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怪鴟、鴟舊、舊留、老菟、角鴟、呼咵鷹、夜食鷹、貓頭鷹、夜貓、鬼鳩 |
漢語拼音 | chi xiu |
英文名 | Owl as food or owl bone |
藥材基原 | 為鴟鸮科動物紅角鸮的肉或骨。 |
動植物形態(tài) | 紅角鸮,體長可達20m。眼先羽毛基部棕白色,端部黑色。上體包括兩翼和尾的表面大多灰褐色,布滿蟲囊狀黑褐色細紋,頭和背部還雜以白色沾棕的斑點;耳羽延長突出;臉盤淡灰褐色,密雜以z纖細的黑色橫紋,臉盤周圍繞以不明顯的淡棕色領(lǐng)圈;胸和兩肋還被褐色羽干紋,腋羽和翼下覆羽幾純棕白色;兩腿被淡棕色羽至趾基,密布以褐斑。虹膜黃色。嘴暗綠色,下嘴先端近黃色,趾肉紅色。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我國東部,西抵四川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棲息于針葉林、針闊昆交林和闊葉林中晝伏夜出,營巢于樹穴中以小型的嚙齒類的姬鼠和棕背(鼠乎)等以及昆蟲類為食。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酸;微咸;性寒;小毒 |
歸經(jīng) | 心;肝經(jīng) |
功效 | 滋陰補虛;截瘧 |
功效分類 | 平肝熄風藥 |
主治 | 肺結(jié)核;風虛眩暈;瘧疾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煮食;或燒存性;研末;或入丸劑。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①治風虛眩暈:大頭鷹閉殺去毛,煮食;以骨燒存性,酒服。(《便民食療》)②治羊JIAN風:貓頭鷹一只。用泥糊厚,放灶坑內(nèi)涸熏一百天,取出研末。每次三錢,日服二次。③治淋巴結(jié)結(jié)核(鼠瘡):貓頭鷹一只。燒吃。④治噎食:未生毛的小貓頭鷹二只。用黃泥包上,煅存性,研細末。溫酒沖服,每次二錢,日服二次。(②方以下出《吉林中草藥》)⑤治瘧疾:鴟鵂一只。去毛、腸,油DIE食之。(《綱目》)⑥治勞瘵:鴟鵂酒煮焙干,同大鰻鱺七條,攤藩荷上蒸爛,和薯蕷一斤,搗焙細末為丸?崭咕葡氯X。(《本經(jīng)逢原》)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綱目》:治瘧疾。 2.《本經(jīng)逢原》:治勞瘵。 3.《吉林中草藥》:解毒,定驚。治鼠瘡,噎食,羊角風。 |
考證 |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Carnis seu Os Oti sunia stictonoti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Otus scops Linnaeus |
科屬分類 | 鴟鸮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