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園丁)
歌曰:
當今運氣,厥陰司天,少陽在泉,風火相煽,貽害肝膽。甲午年始,少陽當值,厥陰輔之,又三十年。若治少陽,
小柴胡湯,宣膽解郁,補脾和胃,清熱瀉火,除濕化痰。
芍藥當歸,功在厥陰,舒肝解郁,滋肝平木,養(yǎng)血活血,補虛則安。
竹茹枳實,清熱化痰,兼樞少陰,又可溫膽。再加
白術,名逍遙㪚,肝脾同治,樞機斡旋。道遵岐黃,法從仲景,方依
傅山,道法自然。但有一證,不必悉俱,因證變化,祛病延年。若治未病,無證亦用,風火之年,更需防范。此乃天時,天人相應,故為正法,不可等閑。當今病人,心神不定,肝膽苦累,橫克脾胃,腎氣不藏,龍雷飛揚,上忤心神,木火刑金,病在五藏。依此思路,觀其形證,病難逃遁。
小柴胡湯: 柴胡、
黃芩、
半夏、
人參、生
姜、
大棗、
甘草。
仲景原本是為治療少陽病而立,
凡邪氣侵犯少陽,氣機郁勃不疏,肝膽疏泄不利,陽經(jīng).html" target="_blank" >少陽經(jīng)腑功能失常,則為少陽病。 少陽包括足少陽膽與手少陽三焦,應時在春,五行屬木,稟條達疏泄之性,具啟陳致新之能,所以少陽之氣喜條達而惡抑郁,喜疏泄而惡凝滯,有如春氣之升發(fā)而萬物生,則少陽之氣對于人體周身氣機的運動有促進并調(diào)節(jié)的作用。所以少陽為樞,能為人體表里陰陽、內(nèi)外上下、氣血津液、脾胃三焦之樞,能樞轉(zhuǎn)周身氣機的升降出入運動,促進氣血津液的運行。如果少陽受邪,不但使少陽經(jīng)腑功能失常而為病,而且每因少陽氣郁不疏,樞轉(zhuǎn)無力,使得周身氣機動亦因之而郁,內(nèi)外上下之氣不通,氣血津液不行,則
諸病生焉。小柴胡湯具解郁利樞之能,有推陳致新之功,善開少陽氣郁以利樞機之用,所以,小柴胡湯為少陽樞機之劑,實乃仲景開郁利氣之首方。(四逆散則為少陰樞機之方) 凡病及少陽,與少陽氣郁,樞機不利有關,見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等證,皆能用小柴胡湯治療。所以仲景指出:“
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不可以此而非小柴胡湯為治療少陽病的主方,亦不可以彼而非小柴胡湯解郁利樞的作用。一般總把小柴胡湯的治療作用說成是和解少陽,但“和解少陽”四個字決不能概括小柴胡湯治療作用的方方面面。從小柴胡湯的組方來看,其中的藥物可以分為三組:一是柴胡配黃芩。柴胡微苦寒,感一陽春升之氣而生,能直入少陽,升足少陽之清氣,既解少陽經(jīng)中之邪,又能疏利肝膽氣機而推動六腑之氣,具有推陳致新的作用,黃芩苦寒,善于清泄少陽膽腑火熱。柴芩相配,一升一降,經(jīng)腑同治,能使少陽氣郁得達,火郁得發(fā),郁開氣活,則樞機自利。二是
生姜配半夏,既能和胃止嘔,又因為姜、夏味辛能散,有助于柴胡疏解少陽之郁滯。三是人參、大棗與甘草相配,味甘補中,一方面能鼓舞胃氣以助少陽樞轉(zhuǎn)之力,另一方面還能預補脾胃之氣,以杜絕少陽邪氣內(nèi)傳之路。全方既有祛邪之品,又有扶正之藥,集寒熱補瀉于一體之中,具有升達少陽生氣,疏解肝膽氣郁的作用,能開郁調(diào)氣而利升降出入之樞。樞轉(zhuǎn)氣活,則內(nèi)外上下、表里陰陽之氣得以通達和利,氣血津液隨之周流而布達于身形各部,從而氣機調(diào)暢,藏腑安和。
綜觀《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凡用小柴胡湯治療者共二十條,歸納起來,其治療范圍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少陽病,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及口苦,咽干,目眩等;
