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五苓散驗案集錦
    

傷寒雜病:五苓散驗案集錦

五苓散驗案集錦


一、蓄水
俞長榮醫(yī)案:一程姓病人,證見高熱口渴,譫語不眠,小便短赤,脈浮洪大。連給大劑人參白虎湯三劑,不但證狀無減,口渴反而增劇。我素遵家訓(家父酬胃:傷寒方治病效若樣鼓,但用之不當,禍亦不淺。凡傷寒用藥逾三劑而病不減者,就要退讓高明,萬勿固執(zhí)己見,貽誤病人。先祖有“傷寒不過三”遺訓),因此向病家告辭,請其改延他醫(yī)?墒遣〖铱嗫嗤炝簦\懇之情,又使我難以推卻。正躊躇間,恰病者鄰居程某來訪,謂:他不知醫(yī)理,但聞鄉(xiāng)前輩某曾治一病人,口渴喜熱飲,后用桂附之類云云。我猛然大悟,急問病者,喜熱飲否?答道:喜熱飲,雖至手不可近,亦一飲而盡。再細察其舌,質(zhì)紅無苔而滑。因思:脈浮洪大,發(fā)熱,雖似白虎證,但口渴喜熱飲實非白虎湯所宜。此乃無根之火上浮,故口渴喜熱,舌紅而滑;虛火擾及神明,故譫語,火不歸位,膀胱氣化失職,故小便短赤。當按膀胱蓄水證治之。選用五苓散改湯劑,桂枝肉桂以引火歸元(每劑用桂八分研末,分兩次沖服)。僅兩劑,熱退口和,小便清利。后調(diào)理半月復元。(《傷寒論匯要分析》;1964:57—58)
按語;辨證眼目為渴喜熱飲、舌滑,為太陽膀胱蓄水,津凝不滋所致,與五苓散化氣行水,津布則口和熱退而病愈。
二、水逆
江應宿醫(yī)案;一仆人,19歲。患傷寒發(fā)熱,飲食下咽,少頃盡吐,喜飲涼水,入咽亦吐,號叫不定,脈洪大浮滑,此水逆證,投五苓散而愈。(《名醫(yī)類案》;1957;124)
按語:本案乃蓄水之重證。水蓄于下,膀胱氣化功能失職,水飲內(nèi)停,氣不布律,津液不能敷布于口,故渴欲飲水。然而內(nèi)停之水飲較重,上千胃腑,胃失和降,故所飲之水,必拒而不受,以致水入則吐,而吐后仍然渴飲。于是飲水而渴不解,嘔吐而水飲不除,大論謂之“水逆”,乃蓄水之嚴重者,可用五苓散化氣行水以治其本。
三、消渴尿崩癥)
李克紹醫(yī)案:王某,男,7歲,1975年7月13日就診;純憾囡嫸嗄颍诋?shù)蒯t(yī)院檢查尿比重為1、007,診斷為“尿崩癥”,治療無效。診見神色、脈象無異常,惟舌色淡有白滑苔,像刷一層薄薄不勻的漿糊似的。因思此證可能是水飲內(nèi)結,阻礙津液的輸布,所以才渴欲飲水,飲不解渴。其多尿只是多飲所致,屬于誘導性,能使不褐少飲,尿量自會減少。因與五苓散方:
白術12克,茯苓9克,澤瀉6克,桂枝6克,豬苓s克,水煎(《傷寒解惑論》1978:126)
按語:舌苔白滑是辨識水氣內(nèi)停的一個主要特征。水氣內(nèi)停,滓液不布,則見口渴,飲多則溲亦多。臨床要審時度勢,緊抓主證,不可坐等小便不利、發(fā)熱之證俱全,才施以五苓散治療。當然,如果消渴見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者,則為陰律虧虛,本方又當為禁用之列。
