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陰陽,一分為二。陰用于滋養(yǎng),陽用于運化,陰陽相和,共同孕育萬物生長。陰陽本為一體,形式不同,但殊途同歸。
在自然界中,常有旱災。干旱之地,或土地
龜裂,草木竟萎;或沙漠延綿,杳無生機。從天人相應的角度而言,所謂陰虛,就是人體內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旱災”!人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皆靠陰液滋養(yǎng)濡潤,若陰液不足,臟器失于滋養(yǎng)濡潤,則諸病生焉。
陰虛者,最易出現(xiàn)如下癥狀:
眩暈、目澀、
耳鳴、咽干、煩躁、
失眠、
便秘、麻木、膚癢、
發(fā)熱、出汗、衄血等。
心陰虛證:舌為心之苗,心開竅于舌。心陰虛者,舌尖紅、麻癢、生瘡、弄舌(即舌頭不由自主地在口中伸縮吞吐)
心主笑,主喜。心有余則笑不休。心陰虛,心火內動,可致人無故發(fā)笑,甚至狂笑不止。
心主血,主脈。陰虛則熱,灼熱傷及脈絡,血得熱則易妄行,可致
咳血、
吐血、
鼻衄、肌衄等。
心藏神,虛熱內擾,可致心煩,失眠。
陰血不足,心失所養(yǎng)
心悸、易驚。
汗為心之液,手少陰心經之脈通于腋下,陰虛生熱,迫津外泄則腋下多汗;兼濕熱者,腋下汗臭。
肝陰虛證:肝主風、主巔頂。肝陰虛可致
頭痛、眩暈。
肝主風、主筋。肝陰虛,筋失所養(yǎng)則拘急、痙攣、
抽搐、
震顫。
肝藏血,氣虛則麻,血虛則木。血能載氣。肝陰虛者,肢體失于滋養(yǎng)濡潤則麻木不仁。
肝主脅,肝陰虛,肝體失于滋養(yǎng)則右脅下隱隱作痛。此屬不榮則痛,不同于不通則痛,當用小建中湯類緩急止痛,若用
柴胡類 方劑舒肝解郁不僅無效,反而有可能加重疼痛。
肝藏魂,肝陰虛者,魂失所養(yǎng)則不寧,常多夢早醒。
肝主謀慮,主怒。肝虛則多疑,實則偏執(zhí)。肝陰虛者,肝火亢,其人易怒、剛強、執(zhí)拗、急燥。
肝開竅于目,肝陰虛者,目澀而脹,視物昏花、夜
盲。
肝藏血、主膝;腎藏精、主腰;肝腎同源,精血相生。肝
腎陰虛則腰膝酸軟。
肝為
將軍之官,主升、主動。肝陰虛者,肝氣易動,時常惹事生非,擾及四鄰。
肝氣犯肺則
咳嗽、咯血;犯胃則
嘔吐、
呃逆;犯脾則
腹瀉、腹脹大、食不下;犯心則驚悸;犯腎則單側
腰痛。
肝陰虛者,陽熱盛,酒亦大熱之性,故不耐酒力,稍飲即醉。曾經善酒之人,若病至肝陰不足,亦酒量銳減。
肝主情志,欲火發(fā)于肝。肝陰虛者,性欲易動,男子易勃舉,相火內擾則易