2、少陽病兼太陽表證;
3、少陽病兼陽明里證;
4、少陽病兼脾家氣血不和;
5、厥陰病外出少陽;
6、陽微結(jié)證;
7、傷寒解后,更
發(fā)熱或胸滿
脅痛;
8、
熱入血室證;
9、
黃疸病,
腹痛而
嘔吐;
10、外感熱病,嘔而發(fā)熱者;
11、婦人產(chǎn)后郁冒證。
可見,小柴胡湯治療范圍之廣,是任何方劑所不能比擬的。若能
領悟少陽為樞之奧義,掌握小柴胡湯
解郁利樞的作用,反復實踐,逐漸體會,即可以執(zhí)柴胡劑而治百病,起沉疴,去頑疾。因此說,小柴胡湯擅開肝膽之郁,故能推動氣機而使六腑通暢,五藏安和,陰陽平衡,氣血諧和,其功甚捷,而其治又甚妙。
無麻桂而能發(fā)汗,無硝黃而能通便,無苓術而能利水,無常山、草果而能治瘧。所謂不跡其形而獨治其因,郁開氣活,其病可愈。
少陽膽之功能:
《
黃帝內(nèi)經(jīng)·六節(jié)藏象論》曰:“凡十一藏,皆取決于膽也!
何意?
簡單來說,若是由心、心胞、肝、脾、肺、腎和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組成一個公司,有一個總裁,那就是膽。當然,心中之神是董事長。
膽在子時最先啟動旺相,其它十一條正經(jīng),每一經(jīng)每天一次的旺相值日運動,其開始和結(jié)束,都是從膽經(jīng)的運動、旺相開始,受膽經(jīng)啟動而開始它們自己的運動。膽的運動正常,則人就會有膽有識,作出正確決定。 膽的主要功能有:
1、主少陽春升之氣:《素問·四氣調(diào)神大論》曰:“春三月,此為發(fā)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少陽之氣生發(fā)正常,肝木才能興旺茂盛。 2、主決斷: 《素問·靈蘭秘典論》曰:“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 膽氣不及,則膽小如鼠;膽氣太過,則膽大包天;膽氣中正正常,才能作出最佳決斷。
3、藏精(膽汁)以助胃之消食,此乃甲木疏戊土。然而肝膽相照,故膽汁的生成與排泄有賴于肝的正常疏泄功能。4、
柴胡,宣膽之專藥,非此則無它!
紅樓夢第八十三回言:“非柴胡不足宣少陽甲膽之氣”,此言不虛。
小柴胡湯主證:
口苦、咽干、目眩;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喜嘔,默默不欲食。
氣血虛弱,不能衛(wèi)外,腠理疏松,外邪乘虛而入,邪正紛爭于半表半里,致陰陽失調(diào)。陽盛則熱,陰盛則寒,寒熱交替出現(xiàn),故見寒熱往來;少陽膽經(jīng)循于兩脅,“正邪相搏,結(jié)于脅下”,經(jīng)氣不利,故苦于胸脅滿(此胸滿必同時有脅滿);肝膽之氣不舒,郁而乘脾,不能健運,故見默默不欲飲食;郁而乘胃,導致
胃氣上逆則喜嘔;郁而生熱,上擾心神則煩;膽汁味苦,上蒸則致口苦;熱而傷津致咽干;足少陽膽經(jīng)起于目銳眥,且膽與肝相表里,肝開竅于目,少陽邪熱循經(jīng)上干空竅,故致目眩。
小柴胡湯類方:
仲景《傷寒論》,立小柴胡湯,主傷寒六經(jīng)少陽證。
三陽經(jīng)中,太陽為開,陽明為闔,而少陽則具有樞轉(zhuǎn)、宣通、升發(fā)和疏調(diào)的作用,故稱之為“樞”。
少陽之“樞”,一則可以樞轉(zhuǎn)邪氣,將陽明之邪或少陽之邪樞轉(zhuǎn)到太陽而解;二則可以條暢氣機,使其歸于暢達;三則可以疏調(diào)水道,使三焦通利,水液代謝順暢。
