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模型
(1)全口義齒模型要求
<1>模型邊緣比印模邊緣寬3—5mm。
<2>模型最薄處不應少于lOmm。
<3>上頜模型后緣應在腭小凹后不少于2mm。
<4>下頜模型在磨牙后墊前緣起不少于lOmm。
(2)灌模型方法
<1>圍模灌注法 利用成盒型蠟板將終印模圍起來,然后灌注模型材料,形成模型。
<2>一般灌注法 在終印模上直接灌注模型材料形成模型。
(3)模型后堤區(qū)的處理 在石膏模型上,用雕刻刀在顫動線處切一深度1-1.5mm的切跡。沿此切跡向前約5mm范圍內,將石膏模型輕輕刮去一層,愈向前刮除愈少,使與上腭部表面移行。
[全口義齒頜位關系的確定]
全口義齒頜位關系的確定主要包括兩方面:垂直頜位關系(垂直距離)的確定和水平頜位關系的確定。
1.垂直距離的確定
(1)垂直距離 天然牙處于正中牙合位時,鼻底至頦底的垂直高度。
(2)確定垂直距離的方法
<1>息止牙合間隙法 用息止頜位時的垂直距離減去息止拾間隙即得正中拾位時的垂直距離。
<2>拔牙前記錄
<3>面部距離法
距離。
可用拔牙之前天然牙列時正中拾位的垂直距離作為無牙頜時的參考。
可用二等分或三等分法。瞳孔至口裂延長線的距離等于鼻底至頦底的。
<4>面部表情觀察法 此法主要憑醫(yī)生的經驗,觀察義齒戴人后,面部比例是否協(xié)調。
(3)垂直距離恢復不正確的影響
<1>垂直距離恢復過大 面下1/3過長;上下唇閉合較困難;表情緊張;說話、進物時后牙易相撞;義齒易脫位;可加速牙槽嵴的吸收。
<2>垂直距離恢復過小 面下1/3過短;鼻唇溝加深、面容變老;肌張力下降,咀嚼無力。
2.水平頜位關系的確定
(1)全口義齒水平頜位關系。
(2)確定方法
<1>哥特式弓描記法。即確定正中關系位,使患者的髁狀突回到關節(jié)凹的生理后。
<2>直接咬合法 ①卷舌后舔法:用舌向后舔抵上牙合托后緣的蠟球,利用舌肌牽拉下頜回到生理后位。②吞咽咬合法:在患者吞咽的同時作咬合,即可使下頜回到生理后位。③后牙咬合法:抬托戴人口內,囑患者有意識地咬雙側磨牙區(qū),此時,顳肌、咬肌、翼內肌同時收縮,可牽引下頜向后上方移動到生理后位。
<3>肌監(jiān)控儀法。