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松葉接骨草、松葉蒿、蜈蚣草
|
漢語拼音 |
cao bai zhi
|
英文名 |
Finelydivided Phtheirospermum
|
藥材基原 |
為玄參科植物草析枝的全草。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草柏枝 多年生草本,高10-55cm。全株被腺毛。根莖短,直立或斜生,其下有根數(shù)條,叢生,細(xì)而彎曲。莖直立,不分枝,細(xì)弱,成叢。葉對(duì)生;葉片三角狀卵形,長1-4cm,二至三回羽狀全裂,小裂片條形,先端圓鈍或有小凸尖,兩面均被粗毛;▎紊~腋;花梗長1-3mm;無小苞片;萼鐘狀,5裂,裂片卵形至披針形,邊緣多變化;花冠黃色或橙黃色,外被腺毛及柔毛,筒長8-15mm,喉部被毛,上唇裂片卵形,下唇3裂片均為倒卵形,先端鈍圓或微凹,近乎相等,或中裂片稍大,邊緣被緣毛;雄蕊內(nèi)藏;子房被長柔毛。蒴果卵形,長4-6mm。種子小,扁平,卵形,有喙,室裂,具網(wǎng)紋。花、果期5-9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青海、四川、貴州、云南西藏。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山坡、灌叢陰濕處。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秋季采挖,洗凈,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全株密被腺毛。根莖短,根數(shù)條,細(xì)而彎曲。葉對(duì)生,二至三回羽狀全裂,葉片淡綠色,長1-1.5cm,裂片狹細(xì),線形;S以,萼鐘狀,花冠黃色。蒴果壓扁,有喙,室裂。味辣、微苦。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辛;苦;性平
|
歸經(jīng) |
心經(jīng)
|
功效 |
散瘀妥毒;養(yǎng)心安神
|
功效分類 |
安神藥;止血藥
|
主治 |
骨折腫痛;咳嗽;普中帶血;咽喉腫痛;心悸怔神;蛇犬咬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0-15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Phtheirtspermi Tenuisecti.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Phtheirospermum tenuisectum Bur.et Franch.
|
科屬分類 |
玄參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