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侶山堂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保產(chǎn)下
    

竹林女科證治:保產(chǎn)下

產(chǎn)后總論產(chǎn)后血氣大虛,理宜峻補。但惡露未盡,峻補須防壅滯。血能化又能生,攻塊無損原氣,行中帶補,方謂萬全無弊。世以四物湯理產(chǎn)后誤人多矣。蓋地黃性寒,白芍酸斂故也,惟生化湯用之最當。夫產(chǎn)后血塊宜消,新血宜生,若專消則新血不生,專補則瘀血益滯。歷考本草川…

產(chǎn)后總論

產(chǎn)后血氣大虛,理宜峻補。但惡露未盡,峻補須防壅滯。血能化又能生,攻塊無損原氣,行中帶補,方謂萬全無弊。世以四物湯理產(chǎn)后誤人多矣。蓋地黃性寒,白芍酸斂故也,惟生化湯用之最當。夫產(chǎn)后血塊宜消,新血宜生,若專消則新血不生,專補則瘀血益滯。歷考本草川芎、當歸仁三味善去惡血,驟生新血。佐以炮、甘草引入肺肝,生血理氣則行中有補,化中有生,實產(chǎn)后之至寶也。因名曰生化湯。凡病皆起于氣血之虛,脾胃之弱,而產(chǎn)后則氣血之衰,脾胃之弱為尤甚也。是以丹溪立論必當大補氣血以為先,雖兼他證,以末治之,誠至論也。若能擴充其意,用藥施治,則治產(chǎn)可以無大過矣。

蓋產(chǎn)后憂驚勞倦,血氣暴虛諸證乘虛而入,或有氣無專耗散,或有食勿專消導。熱忌芩連,寒忌桂附。寒則血塊凝滯,熱則新血崩流。若中虛外感見三陽表證之多,似可汗也,產(chǎn)后而用麻黃則重竭其陽。見三陰里證之多,似宜下也,產(chǎn)后而用大黃則重亡其陰。耳聾脅痛乃肝腎虛虧,惡血之停,休用柴胡。譫語汗出乃元氣虛弱,似邪之證,毋用枳實。厥有陽氣之衰,難分寒熱,非大補不能回陽而起弱。痹因陰血之虧,無論剛?cè),非滋榮不能舒筋而活絡(luò)。他如乍寒乍熱,發(fā)作有期,證似瘧也,若作瘧治則遷延難愈。神不守舍,言語無倫,病似邪也,若以邪治則危亡。立見去血多而大便燥結(jié),蓯蓉加于生化,非潤燥承氣之能通。出汗多而小便短澀,六君倍用,參 、茯苓必生液助津之可利。加參生化頻服能救產(chǎn)后之危,長生活命屢用可調(diào)絕谷之證。崩漏脫肛多是氣虛下陷,補中益氣湯堪用。口噤拳攣乃因血燥,類風人參生化湯宜服。若子宮入風而痛甚,宜用羌活養(yǎng)榮湯。玉門寒冷而不閉,洗用蛇床、吳萸、硫黃。怔忡驚悸,生化遠志安神之品;語言恍惚,安神丸助血歸脾。因氣而滿悶虛煩,生化湯加木香為佐;因食而吞酸呃逆,六君加神曲麥芽為良。蘇木三棱善能破血;青皮、枳殼最消脹滿。一應(yīng)耗血散氣之劑,發(fā)汗吐下之方,只可施于壯實,豈可用于產(chǎn)虛。大抵新產(chǎn)之后,先問惡露如何?塊痛未除,未可遽加 術(shù)。腹中痛止,補中益氣無疑。至于亡陽脫汗,氣虛喘促,頻服生化人參,是用權(quán)也。又以陰亡,大熱血崩厥暈,速服生化原方以救急也。王太仆曰∶治下補下制以緩急。緩則路遠而力微,急則味濃而力重。故治產(chǎn)當導丹溪而固本服藥宜效。太仆以加頻此,雖未盡產(chǎn)中之詳,不失乎產(chǎn)后之旨。(按∶此謂氣血隨胎而去,必屬大虛。故無論諸證,皆當以大補為先,其他皆屬可緩。言雖近理而未免言之過也。故產(chǎn)后氣血俱去,誠多虛證。然有虛者,有不虛者,有全實者。凡此三者,但當隨證、隨人辨其實,以分治之。

不得執(zhí)有成心,概行大補。以致助邪,此辨之不可不真也)。

血塊作痛

產(chǎn)后血塊作痛,多由產(chǎn)母難產(chǎn)過勞而成;蛘{(diào)護失宜,或寒邪凝滯,以致血停作痛。古法每用蘇木、三棱、莪術(shù)以迅攻之。時醫(yī)多用歸尾、紅花以急行之,或延胡、牛膝以大破之。他如用山楂、砂糖以消塊,姜椒、艾酒以定痛,亦非良劑。至于治氣脹用烏藥、香附以順之,枳殼、濃樸以順之,又有用青皮、蘇子以下氣定喘,芩連、梔柏以退熱除煩。彼夫血枯便閉以承氣湯下而愈。厥汗多,小便澀以五苓散通之而愈秘。此皆重虛,產(chǎn)母非徒無益,反致變證百出。蓋產(chǎn)后血塊固宜消,新血亦宜生。必須行中帶補,化中又生,可稱善治。若生化湯能使血塊消而痛止,神清而氣復(fù),產(chǎn)后之至寶也。凡產(chǎn)兒下地,未進飲食之先,即服一劑后,再連服二劑,可保產(chǎn)后一切危證。

生化湯

當歸(八錢) 川芎(三錢) 炙甘草(五分) 炮姜(五分,夏用四分) 桃仁(十粒,去皮尖搗)

水煎,入陳酒六七匙沖服。渣另用器儲,候三劑頭煎服完,將三渣作一劑水煎服。

產(chǎn)后調(diào)治

產(chǎn)后百病皆血虛火盛,瘀血妄行而已,間有內(nèi)傷飲食,外感風寒,然必先逐瘀補虛為主。若不兼逐瘀,但服參 停滯之劑,必有瘀血攻心,即死者,食內(nèi)太早亦然。故產(chǎn)母但覺小水短少即是病生,便須服藥調(diào)理脾胃肝腎。如不愈者,必氣滯且逆。蓋婦人凡事多憂思恚怒,憂思太過則氣結(jié)而血亦結(jié),恚怒太過則氣逆而血亦逆,甚則乳鞭脅痛。要之女病,皆因氣血郁結(jié),所以古方多用行氣藥。

惡露不下

產(chǎn)后惡露不下有結(jié)聚成塊,心胸煩悶,臍下堅痛者,宜當歸血竭丸。有兼受寒熱,勞碌腰脊骨煩痛者,宜丹參散。有寒熱交攻,心慌昏沉,腹中疼痛者,宜通瘀飲。又有惡露方下,忽然斷絕,驟作寒熱,臍腹百脈皆痛如錐刺,由冷熱不調(diào),或思慮動作氣所壅遏,血蓄經(jīng)絡(luò)者,宜沒藥丸。

當歸血竭丸

當歸 血竭 蓬術(shù) 靈脂(炒)

上為末,米醋糊丸,酒服二錢。

丹參散

丹參一味,曬干為末,酒服二錢。

通瘀飲

當歸尾 大黃(各三錢) 白術(shù)(蜜炙) 木通(各一錢) 紅花(五分) 桃仁(三十粒,搗如泥)

水酒各半,煎三沸,入桃仁泥再煎一沸,溫服。

沒藥丸

當歸(一兩) 白芍 桂心(各五錢) 桃仁(炒去皮尖,搗) 沒藥(研,各二錢五分) 虻蟲(去翅足,炒) 水蛭(炒焦,各二十枚)

上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淡醋湯下三丸。

惡露不止

產(chǎn)后惡露不止,小便急痛者,宜磨塊四物湯;蜓逻^多漸至瘦弱者,宜八珍湯去甘草,加濃樸、黃柏、阿膠、牡丹皮;蛳氯缍怪虾谶^多者,宜加味四物湯;蛑猎掠嗒q淋瀝不止已為陷下,宜增益四物湯;蛳虏恢,至于數(shù)月及半載之久者,宜千金方;驉貉唤^,崩血不可禁,腹中絞痛氣急者,宜牛角腮丸;驉郝读転r不斷,心悶短氣,四肢乏弱,頭心昏重,五心煩熱,面黃體瘦者,宜牡蠣散。若因血熱者,宜清化飲。若傷沖任之絡(luò)者,宜固陰煎加減用之。若肝脾氣虛不能收攝者,宜補中益氣湯。若氣血俱虛而淡血流不已者,宜十全大補湯。若怒火傷肝而血不藏者,宜加減四物湯。若風熱在肝而血下泄者,宜一味防風散,服之神效。

磨塊四物湯

熟地黃 當歸 白芍 川芎 延胡索 桃仁(去皮尖) 肉桂 熟大黃水煎服。

八珍湯

人參 白術(shù)(蜜炙) 茯苓 炙甘草 熟地黃 當歸 白芍 川芎(各一錢) 姜(三片) 棗(二枚)