四、失音
劉渡舟醫(yī)案:碧某,女,1987年10月26日就診。病失音四個多月,已到了不能言語的程度,而由其家人代訴病情。曾服用大量滋陰清熱之品及西藥,均末獲效;颊咭魡o聲.咽喉憋塞,口渴欲飲,頭目眩暈。間其大便尚調(diào),惟排溺不利,色白而不黃。切其脈沉,視其舌則淡嫩,苔水而滑。治須溫陽下氣,上利咽喉,伐水消陰,下利小便.方用五苓散為最宜。
茯苓30克,豬苓15克,澤瀉16克,白術10克,桂枝10克。
服藥5劑,咽喉憋悶大減,多年小便不解癥狀亦除。惟有鼻塞為甚,嗅覺不敏,于上方加麻黃o.5克,續(xù)服3劑,病愈。從此未見復發(fā)。(北京中醫(yī)學院學報1989;<3>:20)
按語:此水氣不化,津液不行,陽氣不能溫照,陰氣上蔽咽喉之證。夫津液者,可滋潤官竅,今水蓄而不化津,則有凝必有缺.是以咽干、口渴欲飲、小便不利迭現(xiàn)。水為陰邪,頭為諸陽之會,陰水上凌,則頭目眩暈。舌脈之象,亦皆為陰凝不化之證。前醫(yī)不識,見有咽干口渴,以為肺胃律液不足,妄投甘寒滋柔之品,反助陰伐陽,使水凝不去。須用五苓散溫陽化氣,上利咽喉,下通小便,待水化律布而病愈。
五、呃逆
彭國鈞醫(yī)案:范某某,男,46歲。患呃逆5天,伴口吐清水,腹脹滿,小便不利曾在當?shù)胤兴?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pharm/2009/20090113053905_93385.shtml" target="_blank">丁香柿蒂散數(shù)劑而不能止,于1987年4月2日來我院中醫(yī)門診求治。證見面白,精神疲倦乏力,頭暈,不喜言語,呃聲沉緩有力,時時欲吐,腹部脹大,煩躁不知所就,舌淡、苔白,脈浮弦,證屆水飲寒邪,阻遏中焦,胃失和降,氣機逆亂。仿《傷寒論》:“傷寒,呃而腹?jié)M,視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彼煊枰晕遘呱⒓恿,服2劑,諸癥悉除。(湖南中醫(yī)雜志1989;(4);15)
按語:中焦本寒,又加水飲停滯,胃氣失和,致發(fā)呃逆。故用五苓散溫化水飲,加良姜以溫胃散寒,寒飲一去,胃氣和降,呃逆自止。
六、癲癇
劉景棋醫(yī)案:陳某某,男,45歲,1979年7月20日初診;及d癇已三年,為受驚后而起,最初每月數(shù)發(fā),近半年來每天發(fā)作,發(fā)則不省人事,驚叫抽搐,項背強直,口吐涎沫,每次發(fā)作約持續(xù)八至十二分鐘,屢用西藥,未能控制。口渴自汗。苔薄白,脈浮滑。辨證:氣化不行,水飲上沖。治則:化氣行水,怯風止痙。處方:
茯苓18克,豬苓18克,桂枝18克,白術18克,澤瀉30克,鉆地風30克,千年健30克,鉤藤30克,防風21克。