若少陽樞機不利,樞轉(zhuǎn)功能失常,則氣機不利,水道不調(diào),或氣機因郁而滯,久而致氣機郁結(jié),或水液代謝紊亂,久而致水停為患。
少陽病以樞機不利為主,導致膽經(jīng)氣機和三焦水道不暢。氣機不利,
輕則“郁”,重則“滯”,久則“結(jié)”故有小柴胡湯證(治郁)、大柴胡湯證(治滯)與柴胡加芒硝湯證(治結(jié)),是由郁到滯再到結(jié)的一個病變過程;而水道不暢則出現(xiàn)柴胡桂枝干姜湯證。氣機不利以氣郁為主,但也涉及到水道的不暢,故氣郁證亦可見水郁的小便不利或口渴;而水道不暢也同樣會影響到氣機,故水郁證亦有氣郁的胸脅滿微結(jié)、往來寒熱的表現(xiàn)。若氣郁或水郁失于治療或治療不當,導致膽經(jīng)氣機和三焦水道失調(diào),邪氣彌漫于三焦表里內(nèi)外,則形成
氣水同郁的柴胡龍骨牡蠣湯證。
可見,
氣郁、水郁和氣水同郁三種既相似又不同的柴胡類證是少陽病的主要證候,反映了少陽樞機不利的病機,氣郁、水郁雖同是樞機不利,但各有所側(cè)重,而
氣水同郁則更加明確地反映了少陽樞機的病變機理。 小柴胡湯今用:當今,因氣候環(huán)境、情志因素、飲食問題等等導致膽郁癥越來越多,故小柴胡湯可大顯神方之威,加減變化,可統(tǒng)治百病。
小柴胡湯,堪稱當今天下第一神方也!
“無癥狀可辨小柴胡”,病情復雜無從入手,八法中只有和法適合。 和法是通過和解或調(diào)和的作用以祛除病邪為目的的一種治法。人體辨證有陰陽、表里、虛實、寒熱八綱之說,和法就是使其無所偏。小柴胡湯是和法的代表方劑。
有報道稱,小柴胡湯能夠治療
腫瘤。其實,它不是一個直接抗癌細胞的方子,但它可以調(diào)暢情志,促進五藏六腑的新陳代謝。新陳代謝正常,水液代謝也會正常,就不會生痰,不會生濕,不會生瘀,所以就沒有癌癥生長的溫床。另外,人心情愉快,整個人的精神放松,所謂免疫機能,也就是正氣,就會旺盛,《黃帝內(nèi)經(jīng)》言“正氣內(nèi)存,邪不可干”。所以,正因為小柴胡湯可以調(diào)暢整個人體的代謝,可以有助于調(diào)暢人體精神情志,就使癌癥失去生長的溫床。
小柴胡湯源流:仲圣小柴胡湯,來源于《輔行訣》大陰旦湯,去芍藥即是;而《輔行訣》則源于《湯液經(jīng)法》。
大陰旦湯既治外感(天行熱病),又治內(nèi)傷發(fā)熱,功能強于小柴胡湯。仲景取大陰旦湯去芍藥,冠名小柴胡湯,主治外感六經(jīng)少陽病,隨證加減亦兼治內(nèi)傷。
俗言“肝膽相照”,在五藏六腑中,只有肝和膽,合在一處,膽位于肝的中間,肝有變動,膽也有變動,膽有病,肝隨之也有病。肝性喜溫,膽性喜涼。其它的藏與腑都分為兩處,有的一個在上,另一個在下;有的左右各一,通過經(jīng)絡相互貫通,靠筋膜互相連接而已。
膽與肝互為表里;少陽與厥陰均為半表半里,一陰一陽,所病特征相似,往往寒熱并見。
大辛大熱和大苦大寒的藥合用組方,這是陰經(jīng).html" target="_blank" >厥陰經(jīng)用藥的規(guī)律,所以厥陰主方
烏梅丸是寒熱并用的典范,而少陽主方小柴胡湯,則是寒熱并用的開端。
小柴胡湯變通:由于仲景生活在第48甲子的太陽、太陰大司天時代,而今已是第79甲子的厥陰、少陽時代,并處下元時期。所以,須對小柴胡湯之方的構(gòu)成及藥量進行變化,才能適合今人。故使用傅青主所變通之方(或可去姜、棗,但加
陳皮、
茯苓)。此方內(nèi)嵌了二陳湯,強化了化痰祛濕功能;減少了藥量,是緣于時值下元。
對下元生人,萬不可大劑量用藥(參、芪、歸、地等補藥類尚可,但需辨明病機),否則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特別是,當今時空下,大劑量使用陽藥、苦寒藥無異于殺人矣!