水煎服。

加味四物湯

熟地黃 當歸(各三錢) 白芍(二錢) 川芎 蒲黃 阿膠(炒) 薊根 白芷(各一錢)

水煎服。

增益四物湯

熟地黃 當歸(各三錢) 白芍(二錢) 川芎 升麻 白芷(各一錢) 血余灰(五分,另入)

水煎服。

千金方

升麻(二錢) 酣酒(二鐘)

煮取一鐘,分二服。

牛角腮丸

牛角腮(酥炙,五兩) 馬蹄殼(一個,燒) 生地黃(四兩) 代赭干姜(各三兩) 阿膠(炒,二兩) 血余灰(一兩,即頭發(fā)灰)

上為末,蜜丸白湯下。

牡蠣散

牡蠣粉 龍骨 川芎 生地黃 茯苓 當歸 人參 艾葉 地榆(各一錢) 炙甘草(五分)

水煎服。

清化飲

白芍 麥冬(去心,各二錢) 丹皮 茯苓 黃芩 生地黃(各二三錢) 石斛(一錢)

水煎,食遠服。

骨蒸多汗加地骨皮一錢五分;熱甚而渴,頭痛石膏一二錢;下熱便澀加木通一錢,或黃柏、梔子。如兼外邪發(fā)熱加柴胡一錢。

固陰煎

人參 熟地黃(各三錢) 山藥(炒,二錢) 山茱萸(一錢五分) 遠志(七分,炒) 炙甘草(一錢)五味子(十四粒) 菟絲子(炒香,二錢)

水煎,食遠服。

陰虛微熱而血不固者,加川續(xù)斷二錢;肝腎血虛,小腹痛而血不歸經(jīng)者,加當歸二錢;脾虛多濕或兼嘔惡,加白術(shù)一錢;氣陷不固,加升麻(炒)一錢;心虛不眠或多汗者,加棗仁(炒)二錢;虛滑遺甚,加金櫻子肉二錢,或醋炒文蛤一錢。

補中益氣湯

人參 黃 (炒) 白術(shù)(蜜炙) 炙甘草(各一錢半) 當歸(一錢) 陳皮(五分) 升麻 柴胡(各三分)姜(三片) 棗(二枚)

水煎服。

十全大補湯

人參 白術(shù)(蜜炙) 黃 (蜜炙) 熟地黃 當歸 白芍 茯苓 川芎(各一錢) 炙甘草 肉桂(各五分)棗(二枚) 姜(三片)

水煎服。

加減四物湯

熟地黃 當歸(各三錢) 川芎(一錢) 白芍(二錢) 山梔仁(炒) 柴胡 牡丹皮(各一錢)

水煎服。

一味防風散

防風(去蘆)

為末,每服一錢,白湯調(diào)下。

外感發(fā)熱

產(chǎn)后有外感發(fā)熱者,蓋臨盆之際,露體用力,無暇他顧,此時或遇寒邪乘虛而入,感之最易。若見頭痛、身痛、憎寒、壯熱,或腰背拘急,脈見緊數(shù),外感證也。然此外感隨感隨病,與正傷寒不同。故宜略加解散即痊。

勿謂新產(chǎn)之后,不宜表散,但當酌其虛實而分治之。如感邪氣不甚虛者,宜三柴胡飲。若氣虛脾弱者,宜四柴胡飲,或五柴胡飲。若肝脾腎三陰不足者,宜補陰益氣煎。若虛寒之甚者,宜理陰煎。若強壯氣實者,宜正柴胡飲。

若兼火盛而邪不解者,宜一柴胡飲。若風寒俱感,表里俱滯者,宜五積散。

三柴胡飲

柴胡(二三錢)白芍(一錢五分) 炙甘草 陳皮(各一錢) 生姜(三五片) 當歸(二錢,溏泄者,易熟地黃)

水煎,溫服。

如微寒咳嗽者,加半夏(制)一錢。

四柴胡飲

柴胡(一二錢) 炙甘草(一錢) 生姜(三五片) 當歸(二三錢) 人參(二三錢)

水煎,溫服。

如胸膈滯悶者,加陳皮一錢。

五柴胡飲

柴胡(一二錢) 白術(shù)(蜜炙) 當歸(各二三錢) 熟地黃(三五錢) 白芍(炒,一錢五分)炙甘草(一錢) 陳皮(酌用或不必用)

水煎,溫服。

寒勝無火者,減白芍,加生姜三五片,或炮姜一二錢,或再加桂枝一二錢;脾滯者,減白術(shù);氣虛者,加人參二三錢;腰痛杜仲(炒)一錢;頭痛加川芎一錢;勞倦傷脾陽虛者,加升麻一錢。

補陰益氣煎

人參 當歸 山藥(酒炒,各二三錢) 熟地黃(三五錢) 炙甘草 陳皮(各一錢) 柴胡(一二錢)升麻(三五分) 生姜(三五片)

水煎,溫服。

如火浮于上,去升麻。無外邪,去柴胡。

理陰煎

熟地黃(三五錢) 當歸(二三錢) 炙甘草 干姜(炒黃,各一錢)

水煎,熱服;蚣尤夤鹨诲X。

若風寒外感,邪不深者,加柴胡一錢五分;若寒凝陰盛者,加麻黃(去沫)一錢;若外感寒邪,脈細,惡寒或背畏寒者,加細辛一錢,甚者再加附子一錢;腰腹疼痛,加杜仲(炒)、枸杞;腹脹滯痛,加陳皮、木香。

正柴胡飲

柴胡(一二錢) 防風 甘草(各一錢) 陳皮(一錢五分) 白芍(二錢) 生姜(三五片)

水煎,熱服。

頭痛加川芎一錢;熱渴加葛根一二錢;嘔惡加半夏(制)一錢五分;濕勝加蒼術(shù)(制)一錢;胸腹微滯加濃樸一錢;寒盛加蘇葉一錢。

一柴胡飲

柴胡(二三錢) 黃芩 生地黃 陳皮(各一錢五分) 白芍(二錢) 甘草(八分)

水煎,溫服。

內(nèi)熱甚者,加連翹(去心)一錢;外邪甚者,加防風一錢;邪結(jié)在胸而痞滿者,去生地加枳實(麩炒)

一錢;熱渴加天花粉一錢,或葛根一錢;熱甚加知母、石膏。

五積散

當歸 麻黃(去節(jié)) 蒼術(shù)(泔制) 陳皮(各一錢) 濃樸(姜制) 干姜(炮) 白芍 枳殼(麩炒,各八分) 半夏(炮) 白芷(各七分) 桔梗 炙甘草 茯苓 肉桂 人參(各五分) 川芎(四分)姜(三片) 蔥白(三莖)

水煎服。

payment-defi.com/Article/證發(fā)熱

產(chǎn)后有火證發(fā)熱者,但外感之熱多在表,而火證之熱多在里,此由調(diào)攝太過;驎r令熱甚,或強飲酒,或誤服參術(shù)姜桂,或過用炭火,或窗牖太密,人氣太盛,或氣體本實而過于動作。凡屬太過皆能生火,火盛于內(nèi)多見潮熱、內(nèi)熱、煩渴、喜冷,或頭痛、多汗、便實、尿赤及血熱妄行,但無表證。脈見緩滑不緊而發(fā)熱者,便是火證。宜清化飲、保陰煎。若元氣不虛,或payment-defi.com/wsj/火之甚而勢之急者,宜抽薪飲、徙薪飲。

清化飲

白芍 麥冬(去心,各二錢) 丹皮 茯苓 黃芩 生地黃(各二三錢) 石斛(一錢)

水煎,溫服。

骨蒸多汗加地骨皮一錢五分;熱甚而渴,或頭痛加石膏一錢;下熱便澀加木通一錢,或加黃柏、梔子;如兼外邪發(fā)熱加柴胡一錢。

保陰煎

生地黃 熟地黃 白芍(各二錢) 山藥 川續(xù)斷 黃芩 黃柏(各一錢五分) 甘草(一錢)

水煎溫服。

小水多熱或兼怒火動血,加山梔仁(炒)一錢;夜熱身熱,加地骨皮一錢五分,肺熱多汗,加麥冬(去心)、棗仁;血熱甚者,加黃連一錢;血虛血滯,筋骨腫痛,加當歸二錢;肢節(jié)筋骨疼痛,或腫者,加秦艽、丹皮各一錢。

抽薪飲

黃芩 石斛 木通 梔子(炒) 黃柏(各一錢) 枳殼(麩炒) 澤瀉(各一錢五分) 甘草(三分細末)

水煎溫服。內(nèi)熱甚者,冷服更佳。

熱在經(jīng)絡(luò)肌膚者,加連翹、花粉以解之。熱在血分小腸者,加槐蕊、黃連以清之。熱在陽明頭面或躁煩便實者,加石膏以降之。熱在下焦小水痛澀者,加車前草、龍膽以利之。熱在陰分津液不足者,加麥冬、生地黃、白芍以滋之。

熱在腸胃實結(jié)者,加大黃,芒硝以通之。

徙薪飲

陳皮(八分) 黃芩(二錢) 麥冬(去心) 白芍 黃柏 茯苓 丹皮(各一錢五分)

