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論伏邪外發(fā)須辨六經形證
    

溫熱逢源:論伏邪外發(fā)須辨六經形證

傷寒緒論曰∶初發(fā)病時,頭項痛,腰脊強,惡寒,足太陽也;發(fā)熱面赤、惡風,手太陽也∶目疼、鼻干、不得臥,足陽明也∶蒸熱而渴,手陽明也;胸脅滿痛、口苦,足少陽也∶耳聾,及病寒熱往來,手少陽也;腹?jié)M、自利而吐,足太陰也;口干、津不到咽,手太陰也;脈沉細、口燥…

傷寒緒論曰∶初發(fā)病時,頭項痛,腰脊強,惡寒,足太陽也;發(fā)熱面赤、惡風,手太陽也∶目疼、鼻干、不得臥,足陽明也∶蒸熱而渴,手陽明也;胸脅滿痛、口苦,足少陽也∶耳聾,及病寒熱往來,手少陽也;腹?jié)M、自利而吐,足太陰也;口干、津不到咽,手太陰也;脈沉細、口燥渴,足少陰也;舌干、不得臥,手太陰也;耳聾、囊縮、不知人事,足厥陰也;煩滿、厥逆,手厥陰也。

醫(yī)略曰∶太陽之脈上連風府,循腰脊,故頭項痛,腰脊強;陽明之脈,挾鼻絡于目,故身熱,目疼,鼻干,不得臥;少陽之脈,循脅,絡于耳,故胸脅痛而耳聾;太陰脈布胃中,絡于嗌,故腹?jié)M而嗌干∶少陰脈貫腎,絡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厥陰脈循陰器,而絡于肝,故煩滿而囊縮。凡外感病,無論暴感伏氣,或由外而入內,則由三陽而傳入三陰∶或由內而達外,則由三陰而外出三陽。六經各有見證,即各有界限可憑。治病者指其見證,即可知其病之淺深。問其前見何證,今見何證,即可知病之傳變。傷寒如此,溫病何獨不熱。

素問熱病論、仲景傷寒論均以此立法,圣人復起,莫此易也。近賢葉氏,始有傷寒分六經,溫病分三焦之論,謂出河間。其實溫熱病之法,至河間始詳;至溫病分三焦之論,河間www.med126.com并無此說,其書具在,可復按也。厥后吳鞠通著溫病條辨,遂專主三焦,廢六經而不論。殊不知人身經絡,有內外淺深之別,而不欲使上下之截然不通也。其上焦篇提綱云∶凡溫病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陰。試觀溫邪初發(fā)者,其果悉見上焦肺經之見證乎,即或見上焦之證,其果中下焦能絲毫無病乎?鞠通茍?zhí)撔脑\視,應亦自知其說之不可通矣。況傷寒溫熱,為病不同,而六經之見證則同;用藥不同,而六經之立法則同。治溫病者,烏可舍六經而不講者哉。

附錄醫(yī)悟

表證∶發(fā)熱、惡寒,身痛,四肢拘急、喘。

太陽經證頭痛、項脊強、脈浮、脈伏。

陽明經證∶目痛、鼻干、唇焦、漱水不欲咽、尺寸俱長。

少陽經證∶耳聾、胸滿、脅痛、目眩、口苦、苔滑、脈弦。

半表里證嘔吐、寒熱往來、頭汗、盜汗。

太陰經證∶腹微滿、脈沉實、自利。

少陰經證∶口燥咽干而渴、咽痛、下利清水payment-defi.com/yishi/、目不明。

厥陰經證∶少腹?jié)M、囊縮、舌卷、厥逆、消渴。

太陽腑證∶口渴、溺赤。

陽明腑證∶潮熱、譫語、狂亂、不得眠、自汗、手足汗、便閉。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