變通后小柴胡湯如下: 柴胡一錢黃芩一錢人參五分半夏一錢甘草一錢 茯苓二錢 陳皮五分 (生姜、大棗)
(方中用藥量主要針對下元生人參考,中、上元生人視情況增加)
方中用七寓意:
仲景所列主證共七項。七之數(shù),火之成數(shù)也(地二生火,天七成之),或寓意小柴胡湯乃治火之方。藥味:亦七味藥,亦或寓意同上。關于用藥量:李時珍曰:“古今異制,古之一兩,今用一錢可也”。傅青主云:“然國初上元生人,稟賦最壯,或非用一兩不效。當今下元用一錢可也,萬不可用一兩!
小柴胡湯變化擴展:
1、加竹茹、枳實,嵌入溫膽湯。竹茹、枳實能降膽、胃、肺之氣,加強了降氣化痰之力。胃不降,則心丶肺丶膽均不能降(中氣為樞)。
溫膽湯主治少陽痰熱上沖,正對應當今之時空,故現(xiàn)在溫膽湯證很多。其主要癥狀是:
頭暈目眩,或疼痛,
失眠,心煩,惡心,嘔吐,
心悸,胸脅脹滿或疼痛,膽怯易驚。
舌質(zhì)紅絳,舌體胖大,苔黃白而膩。
脈弦滑或數(shù)。
其主證分析:
肝膽風火相煽,挾痰熱上擾,壅閉清陽之位,故頭暈目眩或疼痛;肝膽氣郁而失于決斷,神魂無主,所以心悸而善驚;痰熱內(nèi)擾心神則煩躁不寧,失眠而多夢不安;木郁土壅(木克土),則脾胃升降失常,往往出現(xiàn)惡心欲吐,納呆;肝膽氣郁,使其經(jīng)脈不利,則胸脅脹滿或疼痛。
病機:肝膽風火相煽,挾痰熱上擾,痰、氣、火三者交郁。功能:化痰清熱,和肝膽(加
芥子.html" target="_blank" >
白芥子,則可祛頑痰、老痰)。
當今,溫膽湯主證之
眩暈,已成為時代病,極具普遍性。這既有運氣使然,又有社會因素,應重點關注。
眩暈雖在清竅,但與肝、脾、腎三藏功能失常關系密切。肝陰不足,或肝郁化火,均可導致
肝陽上亢,其眩暈兼見頭脹痛,面潮紅等癥狀。脾虛氣血生化乏源,眩暈兼有納呆,乏力,面色觥白等;脾失健運,痰濕中阻,眩暈兼見納呆,嘔惡,頭重,
耳鳴等。
腎精不足之眩暈,多兼腰酸腿軟,耳鳴如蟬等。
虛、實眩暈以虛證居多,挾痰挾火亦兼而有之。一般新病多實,久病多虛;體壯者多實,體弱者多虛;嘔惡、面赤、頭脹痛者多實,體倦乏力、耳鳴如蟬者多虛;發(fā)作期多實,緩解期多虛;病久常虛中夾實,虛實夾雜。
面白而肥之人多為氣虛多痰,面黑而瘦之人多為血虛有火。
眩暈以
腎陰虛.html" target="_blank" >
肝腎陰虛、氣血不足為本,風、火、痰、瘀為標。其中陰虛多見咽干口燥,五心煩熱,潮熱
盜汗,舌紅少苔,脈弦細數(shù);氣血不足則見神疲倦怠,面色不華,爪甲不榮,納差食少,舌淡嫩,脈細弱。標實則有風性主動,火性上炎,痰性粘滯,瘀性留著之不同。
治療原則:眩暈的治療原則主要是補虛而瀉實,調(diào)整陰陽。
