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蟲病(hookworm)是由鉤口科(Ancylostomatidae)的鉤口屬(Ancylostoma)、板口屬(Necator)和彎口屬(Uncinaria)的蟲體寄生于犬、貓等動物的小腸而引起疾病。其主要臨床特征是高度貧血和消瘦。我國各地均有發(fā)生,是犬最為重要的寄生蟲病。
有4種。
屬鉤口屬,寄生于犬、貓、狐等動物的小腸,偶爾寄生于人。蟲體呈灰色或淡紅色。前端向背面彎曲。口囊大,腹側口緣上有3對大齒,口囊深部有1對背齒和1對側腹齒。食道棒狀,肌質。雄蟲長11~13mm,交合傘的側葉寬。雌蟲長14.0~20.5mm,后端逐漸尖細。蟲卵大小60μm×40μm,新排出的蟲卵內含有8個卵細胞。
屬鉤口屬,寄生于犬、貓、狐的小腸?谀页书L橢圓形,囊內腹壁有2對齒,側方的一對較大,十分顯著,近中央的一對較小,不十分注意便難以看到。在口囊基部,有1對略作三角形內齒。雄蟲長5.0~7.5mm,交合剌細長。雌蟲長6.5~9.0mm,陰門位于體后端1/3處。尾部為不規(guī)則的錐形,末端尖細。蟲卵大小80μm×40μm。
屬于板口屬,寄生于人、犬的小腸。頭端彎向背側,口孔腹緣上有1對半月形的切板?凇養(yǎng)鴨疾病問答】囊呈亞球形,底部有2個三角形的亞腹側齒和兩個亞背側齒。雄蟲長5.2~10mm,平均7.29mm。交合傘有2個大的側葉和小的背葉。背葉分為2個小葉,各有一條末端分支的背肋支撐著。雌蟲長7.7~13.5mm,平均10.72mm。陰門有明顯的陰門瓣,位于蟲體中線略前。蟲卵大小53~66μm×28~44μm,平均59μm×40μm。
屬于彎口線蟲屬,寄生于犬、貓、狐的小腸。蟲體淡黃色,口彎向背面?谀野l(fā)達,其腹面前緣有1對半月形切板。接近口囊底部有1對亞腹側齒。雄蟲長6~11mm,雌蟲長7~12mm。蟲卵與犬鉤口線蟲的相似。
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在適宜的條件下,經大約1周時間,發(fā)育為感染性幼蟲,并從卵殼內孵出。感染性幼蟲感染宿主的途徑有多種:口、皮膚、胎盤和初乳。經口和皮膚感染后,如是3月齡以下的小犬,幼蟲經食道或皮膚黏膜,進入血液循環(huán),到達肺,進入呼吸道,上行到達咽,經咽進入消化道,到達小腸發(fā)育為成蟲。從感染到發(fā)育為成蟲約需17d。該途徑最為常見。經胎盤感染時,幼蟲進入母體的血液循環(huán),經胎盤感染胎兒。母犬體內的蟲體可以進入乳汁,幼犬在吃奶時,也可把進入乳汁的蟲體食人體內而感染。其移行同經口感染。3月齡以上的犬感染后,幼蟲多不進行移行,而是在肌肉中休眠。這些休眠的蟲體,是乳腺中蟲體的來源。
生活史和犬鉤口線蟲相似,但經胎盤感染較少見。
生活史較簡單,進入宿主體內后不移行,直接在腸道發(fā)育為成蟲。
生活史與犬鉤口線蟲的相似,但最為常見的感染途徑是口,皮膚等途徑很少見。感染后15d開始有蟲卵排出。
在幾種鉤蟲中,美洲板口線蟲以感染人為主,是人的重要寄生蟲病,對犬的危害相對較小,其他幾種蟲體對犬和貓的危害較大。蟲卵在外界環(huán)境中的發(fā)育和幼蟲的孵出受溫度的影響很大,適宜的溫度是25~30℃。溫度達45℃時,蟲卵經數(shù)小時即可死亡;溫度低于10℃,停止發(fā)育;0℃時只能存活7d。如在溫暖、潮濕(含水量30%~50%)、有蔭蔽的松土中,24~48h內即可孵出幼蟲。
第1期幼蟲從卵殼內孵出后,48h內蛻去角皮發(fā)育為第2期幼蟲,再經5~6d,發(fā)育為具有感染能力的第3期幼蟲,即感染性幼蟲。感染性幼蟲多生活于離地面約6cm深的土層中,但只有當幼蟲為土粒上的薄層水膜圍繞時方能生存。如地面草莖上有水滴,幼蟲可以沿著向上爬行,可到達22cm處。感染幼蟲在土壤中的存活時間,與自然條件有關,與溫度的關系尤為密切。45℃時,幼蟲只能存活50min,-10~-15℃時,不超過4h。根據(jù)我國的氣候情況,土壤中的感染性幼蟲,在感染季節(jié)至少可存活15周或更久,但在冬季大都自然死亡,不能越冬。此外,干燥和直射陽光,也都不利于幼蟲的生存。
主要為機械性破壞和吸血。幼蟲侵入皮膚時,可以破壞皮下血管導致出血,并伴有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浸潤,引起皮膚炎癥。幼蟲移行到肺,可破壞肺微血管和肺泡壁,導致肺炎,并出現(xiàn)發(fā)熱等全身性癥狀。成蟲在腸道寄生時,可以導致宿主長期慢性失血,主要的原因是:蟲體吸食宿主的血液;蟲體在吸血的同時,傷口滲出血液;蟲體更換咬著部位后,原傷口在凝血前繼續(xù)滲出血液。據(jù)估計,每條蟲體每24h可使宿主失血0.025ml。
感染性幼蟲侵入皮膚時,可導致皮膚發(fā)癢,隨即出現(xiàn)充血斑點或丘疹,繼而出現(xiàn)紅腫或含淺黃色液體的水泡。如有繼發(fā)感染,可成為膿瘡。幼蟲侵入肺臟時,可出現(xiàn)咳嗽、發(fā)熱等。成蟲在腸道寄生時,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瀉等消化紊亂癥狀,糞便帶血或黑色,柏油狀。有時出現(xiàn)異嗜。黏膜蒼白,消瘦,被毛粗亂無光澤,因極度衰竭而死亡。胎內感染和初乳感染的3周齡以內的幼犬,可引起嚴重的貧血,導致昏迷和死亡。
根據(jù)臨床癥狀、糞便蟲卵檢查和剖檢發(fā)現(xiàn)蟲體綜合進行診斷。
由于該病可以引起嚴重的貧血,在驅蟲的同時,應進行對癥治療,包括輸血,補液,給予高蛋白食物等。用于驅蟲的藥物較多,效果較好的有以下幾種。
主要措施為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及時清理糞便,對犬定期驅蟲。犬窩地面可用硼酸鹽(每10m2面積用2kg)處理以殺死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