服6劑已控制發(fā)作。服24劑,臨床治愈。療后3年無復發(fā)。(《經(jīng)方驗肥987:101—102)
按語;五苓散治病痛,國內(nèi)外均有報道,本方對水飲型癲癇,療效甚佳。
七、解顱腦積水)
楊君醫(yī)案:李某某,男,9個月;純撼錾笾恋7個月前一切正常,第7個月后,發(fā)現(xiàn)有手不靈活,有腿活動能力較差,之后患兒頭部明顯迅速增大,到8個月時雙眼已呈“落日”狀,頭部青筋顯露,顏面紫紅,頭不能拾,四肢不能活動,身體極度消瘦。頭圍56厘米,前后囪門擴大而飽滿,凸出于顱骨。先后經(jīng)數(shù)個醫(yī)院診斷為腦積水。
處方:茯苓、大腹皮各15克,豬苓、澤瀉、牛膝車前子各10克,白術5克,桂枝2克。水煎頓服。
服藥后尿量明顯增多,大便亦呈稀水狀,至服完第6劑藥后,囪門明顯凹陷,面色漸轉(zhuǎn)紅潤。前后共服藥27劑,息兒四肢漸能活動,頸部亦有力,能抬頭活動,囪門未再凸起而痊愈。服藥期未出現(xiàn)任何不良反應。7年半后追訪,患兒已9歲,精神飽滿,智力良好,沒思過其它疾病,頭圍仍為56厘米,惟右手腕部以下發(fā)育欠佳,活動力較差。身高、體重均與同年齡健康兒童無異。(新醫(yī)藥學雜志1978)
按語:腦積水癥類似中醫(yī)“解顱”。有虛實之別屬實者,每由水液內(nèi)蓄、上泛顱腦而發(fā);屬虛者,多由精不生髓、骨不得充,以致囪門開大所致。由于五苓散具有滲濕利尿作用,既可以減少腦脊液的產(chǎn)生,又增加了腦脊液的吸收,從而降低了顱內(nèi)壓,對腦積水屬實者有效。此例腦積水兼見目腫、消瘦、四肢不能活動,顯系脾腎功能失調(diào),水液內(nèi)蓄上泛所引起.故主以五苓散,27劑即獲痊愈。
八、頭痛
嚴仲慶醫(yī)案:顧某某,女,24歲,1983年1月23日入院。發(fā)作性頭痛,伴右半身抽搐,短暫意識障礙反復發(fā)作近三年。曾4次住院治療,發(fā)作期間漸趨縮短,多次腦電圖、腦血流圖及顱片檢查無異常發(fā)現(xiàn)。四天前上夜班,突然感到劇烈頭痛,兩側(cè)太陽穴及前額尤甚,經(jīng)治療無效而收入本科病房,擬診為血管神經(jīng)性頭痛,癲癇待排。診見頭痛欲裂,入夜益劇,甚則四肢捶床,抱頭痛哭,口干,渴飲,舌紅、苔微黃而少,脈細數(shù)。予清熱平肝,祛風滌痰之劑不應。細詢之,知其雖口干渴飲,但小便卻不多。故撇開頭痛一癥,但從口干渴飲,小便反不多入手,于五苓散原方:
豬苓、茯苓、澤瀉、白術、桂枝各l0克。
是夜頭痛即未發(fā)作。7劑后痛止出院.囑續(xù)服一個月年余,末見復發(fā)。(新中醫(yī)1989;<5>;47)
按語:水蓄膀胱,經(jīng)脈不利,不通則痛。治用五苓散通利膀胱經(jīng)脈之水氣,則經(jīng)通竅暢而愈,足見經(jīng)方之鬼斧神工。
九、耳鳴