虛證以腎精虧虛、氣血衰少居多,精虛者填精生髓,滋補肝腎;氣血虛者宜益氣養(yǎng)血,調(diào)補脾腎。
實證則以潛陽、瀉火、化痰、逐瘀為主要治法。
治方上,以小柴胡湯加溫膽湯為基本方,視上述病情癥狀加減。
肝陽上亢: 癥狀為眩暈耳鳴,
頭痛且脹,遇勞、惱怒加重,肢麻
震顫,失眠多夢,急躁易怒,舌紅苔黃,脈弦。
治以平肝潛陽,滋養(yǎng)肝腎。
可加
白芍(虛證)、
羚羊角(
天麻)、
丹皮、
鉤藤、桅子、
桑葉、
菊花、
夏枯草、
龍膽草、牡蠣、
龜板、鱉甲等平肝潛陽;
可加
生地、
元參、
山茱萸、當歸等滋養(yǎng)肝腎。
肝火上炎:癥狀為頭暈且痛,其勢較劇,目赤口苦,胸脅脹痛,煩躁易怒,寐少多夢,小便黃,大便干結(jié),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
治以清肝瀉火,清利濕熱。
可加生地、龍
膽草、
梔子、
澤瀉、
防己、
黃柏、
蒲公英、
紫花地丁、
虎杖、
連翹、
豬苓、
土茯苓、茅根等。
痰濁上蒙:癥狀為眩暈,頭重如蒙,視物旋轉(zhuǎn),胸悶作惡,嘔吐痰涎,食少多寐,苔白膩,脈弦滑。治以燥濕祛痰,健脾和胃。
可加白術、
蒼術、茯苓、
山藥、
薏苡仁、
芡實、防己、澤瀉、豬苓、
瓜蔞、
天竺黃、膽
南星、
砂仁、白
豆蔻等。
瘀血阻竅:癥狀為眩暈頭痛,兼見
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鳴
耳聾,面唇紫暗,舌瘀點或瘀斑,脈弦澀或細澀。
治以活血化瘀,通竅活絡。
可加當歸、
川芎、
桃仁、
紅花、
赤芍、
熟地、
酸棗仁、石
菖蒲、
蟬蛻等。
氣血虧虛:癥狀為頭暈目眩,動則加劇,遇勞則發(fā),面色觥白,爪甲不榮,神疲乏力,心悸少寐,納差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以補養(yǎng)氣血,健運脾胃。
可加人參、白術、茯苓、
黃芪、
蓮子、熟地、當歸、
丹參、砂仁、
肉豆蔻、
雞內(nèi)金、
神曲等。
肝腎陰虛:癥狀為眩暈久發(fā)不已,視力減退,兩目干色恩澀,少寐健忘,心煩,口干,耳鳴,神疲乏力,腰酸膝軟,
遺精,舌紅苔薄,脈弦細。
治以滋養(yǎng)肝腎,養(yǎng)陰填精。
可加熟地、當歸、山茱萸、
龍眼肉、
枸杞子、
補骨脂、
沙苑子、
茺蔚子、
女貞子、
菟絲子、
覆盆子、
鹿角膠、龜板、
鱉甲等。
2、
加白芍(少用舒肝解郁-多用滋肝平木),嵌入芍藥甘草湯、大陰旦湯、四逆㪚(柴胡、芍藥、枳實、甘草)。其中四逆散為少陰樞機主方,主治少陰病陽郁,少陰樞機不利(
四逆湯主治少陰病陽虛)。有此,陰、陽二樞機得治,對于治療意義重大!