水煎,溫服。

多郁氣逆?zhèn)蚊{痛或動血,加梔子、青皮。

陰虛發(fā)熱

產(chǎn)后有陰虛發(fā)熱者,必素稟脾腎不足,及產(chǎn)后氣血俱虛,故多有之。其熱則倏忽往來,時作時止,或晝或夜進退無常,或精神困倦,怔忡恍惚。但察其外無表證而脈見弦數(shù),或浮弦豁大,或微細無力,其來也漸。非若他證之暴至者,是即陰虛之候。治當專補真陰,宜小營煎。若陰虛兼火而微熱者,宜一陰煎。若陰虛火甚而大熱者,宜加減一陰煎。若陰虛火盛而多汗者,宜當歸六黃湯。若陰中陽虛火不歸源者,宜大營煎。若血虛陽不附陰,煩熱作渴者,宜人參當歸湯。若氣血俱虛,發(fā)熱煩躁,面赤作渴,宜八珍湯。

小營煎

當歸 白芍(酒炒) 山藥(炒) 枸杞(各二錢) 熟地黃(二三錢) 炙甘草(一錢)

水煎,食遠溫服。

營虛而驚恐、怔忡、不眠、多汗者,加棗仁、茯神各二錢;營虛兼寒者,去白芍,加生姜;氣滯有痛者,加香附(制)一錢。

一陰煎

生地黃 熟地黃 白芍 麥冬(去心) 丹參(各二錢)牛膝(一錢五分) 甘草(一錢)

水煎溫服。

火盛煩躁,加膠二三錢;氣虛加人參二錢;心虛不眠多汗者,加棗仁、當歸各一二錢;汗多煩躁,加五味子十粒;如見微火者,加女貞子一二錢;虛火上浮或吐血衄血,加澤瀉一二錢,茜根二錢,或加川續(xù)斷一錢。

加減一陰煎

生地黃 白芍 麥冬(去心,各二錢) 熟地黃(三五錢) 炙甘草(五七分) 知母 地骨皮(各一錢)

水煎服。

躁煩熱甚便結(jié)者,加石膏二錢;小便熱澀者,加梔子一錢;火浮于上者,加澤瀉一二錢,或黃芩一錢;血燥血少者,加當歸一二錢。

當歸六黃湯

當歸 黃 (蜜炙,各二錢) 生地黃 熟地黃 黃連 黃芩 黃柏(各一錢)

水煎服。

大營煎

當歸(二三錢) 熟地黃(三五錢) 牛膝(一錢五分) 枸杞 杜仲(炒,各二錢) 炙甘草 肉桂(各一錢)

水煎溫服。

寒滯在經(jīng),氣血不能流通,筋骨疼痛之甚者,必加制附子一錢;帶濁腹痛,加破故紙(炒)一錢;脾虛加人參、白術(shù)(蜜炙);中氣虛寒嘔惡,加干姜(炒)一錢。

人參當歸湯

人參 當歸 生地黃 桂心 麥冬(去心) 白芍(各等分) 粳米(一合) 竹葉(十片)

水煎去米,入藥五錢,棗二枚,煎服。

八珍湯

人參 白術(shù)(蜜炙) 茯苓 炙甘草 熟地黃 當歸 白芍 川芎(各一錢)

上加姜、棗水煎服。

若熱甚脈微者,急加附子、肉桂。

氣虛發(fā)熱

大凡元氣虛而發(fā)熱者,皆內(nèi)真寒而外假熱也。但用六君子湯,或補中益氣湯加炮姜溫補脾氣,諸證自退。若四肢畏冷急加附子。故新產(chǎn)陰血暴傷,陽無所附而外熱,宜四物湯加炮姜,補陰以配陽。若因誤服寒涼克伐之劑而外熱,此為寒氣格陽于外,宜四君子湯加炮姜、肉桂,如不應(yīng)急加附子。若或肌膚發(fā)熱,面目赤色,煩渴引飲,此血脫發(fā)躁也。宣當歸補血湯。若去血過多而發(fā)熱者,其證必煩渴短氣,頭痛眩暈,悶亂內(nèi)熱,是亦陰虛之屬也,宜人參當歸湯(方見上陰虛發(fā)熱條中)。

六君子湯

人參 白術(shù)(蜜炙) 茯苓 炙甘草 陳皮 半夏(制,各一錢五分)

姜棗為引,水煎服。

補中益氣湯

人參 黃 (蜜炙) 白術(shù)(蜜炙) 甘草(各一錢五分,炙) 當歸(一錢) 陳皮(五分) 升麻柴胡(各三分)

上加姜棗,水煎服。

四物湯

熟地黃 當歸(各三錢) 川芎(一錢) 白芍(二錢)

水煎服。

四君子湯

人參 白術(shù)(蜜炙) 茯苓(各二錢) 炙甘草(一錢) 姜棗為引,水煎服。

當歸補血湯

黃 (蜜炙,一兩) 當歸(三錢)

水一鐘半,煎八分,食遠服。

乍寒乍熱

產(chǎn)后乍寒乍熱,總由氣血虛損,陰陽不和而然。若陽勝則乍熱,陰勝則乍寒。若陰勝而寒多者,宜增損四物湯、理陰煎(方見前外感發(fā)熱條中)。若陽勝而熱多者,宜四物湯(方見上氣虛發(fā)熱條中)、三陰煎。若陽氣陷入陰中而乍寒乍熱者,宜補中益氣湯(方見上氣虛發(fā)熱條中)、補陰益氣煎(方見前外感發(fā)熱條中)。若陰陽俱虛而寒熱者,宜八珍湯(方見前陰虛發(fā)熱條中)、十全大補湯。若敗血不散流入陰中而作寒熱者,宜決津煎、殿胞煎。

增損四物湯

人參 當歸 白芍(炒) 川芎 干姜(炒,各二錢五分) 炙甘草(一錢)

水煎服。

三陰煎

當歸(二三錢) 熟地黃(三五錢) 炙甘草(一錢) 白芍(酒炒) 棗仁(各二錢) 人參(隨宜)

水煎服。

嘔惡加生姜三五片;汗多煩躁加五味子十四粒;汗多氣虛加黃 (蜜炙)一二錢;小腹隱痛加枸杞二錢;脹悶加陳皮一錢;腰膝筋骨無力加杜仲(炒)、牛膝。

十全大補湯

人參 白術(shù)(蜜炙) 黃 (蜜炙) 茯苓 熟地黃 當歸 白芍(炒) 川芎(各一錢) 炙甘草肉桂(各五分)

姜棗為引,水煎服。

決津煎

當歸(三五錢) 澤瀉(一錢五分) 牛膝(二錢) 肉桂(一錢) 熟地黃(二三錢) 烏藥(一錢)

水煎服。

嘔惡加干姜(炮)一錢;陰滯不行加附子(制);氣滯痛脹加香附(制)一二錢;血滯加紅花(酒炒)一錢;小腹不暖而痛極者,加吳茱萸五六分;大便結(jié)澀加肉蓯蓉一錢。

殿胞煎

當歸(五七錢) 川芎 炙甘草 茯苓(各一錢) 肉桂(五七分或一錢)

水煎服。

脈細而寒或嘔惡加干姜(炒)一錢;血熱多火去肉桂,加白芍(酒炒)一錢;脈弱陰虛加熟地黃三五錢;氣滯加香附(制)一錢;腰痛加杜仲(炒)一錢。

太陽感風

產(chǎn)后太陽感風,大喘、大吐、大嘔,不治證也。喘則元陽將絕,況大喘乎!吐則胃氣將亡,況大吐乎!嘔則脾氣將脫,況大嘔乎!治宜轉(zhuǎn)氣救產(chǎn)湯大劑與之。喘吐止當有生機,否則仍死。若太陽證口吐膿血,頭痛必破,心煩不止,腹痛如死,或作結(jié)胸,小見證便難救,若齊見必死。宜佛手散多加人參,佐以肉桂、荊芥即愈。

轉(zhuǎn)氣救產(chǎn)湯

人參 麥冬(去心) 白術(shù)(蜜炙) 當歸 川芎 荊芥 桂枝 水煎服。

佛手散

當歸(五錢) 川芎(三錢)

水煎服。

少陽感風

產(chǎn)后少陽感風。譫語、煩躁,更加驚悸者死,蓋少陽膽也。膽無汁不能潤心,心無血不能為養(yǎng)。是以心中恍惚而譫語、煩躁、驚悸相因而生也。夫膽受邪不發(fā)表則血無以生,然徒發(fā)表則血更耗散。宜佛手散(方見上太陽感風條中),加人參、棗仁、麥冬、竹茹、朱砂、熟地黃治之。

陽明感風

產(chǎn)后陽明感風而大喘、大汗亦不治,宜補虛降火湯。若陽明證發(fā)狂,亡陽不救也?褡C多實熱,產(chǎn)后則虛熱。

實熱可瀉,虛熱不可瀉。然正惟兼亡陽,雖實熱仍屬氣虛。宜收陽湯一劑汗止,二劑狂定,不得服三劑。蓋此只可救亡陽,急證不可。據(jù)此治產(chǎn)后二劑后,即單用人參、麥冬、當歸、川芎、五味子調(diào)理自安。

