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荷生先生師承兩支,一為“半部
傷寒治百病”之謝雙湖先生,一為“請了姚國美,死了也不悔”之姚國美先生。謝、姚兩人各有所長:姚深于城府,深思熟慮;謝大刀闊斧,當機立斷。謝在藥理方面遜于姚,但能以深究漢代張仲景的《傷寒論》而應萬病。姚國美評論說:"我治學是由博而約,事倍功半;謝老是由約而博,事半功倍。"這雖是姚的自謙之語,但仍可以說明謝對醫(yī)學的見解和立論確有獨到之處。(以上內容和鏈接均來自于黎小裕的博客)
姚荷生先生兼學兩派之長,融會貫通,但在《傷寒論》上用力最深,從其60年數(shù)易其稿之《疾病分類綱目》可見一斑。
此次江西之行,短短2天半的講座時間,只能窺得姚老學術之一鱗半爪,現(xiàn)整理如下。若有錯謬之處,是我自己理解或者記錄有誤,敬請斧正。
疾病的認識需要分類,分類是必不可少的方法與門徑。仲景的《金匱要略》側重病種的分類,而《傷寒論》強調疾病發(fā)展的動態(tài)過程。六經以十二正經以及臟腑為實質基礎,每經有手足兩經(一氣)與兩臟,足經司令,結合八綱。綱舉目張,統(tǒng)括百病。
具體分類方法:先別陰陽(經),以大論第七條為常態(tài),為綱;次分六經,為子綱;再分表里(病所)兼雜,為目;終辨(病)因機,為子目;
六經皆有表證,里證,以及表里相兼證。以太陽經為例,
桂枝湯、
麻黃湯為表證,
桃核承氣湯為里證(而大論條文所述為表寒內熱之兼證,須先解表,再下里),
五苓散為表寒內飲之表里相間證。厥陰經之表證為
當歸四逆湯(無里證,如
腹痛、下利等。按:也有應用于腹痛等癥,但非肝與
心包之病,若久寒,則為后之兼證也),里證為
吳茱萸湯,表里兼證為當歸四逆加
吳茱萸湯(久寒或暴寒)。
其中,姚梅齡先生談到了少陰病與厥陰病,都可見下利,但是,厥陰病的下利,多現(xiàn)疏瀉不利的消化道反應,腹痛比少陰病重,下利也多兼肝寒之干嘔癥。在少陰病與厥陰病都出現(xiàn)的吳茱萸湯,在厥陰病篇多煩躁欲死癥,此為厥陰之陰陽相爭之表現(xiàn)(脈多沉弦/緊,若腹痛甚,可加
花椒、
附子等)。而陰陽相爭,可見厥熱之往來,寒厥時可用通脈四逆湯,熱時可用安宮
牛黃丸、羚羊
鉤藤湯等,而陰陽動蕩為風所致,可用
烏梅丸。
對于子目部分,將六yin補全,則時病可包括;風濕、風熱補全,則溫病可包括;
伍老講課非常實在,有一說一。講了姚老對于中醫(yī)文獻的重視,談了教材對于
感冒定義的演進,以及常用的感冒方劑;強調了方劑熟悉/背誦的重要性,如棋譜之于象棋等等。姚老對于伍老有兩個要求,一個是少發(fā)表東西,一是“補藥也可以治病”。此種深意,值得研究中醫(yī)/經方的人思索。因為是下午,有點困了,筆記基本沒有記錄。:)
證在清之后,是一種獨立的病種概念。
辨證論治之“辨證”含有鑒別的意思,需要在細致的觀察之后進行。
辨證的證據,包括:發(fā)病經過,如傷寒六七日,久傷取冷等等;治療經過,如以冷水噀之或灌之、加燒針等等;護理經過,如食復、勞復、大汗淋漓病必不除等;體質因素,如淋家、尊榮人、其人素盛今瘦等等。所以,姚老強調“觀察觀察再觀察”,姚荷生研究室診所要求每個病人需至少20分鐘,以保證證據的搜集以及鑒別診斷。
癥狀鑒別指單一癥狀或者體征的鑒別;癥候鑒別指綜合癥狀或體征的鑒別。