病機:
肝氣郁結(jié),久而化火;或
肝陰虛,不能涵陽,虛火上沖心神,甚則刑金。
功能:舒肝解郁,或滋肝平木。
若肝膽有實火(或虛中挾實),輕者
左金丸,重則
龍膽瀉肝湯。
龍膽瀉肝湯功用:清瀉肝膽實火,清利
肝經(jīng)濕熱。
主治:肝膽實火上炎證;肝經(jīng)濕熱下注證(如婦女滴蟲性
陰道炎、
陰癢、
帶下等證)。龍膽草為龍膽瀉肝湯之君!夺t(yī)學啟源》曰:“以柴胡為主,
草龍膽為使,治眼疾中必用之藥也。治黃目赤腫,睛脹,瘀肉高起,痛不可忍!薄吨髦蚊卦E》云:龍膽草“治下部風濕及濕熱,臍下至足腫痛,寒濕
腳氣。”外感六yin之邪失治,進入厥陰藏匿,久而化為實火,可導致所謂乙型肝炎;還可導致頭發(fā)全脫,甚至于連眉毛、胡須、腋毛、陰毛等全部脫光。對此,用龍膽治療有很好的療效。劉渡舟先生常用自擬三草湯(夏枯草、龍膽草、益
母草,配以芍藥、甘草) 治療血壓.html" target="_blank" >
高血壓病。
方中夏枯草清肝散結(jié);龍膽草清瀉肝經(jīng)之火;
益母草為厥陰血分之圣藥,性善行走,能行血通經(jīng)。
龍膽瀉肝湯現(xiàn)常用于所謂
高血壓病、急性
結(jié)膜炎、急性中耳炎、鼻前庭及外耳道
癤腫等,屬于肝膽實火者。亦用于甲狀腺功能亢進、
急性膽囊炎、
尿路感染、急性前列腺炎、外生殖器炎癥、急性
盆腔炎、皰疹.html" target="_blank" >
帶狀皰疹等屬于肝膽溫熱者。
3、加大黃,嵌入大柴胡湯。
俗言:“用好柴胡大黃,橫行天下無雙!倍幰簧唤,“推陳出新”。絕妙搭配,天設一對,地造一雙!小柴胡湯與大柴胡湯主治是一虛一實、一郁一積。大柴胡湯主治少陽陽明合病,和解少陽,內(nèi)瀉熱結(jié)。對于因?qū)嵃Y而發(fā)熱不退,其效如神。如大
便秘結(jié)(積在腸),扁桃體炎(積在咽),結(jié)石.html" target="_blank" >膽結(jié)石(積在膽)等。
4、加當歸,同治厥陰。病機:血虛者。
當歸功能:補血兼補氣。
若論治肝,可有十法:
心為肝之子,實則瀉其子,一法也;腎為肝之母,虛則補其母,二法也;肺為氣之主,肝氣上逆,清金降肺以平之,此乃金木交互,三法也;膽在肝葉之下,肝氣上逆,必挾膽火而來,其犯胃也,嘔吐夾酸、夾苦酸者,肝火苦,則膽火宜用溫膽法(溫膽湯),平其膽火,則肝氣亦隨之而平,所謂平甲木以和乙木者,四法也;肝陽太旺,養(yǎng)陰以潛之,不應,則用牡蠣、玄武版介類以潛之,所謂介以潛陽,五法也;肝病實脾,則仲景之老法,六法也;肝有實火,輕則用左金丸,重則用龍膽瀉肝湯,亦應手而愈,七法也;《內(nèi)經(jīng)》有三法:《素問·藏氣法時論》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薄案斡,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寥寥數(shù)語,便指出了甘緩、辛散、酸收三項治肝大法。為后世肝病治療,開辟蹊徑。《難經(jīng) ·第十四難》也指出:“損其肝者緩其中! 《金匱要略》亦指出:“夫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藥調(diào)之”。五藏之病,肝氣居多,而婦人尤甚。
治病能治肝氣,則思過半矣。
5、加白術,嵌入四君子湯(補氣)、枳術湯(心下堅,水飲所作)、逍遙丸(和解肝脾,變通方有鱉甲三錢)。
如換為蒼術、
厚樸,則嵌入平
胃散(蒼術、厚樸、陳皮、甘草),古稱“柴平煎”。其功能燥濕運脾,行氣導滯,平胃中之腐,消脘腹之脹滿,對
嘈雜反酸,惡心嘔吐,心下痞滿,凡舌苔白厚膩者,其療效如神。 病機:土被木克。
白術功能:補脾,利腰臍。
四君子乃補中氣之方。中焦為一氣圓運動之軸,中焦斡旋,四維則運,人身又一樞機也!
