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先生∶有小兒中夾食傷寒候。大熱嘔逆,肚膨,上渴泄瀉。此候因與物食所傷,而五臟結(jié)實所得。治者,先用青金丹與下三、四次,(方見夾驚傷寒門中,)方下醒脾散、(有二方,一方見胃氣不和門中,一方見慢脾風門中。)勻氣散與服(方見胃氣不和門)中。如有咳嗽,即下麥湯散(方見夾驚傷寒門中),調(diào)理治之,即愈。
漢東王先生《家寶》云∶夾食傷寒并單有積證候稍異。如從膝下冷者,為單有積,必潮熱,宜取之,即補。如膝下熱者,并渾身熱、面色青,則是夾食傷寒,須先理傷寒,后取之。以上病證并在審度用藥,無不應驗。
漢東王先生《家寶》夾食傷寒病癥云∶夾食傷寒者,面青吐逆,渾身發(fā)熱;或發(fā)渴、煩躁頭疼,宜用水精丹取之(方見本門),至天明須取下;準前用觀音散三、二服補之(方見胃氣不和門中),后下薄荷散三、二服方見本門解其寒氣。如漸有退候,恐余熱未退,宜進七寶輕青丹三二服(方見單傷寒門中),間以人參散三、二服調(diào)之。(方見本門。)
《石壁經(jīng)》三十六種夾食傷寒候歌∶(《鳳髓經(jīng)》注云∶坯煎散表,方見夾驚傷寒門中。烏犀膏取方與《玉訣》同,見急慢驚風門中。)
夾食傷寒先自熱,內(nèi)中有物傷形節(jié)。面上紅斑有似丹,(《鳳髓經(jīng)》此三句仍云∶羨自有驚身有熱,邪更傷寒來相接,面上紅赤亦如丹。)開口時時生燥渴。先表方知醫(yī)有功,次取赤為神妙訣。微微取動一、兩行,臟腑調(diào)和自安悅。此因氣血弱,即所食物滯在脾胃,使肌肉上或面上如豆大或指面大赤斑點,主至夜間不眠,多渴?摧p重,先取其積,次和胃氣、退熱,再看證候調(diào)整。
《三十六種》內(nèi)夾食傷寒候云∶此候宜服白附子散。(方見夾驚傷寒門中。)
《小兒形證論》四十八候夾食傷候云∶此候面上有點子,多作疹。
《仙人水鑒》∶孩子傷寒與熱不同,有三、兩說。因奶寒亦號食傷寒;熱氣逼之為病傷寒。二途各使此方。
救療孩子食傷寒且療乳母法。
附子充湯煮黃雞,肉擘細姜蔥去www.med126.com皮,更入牙硝三二分,充湯早吃治孩兒。
上附子煎湯去滓,煮黃雌雞肉,入蔥白、payment-defi.com/rencai/姜、牙硝作羹,空心食之。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小兒夾食傷寒。又治蟲積、食積、胎積、驚積,惡物、食傷。水精丹方
天南星(一錢) 滑石(各生為末二錢) 水銀粉(秤半錢) 蕪荑(取仁,一百片) 巴豆(五十粒,去殼,不去油)
上先研巴豆令極細,次下蕪荑仁復研,方入眾藥,研令極勻,以爛飯為丸如○大。每服三丸、五丸,以歲數(shù)加減。米湯泡生蔥吞下,服時須令嬰孩小兒空心,不可吃乳食,稍饑方可進藥。如膈上有物食,勢須吐出。
如膈下有食,方得轉(zhuǎn)瀉。切忌生硬米實、肉食等物,近夜臨臥服尤佳。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小兒夾食傷寒,又治夾驚傷寒、溫壯等。薄荷散方
杜薄荷(半兩,去粗梗、取嫩者) 羌活 全蝎(炒) 麻黃(去節(jié)) 僵蠶(直者去絲,炒) 天竹黃(各一分)
甘草(半分,炙) 白附子(半錢)
上為末。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四、五歲一錢,以水一藥注或半銀盞,煎十數(shù)沸服。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夾食傷寒取下,欲補虛、調(diào)胃氣、進乳食、止吐瀉。人參散方
人參 蓮肉(去心,焙) 茯苓(各一分) 黃 (半兩,槌,蜜水拌炙) 甘草(炙,二錢)
上為末。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四、五歲一錢,以水一藥注或半銀盞,入棗子半片,煎十數(shù)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