補虛降火湯

人參 麥冬(去心) 元參 桑葉 蘇子(各一錢)

水煎服。

收陽湯

人參 桑葉 麥冬(去心) 元參 青蒿(各一錢)

水煎服。

厥陰感風

產(chǎn)后厥陰感邪嘔吐,兩脅脹滿者,必便血不治。宜平肝救血湯。若厥陰證下利厥逆,躁不得臥或厥不止俱是死證,宜參歸湯。

平肝救血湯

當歸 麥冬(去心,各一兩) 川芎(五錢) 三七(研,一錢)

水煎服。

參歸湯

人參 當歸 荊芥(各一錢)

水煎服。

少陰感風

產(chǎn)后忽感少陰證,仲景法用參術(shù)溫之倘不應(yīng),宜加附子(制)、甘草以治之。凡感少陰之邪者,用之神效。

若少陰證三四日至六七日忽然手足蜷臥,息高氣喘,惡心腹痛者不救。此少陰感寒邪,而在內(nèi)之真陽逼越于上焦,上假熱而下真寒也。宜平喘祛寒散。若半月后將至盈月忽患前證,宜護產(chǎn)湯。若少陰證腎水上泛,嘔吐下利,真陽飛越亦死證也。

以產(chǎn)后腎火衰微為寒所祛,水亦隨寒而趨也。宜補火引水湯。若產(chǎn)后手足青,遍身黑者不救,此陰寒最重而毒氣之最酷者,原無回生之法,姑以開青散黑湯大劑與之。如青黑退庶有生機,否則仍死。若但足純青,心下痛,雖較上證少輕而寒毒之攻心,則一亦不治也。以開青散黑湯投之亦效。蓋此證由下而上,一散其下寒而上寒即解,所以易于奏功。

平喘祛寒散

人參 麥冬(去心) 肉桂 白術(shù)(蜜炙) 吳茱萸(炮)

水煎,微冷頓服。

護產(chǎn)湯

人參 茯苓 附子(制) 白術(shù)(蜜炙) 當歸 熟地黃 山茱萸 麥冬(去心) 牛膝 水煎服。

補火引水湯

人參 白術(shù)(蜜炙) 熟地黃 山茱萸 茯苓 附子 肉桂 車前子 水煎服。

開青散黑湯

人參 白術(shù)(蜜炙) 當歸 附子(制) 肉桂 水煎服。

風寒發(fā)厥

產(chǎn)后四五日忽感風寒發(fā)厥,乃陽氣既虛而陰血又耗,復(fù)感寒邪以成之者也。宜轉(zhuǎn)厥安產(chǎn)湯。

轉(zhuǎn)厥安產(chǎn)湯

人參 附子(制)

水煎服。

產(chǎn)后中風

產(chǎn)后五七日內(nèi)強力下床,傷動血氣,致使風邪乘虛入之;騻诜渴遥驊褢n怒擾蕩沖和,或因食生硬傷動臟腑。得病之初眼澀,口噤,肌肉攣搐,漸至腰脊筋急強直者不可治。此乃人自不謹所致,非偶爾中風所得也。宜用荊芥穗三錢為末,或酒或童便 開灌之神效。

虛極生風

產(chǎn)后生風因去血過多,氣無所主,以致唇青厥冷,汗出,目眩神昏,命在須臾,此虛極生風也。急服濟危丹。誤投風藥則不救。

濟危丹

乳香(去油研) 五靈脂(研) 硫黃(研) 元精石(研) 阿膠(蛤粉炒珠) 卷柏(生用)桑寄生 陳皮(去白,各等分)

先將四味末和入金石器內(nèi),微炒勿令焦,再研極細,再入余藥末和勻,生地黃汁為丸,每服二十丸。

咳嗽

產(chǎn)后咳嗽,有因惡露上攻肺經(jīng)受邪者,宜二母散以破其瘀。有感風咳嗽,惡寒發(fā)熱者,宜參蘇飲以散其寒。

有陰虛火盛上爍肺金者,宜麥味地黃湯以滋其化源。

二母散

知母 貝母(去心) 人參 茯苓(各一錢) 桃仁 杏仁各四十九粒(各去皮尖搗)

水煎服。

參蘇飲

人參 蘇葉 半夏(制) 葛根 前胡 桔梗 枳殼(麩炒) 陳皮 茯苓 甘草 木香上加姜棗,水煎服。

麥味地黃湯

熟地黃 山藥 山萸肉 丹皮 茯苓 澤瀉 麥冬(去心) 五味子上各等分,水煎服。

喘促

產(chǎn)后喘促有肺無寒邪,而但見喘促者,此以血去陰虛,孤陽無主,故氣窮短促。乃肝腎虧損,元海無根,虛脫之兆,最最為危候,宜貞元飲。若氣虛兼寒者,宜大補元煎。有風寒外感,邪氣入肺而喘促者,此必氣粗胸脹,或多咳嗽。治宜疏散兼補,宜六君子湯。若寒邪入肺,氣實氣壅,而本無虛者,宜六安煎。

貞元飲

熟地黃(七八錢) 炙甘草(一二錢) 當歸(二三錢)

水煎溫服。

若兼嘔惡,或惡寒,加煨姜三五片;氣虛脈微至極者,加人參一二錢;肝腎陰虛,手足厥冷加肉桂一錢。

大補元煎

人參(一二錢) 山藥(炒,二錢) 熟地黃(二三錢) 杜仲(炒,二錢) 當歸(二三錢) 山萸肉(一錢)枸杞(二三錢) 炙甘草(一二錢)

水煎溫服。

如元陽不足多寒者,加肉桂、附子、炮姜之類;氣分偏虛者,加黃 、白術(shù)(俱蜜水炙);血滯者,加川芎去山萸肉(不用);滑泄者,加五味子、破故紙之類。

六君子湯

人參 白術(shù)(蜜炙) 茯苓 炙甘草 半夏(制) 陳皮(各一錢五分) 棗(二枚) 姜(三片)

水煎服。

六安煎

陳皮(一錢五分) 半夏(制) 茯苓(各二錢) 杏仁(去皮尖) 甘草(各一錢) 白芥子(五分)生姜(三五片)

水煎,食遠服。

若陰寒盛而嗽不愈者,加細辛五分;冬月嚴寒邪甚者,加麻黃、桂枝;若風勝而邪不甚者,加防風一錢,或加蘇葉一錢;若寒邪咳嗽不利者,加當歸二錢;若氣血不足者,加當歸二錢,熟地黃三錢。

蓐勞

產(chǎn)后證最重而難治者,莫如蓐勞。蓐勞之因有二∶一由內(nèi)傷,由產(chǎn)理不順調(diào)養(yǎng)失宜,或憂勞思慮,傷其臟腑,榮衛(wèi)不宣,令人寒熱如瘧,頭痛自汗、痰咳氣逆,虛羸喘乏,體倦肢怠,宜補虛湯。一由外感未滿,日月氣血虛耗,風冷乘之,與氣血相搏,不能溫于肌膚,令人發(fā)熱憔悴,飲食不消,肢體煩痛。若風冷之邪感入于肺,肺受微寒,咳嗽口干,頭暈體痛,榮衛(wèi)受風,流注臟腑,發(fā)眩盜汗,寒熱如瘧,背膊煩痛,肢體沉重,宜茯苓散、加味佛手散。若初產(chǎn)后蓐勞困倦,宜豬腎湯。若虛汗不止,宜母雞湯。若兼臟寒,宜羊肉湯。若氣血俱虛,宜十全大補湯。若兼外邪發(fā)熱,宜補陰益氣煎。若兼外邪發(fā)熱而中寒,背惡寒者,宜理陰煎加減治之。若兼陽虛內(nèi)寒,宜五君子煎。若陽盛陰虛兼內(nèi)熱者,宜五福飲加白芍、黃芩、地骨皮之類,隨宜用之。

補虛湯

人參 黃 (蜜炙,各一錢半) 肉桂 炙甘草(各五分) 川芎 當歸 白芍 白術(shù)(蜜炙,各一錢)

上加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熱輕加茯苓二錢;熱重加黃芩(酒炒)一錢;熱甚加干姜(炒黑)一錢,引入肝經(jīng)去血。

茯苓散

茯苓(一兩) 當歸 川芎 熟地黃 白芍 黃 (蜜炙) 人參 肉桂(各五分)

上為末,先用豬腰一對,姜三片,棗二枚,水三盞,煎二盞;去渣,入藥末五錢,煎一盞服。

加味佛手散

當歸 川芎 黃 (蜜炙,各一兩) 柴胡 前胡(各一錢五分)

上為末,每服五錢。加桃枝柳枝各三寸,烏梅一個,姜三片,棗一枚,水煎服。如有痰除去烏梅。

豬腎湯

當歸 白芍(酒炒,各一兩)

水三碗,煎至二碗,去渣,將豬腰切如骰子塊,同晚米一合,香豉一錢,加蔥椒鹽煮稀粥,空心服。日二次神效。或加人參更妙。

母雞湯

人參 黃 白術(shù)(蜜炙) 茯苓 麻黃根 牡蠣( ,各三錢) 母雞(一只,去毛)