6、加熟地(生地、山茱萸、玄參、肉桂等)補腎(加肉桂引相火歸元)。因乙癸同源,補腎即可補肝。
7、加川芎,嵌入四物湯、八珍湯四物補血、活血、止血、養(yǎng)血;八珍則氣血雙補。
8、加麥冬、五味子,嵌入生脈飲生脈飲益氣復脈,養(yǎng)陰生津。
此乃金木交互之法。
9、加棗仁.html" target="_blank" >酸棗仁(柏子仁、菖蒲、芡實、遠志、茯神等),嵌入酸棗仁湯、天王補心丹滋陰清熱,養(yǎng)血安神。
此時,五藏統(tǒng)治。
小柴胡湯加減法若胸中煩而不嘔,去半夏、人參、加栝蔞實一枚。
若渴,去半夏,加重人參;加栝蔞根。
若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
若脅下痞硬,加牡蠣、川棟子。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芩。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枝(酒客用
羌活)。若咳者,去人參,加五味子、干姜。
若胸脅疼痛引背者,加片
姜黃、紅花。
若痰熱擾心而熱勢較重,心煩或失眠,加
黃連;火熱重者再加黃芩,以清泄肺經(jīng)火邪。
若陰血虧虛,加當歸、白芍滋養(yǎng)肝血。氣郁化火,最易耗損肝血,血虛不榮,則證見:頭皮或肢體麻木,肢體拘急痙攣或肢顫,或周身竄痛;舌質(zhì)紅絳少苔或有裂紋。若頭痛加川芎一錢。若目痛加蒺
藜一錢、菊花一錢。若鼻塞加
蘇葉一錢。若喉痛加
桔梗二錢。若肩背痛加
枳殼、羌活。若兩手痛加姜黃或桂枝(酒客用羌活)一錢。若腹痛不可按者,加大黃二錢;按之而不痛者,加肉桂一錢。
若頭暈或頭痛以月經(jīng)為甚,加
白薇、
黨參。若頭脹痛,加夏枯草。若巔頂痛,加川芎、白
蒺藜。若后腦痛,加桂枝(酒客加羌活)。若陰虛嚴重而舌質(zhì)光絳,加生地或烏梅。若
膽氣虛怯,心神不寧所致的驚怖而夜寐不安,加龍骨、牡蠣,同時加大茯苓用量;嚴重者,可再加
夜合花、
夜交藤與
龍齒。
若有血瘀脈阻,出現(xiàn)神呆或健忘,舌質(zhì)有瘀斑,加
桃仁、紅花;嚴重者可再加川芎、赤芍。
若痰熱內(nèi)蘊,少陽相火郁勃,出現(xiàn)心煩不安或煩熱汗出等,加丹皮、
山梔以泄少陽相火。若五心煩熱,加
知母、黃柏。
若午后低熱或盜汗,加
青蒿、
地骨皮。若痰熱蘊于胸膈,痹阻氣機而見胸悶胸疼等,或由于痰濕上蒙心竅而出現(xiàn)神呆不語或語言不利者,加
郁金、菖蒲以豁痰開竅(痹);嚴重者加遠志、
珍珠母、
膽星、天竺黃。若善太息或心中懊憹者,加
佛手、
香附。若痰熱挾濕熱下注,而見腰膝疼痛,尿黃短不利,婦女帶下多等,加蒼術、黃柏清下焦?jié)駸幔粠曼S穢加土茯苓,椿根皮;濕邪重而厭食油膩者,加
茵陳、
滑石。若痰熱、相火郁勃而擾心犯肺,出現(xiàn)躁煩神狂多夢,或
咳嗽痰多者,加
青黛、海
蛤殼清肝涼血,滌痰化結(jié);痰多加瓜
蔞仁、
枇杷葉;吐痰不爽加海
浮石。若痰熱挾肝陽上亢動風,眩暈耳鳴或昏仆,腰膝酸軟,或肢麻、肢顫,加羚羊角、鉤藤平息肝風。若痰熱動風入絡,而見肢體麻木,項強疼痛,或肢體拘急痙攣者,加
全蝎、
僵蠶,搜剔以通經(jīng)活絡。若少陽痰熱而挾有胃家實滯者,癥見腹脹滿,大便干結(jié)或不爽,加大黃、芒硝通腑泄熱,以和胃氣。若口干舌燥,薄白苔(不水滑),渴,頭痛,頭暈,口鼻干如冒火,應有里熱,加