吳克純醫(yī)案:徐某某,男,32歲,l982年9月8日診。思者耳鳴3月余,曾服小柴胡湯、龍膽瀉肝湯、黃連溫膽湯、耳聾左慈丸、補中益氣湯等60余劑皆乏效。到診:兩耳內(nèi)有蟬鳴之聲,時或如風入耳,聽音不清。查體質(zhì)壯實,飲食、大便正常,小便日數(shù)次,色淡不黃,舌質(zhì)淡紅、苔白,脈浮,兩耳內(nèi)未發(fā)現(xiàn)異常變化。此清竅不暢而致耳嗚。以上病治下,上竅不暢,瀉下竅,以利小便之法治之。試投五苓散加味;
澤瀉30克,茯苓、白術各15克,豬苓12克,桂枝、石菖蒲各9克。
服一劑后,小便次數(shù)增多,耳鳴漸減,連服5劑,耳鳴消失。(新中醫(yī)19895;<5>:47)
按語:腎開竅于耳,主二陰。腎不化氣,水泛清竅,亦可致耳嗚、耳聾。采用五苓散化氣行水之法,利小便,泄下竅,下竅通而上竅暢,耳鳴隨之而愈。
十、眩暈
董圣群醫(yī)案:張某某,女,37歲。反復發(fā)作性眩暈、惡心、嘔吐四年,再發(fā)作加劇4天。經(jīng)五官科檢查,診斷為內(nèi)耳眩暈病。舌質(zhì)淡苔白,脈濡。
處方:澤瀉20克,豬苓12克,茯苓12克,白術lo克,桂枝10克,
每日一劑,煎湯200毫升,分三次服。服藥三天后眩暈、耳嗚、惡心、嘔吐明顯減輕,服藥一周后癥狀完全消失。
按語:以方測證,還應省口渴,小便不利等癥,方為用五苓散的對之機。
十一、能近怯遠證(假性近視)
錢光明醫(yī)案:楊某,男,14歲,1985年6月10日初診;純航鼇硪暳ο陆,1985年5月在校普察視力,雙眼均為o.1,經(jīng)本院眼科檢查角膜透明,無水腫和云翳;晶體透明,眼底視盤清,A:F=2/3,黃斑部光反射存在。排除眼科其他疾患,診斷為假性近視。后經(jīng)同學介紹求治,余想五苓散為通陽化氣利水之劑,似可緩解睫狀肌水腫痙攣狀態(tài),詢知渴欲飲水,查舌淡苔白厚,脈和緩,子五苓散:
澤瀉20克,豬苓、云苓、焦白術各10克,桂枝8克(治療中停用其他一切中西藥),水煎服。
       5劑后自覺視力好轉(zhuǎn),上課可不戴眼鏡,上方再予10劑。一月后復查視力:左眼為o.5,右眼為o.6,繼服上方5劑,以資鞏固。
按語:假性近視屬中醫(yī)“能近怯遠證”,古人認為是陽微陰盛,以致陽被陰浸,光華發(fā)越于近,多用定志九或補腎藥治療。西醫(yī)學認為假性近視為在校青少年的眼科多發(fā)病,多因不正確的看書引起睫狀肌水腫痙攣,而失其調(diào)節(jié)的一種功能性變化,五苓散為通陽化氣利水之劑,據(jù)報道有緩解睫狀肌水腫痙攣的作用,故守本方而取效。
十二、低熱
孫會文醫(yī)案:劉某某,男,53歲。低效月余,體溫37.5—38℃,病者倦怠無力,脘腹痞悶,口談乏味,大便稀溏,化驗大便常有不消化食物。脈沉弦,苔白膩。辨為濕困脾胃,方處五苓散治之。病者服藥10劑,諸癥均見好轉(zhuǎn),體溫恢復正常,繼用人參健脾丸善后。
(湖北中醫(yī)雜志1982;(4);36)