早泄。
脾陰虛證:脾性中正純厚,含陰陽而不偏陰陽。既有
脾陽虛證,必有脾陰虛證,只是世人多不識脾陰虛證。
脾主運化水谷。米無火不能成飯,無水亦不能成飯。故脾陰虛者,亦不能運化水谷,常食欲不振,納少。
脾開竅于唇,脾陰虛者,唇失濡潤,常唇干起皮。
脾主燥。脾陰虛者,燥猶甚,故大便干如算盤籽,呈粒狀。
脾為后天之本,乃氣血生化之源。脾陰虛,氣血不足,陰不制陽可致發(fā)熱。
陽氣易于升浮,香氣性亦浮散。脾陰虛者,惡聞濃烈香氣,喜甘淡平和之品。
胃陰虛證:胃主受納。胃陰虛,輕者胃中虛火,則饑不欲食;重者胃中實火,則多食善饑。
胃為水谷之海,陰虛則火旺。胃陰虛者,多口渴。
胃陰虛者,熱內蘊,易升浮,故聞惡腥葷之氣,聞之則欲嘔。
胃陰虛,胃失滋養(yǎng)濡潤,因燥而感
嘈雜、灼熱;喜清稀飲食,惡
辣椒。
胃絡于牙齦,胃陰虛,胃火旺可至
齒衄、齒痛。
肺陰虛證:肺為嬌臟,稍受侵擾則咳、喘。
肺陰虛,
肺臟失于滋養(yǎng)則干咳、少痰。
肺陰虛,虛火灼傷肺絡則咯血。
肺陰虛,虛熱傷肺則肺萎,肺萎則肺氣不降,輸布津液,通調水道之功能失常,津水上泛而多涎吐涎。
肺主喉,開竅于鼻。肺陰虛,咽喉燥,鼻燥鼻衄。
肺主津,肺與大腸相表里。肺陰虛者,大腸亦燥,故便秘、
痔瘡。
肺主表皮,肺陰虛則皮膚干燥起屑。
腎陰虛證:腎為諸臟之根,陰陽之本,主任督二脈。
腎陰虛,虛熱沿督脈上浮,則脊背熱。
腎陰虛,因任脈達于咽喉,故咽干咽痛咽啞失音。
腎陰虛,
心腎不交則失眠。
腎開竅于耳,腎陰虛則耳鳴耳癢。
腎主骨,齒為骨之余,腎陰虛,虛火上擾則牙痛。
腎主骨,生髓。腎陰虛,精髓不足則腦空
健忘,牙齒浮動,腳跟痛。
足少陰腎經通于足底,腎陰虛則腳底板易于酸脹。
腎主納氣,腎陰虛元陽浮,則動則
氣喘。
腰為腎之府,腎陰虛可致腰酸。
陰虛則熱。腎陰虛可致潮熱。熱迫津液,可致
盜汗。
-----------陰虛者,可生風、生火、生燥。陰虛較甚時,可致潮熱、汗出、衄血。
何謂陰虛生風?
答:若陰不足而陽有余,則陽無所藏。陽氣循經絡飄動游蕩,類似于風,謂之陰虛生風。
中醫(yī)所謂陰虛生風、血虛生風、
熱極生風、肝陽化風等,皆同此理,唯程度不同而已。
陰虛生風者,其癥狀表現(xiàn)以眩暈、震顫、抽搐、痙攣為主要特點。
何謂陰虛生火?
答:陰虛則熱,熱極生火;鹉芟平蛞、腐熟飲食,故使人渴飲、多食。血得熱則妄行故火能動血。心藏神,肝藏魂,火氣內勝,五內如焚,神魂受擾,故煩怒、燥動。
何謂陰虛生燥?
答:陰液主滋養(yǎng)濡潤。陰虛則臟腑經脈肢體百骸皆干而燥,燥而癢。
發(fā)枯易斷、爪甲易折、肌膚多屑、唇上起皮、目澀、咽干、鼻燥、便結,此皆陰虛生燥之癥也!
