蘞 升麻 梔子(擘) 芍藥 羚羊角(屑) 黃芩(各三兩) 生地黃(八兩) 寒水石(五兩,碎) 甘草(二兩,炙)
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去滓,分四服。
治大虛客熱發(fā)背上苦牽痛,微有腫,腫氣來去,黃 湯方∶黃 干姜 當歸 桂心(各二兩) 大棗(二十枚,擘) 麥門冬(去心) 芍藥(各三兩)
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去滓,分五服,日三夜二。
治癰發(fā)背及在諸處竹葉黃 湯方∶竹葉(切,四升) 黃 芍藥(各三兩) 當歸(一兩) 大黃(一兩半) 升麻 黃芩前胡知母 麥門冬(去心) 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七升,煮竹葉,取九升,去滓,下諸藥,煮取二升八合,分三服,利兩三行,佳也。
治癰發(fā)背內補芍藥湯方∶芍藥 干地黃 桂心(各二兩) 當歸(三兩) 生姜(四兩,切) 黃 (五兩) 茯苓(三兩) 人參 麥門冬(去心) 甘草(炙,各一兩)
上一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發(fā)背腫即驗前胡建中湯方∶前胡(三兩) 生姜(切) 茯苓 黃芩(各五兩) 桂心(一兩) 人參(一兩半) 當歸芍藥半夏(湯洗三十遍) 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四服。
治癰發(fā)背漏蘆湯方∶漏蘆 白蘞 黃芩 芍藥 枳實(炙) 白薇 甘草(炙,各二兩) 大黃(別浸) 麻黃(去節(jié)) 升麻(各三兩)
上一十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黃,去上沫,然后下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男子背上歲腫,時覺牽痛內補黃 湯方∶黃 當歸(各二兩) 干地黃 麥門冬(各三兩) 生姜(五兩,切) 大棗(十四枚,擘)
上一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五合,分服七合,日三。
治發(fā)背黃 湯方∶黃 干地黃 茯苓(各四兩) 大棗(十五枚,擘) 芍藥(三兩) 生姜(二兩,切) 當歸(二兩半) 人參 甘草(炙,各一兩半)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加黃芩二兩,佳。
治癰瘡發(fā)背芍藥甘草湯方∶芍藥 干地黃 黃 (各三兩) 甘草(炙,一兩半) 人參(一兩) 茯苓 麥門冬(去心)
上八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
治毒腫發(fā)背黃 湯方∶黃 白蘞 玄參 黃芩 大黃 甘草(炙,各三兩) 竹葉(切,一升)
上七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取,一日令盡。忌豬肉。
治癰腫始覺即令消,其腫五色,并為發(fā)背痛欲死,腫上加炙不瘥,腹內虛悶,麥門冬湯方∶麥門冬(去心,二兩) 升麻 葛根(各三兩) 丁香(一兩半) 零陵香 藿香(各一兩)
上六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
治發(fā)背,初欲作腫及癰,便服此方∶大黃(別浸) 黃芩 甘草(炙,各三兩) 升麻(二兩) 梔子(一百枚,取仁)
上五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五合,去滓,分三服,得快下數(shù)行利便止,不下,更作。
治發(fā)背腫如payment-defi.com/sanji/杏核,雞子青木香湯方∶青木香 麻黃(去節(jié),各二兩) 升麻(三兩)
上三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一日令盡。暖臥取微汗,避風,以粉粉身。
治癰發(fā)背升麻湯方∶升麻(三兩)
上一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三服,昔何道靜母在建安,夜得發(fā)背,至曉半臂黑,上熱如火,噓吸煩悶,時無三兩升麻,唯一兩,以水三升,煮得一升,如上法,一服覺如小寬,再服熱瘥,乃得眠。至暮服盡轉佳。明日視背色還復,遂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