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評估(clinical assessment )是指心理評估(psychological assessment)在臨床的應用。心理評估與心理測驗(psychological testing)或心理測量(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相聯(lián)系,但有一定區(qū)別。心理評估是將心理品質(zhì)水平做出全面的鑒定,常需要采用一套方法,包括非正式的評估方法(如觀察)和正式的方法(如晤談、評定量表、調(diào)查表、問卷和心理測驗)來進行。心理測驗包括在心理評估之中。
凡與人交往就要有評估活動。實際上,醫(yī)生與病人一開始接觸,就對其步態(tài)、面部表情、說話聲調(diào)等各方面進行觀察,以得到對于診斷有用的信息。這些可以稱為非正式的評估。此外,在臨床上,還有一些按照既定計劃進行的評估,稱之為正式評估。
臨床心理評估有如下三方面的意義:
(一)作決定
臨床心理醫(yī)生在確定診斷、制訂治療方案、向來訪者或病人提出忠告或建議等時,都只能在心理評估之后才能進行。
(二)形成印象
評估的第二個意義是使臨床醫(yī)生形成對來訪者或病人的印象。印象的正確與否,取決于評估時獲得的信息。第一印象很重要,因其形成后常很牢固。研究表明,三次晤談后形成的印象與第30次晤談時的相關極高。社會心理學家也指出,第一印象往往有“貼標簽”作用。一方面說明第一次印象的重要,同時也說明作出正確評估的意義。
(三)核實假說
通過觀察和其它途徑將各種渠道來的信息綜合成整體,形成一個初步假說,再通過臨床心理評估加以核實和修正,以便形成新的假說。例如通過觀察和對一般情況的了解,認為某病人可能有神經(jīng)心理學方面的障礙。有了這一初步假說后,可進行神經(jīng)心理測驗。如測驗結(jié)果不支持初步形成的假說,可結(jié)合進一步觀察及測驗操作分析,提出新的假說。
評估的正確性有賴全面和可靠的信息,信息不僅要全面,而且還要善于分析利用。信息來源大致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被評估者(來訪者)
晤談中來自被評估者的主觀信息非常重要。但這些信息并非全都可靠,有時會有意無意地提供虛假信息。個性和需要不同時,提供的信息可能有偏差。例如有人喜歡夸大自己的困難和痛苦,有人則加以縮;個人需要不同時,甚至可提供虛假信息,例如為了推卸法律責任或索取賠償而故意夸大自己的無能。因此,必須對這些信息加以分析。
(二)調(diào)查知情人和有關人
知情人包括親屬、朋友、老師、領導、同學或同事等。在婚姻咨詢時,配偶是有關人。從他們那里可以獲得客觀信息?陀^信息與主觀信息一樣有用,同樣也不一定都可靠,必須加以分析。由于知情人與當事人的關系不同,知情人的判斷能力不一以及知情人的個性特點等,都會影響所提供信息的客觀性。一般來說,父母溺受兒女時會夸大優(yōu)點,忽視缺點;智力低的人常常高估別人的能力;有憂郁情緒的人,往往觀察不出他人的憂郁情緒;自我www.med126.com中心者對別人的要求過高。
(三)在自然條件下對行為進行觀察
自然條件是指生活環(huán)境,與特殊的實驗環(huán)境相對而言。一方面觀察一般情況下的行為。另一方面觀察特殊情況時的反應。個性特點或適應方式有時在一般情況下可以觀察到,有時在特殊情況下表現(xiàn)更明顯。可以直接觀察,也可間接進行。由于評估者與被評估者接觸時間有限,還可以詢問在場的其他人。
(四)在標準情境中進行觀察