雜水六七碗,同藥煮至三碗,任意服之。

羊肉湯

精羊肉(四兩) 當歸 川芎(各五錢) 生姜(一兩)

上以水十盞,煎至四盞,分四次空心服。

十全大補湯

人參 白術(shù)(蜜炙) 黃 (蜜炙) 茯苓 熟地黃 當歸 川芎 白芍(各一錢) 炙甘草 肉桂(各五分)

姜(三片) 棗(二枚)

水煎服。

補陰益氣煎

人參(一二錢) 當歸(一二錢) 山藥(酒炒,二三錢) 熟地黃(三五錢) 陳皮(一錢) 炙甘草(一錢)升麻(三五分) 柴胡(一二錢) 姜(三五片)

水煎,食遠溫服。

如火浮于上去升麻,如無外邪去柴胡。

理陰煎

熟地黃(三五錢) 當歸(二三錢) 炙甘草(一二錢) 干姜(炒黃,一二錢) 或加肉桂(一錢)

水煎溫服。

風寒外感,邪未入深,加柴胡一錢五分;若中寒,背畏寒,加細辛一錢,甚者再加附子一錢。

五君子煎

人參 白術(shù)(蜜炙) 茯苓(各二錢) 炙甘草 干姜(炒黃,一錢)

水一鐘半,煎服。

五福飲

人參(一二錢) 熟地黃(二三錢) 當歸(二三錢) 白術(shù)(蜜炙,一錢) 炙甘草(一錢)

水煎,食遠服;蚣由迤

產(chǎn)后發(fā)痙

產(chǎn)后發(fā)痙,陰血大虧也。其證則腰背反張,戴眼直視,或四肢強勁,身體抽搐。在傷寒雖有剛痙、柔痙之辨,總之無非血枯血燥之病,而實惟足太陽與少陰主之。蓋膀胱與腎為表里,腎主精血,而太陽之脈絡(luò)于頭目項背,是以病痙。若其發(fā)痙之由,則凡如傷寒誤為大汗以亡液,大下以亡陰,或潰瘍膿血大泄之后,乃有此證。

故產(chǎn)后亦惟去血過多,或大汗大瀉而然,其為元氣虛極,血液枯敗也?芍我瞬炱潢庩,大補氣血,宜大補元煎,或十全大補湯(方見上惡露不止條中)。若認為風痰而用發(fā)散消導等劑,必死無疑矣。

大補元煎

人參(一二錢) 山藥(炒,二錢) 熟地黃(二三錢) 杜仲(炒,一錢) 當歸 枸杞(各二三錢)山茱萸 炙甘草(各一錢)

水煎,食前溫服。

元陽不足而多寒者,加附子、肉桂、炮姜之類;氣分偏虛者,加黃 、白術(shù)(胃口多滯者,不必用);血滯者去山茱萸,加川芎(一錢);滑泄者去當歸,加五味子、破故紙之類。

郁冒

新產(chǎn)血虛多汗喜中風,故病痙;亡血復(fù)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難,三者雖不同而實相因。

如新產(chǎn)胃虛不食,往往昏冒而神不清,或厥,是郁冒也。宜白薇湯。郁冒則多汗必致病痙,宜鉤藤湯。且多汗必液少而大便秘,至五七日、七八日之久,宜養(yǎng)榮血,腸自潤矣。宜蘇麻粥。

白薇湯

白薇 當歸(各三錢) 人參(一錢五分) 甘草(七分)

水煎服。

鉤藤湯

鉤藤鉤 茯神 當歸 人參(各一錢) 桔梗(一錢五分) 桑寄生(五分)

水煎服。煩熱加石膏。

蘇麻粥

蘇子 麻子(各等分,去殼)

同搗爛,和水濾取汁,入粳米末少許,同煮作粥。

血暈

產(chǎn)后血暈由氣血暴虛,血隨氣上,迷亂心神,故眼前生花,甚者悶絕口噤,神昏氣冷,宜清魂散,或立應(yīng)湯。若產(chǎn)兒下地時用荊芥穗(炒焦)為末,每服五分,童便調(diào)服可預(yù)防血暈之患。又用韭菜切細盛瓶中,以熱醋沃之,向產(chǎn)婦面熏之。若下血多而暈,但昏悶煩亂而已,當補血。宜芎歸湯。若下血少而暈,乃惡露上搶于心,心下急滿,神昏口噤,不省人事,當破血行血,宜奪命散。

清魂散

荊芥穗(五錢) 川芎(二錢五分) 人參 澤蘭葉(各一錢半) 甘草(一錢)

為末,溫酒、熱湯各半鐘,調(diào)服二錢。

立應(yīng)湯

熟地黃 當歸(各三錢) 白芍(二錢) 五靈脂(半生半炒) 川芎(各一錢)

水煎服。

芎歸湯

當歸 川芎(各五錢)

水煎,連服數(shù)劑。(或加人參一錢更妙)

奪命散

沒藥 血竭各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童便好酒各半鐘,煎數(shù)沸調(diào)服。

血脫

產(chǎn)后下血過多,每致血脫,宜增損四物湯。

增損四物湯

當歸(三錢) 川芎 白芍(酒炒) 人參(各一錢) 炮姜(三分) 炙甘草(五分)

水煎,入童便半鐘溫服。

虛汗

產(chǎn)后陰虛有熱,又遇風邪虛汗不止,宜黃 湯。若陰虛盜汗,宜浮麥散。

黃 湯

黃 (蜜炙) 熟地黃 麥冬(去心,各二錢) 白術(shù)(蜜炙) 茯苓(各一錢五分) 牡蠣粉(一錢)防風(七分) 棗(二枚)

水煎服。

浮麥散

人參(二錢) 當歸(三錢) 熟地黃(一錢五分) 麻黃根(五分) 黃連(酒炒,五分) 小麥(一撮)

水鐘半,煎七分服。

頭痛

產(chǎn)后頭痛多由血虛,其證朝輕夜重,時作時止,雖太陽巔頂亦痛,惟眉棱骨不痛,不可作外感治,宜芎歸湯加荊芥穗(二錢),或玉露散。若風寒頭痛則無時間斷,并眉棱骨亦痛,雖屬風寒,宜四物湯加柴胡(一錢)。

若手足搐搦,切牙頭痛而昏暈者,尤宜急治。先服加減四物湯,后服秦艽湯。若頭痛作嘔不食,乃血虛火炎上也。宜用麥冬(去心),橘紅煎湯服,如嘔止而頭仍痛,宜加天冬(去心)。

芎歸湯

當歸 川芎(各五錢)

水煎服。

玉露散

桔梗 川芎 白芷(各二錢) 赤芎(一錢五分) 人參 赤茯苓 甘草(各一錢) 當歸(五分)

水煎服。

四物湯

熟地黃 當歸(各三錢) 白芍(二錢) 川芎(一錢)

水煎服。

加減四物湯

川芎 當歸 羌活 防風 香附(炒) 白芷 甘草(各一錢) 蒼術(shù)(制) 細辛(各七分)

水煎熱服。

有汗,氣虛頭痛也,加白芍二錢,肉桂一錢五分,生姜三片;痰癖頭痛,加半夏(制)三錢,茯苓一錢,生姜三片;熱厥頭痛,加白芷三錢,石膏二錢,知母一錢;寒厥頭痛,加天麻三錢,附子一錢五分,生姜三片。

秦艽湯

秦艽 石膏(各一錢) 炙甘草 川芎 當歸 白芍 羌活 獨活 防風 黃芩 白術(shù)(蜜炙) 熟地黃茯苓(各五分) 生地黃(六分) 白芷(七分) 細辛(三分)

水煎服。

冬加生姜三片,春夏加知母。

脅痛

產(chǎn)后脅痛,此惡血為患也。宜四物湯倍川芎、當歸,加鬼箭羽、紅花、延胡索各一錢。若左脅痛,宜養(yǎng)血佐肝丸。若右脅痛,宜推氣養(yǎng)血丸。

四物湯

熟地黃 當歸(各三錢) 白芍(二錢) 川芎(一錢)

水煎服。

養(yǎng)血佐肝丸

香附(醋制,二兩) 當歸 川芎 白芍(酒炒) 陳皮 半夏(酒炒) 白術(shù)(蜜炙) 青皮(酒炒)神曲(炒)蘿卜子(炒) 牡丹皮 紅花 茯苓(各一兩) 柴胡(酒炒) 桃仁(去皮尖,各八錢) 草龍膽(酒洗,六錢)三棱 蓬術(shù)(俱醋炒,各五錢)

為末,酒丸,白湯下百丸。

推氣養(yǎng)血丸

香附(童便制,二兩) 當歸 川芎 白芍(酒炒) 白術(shù)(蜜炙) 青皮(酒炒) 陳皮 枳實 烏藥濃樸(姜汁炒) 神曲 干姜(炒黑) 白芥子(炒,各一兩) 三棱 蓬術(shù)(俱醋炒,各八錢) 麥芽(炒)肉桂(各六錢) 木香(三錢)