以汗證為例,姚荷生先生整理了26處需要鑒別,姚梅齡先生等又補充了不在大論中后世的十余種。
汗出如珠:汗不動,為
亡陽;汗出如油:汗膩,為
亡陰。
姚老以“但頭汗出”為例,談了濕熱、水飲、郁熱、瘀熱以及陰虛陽浮等不同病機的條文以及鑒別處。其中,既有本證鑒別(但頭汗出的不同,例如
梔子豉湯證之頭汗,不若
大陷胸湯之汗多),也有他癥鑒別。姚老在最后特意提到了目合而汗不等同于
盜汗,多見于小兒入睡后或半小時左右后開始出汗,一小時左右就解,與當今飲食牛奶、肉食等多用造成濕極而熱有關,為三陽合病,以陽明為主,可相機選擇
葛根芩連湯或梔子豉湯等加以應用。
姚老的經方應用,強調對于生理、病理的理解的重要性。刁先生談了姚老使用葛根芩連湯、
白頭翁湯、
烏梅丸等方劑的例子,比較泛泛。刁先生雖是姚荷生先生的研究生,貌似基本經驗宗伍老的較多。
- 劉英鋒先生講辨證論治之名義界定與正規(guī)操作
劉老師首先談了辨證論治的實質與名義,姚老提出辨證論治的基本定義如下:
祖國醫(yī)學限于歷史條件,臨床時全靠直覺感官收集患者病因干擾機體的異常現(xiàn)象(信息),即所謂:“有諸內,必形諸外”的證狀,綜合分析其是否符合病因(包括六yin、七情、痰、水、瘀、蟲、中毒、外傷、饑飽、勞逸等)特性,干擾機體某部(包括臟腑、經脈、器官等)生理功能(包括營衛(wèi)、氣血、津液、精神),以致影響整體,產生陰、陽、寒、熱、表、里(包括上、中、下)、虛、實各有偏差的病理變態(tài),其間規(guī)律厘然不容少混,如果發(fā)現(xiàn)不符之處,必有待于門診的“問所當問”地反復追求;一定要達到對病機全部解釋得通,才能初步得出比較合理與近是的結論(診斷),而后針對病情發(fā)展的輕重緩急,采取補偏救弊、因勢利導的對策(治法、戰(zhàn)略),選方擇藥(戰(zhàn)術、陣容、兵種),以求取得“知所自來,明所自去”的預期效果(全程預后與階段預后)。這才是祖國醫(yī)學“辨證論治”的正規(guī)要求。
辯證診斷反應病證的本質差異,包括三大任務,確定病因(矢箭)、病所(靶點)與病機(效應)。若沒有效應,則不發(fā)病。辯證須細,總括陰陽,結合六經、八綱,六經橫向統(tǒng)括經絡、臟腑。如
銀翹散為太陽手經、桑菊飲為太陰肺經、小
柴胡湯為少陽之風寒郁熱證等等。
六經本身以經氣氣化為核心,以衛(wèi)氣營血津液為功用,以臟腑經絡體竅(器官)為支架的六大生理體系,乃人體所本有,其上應天之六氣,下合地之五運,內應臟腑精氣,外合經絡體竅,統(tǒng)括全身,無所不概。
辯證診斷需要分三步,癥象診察、本質辨別與類型概括,即診、辨、斷,其中的鑒別尤為重要。
姚荷生研究室從09年6月開始籌備建立,有自己獨立的門診系統(tǒng),支持南昌和深圳兩地的診所;強調脈診與鑒別診斷,每個病人的診治需要按照病歷的要求進行,時間不得少于20分鐘,且需要輸入預后轉歸的內容,由護士進行回訪(護士經過專業(yè)培訓,懂脈診);有自己獨立的藥材采購渠道,對于道地藥材要求嚴格,請專業(yè)藥師去進行鑒別、簽訂合同,在后續(xù)的藥房訪問環(huán)節(jié),見識了從未見過如此高質量的
黨參、
薄荷、
射干、
郁金等等。參觀中,適逢姚芷齡先生出診,先生對待病人非常細心,和藹可親,用藥精簡,基本8~10味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