按語:本案低熱,脈證合參,當為濕困脾胃,遵“內(nèi)經(jīng):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之原則,除濕乃是當務之急。五苓散健脾滲利水濕,濕去脾胃功復則低熱得除。蓋發(fā)熱一證,成因繁多,貴在審因論治,切忌妄投苦寒,否則,冰胃敗脾,不一而足。
十三、背寒冷
孫會文醫(yī)案:孫某某,男,55歲。近一年來,患者背部有手掌之大發(fā)冷處,即使穿棉背心也覺寒風襲入。某醫(yī)投于當歸生姜羊肉湯乏效,延余診治。脈弦滑,苔白濕潤,辨證為“飲留心下”,選方五苓散治療;颊叻15劑,背冷得良,隨訪一年安好。(湖北中醫(yī)雜志1982;(4):36)
按語:心之腑在背,飲留心而不去,阻礙陽氣布散,致使背部寒冷。“夫心下有留飲,其人背寒冷如掌大”,《金匱》一語點明此案之病因。而飲為陰邪,遇寒則聚,得溫始行。五苓散有溫陽化飲之力,使心下留飲去而背冷除。
十四、脾虛外感(胃腸型感冒)
錢光明醫(yī)案:王某,女,1歲3個月,1987年3月24日診。患兒兩天發(fā)冷發(fā)熱,鼻塞流涕,出汗,昨夜又瀉下水樣便4次,今晨瀉下4次,尿少,舌淡苔白厚,指紋談,體溫36.4℃,證局外感風寒,水濕內(nèi)停,氣化失常,治當健脾祛濕,兼以解表,方用五苓散:
澤瀉6克,豬苓、茯苓、白術各3克,桂枝2克,水煎服。
       1劑后腹瀉止,鼻塞失,舌苔轉(zhuǎn)薄。2劑而諸癥皆除,病愈未發(fā)。(國醫(yī)論壇1988;<2>:28)
按語:外感風寒,內(nèi)兼脾虛濕停,故用五苓散外解風寒,內(nèi)利水濕而愈。
十五、汗出
王殿威醫(yī)案:王某某,男,25歲,1980年6月初診。自1978年患胸膜炎之后,便開始出汗,經(jīng)過抗結核治療一年后,胸膜炎已痊愈,但出汗卻有增無減。白天動則汗出,夜晚寐則汗出,以后漸次增多,甚則身如洗浴,神疲乏力,極易感冒,飲食不佳,大便不爽,服中藥達數(shù)十劑,有從陽虛治療,用益氣溫陽,固表斂汗,服藥后反增煩熱;有從陰虛治療,滋陰降火,固陰止汗測汗出愈甚。余診其舌苔白膩,脈緩無力,辨證屆濕阻中州,脾陽不振,中陽不得外達。治宜溫陽化氣,健脾除濕。方用:
白術10克,澤瀉10克,豬苓6克,云苓6克,桂枝5克。2劑。
汗出十愈八九,再服2劑,三年之頑疾競獲痊愈。隨訪一年末見復發(fā)。(中醫(yī)藥學報1986;<5>,43)
按語:足太陽膀胱經(jīng)主一身之表,為人身之藩籬,攝衛(wèi)徹邪。今水濕內(nèi)盛,蓄于膀胱,氣化不振,則在表之衛(wèi)氣虛弱,失于固攝而見汗出。當此之時,務利膀胱水濕,復其氣化,以振奮衛(wèi)氣,則不補氣而肌表固,不止汗而汗自止矣。此經(jīng)病治腑之法也。
十六、血崩(功能性子宮出血)