為末,醋丸,米飲下百丸。

心腹痛

產(chǎn)后陽氣虛弱,而寒從中生,或寒由外入以致心腹作痛,嘔吐不食,四肢厥冷,宜大巖蜜湯或九蜜煎。若惡露不盡,心腹撮痛,宜烏金散。

大巖蜜湯

生地黃 當歸 白芍(炒) 干姜(炒) 吳茱萸(炒) 桂心 獨活 小草(即遠志葉) 甘草(各一錢,炒)細辛(五分)

水煎服。

九蜜煎

當歸、熟地黃(各三錢) 白芍(酒炒焦) 茯苓(各一錢五分) 炙甘草 干姜(炒) 肉桂 細辛(各一錢)吳茱萸(制,五分)

水煎服。

烏金散

蒲黃 赤芍 干姜 肉桂 當歸 熟地黃 甘草(各一錢) 黑豆(炒,四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童便、溫酒調(diào)下。

臍腹痛

產(chǎn)當寒月以致寒氣入腹,臍下脹痛手不可近者,宜羊肉湯。若氣實寒甚者,宜蟠蔥散。

羊肉湯

精羊肉(四兩) 當歸 川芎(各五錢) 生姜(一兩)

上加蔥白三莖,水十鐘,煎至四鐘,空心每服一鐘。

蟠蔥散

蒼術(shù)(米泔浸) 炙甘草(各八錢) 三棱(煨) 蓬術(shù)(煨) 茯苓 青皮(各六錢) 砂仁 檳榔(各四錢) 延胡索(三錢) 干姜(炒) 肉桂(各二錢)

上為末,每服五錢,蔥白一莖,煎湯調(diào)服。

心痛

產(chǎn)后七情相干,血與氣并而心疼,宜延胡索湯。若敗血凝聚,氣上沖心,宜當歸失笑散

延胡索湯

延胡索 當歸 白芍 濃樸 川楝子 蓬術(shù) 三棱 木香 檳榔(各一錢) 桔梗(一錢二分) 黃芩(八分)甘草(七分)

水煎服。

當歸失笑散

當歸(五錢) 五靈脂(炒令煙盡) 蒲黃(炒,各一錢)

水煎熱服。

遍身痛

產(chǎn)后遍身疼痛,因氣血走動,升降失常,留滯于肢節(jié)間,筋脈引急,或手足拘攣不能屈伸,故遍身肢節(jié)走痛,宜趁痛散。若瘀血不盡流于遍身,則肢節(jié)作痛,宜如神湯。

趁痛散

當歸 白術(shù)(蜜炙) 牛膝 黃 生姜 肉桂 薤白 獨活 桑寄生(各一錢)

水煎服。

如神湯

當歸 延胡索 桂心(各等分)

水煎服。

腹痛

產(chǎn)后惡露不盡,留滯作痛者亦常有之。然此與虛痛者不同,必其由漸而甚,或大小便不行,或小腹鞭實作脹痛極不可近手,或自下上沖心腹,或痛極牙關(guān)緊急,有此實證,當速去其血,近上者宜失笑散。近下者宜通瘀煎。如或未效,宜決津煎。若母體本虛而血少者,即于產(chǎn)時亦無多血,此非血滯。若有疼痛,宜殿胞煎、四神散、五物煎。

失笑散

五靈脂凈者(一兩) 蒲黃(俱炒,五錢為末)

每服二錢,酒煎熱服。

通瘀煎

歸尾(三錢) 山楂 紅花(新者炒黃用) 香附(童便制,各二錢) 烏藥(一錢) 青皮 澤瀉(各一錢五分) 木香(七分)

水煎,入酒半鐘服。若兼寒滯加肉桂(一錢)。

決津煎

當歸(三錢) 熟地黃(二三錢) 肉桂 烏藥(各一錢) 牛膝(二錢) 澤瀉(一錢五分)

水煎服。

惡嘔加炮姜一錢;氣滯脹痛加香附一錢;血滯血澀加酒炒紅花一錢;小腹冷痛加吳茱萸七分;大便秘結(jié)加肉蓯蓉一錢。

殿胞煎

當歸(五錢) 川芎 炙甘草 茯苓(各一錢) 肉桂(一錢或五七分)

水煎服。

兼寒而嘔加干姜(炒黃)一錢;血熱多火去肉桂加白芍(酒炒)一錢;脈弱陰虛加熟地黃三錢;氣滯加香附一錢;腰痛加杜仲(炒)一錢。

四神散

當歸(二錢) 川芎 白芍(炒,各一錢) 炮姜(五分)

水煎服。

五物煎

當歸 熟地黃(各三錢) 白芍(酒炒,二錢) 川芎(一錢) 肉桂(一錢)

水煎服。胃寒嘔惡加干姜(炮)一錢。

腰痛

產(chǎn)后勞傷腎氣,感風腰痛不可轉(zhuǎn)側(cè),宜養(yǎng)榮壯腎湯。若日久氣虛,腎弱腰痛,宜歸腎丸

養(yǎng)榮壯腎湯

當歸(二錢) 川芎 獨活 桂心 杜仲(炒) 續(xù)斷(各八分) 防風(四分) 桑寄生(八分)生姜(三片)

水煎服。若腎虛加熟地黃三錢。

歸腎丸

熟地黃(八兩) 山藥 山萸肉 茯苓 杜仲(炒) 菟絲子(制) 枸杞(各四兩) 當歸(三兩)

上為末蜜丸,每服百丸白湯下。

腿痛

產(chǎn)后腿痛不能立久而不進飲食,此脾陰不足之候。脾主四肢,故病下體也,宜石斛牛膝湯。甚則連腰臍,腿胯俱痛。則又兼腎氣之不足矣,宜補骨四物湯。

石斛牛膝湯

石斛 牛膝 木瓜 白芍 酸棗仁 生地黃 枸杞子 茯苓 黃柏 甘草 車前子(各一錢)

水煎服。

補骨四物湯

熟地黃 當歸(各二錢) 白芍(酒炒) 川芎 川烏 茜草 菖蒲(各一錢)

水煎服。

四肢麻痹

產(chǎn)后四肢麻痹,皮膚瘙癢不仁者,皆血虛風襲之也,宜逐邪四物湯。

逐邪四物湯

熟地黃 當歸(各三錢) 白芍(二錢) 川芎 白附子 羌活獨活 薄荷 白芷(各一錢)

水煎溫服。

香港腳

產(chǎn)后香港腳熱悶氣上沖,若因平日感六yin之氣,今又因產(chǎn)血氣不足,遂襲于足經(jīng),因乘虛而發(fā)也。宜獨活寄生湯、羌活續(xù)斷湯。

獨活寄生湯

獨活 當歸 白芍 桑寄生(各七分) 熟地黃 川芎 人參 茯苓 牛膝 杜仲(炒) 秦艽 細辛防風 肉桂(各五分) 甘草(三分) 姜(三片)

水煎空心服。

羌活續(xù)斷湯

羌活 防風 白芷 細辛 杜仲(炒) 牛膝 秦艽 續(xù)斷 熟地黃 當歸 人參 白芍 赤茯苓 桂心川芎(各五分) 姜(三片)

水煎空心服。

失音不語

產(chǎn)后失音不語,因敗血上干心肺,心肺二竅為血所侵,又感風寒,故舌強不語,宜逐血補心湯。亦或痰氣壅滯,目閉不語,宜用生白礬一錢,研末,熱水調(diào)下探吐之。亦或惡血攻心,欲死不語,宜用郁金三錢,燒存性,醋調(diào)服之。若身體素虛,臨產(chǎn)勞傷,以致氣血擾亂上壅心竅,而不能通津于舌,則舌強而不語,宜芎歸湯加石菖蒲。

逐血補心湯

當歸(一錢五分) 生地黃 桔梗 紫蘇葉 前胡 茯苓 防風 黃連 膽星 紅花 葛根(各一錢)人參 薄荷 升麻(各七分) 半夏(姜制,一錢二分) 甘草(五分) 姜(三片)

水煎服。

芎歸湯

當歸 川芎(各五錢)

水煎服。

狂言譫語

產(chǎn)后乍見鬼神,由血虛之極,敗血攻沖,邪yin于心,胡言亂語如見鬼神,非風邪也。宜妙香散、調(diào)經(jīng)湯。

若產(chǎn)后五六日狂亂胡言,持刀欲殺人,乃陰血暴崩,肝火虛炎也。宜澤蘭湯。

妙香散

山藥(姜汁炒) 茯苓 茯神 黃 遠志(制,各一兩) 人參 甘草 桔梗(各五錢) 朱砂(水飛,三錢)木香(二錢五分) 麝香(一錢,另研)

上為末,每服二錢,酒調(diào)服。

調(diào)經(jīng)湯

生地黃 當歸(各等分)

水煎服。

澤蘭湯

龍齒( ) 茯神 生地黃 當歸 牛膝 遠志肉 酸棗仁 澤蘭葉(各一錢)

水煎服。

驚悸

產(chǎn)后驚悸,聞聲欲死,非他人用力抱持,則虛煩欲死,由心肝脾三經(jīng)虛也。宜石斛散。若心氣大虛,言語顛倒,宜芎歸湯送補心丸,得臥即安。

石斛散

人參 酸棗仁 茯神 遠志肉 白芍 石斛 麥冬(去心) 炙甘草 五味子各等分為末每服二三錢,桂圓湯下。

芎歸湯

當歸 川芎(各五錢)