陰虛氣逆:陰主靜,主沉降;陽主動、主升浮。陰虛者,陽不藏。陽氣易于浮動而上逆。
氣逆于上則眩暈,氣逆于中則惡嘔,氣逆于下則喘呃。
陰虛不榮:榮者,因滋養(yǎng)而生機勃然也。草木失于滋養(yǎng)則衰萎,人體亦然。不榮則萎,不榮則痛。
痛有“不溫則痛、不榮則痛、蟲積(結石)致痛”等。不榮則痛為虛疼,多表現(xiàn)為隱隱作痛、酸痛、喜揉按等。
-----------------------------------------------------------------------------------------------
陰虛證的特殊情況:“陰虛挾水”與“陰虛挾濕”。
通常情況下,陰虛則燥。但在特殊情況下,人體在陰虛的同時,還有水濕之邪潛伏并存,在治法上,可能會出現(xiàn)“滋陰則助濕,利濕則傷陰”的茅盾。此時,當用并治之法,或育陰利水,或滋陰化濕。陽虛水泛者,真武湯主之;陰虛水泛者,
豬苓湯主之。
豬苓湯是育陰利水的代表方劑。至于滋陰化濕,多不拘于一方一法,需對證下藥。
-----------杏林老師的幾篇關于陰陽、虛癥、真的體現(xiàn)出了中醫(yī)的辯證,整體觀念,太棒了。祝老師新年快樂,這樣的帖子精品,老師辛苦了。
-----------我在其他網(wǎng)站論壇看到了和樓主不同的認識,不清楚哪個更好些
----------- 如何評判取舍取決于各人的閱歷與眼光。
網(wǎng)上崇拜火神派者較多,對陰陽的看法有一定分歧。
-----------
本帖最后由 一路花開 于 2011/2/20 18:27 編輯 payment-defi.com/wszg/對照結果,覺得自己是腎陰虛。
1脊背熱,F(xiàn)在不太明顯了,去年喝中藥后出現(xiàn)的,脊背熱,后面覺得有一條燒的荒,當時是失血后大夫給看的補藥。
2腳跟痛。特別是月經后。
3腳底板易于酸脹
4腰酸,經常性的
5盜汗,感覺盜汗與生理周期有關,一個月總有一兩天早上醒來盜汗。
打擾先生一下,要是腎陰虛,能吃用
黃芪水煮的粥嗎?我去年吃了一段時間這個粥感覺挺好的,現(xiàn)在還準備繼續(xù)吃,能行嗎?
所用材料(五天的吃的量一起燉的): 1、
綠豆(入心經,清熱解毒益肝)50克 2、
薏仁(健脾、補肺,清熱化痰、入腎經)50克 3、
蓮子(清心養(yǎng)心、入腎經)50克 4、
扁豆(健脾、烏發(fā))50克 5、
大棗(健脾、補血)30克 6、
枸杞(入肝經、腎經)10克 7、黃芪(補氣)250克(普通人每天30克就可以了,先浸20分鐘,用砂鍋煎15分鐘后將水潷出,加
一碗水再煎后潷出水,兩遍煎后畢出的水,用做煮粥之水)
-----------腎陰虛,能吃用黃芪水煮的粥嗎?-------
陰虛火旺者,用
黨參更好。陰虛而火不旺者,黃芪劑量不大則無妨,黃芪大劑量則偏溫。
-----------先生,發(fā)帖后看見先生這一貼,對照自己,竟然各臟都有陰虛,程度有輕有重,如: 心藏神,虛熱內擾,可致心煩,失眠。,
陰血不足,心失所養(yǎng)心悸、易驚。
肝藏魂,肝陰虛者,魂失所養(yǎng)則不寧,常多夢早醒。
肝主謀慮,主怒。肝虛則多疑,實則偏執(zhí)。肝陰虛者,肝火亢,其人易怒、剛強、執(zhí)拗、急燥。
肝開竅于目,肝陰虛者,目澀而脹,視物昏花。
脾開竅于唇,脾陰虛者,唇失濡潤,常唇干。脾主燥。脾陰虛者,燥猶甚,故大便干。脾為后天之本,乃氣血生化之源。脾陰虛,氣血不足,陰不制陽可致發(fā)熱。
胃絡于牙齦,胃陰虛,胃火旺可至齒痛。
肺主喉,開竅于鼻。肺陰虛,咽喉燥,鼻燥!肺主津,肺與大腸相表里。肺陰虛者,大腸亦燥,故便秘。肺主表皮,肺陰虛則皮膚干燥起屑。
腎陰虛,心腎不交則失眠。
腎開竅于耳,腎陰虛則耳鳴耳癢。
` 腎主骨,齒為骨之余,腎陰虛,虛火上擾則牙痛。
腎主骨,生髓。腎陰虛,精髓不足則腦空健忘,牙齒浮動。 陰虛則熱。腎陰虛可致潮熱。陰液主滋養(yǎng)濡潤。陰虛則臟腑經脈肢體百骸皆干而燥,燥而癢。 發(fā)枯易斷、肌膚多屑、目澀、咽干、鼻燥、便結,此皆陰虛生燥之癥也!