張祥福醫(yī)案,楊某某,女,35歲,1978年5月12日診。思者素體肥胖,月經(jīng)過多,先后無定期,經(jīng)期7天,淋漓不絕,今日中午突然小腹劇痛,經(jīng)血暴崩如注,經(jīng)某醫(yī)院診治用止血藥、輸液等急救處理無效,轉(zhuǎn)請余診治。證見面色蒼白,四肢冰冷,頭汗如珠,口吐濁沫,小腹劇痛,喜按,舌質(zhì)淡胖嫩,邊有淤點,苔白微膩,脈澀。實驗室檢查:血紅蛋白6.5克,白細胞5200/立方毫米,中性65%,淋巴細胞30%,單核細胞2%*診斷:暴崩(功能性子宮出血),證屬痰濕中阻胞官。治以益氣止血,通陽利濕。
方擬五苓散加曬參10克、阿膠10克(烊化兌服)、三七10克(研末沖服)服2劑,5月14日復診;精神大振,四劑轉(zhuǎn)溫,血崩緩停,原方續(xù)服5劑,漏血盡止而愈(湖南中醫(yī)雜志1989;46>:19)
按語:患者素體肥胖,頭暈胸悶,口吐濁沫,舌胖苔膩,乃痰濕內(nèi)停之象。痰濕內(nèi)阻胞宮,沖任不固,而為血崩,治以五苓散通陽利濕,并加曬參、阿膠、三七以益氣養(yǎng)血止血,標本兼治,故獲良效。
十七、痄腮
姜曉醫(yī)案:袁某,男,11歲,1986年3月11日診;純喝涨笆几形猴L寒,納差,繼而發(fā)燒,體溫38、5℃,兩腮腫痛,惡心欲吐,不思飲食。曾服普濟消毒飲,病反加劇,昨夜體溫升至39.2℃,頭痛嘔吐,胸中煩悶?淘\:面色蒼白,兩腮腫痛,嘔吐頻作,吐出物盡為水液,吐后渴飲,水入復吐,且伴睪丸水腫,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脈滑數(shù)。診斷;療腮、水逆證。病機:瘟毒上結,水飲內(nèi)停。治法:通陽化氣,行水解肌。方藥;五苓散。
桂枝6克,茯苓、豬苓、澤瀉、白術各l0克。搗末,分作三次,水送吞服。
       1劑后不再嘔吐,脘腹覺暢,能進飲食,頭痛減輕,體溫38.2℃。繼用原方作湯劑,并加山豆根10克,魚腥草20克以解毒散結。2劑后,諸癥消失,腮腫亦平,惟精神稍差,飲食欠佳,隨用參苓白術散調(diào)理善后。(四川中醫(yī)1988;(4>;27)
按語:痄腮治以清熱解毒法多,而本案上有渴而欲飲,水入即吐;下有小便不利,睪丸水腫。顯系五苓散證,乃脾胃陽虛,水飲內(nèi)停所致。故治不宜再用常法,而徑用五苓散收功。
五苓散的臨床運用相當廣泛,本方略加變通,或與其他方劑合用,可以用來治療多種水邪蘊郁的病證。本方加茵陳,名為“茵陳五苓散”,治療濕邪而小便不利的黃疸證;本方加寒水石、生石膏、滑石,名為“桂苓甘露飲”,治療濕邪郁而化熱的小便不利,煩熱而口渴。本方去桂枝加人參、肉桂,名為“春澤煎:,治療年高體弱,正氣不足,中氣虛衰,腎功能不全而小便不利者;本方加蒼術、附子,名為“蒼附五苓散”,治療素體陽虛,寒濕內(nèi)生,證見腰眼發(fā)涼,兩足冷,腰腿酸重,小便不利等癥;本方合平胃散,名為“胃苓湯”,治療平素喜食厚味肥甘,久而濕濁內(nèi)停,而使胃脘脹滿,小便不利;本方加川核、木通、小茵香,是陳修園治療疝氣的經(jīng)驗方,臨床證明,凡疝氣而見小便不利,舌苔白滑者,用之甚佳。(《經(jīng)方臨證指南》1993:41—42)


