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器官的解剖步驟與方法]
1.按本章第4節(jié)逐一觀察腹腔各器官的形態(tài)、位置、毗鄰。
2.胃的解剖方法
沿胃大彎將與胃相聯(lián)屬的大網(wǎng)膜和胃脾韌帶及胃網(wǎng)膜左、右動脈向胃的分支剪斷;再沿胃小彎將小網(wǎng)膜及胃左、右動脈的胃支剪斷,注意勿切斷胃左動脈食管支。將12指腸上部靠幽門處做雙重結扎,在兩結扎線之間將12指腸上部剪斷。丙從賁門稍上方切斷食管腹段及迷走神經(jīng)發(fā)出的胃前、后支,將胃取出。
觀察胃的外形及分部后,沿胃大彎縱行剪開胃壁,將胃內容沖洗干凈。觀察胃粘膜的皺襞及大小約1-6毫米走私的胃小區(qū),并用放大鏡觀察胃小區(qū)內的胃小窩,胃小窩的底是胃腺的開口處。在幽門處觀察環(huán)形的幽門瓣及其構成的基礎-幽門括約肌。在切緣處的斷面上分清胃壁的層次(粘膜、粘膜下層、肌層和漿膜)。
3.肝的解剖方法
在12指腸上部后方切斷門靜脈、肝固有動脈和膽總管。將肝向前上方抬起,同時向后將下腔靜脈從腔靜脈窩中推出,于近肝處切斷肝靜脈,注意勿將下腔靜脈撕裂。在靠近腹前壁及膈下面剪斷肝鐮狀韌帶及肝圓韌帶。將肝向下方拉,在膈與肝膈面之間切斷肝冠狀韌帶前層及左、右三角韌帶,并剝離肝裸區(qū)的結締組織,再切斷肝冠狀韌帶后層(如肝靜脈未切斷,此時則易于切斷)。剝離肝與右腎上腺間的結締組織,將肝取出。
清理肝門諸結構,用鑷子剝離Glisson氏系統(tǒng),直至各葉的分支(以門靜脈系為主,剝離至右支分為前支后后支,左支分為內側和外側支)。也可在第二肝門剝離肝右、肝中及肝左靜脈,觀察它們的主干行徑與葉間結構的關系。
4.12指腸和胰的解剖方法
在12指腸升部末端找到12指腸懸韌帶(Treitz韌帶),縱行切開腹膜,觀察十二指腸懸肌。切開12指腸降部右緣和水平部下緣的腹膜壁層,將12指腸向左稍翻起,觀察其后毗鄰。
在觀察胰的形態(tài)位置時,切斷由胃12指腸動脈發(fā)出的胰12指腸上前、上后動脈和由腸系膜上動脈發(fā)出的胰12指腸下動脈的前、后支,雙層結扎12指腸空腸曲,從兩條結扎線間切斷腸管,并剝離胰,切斷脾動、靜脈的胰支,將胰和12指腸一并取出。
解開十二指腸的結扎線,將12指腸上部及降部分別沿上壁和右壁剪開,沖洗干凈。將標本翻置(即背面朝上),用剪刀尖和尖鑷分離膽總管,直至其入于12指腸壁。順胰腺長軸于后面中線作一橫切口(勿過深),將切口兩側的腺實質修去,剝離出白色的胰管及匯入它的更細的小管。追蹤胰管至胰頭,可見其向后下方行,直至12指腸降部后內側,與膽總管匯合。在胰頭部還可找到另一較細的導管,其走行方向與胰體部的胰管一致,即副胰管。在12指腸降部中段后內側壁的粘膜有一縱行的12指腸縱襞,即為膽總管和胰管斜穿腸壁所引起。其下端形成大乳頭,乳頭中央的小孔是膽總管和胰管的共同開口。副胰管開口處也有副(小)乳頭。
5.小腸的解剖
自Treitz韌帶向下約15厘米處,用線繩將空腸結扎兩道,10厘米后再用線繩雙層結扎,于兩道結扎線間剪斷空腸,并扇形剪斷腸系膜,取下10厘米長的空腸。去除結扎線,將內容物沖洗干凈。同法在距回盲部約10厘米處取下一段回腸。
將腸管沿腸系膜對側緣剪開,觀察并對比空、回腸的粘膜特征,在切緣處分離腸壁的層次。
6.大腸的解剖
依上法取橫結腸一段(10厘米),沖洗干凈后,縱行剖開,觀察其粘膜特征。并對比大腸與小腸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