水煎服。

補心丸

歸身 生地黃 熟地黃 茯神(各一兩) 人參 麥冬(各一兩五錢) 棗仁 柏子仁(各八錢)炙甘草(四錢) 五味子 蓮子(各一兩二錢)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百余丸,芎歸湯下。

怔忡

產(chǎn)后怔忡驚悸,心血虛耗也。必睡不安,宜養(yǎng)心湯、益榮湯。心血虛耗亦然,宜茯苓湯。

養(yǎng)心湯

當歸身 生地黃 熟地黃 茯神(各一錢) 人參(一錢五分) 麥冬(去心,一錢五分) 酸棗仁 柏子仁(各八分) 五味子(十四粒) 炙甘草(四分)

加燈心、蓮子水煎服。

益榮湯

紫石英( 研) 當歸 黃 酸棗仁 遠志肉 茯神 木香 人參 白芍 柏子仁 甘草(各等分)

水煎服。

茯苓湯

人參 甘草 山藥 當歸(各一錢五分) 茯苓 桂心 麥冬(去心) 遠志肉(各一錢) 大棗(三枚)生姜(三片)

水煎服。

嘔吐

產(chǎn)后腹痛嘔逆,由惡露下少,敗血乘虛散入于脾,而為脹滿,胃受之則嘔吐也。宜抵圣湯。若腹脹嘔吐為胃不和,宜桔梗半夏湯。若干嘔不止,不思飲食為胃弱不和,宜和胃湯。若脾氣虛寒為嘔吐,為食少而兼腹痛者,宜五君子煎。

抵圣湯

赤芍 半夏(制) 澤蘭葉 陳皮 人參(各一錢五分) 甘草(五分) 姜(七片)

水煎服。

桔梗半夏湯

桔梗 陳皮(各二錢) 半夏制(八分) 姜(三片)

水煎服。

和胃湯

丁香 半夏(制) 枳實 白蔻仁 麥芽 川芎 當歸 白芍 干地黃(各一錢) 姜(三片) 棗(兩枚)

水煎服。

五君子煎

人參 白術(shù)(蜜炙) 茯苓(各二錢) 炙甘草(一錢) 干姜(炒黃,一二錢)

水煎服。

消渴

產(chǎn)后虛渴必口干少氣,足弱頭昏目暈,宜熟地黃湯。若大消渴飲水不止,由于液枯火燥之極,宜止渴四物湯。

熟地黃湯

人參(四錢) 天花粉(六錢) 炙甘草(一錢) 麥冬(去心,二錢) 熟地黃(五錢) 姜(二片)棗(二枚)

水煎服。

止渴四物湯

熟地黃 當歸(各二錢) 白芍 川芎 知母 黃柏 茯苓 黃 (各一錢)

水煎服。

霍亂

產(chǎn)后霍亂或渴而飲水,宜五苓散;蚝嗖豢,宜人參理中湯。或吐利厥冷,宜附子理中湯。或腹痛甚而手足寒,宜高良姜散;蜣D(zhuǎn)筋,宜木瓜散。不止用辣蓼煎湯洗之。

五苓散

白術(shù)(蜜炙) 豬苓 茯苓(各七分) 肉桂(五分) 澤瀉(一錢二分)

水煎服。

人參理中湯

人參 白術(shù)(蜜炙) 干姜(炒黃,各三錢) 炙甘草(一錢五分)

水煎溫服。

附子理中湯

人參 白術(shù)(蜜炙) 干姜(炒黃,各二錢) 炙甘草(一錢五分) 附子(制熟,一錢)

水煎服。

高良姜散

高良姜 當歸 草蔻仁(各等分)

水煎服。

木瓜散

木瓜(一錢五分) 吳萸(泡) 茴香(各一錢) 蘇葉(五分) 甘草(三分)

水煎服。

泄瀉

產(chǎn)后泄瀉,有挾寒腹痛腸鳴,小水清白,口不渴者,宜君苓湯加肉果、肉桂、白芍。有熱瀉腸垢口渴,痛一陣下一陣者,宜君苓湯加黃連、木通、六一散。有濕勝水泄者,宜胃苓湯。有腎氣虛寒,瀉痢腹痛者,宜胃關(guān)煎。

君苓湯

人參 白術(shù)(蜜炙) 茯苓 甘草 澤瀉 豬苓(各一錢)

水煎服。

六一散

滑石(六錢) 甘草(一錢)

研末,新汲水調(diào)下二三錢。

胃苓湯

陳皮 濃樸 甘草 蒼術(shù)(米泔浸) 白術(shù)(蜜炙) 茯苓 澤瀉 豬苓 肉桂(各一錢) 姜(五片)棗(二枚)

水煎服。

胃關(guān)煎

熟地黃(三錢) 山藥(姜汁炒) 白扁豆(炒,各二錢) 炙甘草 干姜(炒焦) 白術(shù)(蜜炙,各一二錢)吳茱萸(泡,五分)

水煎溫服。

瀉痢

產(chǎn)后瀉痢惡露不行,此瘀血滲入大腸瀉下青黑色,宜的奇散。若腹痛瀉痢,宜當歸芍藥散。若月內(nèi)瀉痢,宜鴨子煎。若里急后重,宜香連散加消導藥。若痢久不止,宜四君子湯加收斂藥。

的奇散

荊芥穗(盞內(nèi)慢火燒存性,不得犯油火),麝香(少許),研末,沸湯下一錢。

當歸芍藥散

白芍(二錢五分) 川芎 澤瀉(各一錢五分) 當歸 赤茯苓 白術(shù)(蜜炙,各七分半)

水煎服。

鴨子煎

生姜十兩(搗汁),鴨子(一個) 蒲黃(三錢)

上取鴨子打破,入姜汁內(nèi)攪勻,同煎至八分,入蒲黃再煎六七沸,空心溫服。

香連散

木香、黃連各等分,研末服。

四君子湯

人參 白術(shù)(蜜炙) 茯苓(各二錢) 炙甘草(一錢) 姜(三片) 棗(二枚)

水煎服。

淋瀝

產(chǎn)后諸淋,宜茅根湯。若敗血不止,淋瀝不斷,宜烏金散。若淋久不止,四肢沉困無力,宜牡蠣散。若小便閉而淋瀝,小腹膨脹,宜 元湯。

茅根湯

白茅根(四兩) 茯苓(二兩) 瞿麥 葵子 人參(各一兩) 蒲黃 滑石 桃仁(去皮尖搗膏)甘草(各五錢) 紫貝(五個石首魚頭中石十六個)

上為末,每服二錢,燈心煎湯調(diào)服。

烏金散

當歸 百草霜 干面(一兩) 天麻 木香(各二錢五分) 陳墨( ,二錢)

為末,白湯調(diào)下二三錢。

牡蠣散

牡蠣( 研) 龍骨( ,各二錢) 川芎 生地黃 茯苓 當歸 人參 艾葉 地榆(各一錢) 炙甘草(五分)

水煎服。

元湯

甘草 滑石 瞿麥 車前子 木通 川芎 當歸 白芍 生地黃(各一錢)

水煎服。

浮腫

產(chǎn)后浮腫有敗血停積,以致營衛(wèi)阻滯,營運失度,面目四肢浮腫者,宜芎歸湯加血余炭、荊芥、牛膝、瞿麥,血行則腫自消,有氣血大虛,肢體浮腫者,不可利水,宜八珍湯。若水氣浮腫必發(fā)嗽,小便必數(shù),治當利水,宜宣氣湯。

芎歸湯

當歸 川芎(各五錢)

水煎服。

八珍湯

人參 白術(shù)(蜜炙) 當歸 熟地黃 川芎 茯苓 白芍 炙甘草(各一錢) 姜(三片) 棗(二枚)

水煎服。

宣氣湯

白術(shù)(蜜炙) 郁李仁 葶藶子 桑白皮 炙甘草 赤茯苓 陳皮 川芎 當歸 白芍 生地黃 水煎服。

小便不利

產(chǎn)后小便不利由火盛也,宜木通散。即木通 滑石 葵子 檳榔 枳殼 甘草(各五分)

水煎服。

小便尿血

產(chǎn)后小便尿血由血虛有熱也,宜用牛膝二錢濃煎服。

大便閉結(jié)

產(chǎn)后大便閉結(jié)由失血亡陰,津液不足而勢,宜行也,宜濟川煎。若去血過多,宜十全大補湯。血虛火燥,宜加味四物湯。氣血俱虛,宜八珍湯。若數(shù)日不通,飲食如常,腹中如故,宜八珍湯加桃仁、杏仁以治之。

濟川煎

當歸(三錢) 牛膝(二錢) 肉蓯蓉(酒洗,二錢) 澤瀉(一錢五分) 升麻(五分) 枳殼(一錢,虛者去之)

水煎食前服。

氣虛加人參;腎虛加熟地黃;有熱有火加黃芩。

十全大補湯

人參 熟地黃 當歸 川芎 白芍 茯苓 黃 (蜜炙) 白術(shù)(蜜炙,各一錢) 炙甘草 肉桂(各五分)姜(三片) 棗(二枚)

