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及(《本經(jīng)》)
白及為蘭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塊莖。野生或栽培。主產(chǎn)于貴州、四川、浙江、湖南等地。原植物生于山野、山谷較潮濕處。喜溫暖濕潤(rùn)氣候,不耐寒,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較為陰濕的砂壤土、夾沙土、腐殖土最宜生長(zhǎng)。味苦、甘、澀,性微寒。入肺、肝、胃經(jīng)。功效收斂止血、消腫生肌。臨床用名白及。
【本草匯言】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味苦,平。主治
癰腫,惡瘡,敗疽,傷陰,死肌,胃中邪氣,賊風(fēng)鬼擊,痱緩不收。
《名醫(yī)別錄》:味辛,微寒,無毒。除白癬疥蟲。
《藥性論》:使。能治結(jié)熱不消,主陰下痿,治面上 皰,令人肌骨。
《日華子本草》:味甘,辛。止驚邪,白邪,癇疾,赤眼,癥結(jié)發(fā)背,瘰瀝,腸風(fēng),
痔瘺,刀箭瘡,撲損,溫?zé)?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http://payment-defi.com/tcm/2009/20090113023953_78096.shtml" target="_blank">瘧疾,白痢,滿火瘡,生肌止痛,風(fēng)瘴。
《開寶本草》:味苦、辛,平、微寒,無毒。除白癬、疥蟲。
《本草圖經(jīng)》:今醫(yī)家治金瘡不瘥及癰疽方多用之。
《本草衍義》:
白蘞、白及,多見于斂瘡方中。二物多相須而行。
《湯液本草》:苦甘,陽中之陰。味辛苦,平,微寒,無毒。
《珍》云:止肺澀,白蘞治證同。
《本草》云:主癰腫惡瘡、敗疽,傷陰死肌,胃中邪氣,賊風(fēng)鬼擊,痱緩不收,白癬疥蟲。
《藥性論》云:使。治熱結(jié)不消,主陰下痿,治面上 。
《本草發(fā)揮》:白及與白蘞同。潔古云:白及苦甘,陽中陰也。
止肺血,澀與白蘞同。
《本草綱目》:白及性澀而收,得秋舍之令,故能入肺止血,
生肌治瘡也。宋洪邁《夷堅(jiān)志》記之,邁赴任洋州,一卒忽苦咯血,甚危,用此救之,一日即止也。
《本草經(jīng)疏》:白及,《本經(jīng)》味苦平!秳e錄》加辛,微寒。李當(dāng)之大寒。日華子加甘。東垣亦微寒,謂其性澀。陽中之陰,收也。辛為金味,收為金氣,其為得季秋之氣,而兼金水這性者哉,宜乎入肺理傷有奇效矣?嗄苄篃,辛能散結(jié),癰疽皆由榮氣不從,逆于肉里所生,敗疽傷陰死肌皆熱壅血瘀所致,故悉主之也。胃中邪氣者,即邪熱也。賊風(fēng)鬼擊,痱緩不收,皆血分有熱,濕熱傷陰之所生也。入血分以泄熱散結(jié)逐腐,則諸證靡不瘳矣。
簡(jiǎn)誤:癰疽已潰,不宜同苦寒藥服。
《本草蒙筌》:味苦、辛、氣平、微寒。陽中之陰。無毒。畏
杏仁。名擅外科,功專收斂。不煎湯服,惟熬膏敷。除賊風(fēng)鬼擊,痱緩不收;去潰瘍敗疽,死肌腐肉。敷山根額之下,鼻之上。止衄,涂疥癬殺蟲。
《本草乘雅》:白及,白,金;及,至也。金至斯堅(jiān),故主癰腫瘡疽,死肌痱緩,不但堅(jiān)形,亦可堅(jiān)藏。填肺生葉,填脈生血,堅(jiān)固歸金,金歸地大故也。
《景岳全書》:味苦澀,性收斂,微寒。反
烏頭。能入肺止血,療肺癰肺痿。治癰疽敗爛惡瘡,刀箭湯火損傷,生肌止痛,俱可為末敷之。凡
吐血不能止者,用白及為末,米飲調(diào)服即效。
《本草備要》:澀,補(bǔ)肺,逐瘀生新。
味苦而辛,性澀而收。得秋金之令,入肺止吐血,《摘玄》云:試血法,吐水內(nèi)浮者肺血也,沉者肝血也,半浮沉者心血也。各隨所見,以
羊肺、肝、心蘸白及末,日日服之佳。
肺損者能復(fù)生之。以有形生有形也。人之五臟,惟肺葉損壞者可以復(fù)生。臺(tái)州獄吏憫一重囚,囚感之云:吾七犯死罪,遭刑拷,肺皆損傷,得一方用白及末米飲日服,其效如神。后囚凌遲剖開胸,見肺間竅穴數(shù)十,皆白及填補(bǔ),色猶不變也。治跌打折骨,酒服二錢。湯火久傷,油調(diào)末敷。惡瘡癰腫,敗疽死肌。去腐逐瘀生新,除面上 皰, 音干,去聲,面黑氣。皰音炮,面瘡也。涂手足皴裂,令人肌滑。
