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有噦無呃。按《靈樞》治噦篇,以草刺鼻作嚏,嚏已無息,疾迎引之,立已。大驚之,亦已。推之即今外治呃逆之法。方書以干嘔與噦,妄擬咳逆。夫咳逆者,以咳嗽氣逆立名。呃者,胃氣不和,上沖作聲,聽聲命名,故曰呃逆。呃逆之癥,若身發(fā)寒熱,嘔逆作呃,此表邪傳少陽也。若見左脈浮緊,身熱無汗,羌活柴胡湯主之。若有汗,脈數(shù),小柴胡合清膽湯。若內(nèi)熱口渴,呃聲作止,時時汗出,唇焦便結(jié),右脈沉數(shù),此陽明里熱上沖也,干葛竹茹湯,竹茹清胃湯。若里熱便閉,六脈數(shù)大者,用瀉心湯,涼膈散。有下癥者,承氣湯。若胃熱兼虛者,人參橘皮竹茹湯。若中脘多痰,右脈滑大者,二陳竹茹加枳桔。有痰有火,脈沉而數(shù)者,梔連二陳湯加葛根、竹茹,或?qū)禍轮。若食滯中焦,氣口脈滑者,平胃保和散。若誤服寒涼,六脈沉遲,中焦凝滯者,宜大順飲溫中保和散。若陰火上沖而呃逆者。知柏四物湯。另有初起不發(fā)熱,口不渴,二便清利,六脈沉遲而見呃逆,此陰癥寒呃也,輕則理中湯,重則四逆湯,丁香柿蒂湯主治。
陽明中風(fēng),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干,不得汗,嗜臥,一身及面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后腫,刺之小瘥,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xù)浮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無余癥者,與麻黃湯。若不尿,腹?jié)M加噦者,不治。
陽明病,脈弦,少陽也。脈浮大,太陽也,腹?jié)M脅下及心痛,少陽癥也。鼻干不得汗,嗜臥,面目悉黃,有潮熱,時時噦者,陽明癥也。耳前后腫,刺之小瘥,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xù)浮,則用小柴胡湯,引陽明之邪,從少陽而出。脈但浮無余癥者,則以麻黃湯。
引陽明之邪,從少陽而出,如法治之。若原不尿,腹?jié)M反加噦者,不治。
陽明病,不能食,攻其熱必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以其人本虛,故攻熱必噦。
陽明不能食,有寒熱二條∶胃熱不能食,攻其熱則愈∶胃寒不能食,攻其熱必噦呃。下文申明二條。
又云∶脈浮而遲者,表熱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湯主之。若胃中虛冷不能食者,水飲則噦。
言陽明里寒不能食,不但寒涼而噦,即飲水亦噦。
傷寒噦而腹?jié)M,視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則愈。
言陽明胃實,噦而腹?jié)M,當(dāng)視前后何竅不利,以利之。
羌活柴胡湯
寒熱嘔苦,耳聾脅痛而呃,當(dāng)治少陽。見惡寒頭痛,即為少陽太陽,故以此方兼治太陽。
小柴胡湯 見寒熱。
少陽太陽呃逆,以前方發(fā)散。若無太陽表邪,竟以此方加竹茹、濃樸,即合清膽湯。
承氣湯 見大便結(jié)。
瀉心湯 見痞滿。
中焦有痰火,寒涼抑遏,每多呃逆。此方以黃連、干姜同用,調(diào)其里氣,佐以半夏,辛散痰涎。兼見嘔吐者,加竹茹、藿香;氣逆阻滯者,加枳殼、濃樸。
涼膈散 見發(fā)狂。
諸逆上沖,皆屬于火。故陽癥呃逆,熱而無滯,則以此方清之。若見下癥,加玄明粉。
人參橘皮竹茹湯
橘皮 竹茹 生姜 濃樸 半夏 甘草 人參 藿香
呃逆見表癥,散表;呃逆有痰火,用梔連竹茹湯、梔連二陳湯;冷熱不調(diào),用半夏瀉心湯。今因表邪已解,里無實熱,惟是胃虛呃www.med126.com逆,故以此方補胃和中。
二陳竹茹湯
胃熱呃逆,用涼膈散;冷熱不調(diào),瀉心湯;胃虛呃逆,人參橘皮湯。今以痰凝氣窒,故以二陳湯加竹茹、枳、桔。梔連二陳湯,加干葛、竹茹。
嘔吐呃逆,胃家痰火,故以梔連二陳湯,加竹茹清膽火,干葛宣揚胃熱,不惟治呃逆,且治嘔吐。
平胃散 見譫語。
胃家濕郁食滯,亦發(fā)呃逆。大抵右脈實大不數(shù),即為食滿呃逆,不可妄用寒涼。胃實者,此方加枳實、萊菔子、青皮;嘔吐,加半夏、藿香。
保和散 見胸滿。
濕郁食滯,用前方平胃散,必合保和散則功愈專。然必詳審所傷何物,加對病之藥,更效。
大順飲 見腹痛。
痰火呃逆,用梔連二陳,然皆胃無停滯者方可。若有食滯,又被寒冷抑遏,當(dāng)用縮砂、草蔻溫燥,以開寒凝,濃樸青皮辛payment-defi.com/yaoshi/散,以散滯氣,然后再合平胃保和。
此方即大順飲,加蒼術(shù)去青皮。平胃散加砂仁、豆蔻,善治胃家凝結(jié)停滯,然內(nèi)無燥熱可用。
理中湯 見腹痛。
陽癥呃逆,則用梔連二陳湯;陰癥呃逆,則用理中湯。虛陽上浮,加黃連以向?qū)А?/p>
四逆湯 見厥冷。
陰癥呃逆,四肢厥冷,急用此湯。
知柏四物湯
陰火呃逆,以此方斂而降之,此即滋陰降火法也。
丁香 柿蒂 人參 生姜
此治寒呃之方。今人以此治陽癥呃逆,大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