我不能吃辣椒是從小養(yǎng)成的習慣,因為一吃辣椒,肛門就癢。
根據(jù)以上癥狀,請先生說我該怎么辦,謝謝
-----------20110526
老師,您好!中醫(yī)深奧,冥思苦想,尚不得解。有幾個問題向您請教,請您閑暇之余答復不遲:
1. 盡管五臟均有陰陽,但平日中我們經常所說的“滋陰”一般是否指滋腎陰,也就是滋養(yǎng)腎中的陰精?如用
地黃、首烏、
牛膝等?
2. 平日中我們經常所說的“溫陽”一般是否指溫腎陽,也就是溫腎中的陽氣?如用
附子、
肉桂等等?
3.
菟絲子、枸杞是否起到陰陽雙補的作用?,但滋腎陰作用要大于溫腎陽作用?
4.
巴戟天、蘆巴子也起到陰陽雙補的作用,但溫腎陽作用要大于滋腎陰作用?
5. 同是去下焦之濕,豬苓和
澤瀉用藥時如何選擇?是否豬苓更猛烈些?
6. “
三七”有活血散瘀止血功效,“活血”是讓血液活躍、流通起來,和“止血”正相矛盾呀?
7.
桂枝湯有生發(fā)解表之功效,應春季。春季時候家中的花草可否澆上幾碗
桂枝湯,以助生發(fā)?
業(yè)余選手提出的問題肯定更業(yè)余,請老師別笑話我。謝謝!
-----------您好!個人看法如下:
1、因為“腎為諸臟之根,陰陽之本”,所以,通常說的滋陰與溫陽,大多是指腎陰腎陽。五臟之陰,有共性也有個性;補一臟之陰,則諸臟之陰共同受益;但另一方面,補一臟之陰,并不能完全等同或代替補其它臟腑之陰。補一臟之陰,久補之后,對其它臟腑之陰,也有間接的補充作用。因為,陰或陽都是運動的,會流行于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溫陽之情形,亦然如此。
腎主封藏。臟腑之精華,收納于腎,經腎孕化升華后,再返哺滋養(yǎng)諸臟。這情形類似于民眾向政府交稅,政府再撥款補助醫(yī)療、交通、住宅等服務于大眾。
補心陰:
生地、桂元、
雞子黃;肝陰:
白芍、
鱉甲;脾陰:
山藥、
黃精;肺陰:
沙參、
麥冬;腎陰:
熟地、龜版等。
溫心陽:桂枝
甘草湯;肝陽:
吳茱萸湯;脾陽:理中湯;肺陽:干
姜甘草湯;腎陽:
四逆湯等。
2、相對于附子、肉桂;熟地、龜版等明顯偏向于補陰或補陽的藥而言,有些藥性質較為中和,或陰陽雙補,或微偏于補陰,或微偏于補陽。如枸杞,甘平而多液,不寒不燥,能生津,生興陽,陰陽雙補;久服之后,精足則欲動,故古人去:“離家千里,勿食枸杞”,恐孤單之際,無人約束,容易亂性。
菟絲子、
沙苑子、
五味子、
女貞子皆中性之藥,可陰陽雙補。
4、巴戟天、蘆巴子溫而不燥,微偏于溫陽。陽主陰從,陽稍有余則陰易生。
5、豬苓輕清,澤瀉重濁,澤瀉利水更強。
6、三七有雙向調節(jié)作用。散瘀,散的是污血敗血;止血,止的是好血鮮血。三七之散瘀,并非加速沖擊見長,而以溶解分化為主。
7、桂枝湯有生發(fā)解表之功效,是針對人體生理機能而設,如桂枝湯主太陽經。植物與人之構造大異,恐怕不能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