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藥分類 | 中藥 |
作用分類 | 治風(fēng)劑\平息內(nèi)風(fēng)\平肝息風(fēng) |
英文名 | |
漢語拼音 | Gaoxueya Sujiang Wan |
別名 | |
藥物組成 | 茺蔚子、琥珀、刺蒺藜(鹽炙)、赤芍、天竺黃、阿膠、烏梢蛇(酒炙)、白薇、法半夏、菊花、僵蠶(麩炒)、當(dāng)歸、夏枯草、牛膝、大黃(酒炒)、白芍、化橘紅、玄參、遠志(甘草水炙)、桂枝、西紅花、龍膽、九節(jié)菖蒲、石膏、牡丹皮、鉤藤、川芎(酒炙)、茯苓、羚羊角、麥冬、枳實(炒)、黃芩、天麻、沉香、甘草(蜜炙)、黃柏、柴胡、連翹、地黃、桑葉、蒲黃、地龍、蘆薈、全蝎、玳瑁、黃連、降香、朱砂。 |
性狀 | |
功效 | 清熱息風(fēng),平肝降逆。 |
主治 | 虛火上升引起:目眩頭暈,腦中脹痛,頸項強直,顏面紅赤,煩躁不寧,言語不清,頭重腳輕,行步不穩(wěn),知覺減退。 |
用途 | |
方解 | 本方由48味藥組成。為治療虛火上升引起的頭暈?zāi)垦#X中脹痛,頸項強直,顏面紅赤,煩躁不寧,言語不清,頭重腳輕,行步不穩(wěn),知覺減退的中藥。方中羚羊角、玳瑁清熱平肝息風(fēng),天麻、鉤藤、刺蒺藜平抑肝陽,全蝎、地龍、僵蠶、烏蛇息風(fēng)止痙,龍膽、夏枯草、蘆薈、茺蔚子、菊花、桑葉清泄肝火,阿膠、當(dāng)歸、白芍補血,石膏、黃芩、黃柏、黃連、大黃、連翹清熱瀉火解毒,西紅花、川芎、赤芍、蒲黃、降香活血化瘀通脈,地黃、玄參、麥冬、白微清熱涼血、滋養(yǎng)真陰,朱砂、天竺黃、琥珀、茯神、遠志清心定驚安神,沉香、半夏、枳實、化橘紅理氣降逆化痰,柴胡舒肝解郁,牛膝引熱引血下行,甘草調(diào)和諸藥。諸藥配合,既清熱息風(fēng)、平肝降逆,又安神定驚、化痰活血,故治高血壓有效。 |
藥理作用 | |
體內(nèi)過程 | |
劑型 | 丸劑 |
規(guī)格 | |
用法用量 | 口服,每次20粒,日2次。體虛胃弱者酌減。 |
不良反應(yīng) | |
注意事項 | 感冒或泄瀉期間停服。孕婦忌服。 |
貯藏 | 密閉,置陰涼干燥處。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