-----------五苓神方其功神矣,常學常新,多看多得,謝謝樓主如此好文。

----------- 本帖最后由 bygzpf 于 2011/8/19 22:47 編輯 www.med126.com

五苓散主癥——苔白如霜,見用即效!
                --五苓散之應用
               案:有一青年軍人患尿閉,每天靠導尿解決,會診時見其脈緩,苔白如霜,辨證為水濕內(nèi)停,腎不化氣,故用五苓散治之,服一劑后不用導尿,而自行排尿了,病者自述服藥約二小時后自行小解,先排出一些氣,接著便有尿液排出,繼服三劑便痊愈出院。這個病例舌白如霜給我的印象很深,過去舌診的文獻很少提到這個問題,我認為此系水濕內(nèi)停之故。
   后來我又診治一病人,是海軍醫(yī)院請我會診的,病者因患眩暈癥屢治不效,我用除痰濕的辦法治療亦不見效,后來細為診察發(fā)現(xiàn)其苔白如霜,始憶起上一病例苔亦如此,即改用五苓散治療,十劑而瘥。

----------- 本帖最后由 bygzpf 于 2011/8/19 22:48 編輯 payment-defi.com/sanji/

五苓散的趣事

熟人老喬,年48歲,久未謀面,忽一日來造訪,見其面容憔悴、心神不定,細問之,方知近來工作壓力大,長年出差在外,又兼家中有事,忽患小便頻數(shù)之疾,每于夜間小便4-5次,影響睡眠,故精神不振,曾在外地一小醫(yī)院就診,懷疑他得了性病,要為他檢查治療,大有謀財之嫌疑,被老喬拒絕。自己疑為前列腺有問題,到醫(yī)院作B超未見異常,又查小便常規(guī),唯見潛血1+,鏡檢無異常,病已半年有余,我查其舌質(zhì)淡胖,苔白滑膩,問其小便每次量不多,小便后仍存尿感,但無尿熱、尿痛,口微渴,小腹有脹滿感,自覺小腹發(fā)涼,大便正常。我對他說,此為太陽蓄水證,病因已明,應該有療效,老喬雖不懂什么太陽蓄水之說,但素來信我,故任其用藥,我為之處方:
桂枝12豬苓26茯苓12白術10澤瀉8遠志10夜交藤20石菖蒲10茯神12四劑。并囑自購艾條,灸中極穴。
走后既無音信,三個月后,來醫(yī)院作常規(guī)查體,我問其病情,言服藥四劑,未用艾灸,既已痊愈,說:虧得找你,要不然非讓“他們”給宰一把不可,花錢不說,不知療效如何。
因有心情不舒,我加用了安神的藥物。

-----------我前幾天用過一次五苓散;颊卟“Y較多,其中有可不欲飲,小便不利,小便時前列腺疼。用方中,另用五苓散(散劑),每次兩勺;颊咧皇欠昧藘纱,第二天早晨告訴我,尿的很痛快,晚上告訴我尿的次數(shù)大幅減少,不再有痛感。
-----------
hply 發(fā)表于 2011/8/19 17:00
五苓神方其功神矣,常學常新,多看多得,謝謝樓主如此好文。

五苓散 的 使用醫(yī)(易)理 盡在下圖中  慢慢悟 才感覺出其中的奧妙





----------- 本帖最后由 bygzpf 于 2011/8/19 23:05 編輯 payment-defi.com

五苓散治療梅核氣案


黃某,女,26歲,2009-4-18初診。

口渴、咽中似有痰阻10天。

頗覺不適,欲熱飲,飲水再多仍不解渴,尿少,脈浮數(shù),咽中似有痰阻,咳吐不凈,舌質(zhì)正常苔白。

太陽經(jīng)邪未盡,水液氣化不利,治以五苓散原方:

桂枝30克,茯苓30克,澤瀉20克,豬苓30克,白術20克。3付。

一周后電話告知,服藥已愈。

按:本案五苓散證與梅核氣的合癥。陽虛證亦可出現(xiàn)口渴而喜熱飲,但不喜多飲且無脈浮,“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而咽中似有痰阻,即《金匱》咽中如有炙臠,未按半夏厚樸湯治療,分析雖有梅核氣癥狀,但可能是陽郁不能氣化蒸騰所致,符合一元論診治原則,遂不加治咽藥物,徑直用五苓散原方而兩病皆愈。

這個病例的主證是:渴而尿少,飲不解渴。當時用五苓散原方時,我心里還有些忐忑不安,我本人也沒想到其療效這樣快這么好,這就是經(jīng)方魅力啊。。。  






-----------謝謝樓主無私分享!
-----------今年母親外感愈后(不知其用藥),出現(xiàn)飲水不解渴狀,回家時就帶了點五苓散給她用,服藥末未有三天,身體消瘦下來,懷疑我給她吃了減肥藥,就停服了.暑期回去細問下知她幾年乘車就吐的暈車毛病亦隨之好了,想此該都是五苓散之功吧.
-----------學到很多東西。謝謝了。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