紫石英為使。畏杏仁。反烏頭。
《本經(jīng)逢原》:苦,辛,平、微寒,無毒。反烏、附。
白及性澀而收,得秋金之氣,故能入肺止血,生肌治瘡!侗窘(jīng)》主敗疽傷陰死肌,皆
熱壅血傷,胃中邪氣,亦邪熱也。賊
風(fēng)痱緩,皆血分有熱,濕熱傷陰所致也。其治吐血咯血,為其性斂也。用此為末,米飲服之即止。試血法:吐水盆內(nèi),浮者肺血,沉者肝血,半浮半沉者心血。各隨所見,以羊肺、肝、心煮熟,蘸白及末,每日食之。其治金瘡及癰疽方多用之。
《本草崇原》:白及氣味苦平,花
紅根白,得陽明少陰之氣化。少陰主藏精,而精汁生于陽明,故主治癰腫惡瘡,賊風(fēng)痱緩諸證。
《本草求真》:[批]入肺澀血散瘀。
白及專入肺。味苦而辛,性澀而收,微寒無毒。方書既載功能入肺止血,又載能治跌撲折骨,湯火灼傷,惡瘡癰腫,敗疽死肌,得非似收不收,似澀不澀,似止不止乎。不知書言功能止血者,是因性澀之謂也。血出于鼻是由清道而至,血出于口是由濁道而來,
嘔血出于肝,吐血出于胃,痰帶血出于脾,咯血出于心,唾血出于腎!墩吩疲涸囇ǎ滤畠(nèi)浮者肺血也,沉者肝血也,半沉半浮者心血也。服白及須隨所見,以羊肺肝心同服者佳。書言能治癰腫損傷者,是因味辛能散之謂也。此藥澀中有散,補(bǔ)中有破,故書又載去腐逐瘀生新。至云重囚肺有白及一事,因剖而見,色猶不變。雖云肺葉損壞可以復(fù)生,然終涉于荒唐,未可盡信。臺(tái)州獄吏憫一重囚,囚因感之云:吾七犯死罪,遭刑拷,肺皆損傷,得一方,用白及末米飲日服,其效如神。后囚凌遲,剖開胸,見肺間竅穴,皆白及填補(bǔ),色猶不變也。手足皴裂,面上黑皰,即面瘡。并跌打損傷,酒調(diào)服。燙火灼傷,油調(diào)敷。用治亦效。
《得配本草》:反烏頭。
苦,澀,微寒。入手太陰經(jīng)。治肺傷吐血,敷
手足皸裂,湯火灼傷,金瘡疥癬,惡瘡癰毒,敗疽死肌,去腐生新。
得
羊肝蘸末,治肝血吐逆;得酒調(diào)服,治跌打
骨折。配米飲,止肺傷吐血;配榴皮、艾、醋,治
心痛;配黃絹、
丹皮,補(bǔ)脬破損,和津。敷山根上,止
鼻衄。仍以水服一錢。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百種錄》:味苦,平,主癰腫,惡瘡,敗疽傷陰,死肌,解毒生肌。胃中邪氣,養(yǎng)血驅(qū)邪。賊風(fēng)鬼擊,痱緩不收。和筋逐風(fēng)。
此以質(zhì)為治,白及氣味沖淡和平,而體質(zhì)滑潤(rùn)又極粘膩。入于筋骨之中。能和柔滋養(yǎng),與正氣相調(diào),則微邪自退也。
《本草新編》:白及,味苦、辛,氣平、微寒,陽中之陰也。
入肺經(jīng)。功專收斂,亦能止血。敗癥潰瘍、死肌腐肉,皆能去之。敷山根,止衄血。涂疥癬,殺蟲。此物近人皆用之外治,殊不知其內(nèi)治更神,用之以止血者,非外治也。將白及研末,調(diào)入于
人參、歸、芎、
黃芪之內(nèi),一同吞服,其止血實(shí)神。夫吐血未有不傷胃者也,胃?jìng)麆t血不藏而上吐矣。然而胃中原無血也,血在胃之外,傷胃則胃不能障血,而血入于胃中,胃不藏而上吐。白及善能收斂,同參、芪、歸、芎直入胃中,將胃中之竅斂塞,竅閉則血從何來,此血之所以能止也。況白及又不止治胃中之血,凡有空隙,皆能補(bǔ)塞。烏可徒借外治,而不亟用以內(nèi)治乎。
《本草分經(jīng)》:苦、辛,平,性澀。入肺。止吐血,去瘀生新。肺損者能復(fù)生之。治跌打湯火傷及瘡癰。
【現(xiàn)代藥理研究】
1. 白及有明顯的止血作用,起效快,療效可靠。
2. 白及對(duì)實(shí)驗(yàn)性胃、十二指腸穿孔具有治療作用。
3. 白及在體外實(shí)驗(yàn)中具有抗菌作用。
4. 白及具有代血漿作用。
5. 白及具有預(yù)防腸粘連作用。
6. 白及塊莖含有粘液質(zhì)多糖,具有抗癌作用。
7. 白及膠可用作藥用輔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