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患熱者,皆由血氣有虛實。邪在脾胃,陽氣有余,陰氣不足,則風邪不得宣散,因而生熱,熱搏于腑臟,故為payment-defi.com/hushi/病熱也。
診其脈,關上浮而數,胃中有熱;滑而疾者,亦為有熱;弱者無胃氣,是為虛熱。跗陽脈數者,胃中有熱,熱則消谷引食。跗陽脈粗而浮者,其病難治。若病者苦發(fā)熱,身體疼痛,此為表有病,其脈自當浮,今脈反沉而遲,故知難瘥;其人不即得愈,必當死,以其病與脈相反故也。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yǎng)宣導,今附于后。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偃臥,合兩膝,布兩足而伸腰,口納氣,振腹自極七息。除壯熱疼痛,通兩脛不隨。
又云∶覆臥去枕,立兩足,以鼻納氣四十所,復以鼻出之。極令微氣入鼻中,勿令鼻知。除身中熱、背痛。
又云∶兩手卻據,仰頭向日,以口納氣,因而咽之數十。除熱、身中傷、死肌。
客熱者,由人腑臟不調,生于虛熱?陀谏辖梗瑒t胸膈生痰實,口苦舌干;客于中焦,則煩心悶滿,不能下食;客于下焦,則大便難,小便赤澀。
夫虛邪在于內,與衛(wèi)氣相搏,陰勝者則為寒。真氣去,去則虛,虛則內生寒。
視其五官,色白為有寒。診其脈,遲則為寒;緊則為寒;澀遲為寒;微者為寒;遲而緩為寒;微而緊為寒;寸口虛為寒。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yǎng)宣導,今附于后。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一足向下踏地,一足長舒向前,極勢,手掌四方取勢,左右換易四七。去腸冷、腰脊急悶、骨疼,令使血氣上下布潤。
又云∶兩足相合,兩手仰捉兩腳,向上急挽,頭向后振,極勢三七。欲得努足,手兩向舒張,身手足極勢二七。去竅中生百病、下部虛冷。
又云∶叉跌,兩手反向拓席,漸漸向后,努齊腹向前散氣,待大www.med126.com急還放,來去二七。去齊下冷、腳疼、五臟六腑不和。
又云∶兩手向后拓腰,蹙膊極勢,左右轉身來去三七。去腹肚齊冷,兩膊急,胸掖不和。
又云∶互跪,兩手向后,手掌合地,出氣向下。始漸漸向下,覺腰脊大悶還上,來去二七.身正,左右散氣,轉腰三七。去齊下冷悶、解溪內疼痛。
夫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陽者受氣于上焦,以溫皮膚分肉之間,今寒氣在外,則上焦不通,不通則寒獨留于外,故寒栗也。陰虛內生熱者,有所勞倦,形氣衰少,谷氣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氣熱,熏胸中,故內熱也。陽盛而外熱者,上焦不通利,皮膚致密,腠理閉塞不通,衛(wèi)氣不得泄越,故外熱也。陰盛而內寒者,厥氣上逆,寒氣積于胸中而不瀉,不瀉則溫氣去,寒獨留,則血凝泣,血凝泣則脈不通,其脈不通,脈則盛大以澀,故中寒。陰陽之要,陰密陽固,若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謂圣度。故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
因于露風,乃生寒熱。凡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熱。
骨寒熱,病無所安,汗注不休。齒本槁,取其少陰于陰股之絡;齒爪槁,死不治。診其脈,沉細數散也。
夫寒氣并于陰則發(fā)寒,陽氣并于陽則發(fā)熱,陰陽二氣虛實不調,故邪氣更作,寒熱往來也。
脈緊而數,寒熱俱發(fā),必當下乃愈。脈急如弦者,邪入陽明,寒熱。脾脈小甚為寒熱。
《養(yǎng)生方》云∶已醉飽食,發(fā)寒熱也。
夫人榮衛(wèi)不調,致令陰陽痞塞,陽并于上則上熱,陰并于下則下冷。上焦有熱,或喉口生瘡,胸膈煩滿;下焦有冷,則腹脹腸鳴,絞痛泄痢。
夫厥者,逆也。謂陰陽二氣卒有衰絕,逆于常度。若陽氣衰于下,則為寒厥;陰氣衰于下,則為熱厥。
熱厥之為熱也,必起于足下者。陽氣起于足五指之表,陰脈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也。故陽氣勝則足下熱。熱厥者,酒入于胃,是絡脈滿而經脈虛。脾主為胃行其津液,陰氣虛則陽氣入,陽氣入則胃不和,胃不和則精氣竭,精氣竭則不營其四肢。此人必數醉若飽已入房,氣聚于脾中未得散,酒氣與谷氣相并,熱起于內,故遍于身,內熱則尿赤。夫酒氣盛而悍,腎氣有衰,陽氣獨勝,故手腳為之熱。
寒厥之為寒,必從五指始,上于膝下。陰氣起于五指之里,集于膝下,聚于膝上,故陰氣勝則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從外,皆從內寒。寒厥何失而然?前陰者,宗筋之所聚,太陰陽明之所合也,春夏則陽氣多而陰氣衰,秋冬則陰氣盛而陽氣衰。此人者,質壯,以秋冬奪其所用,下氣上爭,未能復,精氣溢下,邪氣因從之而上,氣因于中,陽氣衰,不能滲榮其經絡,故陽氣日損,陰氣獨在,故手足為之寒。
夫厥者,或令人腹?jié)M,或令人暴不知人,或半日遠至一日乃知人者,此由陰氣盛于上,則下氣重上,而邪氣逆,逆則陽氣亂,亂則不知人。
太陽之厥,踵首頭重,足不能行,發(fā)為 仆。陽明之厥,則癲疾欲走呼,腹?jié)M不能臥,臥則面赤而熱,妄見妄言。少陽之厥,則暴聾頰腫,胸熱脅痛, 不可以運。太陰之厥,腹?jié)M 脹,后不利,不欲食,食之則嘔,不得臥也。少陰之厥者,則舌干尿赤,腹?jié)M心痛。厥陰之厥者,少腹腫痛, 脹,涇溲不利,好臥屈膝,陰縮腫,脛內熱。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yǎng)宣導,今附于后。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正偃臥,展兩足,鼻納氣,自極七息,搖足三十過止。除足寒厥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