石膏。小柴胡湯加石膏還可以治:腮腺炎,耳上下腫,淋巴腺腫,乳腺炎(未化膿),小兒
肺炎。若嗓子疼、發(fā)炎.html" target="_blank" >扁桃體發(fā)炎,加桔梗。
若頭痛、頭暈、嘔甚,即所謂美尼爾氏綜合癥,加
吳茱萸。
小柴胡湯合方 1、外感發(fā)熱:柴胡石膏湯 柴胡黃芩半夏甘草各一錢人參五分生石膏三錢連翹枳殼桔梗各一錢 本方退熱,其效如神,3劑之內(nèi)多能熱退病愈。
2、小柴胡湯合越鞠丸越鞠丸,出自《丹溪心法》。
方:
蒼術、香附、川芎、神曲、梔子(各一錢)
主治:氣、血、痰、火、食五郁,消化不良,胸脘痛悶等證。
小柴胡湯善治兩脅苦滿,能疏理肝膽之郁,而側(cè)重于“橫’;越鞠丸暢氣舒胃,善治胸脘痛悶,而側(cè)重于“縱”。兩方相合,則互相為援,而有縱橫捭開,疏肝和胃,解郁開結(jié),暢行三焦滯結(jié),無往而不利,為
合方中最理想之法也。臨床用于治療郁證、胃病療效驚人。
明代李梴又根據(jù)
朱丹溪的方法制出了以消痰行氣,化滯除痞的六郁湯:
陳皮半夏蒼術川芎各1錢
赤茯苓7分梔子7分香附2錢
炙甘草砂仁各5分
3、小柴胡湯合四磨飲子四磨飲子,出自《濟生方》。
方:
人參
檳榔沉香烏藥各一錢
《普濟方》為:
沉香烏藥
木香枳殼各一錢
此方功能下降逆氣,順氣扶正,治療正氣素虛,而又肝氣橫逆,上犯肺胃而見氣逆喘息,胸膈不舒,煩悶不食等證。
現(xiàn)代常用于所謂
支氣管哮喘、
肺氣腫等屬氣滯兼有氣逆者。
氣喘分兩大綱,一在上為實,乃肺氣不通調(diào);一在下為虛,乃腎氣不歸根。本方證治,兼而有之。
《醫(yī)方集解》五磨飲子,為本方去人參,加木香、枳實,主治氣厥或氣郁之實證。
《證治準繩》六磨湯,為本方加木香、枳殼,主治氣滯腹急便秘。
合方治療肝膽氣郁,又見氣之上逆甚為猛烈,或呃、或喘、或嘔、或胸滿不食等證,用之多效。
4、小柴胡湯合霍香正氣散霍香正氣散,出自《局方》。
方:
霍香、
大腹皮、
白芷、茯苓、紫蘇、陳皮、蒼術、白術、厚樸、桔梗、半夏
本方治療風寒暑濕雜邪,山嵐瘴氣,內(nèi)傷飲食,憎寒壯熱,頭痛嘔逆,胸滿腹脹,痰嗽氣喘,
霍亂吐瀉,瘧痢,不服水土等證。
兩方合用,對于肝膽氣郁而見舌苔異常厚膩,濕濁膠著者,有立竿見影之效。
現(xiàn)代還可治療所謂肝炎、胃炎。
5、小柴胡湯合黛蛤散黛蛤散,出自宋代民間驗方。
方:
文蛤、青黛研成細末。
每服9-15克,布包,水煎服。
此方治療木火刑金,咳痰帶血,咽喉不利,頭暈耳鳴,胸脅作痛,每見于婦女,服之多效。
木火者,肝膽之郁火也,小柴胡湯疏肝利膽,肝膽舒暢則郁火不生,乃治本之法也;黛蛤散清泄肝肺二經(jīng)之火,為治標之法也。兩方合用,則標本兼治。
6
、小柴胡湯合三甲散三甲散,出自《瘟疫論》。
方:
鱉甲、龜板、
山甲.html" target="_blank" >穿山甲、蟬蛻、牡蠣、當歸、白芍、甘草、
土鱉蟲。
此方脫胎于《金匱要略》之
鱉甲煎丸,具有軟堅消癥,治療肝脾腫大,兩脅痞堅,絡脈瘀阻,氣血瘀滯等證,須久服而方有效。
兩方合用,一者理氣郁而暢肝氣,一者行血瘀而消
癥瘕,對肝病由氣及血,當代所謂肝脾腫大、
肝硬化有明顯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