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球果衛(wèi)矛、五棱子。 |
漢語拼音 | chui si wei mao |
英文名 | bark or root of Pendulous Euonymus, bark or root of Sharpleaf Euonymus |
藥材基原 | 為衛(wèi)矛科植物垂絲衛(wèi)矛的根、根皮、及莖皮。 |
動植物形態(tài) | 垂絲衛(wèi)矛 落葉灌木,高2-4m。葉對生,偶有互生;葉柄長2-10mm;葉片卵狀長圓形或?qū)捖研危L4-9cm,寬2.5-5cm,先端漸尖,邊緣具密鋸齒,基部寬圓形或平截圓形;▋尚,為腋生疏聚傘花序,多花,總花梗細長,長4-6cm;花徑8-9mm,5數(shù),淡綠色,花絲短;花盤圓形。蒴果近球形,直徑1-1.5cm,具4-5縱棱,下垂,熟時暗紅色,假種皮紅色;ㄆ4-6月,果期7-9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遼寧、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山坡、山谷雜木林下及溪谷林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莖,剝皮鮮用或曬干。秋后采根,鮮用或剝皮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葉含鄰-香豆酸(o-coumaric acid)。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辛;平 |
歸經(jīng) | 心;大腸;肝經(jīng) |
功效 | 祛風除濕;活血通經(jīng);利水解毒 |
功效分類 | 清熱燥濕藥;活血祛瘀藥 |
主治 | 風濕痹痛;痢疾;泄瀉;痛經(jīng);閉經(jīng);跌打骨折;腳氣;水腫;陰囊濕癢;瘡瘍腫毒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或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 |
用藥禁忌 | 孕婦忌服。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治痢疾初起,骨折損傷,關節(jié)酸痛,陰囊濕癢。 2.安徽《單方草藥選編》:活血行瘀,通經(jīng)逐水。治跌打損傷瘀滯作痛,婦女感寒經(jīng)閉腹痛,腹水臌脹。 |
考證 | 出自《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Euonymus oxyphyllus Miq. |
科屬分類 | 衛(wèi)矛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