水煎服。

加味四物湯

熟地黃 當歸(各三錢) 川芎(一錢) 白芍(二錢) 山梔仁(炒) 柴胡 丹皮(各一錢)

水煎服。

八珍湯

人參 白術(shù)(蜜炙) 茯苓 炙甘草 熟地黃 當歸 白芍 川芎(各一錢) 姜(三片) 棗(兩枚)

水煎服。

大便下血

產(chǎn)后大便下血由血虛腸熱也,宜四物湯(方見上大便閉結(jié)條中)加黃連一錢。

水煎服。

若血崩不止是謂重傷,宜補氣養(yǎng)血湯。

補氣養(yǎng)血湯

人參 黃 (蜜炙) 當歸 白術(shù)(蜜炙) 白芍(酒炒) 艾葉 阿膠 川芎 青皮 香附(炒) 砂仁炙甘草(各一錢)

水煎服。

附靈樞保產(chǎn)黑神丹

是丹有回天造命之功,其用甚廣,其傳甚。ㄊ浪鶄魅绾D弦簧准皳P城烏金丸方,亦用陳墨為主,然與此方異)。惟徐靈胎先生《洄 醫(yī)案》中略舉其概(在瘀血上沖,厥而不回一條),曰黑神丸以陳墨為主,而以消瘀鎮(zhèn)心之品佐之,為產(chǎn)后安神定魄,去瘀生新之要品方亦未之出也。今從諸氏鳴皋卻病錦囊中幸獲全方,亟為錄刊廣傳于世,此藥也累世蓄之,或未必用,一旦求之則難猝得。有室家者,根據(jù)方預(yù)合于以利己救人,同登仁壽,亦有裨于生生之一端焉!謹將本方及治證引藥開列于后。

陳墨一錠(須覓頂上選煙歷百十年膠性全脫者,俟天雨時用新凈瓷器當空接取,是為無根水洗凈硯。

男子手磨成濃汁,傾入凈細大瓷盤中,曬燥刮下研細待用。每料約用凈墨粉肆錢,墨汁易壞用水勿太多,遇久雨及夏令更宜斟酌。霉雨勿用)。

百草霜二錢(得陳者佳,須取近山沿海人家燒各種野草者,取煙時先掃凈火,門上積煙逐日掃下篩凈,研細待用,燒牛糞者最良。凡燒獨種柴草者勿用,并勿誤用鍋煤)。

天麻二錢(要透明切時勿用,水泡研細待用)。

淮小麥面粉二錢( 淮安府城西三十里外,麥方間開花可用,篩凈,半入藥中,余半糊丸)。

足赤大金箔五十頁(以四十頁研入藥中,余俟丸成為衣)。上藥先各研極細秤準足分,再合和研勻,即將淮面粉打糊為丸,(打丸開水須俟涼定)金箔為衣,曬令極干如芡實大。每丸約重一分,外用蠟殼封護。

宜擇天醫(yī)天月二德等吉日齋戒,嚴潔于凈室中,焚香修合得誦入。保產(chǎn)神咒等諸經(jīng)虔禮斗懺尤著神驗,忌手足不具人,婦女孝服一切葷穢及雞犬等觸犯。(藥工務(wù)宜預(yù)戒仆從先,須約束一切,器用俱要潔凈,用此丸催生者,忌犯陰人手)。

服藥得愈,當量行善,愿以答神 。以后所開引藥,如急證猝不及購,俱用童便或白湯研送。證輕者用藥一丸,重者二三丸(用丸時剝?nèi)ハ灇?。凡治小產(chǎn)后諸證與正產(chǎn)同。

橫生倒產(chǎn)及一切難產(chǎn),俱用黃酒或童便研送。

母臟熱極熏蒸致胎死腹中,墜于臍下,其證指甲青黑,面赤舌青(此為胎死的據(jù)),四肢厥冷,口角出沫,急用童便一杯,或黃酒研送。(若續(xù)用冬葵子一兩,懷牛膝三錢,煎湯服更妙。若一服不下,并可再服或三服)。

胎衣不下用黃酒,或童便研送一丸,如再不下用涼開水調(diào)百草霜數(shù)分,再送一丸即下。

產(chǎn)后忽然四肢發(fā)痙,口噤頭搖(俗名產(chǎn)后驚風,因去血過多,肝風內(nèi)動所致)。用鉤藤(此味后煎)、荊芥各五分,丹皮一錢,首烏藤二錢煎湯,沖入童便,研送兩丸(忌魚腥痙證,亦有由外感者,必數(shù)日前先有畏寒身熱,當另求治法勿誤)。

產(chǎn)后七日內(nèi)猝然厥冷,不省人事,并狂笑歌哭,神昏奇怪。(諸證俱屬敗血沖心,乃極險極重之候)急用童便研化,先服兩丸,再用真明琥珀五分研末先煎,生蒲黃、五靈脂、廣郁金各八分,煎湯沖入童便一杯,研送一丸(如數(shù)日前先有畏寒身熱,由漸而起,非猝然厥冷昏狂者,系外感證,當另求治法。凡產(chǎn)后惡血上沖之證,并宜速用米醋一大盆置產(chǎn)婦頭邊,淬入火炭,使醋氣沖入口鼻,此法至穩(wěn)至妙,雖有外感可用)。

產(chǎn)后腹脹脅痛,咳逆氣喘,汗出如油,此敗血逆沖心肺也。急用通草五分,真紅花、桑白皮各一錢,煎湯沖入米醋三匙,研送。(加旋復(fù)花一錢五分,夏布包煎更妙)

產(chǎn)后喉腫氣喘,急如聲,或寒戰(zhàn)切牙(亦敗血沖入心肺也)。急用桑白皮一錢煎湯研送(桑白皮恐力薄更加桃仁、杏仁各一錢作引更妙)。

產(chǎn)后血暈眼目昏黑,或寒戰(zhàn)切牙,由敗血流入五臟,積于肝中也。急用紅花八分煎湯,沖入童便一杯研送。

產(chǎn)后鼻黑及鼻衄,氣血散亂,諸經(jīng)虛熱也。急用桑白皮一錢煎湯研送(加地骨皮、茅草根各二錢更妙)。

產(chǎn)后言語不出,手足不遂,由毛孔開張,風寒襲入所致,或由敗血沖心者,用豆淋酒研送(按豆淋酒,用黑大豆一合,即烏毛豆炒熱,滾酒浸半刻去豆用酒)。

產(chǎn)后遍身生瘕,因三四日內(nèi)強力下床致傷產(chǎn)穴,或怒氣沖傷五臟,初起眼澀口噤者,用豆淋酒研送。

產(chǎn)后三四日起臥不得,眼花口干,心亂不省人事者,用薄荷(少許)煎湯沖入童便研送;蜓獨馕炊,過食熱物致心悶口干,發(fā)熱煩滿者,用紅花二三分煎湯研送。

產(chǎn)后腰痛,四肢作痛,因百脈開張,敗血隨氣流行,散于四肢。初得氣時肚熱腰寒者,用鐵秤錘炭火燒紅淬熱酒研藥和入,乘熱送服。

產(chǎn)后中風,口開(口開一作口閉)氣急,半身不遂,并頭痛寒熱,均用童便研送(此條與前言語不出,手足不遂條相似,因有氣急一證,故不用豆淋酒,惡其升也)

產(chǎn)后血崩,頭痛口干,心神慌亂者,用醋炒海螵蛸一錢,紫葳花五分,煎湯研送,或惡露成塊多瘀者,改用真紅花五分,煎湯研送。如血崩已緩而頭痛口干,心亂不瘥者,改用生雞子黃一個,煎清湯研送(雞子黃宜囫圇煎則汁清而不滯)。

產(chǎn)后腹痛難忍,按之得緩者,用酒水各半煎,酒炒白芍一錢研送。若按之痛反甚者,改用元胡索一錢,以酒水各半煎湯研送(不飲者酒宜減,素有肝氣者用水煎)。如痛而有塊者,照后兩條。

產(chǎn)后腹中生塊不時作痛,常聚不散,因房事太早,食硬臥冷所致者,用當歸一錢酒煎研送,并宜接服婦科回生至寶丹(此丸杭城大藥肆備之)。若痛時有塊,痛止即散者(屬氣分)改用青皮五分,川楝子一錢,水煎研送(不用酒煎當歸)。

產(chǎn)后數(shù)日內(nèi)腹中血塊攻痛(俗名兒枕痛),由于惡露不通或通而甚少者,用山楂炭一錢炒枯黑,沙糖四錢煎湯沖入童便半杯研送(此條當與前兩條參看)。

產(chǎn)后因過食冷物心痛者,用茴香、真紅花各五分,煎湯研送。

產(chǎn)后黃腫頭疼,四肢沉重,因食冷物觸動敗血,傳入脾胃變化作腫也。患者口枯體倦,用荊芥、槐角、棘針、真紅花各三分,酒煎研送(忌魚腥)。此丸所治以上各證屢試屢驗,其效如神,但用引不同,臨服時必須照本對證,細查確切,不可大意。至要至要。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