標準情境是指在晤談時或進行測驗等時的情境。所謂標準,是指被評估者處于醫(yī)院或診所的診室里。每個被評估者都接受相同的接待和刺激。如果是進行測驗,則提問的內(nèi)容、提呈的方式等都有規(guī)定。這種環(huán)境是人為的,非自然的。但在此種條件下的行為表現(xiàn)同樣有用。由于處于標準條件下,所觀察到的結(jié)果有可比性,從某種意義上講,更有科學性。在自然條件下進行觀察常需與被評估者接觸較長的時間;而在標準情況下只需有限時間。在自然條件下進行觀察,需要評估者更為敏感和有更深的洞察力。標準情境時,因為許多變量受到控制且有一定程序,而且在設計標準情境時也盡量模擬自然情境,因此,觀察也是有效的。此外,在測驗中還可設計“特殊”情境,例如由一種測驗方式轉(zhuǎn)向另外一種時,就可以觀察當事人的應變能力;在作業(yè)難度增加時,可以觀察他們對待困難的態(tài)度和解決困難的方式。有時可以有意敦促受試者,人為設置“危急”情境以觀察其反應(即所謂加壓法)。對測驗結(jié)果的分析,也屬于觀察的內(nèi)容。
因評估對象和目的不同,評估payment-defi.com/zhuyuan/過程的分段可有不同,但一般可分成四個階段。
1.準備階段 了解被評者的問題(閱讀申請單),與申請人商定評估手段和步驟。
2.信息輸入 信息輸入是指通過調(diào)查、觀察、晤談以及問卷、評定量表和心理測驗等收集有關的信息。
3.信息加工 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作出分析、然后進行解釋。
4.信息輸出 在以上各階段工作的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建議要針對申請人的要求。在評估過種中發(fā)現(xiàn)新問題時,對新問題的解決辦法也包括在建議之中。
此外,還有隨訪階段雖然不列在上述過程中,但是也很重要。這是因為要了解所提出的建議是否符合實際情況,能否取到應有的效果,便要進行隨訪,并將結(jié)果記錄于個案材料中。根據(jù)這些隨訪信息,核實自己的判斷,糾正評估不確切處和錯誤。
好的評估者應具備兩方面的主要條件,即專業(yè)知識和心理素質(zhì)。
1.專業(yè)知識 臨床心理評估,大致可分為能力評估、人格評估、精神狀態(tài)評估等。要對這些內(nèi)容進行評估首先要對其有充分的認識。例如要評估能力,就要對其組成部分如智力、記憶能力等有足夠的知識。以智力為例,還要對它的性質(zhì)、結(jié)構(gòu)、發(fā)展以及智力與疾病的關系等有充分的了解;對記憶來說,在未了解記憶的性質(zhì)、種類、機制以及記憶障礙的各種形式與疾病的關系時,一則不會正確評估,二則也無法解釋結(jié)果。
為了認識評估對象,還要掌握評估技術(shù)。要精通多種測驗手段,并具有對結(jié)果的分析能力和應用結(jié)果的能力。
2.心理素質(zhì) 良好的評估者要具備適合本工作的一些心理品質(zhì),如:
(1)敏銳的觀察能力:心理評估要善于觀察表情。除面部表情外,姿勢、聲調(diào)等的表情作用也不可忽視。人類表情方式有許多共同性,但不同民族和不同個體之間也有差異。有人認為東方人的表情比西方人含蓄。有人喜怒哀樂不形于色;在某些病理情況下會出現(xiàn)特殊的表情,這些在觀察中都是應該注意到的。
(2)通情(empathy):指能分享他人的情感,或者說能設身處地,懂得別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不通情的人,無法做到對被評估者的同情。
(3)智力:形成概念、理解“弦外之音”、善于利用線索以及利用經(jīng)驗,這些都是作為一個心理評估工作者所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質(zhì),而這些又都是智力的內(nèi)容。
(4)自知之明:只有認識自己才能認識他人。要做到無偏見,處理事物時不盲目自信,也不輕信盲從,才能做到恰如其分地評估。
(5)社交技能:情緒穩(wěn)定、有獨立性、受人歡迎、對人有興趣方可成為好的評估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