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大薊 |
漢語拼音 | wei ju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菊科植物猬菊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猬菊 多年生草本,高20-40cm。莖直立,具縱溝棱,密被灰白色綿毛,分枝或不分枝;~長圓狀披針形,長8-15cm,寬3-6cm,先端鈍尖,基部漸狹成柄,羽狀分裂,邊緣有小刺尖,上面淡綠色,有光澤,無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綿毛;莖生地長圓形,向上漸小,憶裂或齒狀缺刻,有小刺尖。基部沿莖下延成窄翅。頭狀花序,單生枝端;總苞卵形,直徑3-5cm,被蛛絲狀毛;總苞片多層,線狀披針形,具硬銳尖頭,暗紫色;花冠暗紫色,全為管狀花,裂片5,先端鉤狀內(nèi)彎;花藥尾部結(jié)合成鞘狀,包圍花絲。瘦果,長圓形,長約5mm,稍扁,無毛,基部著生面稍歪斜;冠毛污黃色,不等長,有小鋸齒,基部結(jié)合;、果期8-9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山坡陽處。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春、夏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性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涼血止血藥 |
主治 | 瘡癰腫毒;瘰疬;吐血;衄血;子宮功能性出血;外傷出血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Takaikatzuchia lomonossowii (Trautv.) Kitag. Et Kitam. [Carduus lomonossowii Trautv.] |
科屬分類 | 菊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